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谁谈论了科技向善 ?
在第一个原则「坚持增进人类福祉导向」中,刘鹤谈到:「智能技术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展现科技向善的力量,更好满足人类需要,努力提高人类福祉,要提高人类驾驭人工智能的能力,防范技术失控引发的各种风险。」
——《刘鹤:坚持好四个原则,把握好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来源:第一财经
——《马化腾:以“科技向善”引领人工智能全方位治理(讲话全文)》来源:https://news.windin.com
旷视科技CEO印奇公开信:引导科技向善,人工智能必将造福所有人
8月25日,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将成为在香港和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业。CEO印奇发布以《引导科技向善,人工智能必将造福所有人》为题的公开信,其中提到旷视坚信人工智能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并将引导科技向善。公开信中,还完整披露旷视开发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须遵循的核心原则:正当性、人的监督、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平和多样性、责任可追溯和数据隐私保护。
——《旷视印奇发布公开信:人工智能必将造福所有人》来源:新浪科技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科技向善应包含初衷、过程、结果三个方面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接受《财经》视频访谈,针对「科技向善」这一话题进行了展开论述。他认为,科技向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科技发明的初衷;科技发明的过程;科技发明所带来的后果。
当前讨论科技伦理的话题迫在眉睫,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这样一个时代,作为一个科技企业,让发明与创造,在政府、企业跟个体的共同努力下,让科技不会脱轨,秉持这样一个价值观,尊崇社会的伦理,变得尤为重要。因为有些科技给人类带来长期的正面影响、短期效益后,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或者一些科技在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会伴随着一些副作用或者是一些潜在的风险,这些都是需要通过科技伦理的讨论来加以警觉、加以重视,最后加以解决。
——《IBM陈黎明访谈录:科技向善与时代责任》来源:财经
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科技向善,文化向上」,都表达了「让科技为人类创造美好未来」的诉求
8月21-25日,以「全媒体、高质量、新业态」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京举办。腾讯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郭凯天先生在论坛上进行了主题为《肩负「科技向善」的文化责任:腾讯公司数字内容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分享。
他表示,腾讯始终将正向价值作为内容服务的灵魂,将高质量发展,坚持精品路线作为公司文创产品的核心导向。同时肩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通过网络,通过数字技术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送达千家万户。在构建产业生态方面,致力于塑造全新的生产和传播方式。
在国际化方面,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真实的用户需求,让中国文学作品与当地人民产生的共鸣,展现中国的软实力,对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腾讯把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定位为「科技向善」,提到了「科技向善,文化向上」。无论「向善」还是「向上」,都表达了「让科技为人类创造美好未来」的诉求。
——《腾讯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腾讯数字内容服务的实践与思考》来源:腾讯媒体研究院
本周,谁实践了科技向善?
Rekor:AI助力预防校园暴力
美国信息安全公司Rekor向校方提供OnGuard AI算法帮助预防潜在的校园暴力。OnGuard中包括四项监测服务:一项名为firstsight的服务,用于寻找学生们在线上公共场合可能发布的霸凌信息;一套应用于校园公车停靠站的位置安装摄像头,将采集到的图像与数据包中的进行对比,并将其发送至当地警方;一套应用于学校进出口处的安装摄像头,用于监测捕捉进出入人群的车牌号,如果发现有列入黑名单的车牌号,系统将给校方发送通知。最后是通过该公司基于机器学习的交通工具识别软件,帮助监测校车及其周围情况,并反馈校方,避免不法分子接近校车和学生。
——《Rekor Launches New AI School Security and Student Safety Software》来源:http://www.campussafetymagazine.com
腾讯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健康医疗
8月23日,腾讯在其用户开放日上,展示其AI技术和服务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成果。腾讯通过和医疗机构的合作,将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等技术应用于各类疾病筛查、辅助诊断、患者服务等各类场景中。具体包括帕金森反复训练游戏、胸部多器官分割、AI眼底测试、AI医学影像分析等。
