(一)行业发展概况
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主要为各类电子通信产品提供设计、工程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测试及售后服务等整体供应链解决方案。本行业的产生是全球工业制造产业链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在全球电子通信产品行业走向垂直化整合和水平分工双重趋势的过程中,品牌商逐渐把设计、营销和品牌管理作为其核心竞争力,外包制造部分。由此,本行业应运而生并成为国际工业制造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1、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容量
2015 年和 2016 年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收入分别约为 4,129 亿美元和 4,266 亿美元,预计到 2021 年可达到约 5,260 亿美元, 2017-2021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4.4%。其中,亚洲市场在 2015 年和 2016 年收入约为 3,453 亿美元和 3,529 亿美元,在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总收入占比约为 84%和 83%。预计到 2021 年,亚洲市场收入将达到约 4,299 亿美元, 2017-2021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4%。
2014-2021E 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总收入(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中国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市场容量
中国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和制造大国。2016 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0%,快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4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7.5%。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7 万亿元,是 2012 年的 1.55 倍,年均增速11.6%,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为 9.5%,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2016 年电子信息产业利润总额达到 1.3 万亿元,是 2012 年的 1.89 倍,年均增速17.3%,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为 16.5%。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全球电子产业从垂直结构向水平结构转变、价值链分工的日益细化,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电子制造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并由此促进了中国电子产业的快速成长。中国电子制造业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力量,受国际电子制造服务商的产能转移和中国本土品牌商崛起的影响,带动了国内电子制造外包业务增长。目前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商均把中国作为其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扩大了我国电子制造业的产业规模, 为国内电子设备制造产业带来了新的产业协作模式,也为国内本土厂商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机遇。自 2013 年起,“工业 4.0”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各国开始着重将现有工业技术、销售及产品相结合,发展智能工业。在上述发展趋势下,中国也开始聚焦智能化工业,并发布了《中国制造 2025》行动纲领。行动纲领提出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快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实施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在“工业 4.0”下,工业互联网将通过连接各生产环节,集成、控制、侦测、识别等多种技术,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等信息数据化、智能化,从而建设更具适应性、实现高效配置资源的智能工厂。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有力助推我国电子制造行业向智能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2、行业发展趋势
(1)品牌商与制造服务商之间的供应链协作不断巩固深化,进入协同发展阶段
电子产品领域科技日新月异,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市场主体的竞争策略不断进化。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专业化分工和全球性采购、生产、销售的特性,决定了电子设备智能制造市场的竞争逐渐演变为各个供应链之间的比拼。
对终端品牌商而言,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将产品供应链尽可能多的环节专业外包,有利于减少供应链环节对生产资金和新产品研发资金的占用,降低投资风险;迅速提高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和供应周期;快速推出新产品,高效扩大市场份额,巩固优势地位,实现利润最大化。
对制造服务商而言,在与不同细分领域品牌商合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不断增加服务范围、提升自身综合实力,逐步切入品牌商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制造产品的多样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在业内专业化设计、新产品研发及生产制造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为提供更广阔和更深入的品牌商专业制造服务,在产业周期性变化时,能够充分发挥制造优势,提高闲置的设备利用率,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进而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从目前全球领先的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商来看,充当品牌商供应链顾问的角色日益突出,品牌商在放弃供应链诸多环节的控制之后,也越来越依赖综合实力突出的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商来协助其整合供应链资源,优化产品供应的各个流程。双方逐渐由原本单纯的买卖协议转化成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协同发展。
(2)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应用领域日益多元化
