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刚入行的产品经理可能会被要求做一些自己暂时无法理解的工作,不清楚这些工作有什么用。作者也是从这个新手期过来,对此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在这里,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心得,阐述新手产品经理为何要这么做。
全文共 4121 字,阅读需要 8 分钟
—————— / BEGIN / ——————
我刚入行的时候,被分到项目组里最大的leader手下。此君对我完全是放养式,只是要求我每周做三件事:
打100局升级(自家产品);
每天收集并回复用户反馈;
写一篇竞品分析报告。
当时的我,只觉得前途一片黑暗。我想象中的产品经理,应该是制定战略方向,谈笑间纵横团队的中枢人物。
现在,我觉得自己只是来公司打杂的。
时光荏苒,现在我也带起了实习生,而我对他的要求也是同样:
每天用自家的产品;
收集用户反馈;
写竞品分析。
这当然不是因为我要报复社会,而是因为我当时在做这三件事的过程中,对产品的理解、对用户的理解,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产品经理要用自家产品,并收集用户反馈,写竞品分析,是一项历来的传统。
张小龙当年做QQ邮箱的时候,要求团队成员把QQ邮箱作为办公邮箱,并提出了著名的 “10/100/1000法则”:
那为什么这三项工作会成为产品经理的新手三连呢?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责就是针对目标用户遇到的问题,给出对应的解决办法 。
要想具备完成该职责的能力,需要做到两点:
知道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会遇到哪些问题;
知道这些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法。
基于上述两点,我们就可以解答新手三连的目的:
为什么要用自家的产品?——四个目的:
以用户的视角体验产品,记录下自己体验过程中的爽点和槽点;
以用户的视角,思考自己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
以产品设计者的视角,观察产品目前是如何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的;
以产品设计者的视角,思索如何解决体验过程中的槽点,以及如何解决哪些未被解决的需求。
为什么要收集用户反馈?——三个目的:
培养产品经理真正的用户视角;
揣摩用户的真实心理;
明晰真实场景下,用户的真实诉求。
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一个目的:
面对同样的问题,观察隔壁老王是怎么解决的。
当然,上述的目的并非全部。譬如通过收集用户反馈,我们还可以对功能排列优先级;做竞品分析,还可以推测用户的产品布局。
此处的目的只针对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责而言,对新手期的产品经理来说,还是要先把基础能力夯实。
虚头巴脑扯了那么多,下面具体来谈一下如何用自家的产品、如何收集用户反馈、以及如何做竞品分析。
分为五个步骤:
确定产品的核心定位;
找到产品的核心路径;
依照自己的体验感受,绘制用户体验地图;
逆推核心路径的设计思路;
看以前的需求文档和交互稿,深化对产品功能的认知。
一个完整的产品,背后往往藏着庞大的功能模块和复杂的关系网络。作为新手期产品经理,最怕乱花渐欲迷人眼,什么都尝试一通,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与其最后两手空空,不如一开始就简单点,只分析它的核心功能。
一款好的产品,在架构初期,一定只解决用户的一个核心需求;等到后来用户大量了,产品不断外延,升级成一个平台。最好的状态是像微信那样,成为连接千万小程序的底层操作系统。
但微信一开始也只聚焦于即时通讯。
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单一定位型。产品经理在体验自家产品时,找到产品的核心定位点不是难事。譬如斗地主,核心就是打斗地主,浅显易懂。
而当找到了核心定位之后,就要去探索围绕核心定位的核心路径。
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分为两部分:核心路径和边缘路径。
所谓核心路径,就是产品中与核心定位的相关功能模块。譬如一款电商APP,它的核心路径就是信息流和搜索。
而边缘路径,则是辅助核心路径的功能模块。譬如购物车、订单和收藏。
找到核心路径后,按流程化进行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并按照时间线记录不同阶段的爽点、槽点,绘制出用户体验地图。
这个时候差不多已经对产品有粗浅的认识了,接下来就是不断重复对核心路径的探索,更新自己的用户体验地图。重复的次数依照个人的领悟能力有所差异,不过熟能生巧,将书读百遍按字面意思理解也是没有问题的。
当用户体验地图实在难以更新的时候,就可以尝试去逆推核心路径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了。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需求得以解决了吗?有没有更好的设计?