——《AI+医疗|腾讯的帕金森康复训练游戏:动动嘴巴操控人物》来源:澎湃新闻
AI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的准确率接近人体运动专家的准确率
近日,中国医药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伦敦大学和东京大学联合发布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者通过让机器学习视频和专家的诊断,使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的准确率达到80%,接近人类运动障碍专家的诊断率。中国医药大学新竹医院神经学家陈睿正指出,很多患者受限于所在地区和时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诊断,造成不可逆的后果。该程序则解决了这一问题,AI可直接根据手机拍摄的人体运动视频给出诊断建议,包括建议服用药物、手术或超声等。
——《AI matches expert diagnosis rate》来源:http://www.taipeitimes.com
2019第二届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在深圳召开
8月14日、15日,视障KOL会聚深圳,参与2019第二届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会议以「共享、共赢,集中群体力量更好推动无障碍发展」为主题进行交流分享。来自争渡读屏、保益读屏、点明读屏、智苏无障碍旅行社,和视障生活工具的开发者、负责人等和视障工程师共同探讨当下移动跨平台开发框架、产品无障碍等问题。并与腾讯PCG部门交流会话朗读错位,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更好赋能视障人等用户热议问题。
——《2019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参访日,视障KOL会聚》来源:比特网
算法帮助潜在抑郁症患者的防治
8月21日,印第安纳波利斯研究所和印第安纳大学宣布其研发出一个算法模型,能够通过挖掘电子病历,提前发现早期或潜在的抑郁症患者,并提醒医疗机构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医师进行预防治疗。开发者Suranga N. Kasthurirathne指出,他们的目标是推出一套可复制的模型,能够运用到医院的工作流程中。该模型的特点是它可以为不擅长抑郁症诊断的家庭医生或初级保健医生提供早期筛查参考,使得他们能够帮助患者更早地到合适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Machine Learning/AI Can ID People Who Need Specialist Care for Depression》来源:https://psychcentral.com
本周,哪些问题值得思考?
AI新闻写作:潜在的假新闻生产风险
8月21日,致力于人工智能风险防范的AI研究组织OpenAI发布用于「对话式」文本写作的AI系统GPT-2。该公司早在2月份就已经发布GPT-2的「掺水」版本,主要是担心该系统被人们用于生产假新闻。OpenAI通过和研究者合作,统计发现人们很容易相信GPT-2的合成文章,72%的人认为该样本可信,甚至有83%的人认为其来自《纽约时报》。所以OpenAI承诺会对其进行监督,避免人们滥用。该公司声称如果没有人们没有恶意使用该系统,将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发布更强大的版本。
——《OpenAI Just Released A New Version of Its Fake News-writing AI》来源:https://futurism.com
AI Now:AI面临的四项挑战
纽约大学人工智能社会学研究机构AI Now联合创始人梅勒迪斯·惠特克指出,AI技术正同步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教育、城市规划等各个方面。但科研人员、企业、政府等均要寻求制定规范,并保障AI的应用符合道德伦理。她指出,目前的挑战主要有四类:权利与自由;人力和自动化;偏见和包容;安全和基础设施。
——《Meet the Researchers Working to Make Sur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a Force for Good》来源:https://time.com
社会区隔:网络传播中依然存在区隔
互联网在重构信息传播、言论空间和社会组织上采用「连接一切」的方式,使其「平民化」特质得以实现。
但在不同背景下,由于基础设施、网民上网能力、信息传播的基本介质等方面的不同,既表现为不同群体、阶层、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差异,也体现了互联网不同的发展阶段,整个社会总体连接水平的差异。这种连接差异导致了社会资源不均、人群趣味差异、个体对他人的无知。同时,人们因为会受限于自己所属的民族、阶层、喜好等因素,往往人自身的选择,会导致「回音室」的出现。可当人们想要主动寻找真相时,技术则应当为人们提供相应的路径。
胡泳等学者从媒介介质、文化空间、社会分层、社会行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互联网在降低信息门槛、展现多元生态、消除社会区隔和激发社会行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胡泳等 | 弥合鸿沟:重思网络传播的「去区隔」效应(上)》微信公众号:胡泳
如果您在科技向善领域的所思、所想、所创尚未被我们发现,可以将内容投递至 gifwang@tencent.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