随着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模式的日益成熟,制造服务商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业涉及的服务领域横向发展。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已从最初发展时以计算机、消费电子领域生产制造为中心逐渐拓展,呈现出多行业领域发展的趋势。目前,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已经覆盖了通信网络、家用电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医疗电子、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从需求市场来看,随着全球智能时代的到来,全球物联网将实现数量和质量的飞跃。物联网技术将重组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智能时代的到来,刺激了全球对电子智能设备的需求量,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3)在“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背景下,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涵盖生产安全和效率、数据采集和分析、信息安全传递、创新应用和服务等。工业互联网的重点功能包括:
①客户关系管理:预测客户需求,监控销售出货状态,实现动态管理;
②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时掌握原材料采购、库存及销售等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预测原材料价格趋势和供需关系,优化供应链管理效率;
③产品与设计技术管理:通过精准记录产品设计流程的规划与监督、样品制作和验证、产品生产制程等,以实现对产品从概念、设计、打样、验证到可靠性测试、试产及量产等环节的严密监控和管理;
④生产过程优化:工业互联网的智能感知特性将大幅提高生产线检测、数据采集、材料消耗等过程的监控水准,维持生产线的高产能状态,降低无用资源的耗损,增强生产作业时的程序管控;
⑤生产设备监控管理:及时追踪生产过程中各项设备的使用情况,通过网络传输将设备数据传递至管理中心进行分析,借此实现高效的生产设备故障诊断、障碍排除,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⑥质量控制系统管理:包括原材料不良分析和追溯、生产产品良品率监控、不良品维修记录及分析等;
⑦环保监测及能源管理:及时收集作业人员、机器设备以及周边环境安全状态的信息,实时掌握生产环境的安全品质等;
⑧安全生产及数据信息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的影像监控,烟感、门禁及贵重物品存放的影像监控,职业安全防护等,以及以上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及存储。
在此背景下,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未来将逐渐向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的方向发展,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基础性环节。
3、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领先企业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全球电子制造服务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2015 年度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电子制造服务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达到约 3,176.47 亿美元,约占当期全球电子制造服务行业总收入的 76.93%。其中,排名第一的鸿海精密在当期的营业收入规模约为 1,363.23 亿美元,占行业总收入的 33.02%。2015 年度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电子制造服务行业公司其 2016 年度的营业收入规模合计约为 3,113.21 亿美元,约占按 IDC 数据库统计的当期全球电子制造服务行业总收入的 72.97%。其中,排名第一的鸿海精密在当期的营业收入规模约为1,344.63亿美元,占行业总收入的 31.52%。行业内主要龙头企业已具备竞争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行业经验,在行业内保持相对稳定的领先地位。
(2)行业集中度较高,境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统计 2015 年全球前十大电子制造服务企业,其 2015、 2016 年度营业收入规模占整个行业营业收入的占比之和均超过了 70%,行业集中度较高。上述企业全部为境外企业,其中台资企业占有 7 家,美资企业占有 3 家。台资企业在全球电子产业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规模优势显著。
(3)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行业内技术透明度提升,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行业内细分产业竞争将日趋激烈。行业内企业需要加快新产品研发,研发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利用各个销售网络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缩短产品开发和生产周期;发展自动化智能制造,提质增效,谋求更高的利润空间。
(三)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1、生产技术壁垒
电子设备智能制造的生产过程涉及机械设计、自动化、品质管理、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对产品的外形尺寸、内部加工单元、高光倒角、孔位大小等加工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对其整体的硬度、拉力、镀层厚度等指标也有严格的要求,且生产工艺流程多,技术门槛较高。目前,行业内众多关键技术主要被少数领先企业掌握。行业内企业通过多年研发投入,已建立相对完善的产品设计体系,累积了大量制造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并通过与下游电子行业品牌商的长期合作,具备了根据客户需求快速调整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新进入行业内的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全面掌握行业所涉及的技术并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2、人才壁垒
核心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产品模具制造等工作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通信、硬件、软件、网络知识,以及丰富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经验。我国电子通信网络应用的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高端技术人员的稀缺构成拟进入行业企业实现快速突破的障碍之一。
3、客户资源壁垒
电子通信类产品的品牌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于国际知名品牌厂商。电子制造服务商在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厂商的供应商、加入其全球分工体系前,需进行长时间的市场开拓,并通过品牌厂商严格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产品性能认证。由于通过该等认证难度较大,且认证过程通常需一至三年时间,行业内能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客户供应商的企业较为有限。同时,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十分重视未发布新产品、尚在研发产品的信息保密工作每种原材料一般只选取满足其订单需求、规模较大的少数供应商,供应商的转换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品牌厂商为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货源,不会轻易改变供货商。严格的认证审核过程使得品牌厂商与电子制造服务商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合作关系。