这一步是所有步骤里的关键,因为它蕴含着你自己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斟酌仔细、好好思考。
逆推完设计思路以后,就可以查阅以前的相关资料了。这时候可以将自己逆推出的方案与原方案进行比较,互相印证。根据印证的结果,再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优化。
这个时候,核心路径的体验差不多及格了。当然,如果想要体验其他的功能模块,也是遵循同样的步骤。
看用户反馈可以帮助产品经理深化对用户和产品的认识,最好体验完自家的产品后再进行,不然收效寥寥。
这一块有三个原则要注意:
反馈收集的渠道要尽量广;
反馈标签的颗粒度要尽量细;
对反馈内容的思考要尽量深。
用户反馈的渠道,一般有四个来源:APP内、客服投诉、应用市场和社交网站。
前三个来源自不用说,常被忽略的是第四个。除了APP官方的微博会有用户留言外,用户也会自己发微博diss产品。
此外,知乎、简书、B站、豆瓣、小红书、贴吧和公众号等主流的内容社区,都是意见领袖和活跃用户经常聚集的地方。从这些平台,一般以关键字搜索,即可搜出不少的吐槽和意见贴。
当然,产品不用像运营一样要去营造气氛、一一回复。产品只需要关注到这些意见气候的起源,将其汇集收总即可。
在收集完用户反馈后,就要对用户反馈进行标签划分,常见的划分维度一般有三个方向:
按登录天数,划分为新用户、活跃用户、忠诚用户;
按付费金额,划分为免费用户、小R用户、中R用户和大R用户;
按反馈次数,划分为活跃反馈者和非活跃反馈者。
这是从用户层面进行划分,在具体的反馈内容上,则要依据反馈的类型和所属的功能模块进行再次细分。
新手期产品经理的话,只需要重点关注跟核心路径有关的用户反馈即可。
给用户贴标签,目的是为了感知不同用户群体在不同阶段对产品的不同需求。
当核心路径的内容被圈出来后,就应该结合用户分层,去思考:
为什么这类的用户会提出这样的反馈?
TA可能是在怎样的场景下提出的这个反馈?
TA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目前的设计是否真的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还是在信息传达方面有偏差?
如何去改进目前的设计?
它是否会牵涉到目前的其他逻辑?
如何在确保其他逻辑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优化当前的体验?
在进行上述思考时,先把时间成本、开发成本放一边,在可行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思考有哪些方案可以实施运用。
市面上最常见的竞品分析是按照《用户体验的要素》提到的分析框架来写的: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
我每次一看到按这种框架写的分析报告,头都大了。倒不是这个框架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用这个框架的人,常常搞出一些看似内容很多,实则空洞无物的绣花枕头出来。
有的新手期产品经理,经常花很长时间,把产品的信息框架图画出来。产品经理在画的时候,常常注重于寻找(将竞品上的信息挪到自己的思维导图上),但没动脑子思考。
而看竞品报告的人,其实要的只是:
它为啥要这样排呢?
这样排有啥好处吗?
我们的信息排布有啥问题吗?
可以借鉴竞品优化吗?
只需要提供这部分的信息就好,不要搞得像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因此,当我们分析竞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
别把竞品当成傻子,人家一个团队搞了几年搞出来的产品,咋能就被你一两天的时间给分析殆尽呢?
多写点实在的,信息要精简,我们要得到的,只是竞品中对我们有用的那一块信息。
我特别喜欢华为的竞品分析方案,通篇就三大步骤:
分析哪些竞品?
分析哪些维度?
分析哪些项?
第一步:选择竞品
竞品的选择,一般有两个维度、两个指标、一个注意:
两个维度:国内和国外;
两个指标:行业领先和口碑良好;
一个注意:间接竞争者。
维度和指标,可以组成一个四象限。
一般的竞品,容易忽略国外层面和行业内体量不大,但在小众群体中有颇高口碑的产品。
而所谓的间接竞争者,通俗地讲,就是主业是卖茶叶蛋的,结果看着卖豆浆的有市场,于是增加了卖豆浆的副业(例如词典中出背单词的功能)。
间接竞争者,算是半路出家,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想法会和主流玩家不同,也可以借鉴。
第二步:选择分析的维度
这一块只需要记住一点:每次只选择一个维度,然后把这个维度给钻透。
按照文章的主线,我仍然推荐,新手期的产品经理这个时候只选择跟产品核心路径相关的功能模块进行分析,并且先把交互层、UI、信息排布丢开,只看它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选择分析的项
这一块的方法取决于第二步选择的维度。
譬如,我选择产品的核心的路径,那么我分析的就是跟核心路径具体相关的功能模块;如果我选择的是交互层面,那我通篇就只涉及到交互层次的信息,而不会对功能模块的意义进行探求。
在分析具体的项时,可以遵循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
这个功能模块是用来干什么的?
与其他模块有哪些逻辑关联?
先搞明白了宏观层面的意义后,再去想微观层面的东西:
这个功能模块是由哪些小的子模块组成的?
子模块又各自承担着哪些功能?
在竞品分析环节,我个人特别喜欢的有三种方法(当然只针对特定的目的):
看竞品的版本迭代记录(一般ios版比较全面),将所有的竞品放在同一个时间轴上比较;
看竞品的产品线分布和布局;
看竞品的招聘信息。
通过这三种方法,能够在大体上对竞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个轮廓性的认知。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感谢阅读。
—————— / END / ——————
—————— / 活动推荐/ ——————
无数作者走在行业前沿,通过写作搭建行业的知识体系,不断推进领域与行业人的发展前进。
读者尊引路人为灯塔,不断追寻前进路上的光与方向。他们通过实践实现知识更迭,也借以成为下一代引路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有幸见证行业薪尽火传,连绵不断,也逐渐成长为被大家认可的平台。非常感谢所有作者的持续创作,也感谢读者的真心喜爱。在2019年末,我们举办年度作者评选,一同致敬引路人,为他们颁发专属奖项。
不仅如此,我们还准备了价值百万的惊喜大礼,只要你来参与就有机会获取,赶紧扫描图中二维码与我们一起“致敬”!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评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