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计算机学会”轻松订阅!
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8年第4期《主编评语》
2006年3月我在本刊第2卷第2期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网络社会宏观信息学研究的一些思考》,讲述了当时学术界进行计算机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有多种学科名称,如社会计算(Social Computing)、社会信息学(Social Informatics)、计算社会学(Computational Sociology)、仿社会学(Socionics)、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等。2009年2月,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15位顶尖学者在《科学》上联名发表了论文“计算社会科学时代的到来”,2012年,14位著名欧美学者又联合发布了一份《计算社会科学宣言》,“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的声音就盖过了其他名称,近几年红火起来。其实这些学科方向研究的内容差不多,只是一方面联合发声影响大,另一方面赶上了大数据兴起的好时候。
王腾蛟等作者在本期专题文章《计算社会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中断言:“近年来,计算社会科学开始涌现出重要的研究成果”,并认为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计算社会科学论文“已经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标志性的重要成果。”我对计算机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并不认为计算社会科学近期内会在社会科学领域引起颠覆性的革命,对其发展只能抱谨慎的乐观态度,因为这一新兴交叉学科毕竟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长远来讲,计算社会科学将来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人类社会的复杂规律也许可以通过建模仿真和大数据分析发现。正如马克思100多年前的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会把关于人类的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正如关于人类的科学把自然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一样,它将成为一门科学。”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极端复杂性,社会科学和脑科学一样,可能是最“硬”的科学,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社会科学难啃的一个原因是研究社会问题很难做可以重复验证的科学实验。我们常说的新政策的先行“试验区”只是一种宏观的定性“实验”,一个地方的经验用到另一个地方很难百分之百的重演。近来社会科学研究中也出现了各种虚拟的“实验室”,但计算机模拟并不能精确无误地预测现实社会的未来。计算机模拟可能导出多种未来,可惜现在还不能提供在各种未来中做出正确选择的算法。
社会科学难啃的另一原因是人是有思想意识的,一旦作为被研究对象的人知道与他有关的新信息和知识后,他可能做出与被研究时不同的反应,原先归纳的知识和规律也许会失效。股市中常见的“见光死”就是这个道理。在物理与化学等自然科学研究中,原子和分子不会介意我们发现了它们的秘密,不会因人类掌握了知识而改变其行为。研究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与“规律”往往不能说,说了就不灵了。
推进计算社会科学的关键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普及计算思维,将社会科学问题变成可计算的问题,用定量的方法做决策分析和预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管社会问题多复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一定能大显身手。
作者介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CCF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国杰
中国计算机学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CF推荐
【精品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