4. 规模生产的壁垒
行业内市场容量巨大,下游品牌厂商通常设定较大的市场规划。由于生产线多、原材料品种多且数量大、交货周期较短,客户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较高,行业内企业需要通过大规模的生产制造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企业需要通过规范化的生产工艺管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实时在线监控、多环节的产品检测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拟进入行业的新企业较难在短时间内具备规模生产的能力。
5. 高新技术研发能力壁垒
为应对快速变化的行业和产品市场,不断提升竞争力,行业内企业持续积极开展包括 5G 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领域的研究发展。凭借过往技术研发实力、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积累的产业知识,行业内企业能够快速进入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研发突破。除技术研发领域外,成功将创新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制造过程,也是行业内企业更易实现的领域。
6、供应链管理能力壁垒
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商所服务的行业跨度较大,包括了网络通讯、消费电子等;制造服务商提供服务的业务管理跨度较大,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物料采购、生产制造、品质控制、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等;制造服务商提供服务的地域跨度也较大,为配合国际品牌商的全球销售及降低成本,需要进行全球采购、配送和维修。因此,制造服务商如何在每一个服务环节及时、准确地满足每个客户对供应链配套的需求,并建立一个完善、高效及具有竞争力的上下游供应配套体系,是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具备完善供应链管理能力是成为电子制造服务商的较大障碍。
7、工业生产数据壁垒
传统制造业正在尝试通过包括传感器、设备联结、数据积累与分析等工业互联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多数公司在此过程中,遇到了数据积累不足、数据采集率低、数据分析能力差等问题。长期忽视对数据采集、存储、分析能力的建设,使得多数公司低估了向工业互联网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因此,数据采集方法、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分析应用等技术已逐渐成为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壁垒之一。
(二)行业利润水平情况
近年来,全球电子制造行业利润水平稳中有升。2015 年度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电子制造服务行业公司的毛利率位于 3.94%至 12.97%之间,平均值约为 6.70%。根据各企业 2016 年年报显示,上述企业的毛利率位于 4.28%至 13.62%之间,平均值约为 6.92%。
未来,基于工业互联网对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的助推作用,行业内企业能够通过发展智能制造业,提升生产效益、节省成本,增强增值服务供应能力,实现更好的盈利表现。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府的政策扶持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015 年,我国发布《中国制造 2025》,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2017年 11 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提出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目标是打造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使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走在国际前列,争取实现并跑乃至领跑。伴随着政府支持的物联网基础建设逐渐到位,相关应用服务的建置将顺势快速发展。我国基础物联网建设到位后,未来将向云端整合和大数据分析的趋势发展,企业导入工业互联网的进程将加快。近年来,国务院、工信部等政府部门连续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行业创新和发展。政府充分扮演产业发展引导者的角色,激励境外企业通过多种投资方式与国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中国企业向西方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政府通过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联合建立研发课题、积极参与国际高新技术研讨会等方式,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积极投身国际竞争。
(2)行业内已形成良好的经营生态圈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先进设备不断升级,产品制造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行业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同时,技术水准要求的提升构筑起了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壁垒,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避免行业内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保障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具备技术优势的生产厂商通过前期介入品牌厂商的新产品生产开发过程,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获得较高的前期利润,保持优势地位,避免了陷入价格战的困境,进而构筑起良好的行业生态圈。
(3)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电子制造服务模式的日益成熟和服务商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电子制造服务业呈现出服务领域越来越广,代工总量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为了满足品牌商对附加价值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电子制造服务的范围不断延伸,并逐步涵盖产品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该趋势为本公司此类具备产品规划、设计与研发能力的制造厂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已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国内电子制造服务的成熟度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电子制造专业化分工的格局下,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业逐步向亚太地区特别是向中国地区转移,该现状将提高国内智能制造服务的市场容量并带动整体行业的快速成长。
(4)产业集群效益明显
随着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逐步向亚太特别是向中国的转移,产业集群效益在中国已逐步显现,与行业配套的上下游供应链也日趋成熟。从基础电子元器件的集中采购到全套配套方案的研发设计,以及支持全球物流配套服务等环节,均已经达到基本满足电子制造服务全球化的要求。目前国内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集群,围绕消费电子、电信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行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已形成集聚效应。一方面,在跨国电子品牌商企业周围,成长起来一批以合约、外包为特点的中小型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厂商,以及元器件配套生产企业;另一方面,中国的品牌商在生产自有品牌产品的同时,也利用自身产能为跨国企业承接外包的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模式已成为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市场空间巨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人员素质逐渐提高,以上因素均加速推动我国成为全球电子通信类产业的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全球主要的电子通信类产品品牌商纷纷进驻中国,为品牌商提供配套的代工服务商也纷纷在我国设厂,有利于国内电子制造服务商的快速发展。
(5)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工业互联网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其能够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通过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并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新动能。来自传感器、联网装置连接、自动化设备、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高效运算、 4G/5G/物联网等技术的演进,正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水平及基础设备,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支撑传统制造转型至工业互联网模式。同时,本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也将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首先,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将产生大量的对相关电子设备的需求。具体设备包括传感器、边缘数据计算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等。该等需求将成为本行业新的增长点。
其次,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收集并分析工业生产和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优化生产过程、预判及诊断故障、优化物流网络、改进管理流程、优化整体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第三,通过机器与 ICT 技术的结合,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可实现互联互通,产生新型态的智能应用,如智能配料、产品品质的异常自主预警、设备资源管理及保养预警、设备间智能回馈、智能影像平台等,进而将促成产业间联合并培育新型的合作伙伴,带来新的销售模式与机会,得以为客户提供新的增值服务。
更重要的是,工业互联网技术能够推动本行业利用在智能制造领域长期积累的数据和专业技术,建立工业云平台(PaaS)、开发工业 APP,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以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基础的高效率、低成本工业互联网科技服务及解决方案,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向以云计算、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网络和机器人为技术平台的“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新业态的转型升级。(工业富联)
2、不利因素
(1)智能终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物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硬件实现了传统设备的智慧化改造,创造了全新的产品形态。随着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智能终端设备及其配套产品行业变化迅速,多种技术并存。相关设备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准需要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
(2)工业互联网领域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统一的技术标准是工业互联网设计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依据。工业互联网近年来开始成为全球多个国家的重点关注领域,尚未经过长久的历史发展演进并积累足够经验,较难确定出统一的行业和技术标准。 2016 年 2 月,为加快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工信部牵头组建了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层面推动跨界平台的建立,将有力推动解决目前领域内共同面临的技术、标准、政策问题。
(3)国内生产成本逐年上升,人才供给不足
近年来发行人所处行业发展迅速,与行业定制化生产经营特点的要求、行业技术加速更新换代的趋势相比,高级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随着社会价值变迁,基层员工供给同样普遍不足。劳动力招募成本和生产成本逐渐提高,但行业内产品开发周期逐渐缩短,产量需求不断增加,对基层劳动力的需求同步攀升。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员工薪资水平加速提高,使得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对行业内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行业内企业积极发展工业机器人、打造智能工厂,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四)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1、 PCBA 制程
业内一般采用表面贴装技术工艺对印制电路板进行表面组装的生产系统。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发展,目前基本上能够满足各类电子产品对于各种不同规格、材质的元器件在不同尺寸印制电路板上的贴装需要,并不断向大型化(如液晶面板等产品)和微型化(如无线通讯模组等产品)方向发展。
2、系统组装
系统组装主要包含外观、机构、软件和硬件整合等。行业内有部分企业只具备PCBA 的制造能力。为了满足客户逐渐增加的一站式采购需求,还需要加入硬件端如外观、内部机构件的设计服务,搭配软件程序测试和固件的整合,推出系统整合的产品。
3、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涉及多项关键性技术, 如智能数据采集技术、设备兼容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安全技术等:
(1)智能数据采集技术:工业互联网发展需具备低成本、精确、高效且智能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是智能制造应用的基础。未来包含传感器技术在内的智能数据采集技术将成为工业互联网技术的重点研发方向。企业用户将能够通过智能的方式以低成本采集准确数据并传送后端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帮助其决策。(智能传感器的机会)
(2)设备兼容技术:企业通常会基于现有的生产设备与生产模式构建工业互联网系统,然而如何使传感器与原有设备兼容成为了技术难点。近年来随着工业无线感测器网络应用日渐普遍、相关通信协议逐渐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建设中已逐渐解决兼容性问题。(OPC UA)
(3)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各种数据及信息在系统不同层面和区域间均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网络技术可分为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其中,有线网络一般应用于数据处理中心的集群服务器、工厂内部区域网络及现场汇流排控制系统等,能够提供高速度、高频宽及高可靠度的网络传输通道;而无线网络技术如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则是利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及传感器连接(RFID、NB-IOT)。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可大幅降低传感器网络布线成本,有利于传感器在各类工业领域的普及。
(4)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智能化工厂生产线所采集的数据量庞大,有效清洗、脱敏、分析、存储数据并产生对企业及生产线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回馈和应用,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5)安全技术: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用户可通过视频及网络数据传输实时监控作业人员所处的作业环境中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并分析周边危险系数, 以保障工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能够保障数据资料免受未经授权的使用、破坏、修改、检视及记录。
工业互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自动化、通信、软件、网络及管理科学等各个方面。现阶段全球工业互联网技术仍有待优化,各国政府已将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并与产业界合作积极推动研发工业互联网相关技术,预计将来能够实现重大突破。
(五)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1、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电子智能制造服务行业的发展与下游行业的周期性关系较大,而电子通信类产品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在经济形势乐观时,通信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增长率较高,带动电子智能制造服务行业产销量增加;在经济低迷时,消费者及企业购买力下降,产品需求减少,从而使本行业产销量减少。
2、行业的季节性特征
电子智能制造服务行业在订单及收入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第一、二季度为传统淡季,第三季度开始进入销售旺季,第四季为出货高峰。考虑到消费电子产品下半年新品发布较为频繁,上半年受春节因素影响,本行业企业通常每年下半年的销售收入普遍高于上半年。
3、行业的区域性特征
目前,全球电子智能制造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越南等亚洲国家或地区,行业内企业将主要产品销售至制造组装企业,或直接销售给下游品牌厂商,最终产品将销往世界各地。
(六)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随着科技产业的技术升级与发展,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的业态幅度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一个高效、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通信网络设备制造行业需要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品牌商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资源整合、关系协调和流程优化,实现供应链各成员的共赢。所处行业的上下游行业示意图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上游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本行业的基础支持产业。电子元器件包括关键芯片、电路板、电源模组、被动元件连接器等产品,属于电子通信类行业的中间产品,其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制造成本等都直接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上游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发展主导着电子通信类产品的性能表现和关键竞争力,其供应材料的效率、质量和价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智能制造服务商的交货周期、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目前上游从业者积极构建新一代平台,持续提升产品性能,扩展其他周边应用发展;同时也致力于降低成本,持续提高生产效率。上述因素既有利于实现下游产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又有利于推动下游产品整体价格下降,为本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在上游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全球电子通信类产品市场普遍呈现出产品种类多元化、外观个性化的特征,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网络通讯、消费类电子产业的兴起,加剧了下游电子通信类产品市场的竞争,从技术进步、新产品研发、对市场快速反应、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对品牌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国际大型品牌商为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业链内服务外包的比例,为电子智能制造服务商提升整体业务、实现稳定的供应链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电子智能制造服务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电子智能制造服务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革新能够激发下游行业的设计灵感,使下游行业设计出功能更强的新产品,有利于设计创新理念和技术实际应用成为现实,提高下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下游行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为电子智能制造服务行业提供了新的产品研发方向,也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3、生产过程智能化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未来工业互联网业态下电子智能制造服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为主体的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在促进智能制造的产业化突破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劳动力成本和社会服务成本的逐年增加、国际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定制化产品、控制成本与提高效率将成为智能制造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生产过程智能化,指在生产制造领域形成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够进行包括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等智能活动。通过人与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的合作共事,实现制造自动化的同时,使得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日趋智能化,智能制造正引领新一轮的制造业革命。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
AI-CPS OS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分支用来的今天,企业领导者必须了解如何将“技术”全面渗入整个公司、产品等“商业”场景中,利用AI-CPS OS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力量,实现行业的重新布局、企业的重新构建和自我的焕然新生。
AI-CPS OS的真正价值并不来自构成技术或功能,而是要以一种传递独特竞争优势的方式将自动化+信息化、智造+产品+服务和数据+分析一体化,这种整合方式能够释放新的业务和运营模式。如果不能实现跨功能的更大规模融合,没有颠覆现状的意愿,这些将不可能实现。
领导者无法依靠某种单一战略方法来应对多维度的数字化变革。面对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颠覆性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领导者必须在行业、企业与个人这三个层面都保持领先地位:
重新行业布局:你的世界观要怎样改变才算足够?你必须对行业典范进行怎样的反思?
重新构建企业:你的企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变化?你准备如何重新定义你的公司?
重新打造自己:你需要成为怎样的人?要重塑自己并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保有领先地位,你必须如何去做?
AI-CPS OS是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平台,设计思路是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无缝整合在云端,可以帮助企业将创新成果融入自身业务体系,实现各个前沿技术在云端的优势协同。AI-CPS OS形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与行业、企业及个人三个层面的交叉,形成了领导力模式,使数字化融入到领导者所在企业与领导方式的核心位置:
精细:这种力量能够使人在更加真实、细致的层面观察与感知现实世界和数字化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进而理解和更加精细地进行产品个性化控制、微观业务场景事件和结果控制。
智能:模型随着时间(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整个系统就具备了智能(自学习)的能力。
高效:企业需要建立实时或者准实时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型预测和响应决策能力,这样智能就从批量性、阶段性的行为变成一个可以实时触达的行为。
不确定性:数字化变更颠覆和改变了领导者曾经仰仗的思维方式、结构和实践经验,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复合不确定性这种颠覆性力量。主要的不确定性蕴含于三个领域:技术、文化、制度。
边界模糊: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断融合成CPS不仅让人们所知行业的核心产品、经济学定理和可能性都产生了变化,还模糊了不同行业间的界限。这种效应正在向生态系统、企业、客户、产品快速蔓延。
AI-CPS OS形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通过三个方式激发经济增长:
创造虚拟劳动力,承担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即“智能自动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对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进行有利的补充和提升,提高资本效率;
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给决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的建议:
超越自动化,开启新创新模式:利用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动态机器智能,为企业创造新商机;
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迎接人工智能:无缝整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重新
评估未来的知识和技能类型;
制定道德规范:切实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制定道德准则,并在智能机器的开
发过程中确定更加明晰的标准和最佳实践;
重视再分配效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制定战略帮助面临
较高失业风险的人群;
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企业所需新能力:员工团队需要积极掌握判断、沟通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人类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创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 人工智能,像君子一般融合,一起体现科技就是生产力。
如果说上一次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拓展的是人类的物理空间。那么这一次地理大发现,拓展的就是人们的数字空间。在数学空间,建立新的商业文明,从而发现新的创富模式,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财富空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是进入这个数字空间的船,而人工智能就是那船上的帆,哥伦布之帆!
新一代技术+商业的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AI-CPS OS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产业智能官 AI-CPS
用“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AI-CPS,更多信息回复:
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新产业:“智能制造”、“智能金融”、“智能零售”、“智能驾驶”、“智能城市”;新模式:“财富空间”、“工业互联网”、“数据科学家”、“赛博物理系统CPS”、“供应链金融”。
本文系“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由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rp_vip@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