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到底谁在胡扯?

2017 年 9 月 5 日 无人机

来源:李光满冰点时评,作者:李光满


最近清华大学教授王志华与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建文在网上就AI(人工智能)话题展开激烈交锋,双方对AI的观点南辕北辙,相去甚远。这场交锋源于网上一篇《清华大学教授:几乎所有的AI,到现在为止都是胡扯》的文章,随后陈建文发表文章《关于AI,需要从人类愿景上去整体思考》,对王志华的观点进行了全面反驳。我相信这场科学界的论战与交锋对于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这种就某一个话题进行高层级的论战与交锋实属罕见,因此广受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王志华长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数字音频与视频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担任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联合研究实验室主任、通信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陈建文其实也与清华大学有诸多渊源,他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人眼研究中心进行解决人工智能在视觉交互领域的交叉学科问题的研究,现担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视觉智能研究中心主任,专注于视频领域的人工智能领先技术和未来发展的研究,曾在2016年专门给李克强总理汇报“互联网+”的新趋势“视频+”。这样两位大伽论战人工智能,反响自然极大。

王志华一方面承认“对于眼下所谓的人工智能来说,集成电路是其中最最核心的载体。”一方面又情绪激动的表示:“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AI都是在胡扯。而那些说自己专做AI的,都是纯属忽悠。”

“胡扯,所谓的人工智能都是胡扯!”一听到AI人工智能这个字眼,王志华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的爆出了这么一句话。简直让人猝不及防、目瞪口呆。”这是文章作者采访王志华时的场景。

王志华一边说:“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其他的东西,在可预见的未来支撑信息产业的可能性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会比集成电路更大。”一边又说:“像碳纳米管、石墨烯啊,都是瞎扯。”王志华的核心观点是:“在人类的发明史上,从来都是应用、需求领先,从来都不是技术领先的。”他表示:“人们想要飞,才会有飞机;人们要实现飞的梦,才会发明飞机并不断改善飞机;人们要吃,才会打猎、种粮食、养牛羊;人们要算的更快,才有了英特尔,才有了CPU。可是,人们并没有要AI。现在AI可知的应用就只有图像解析。”“有需求才会反推着技术的进步,而现在的AI更像是在为技术找需求、找市场,这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怪现象。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说我发明了一种技术,然后再去找应用,从来没有。”

是否真的如王志华所说“有市场、有需求才会有技术运用”呢?陈建文显然不赞同这个观点,不仅不赞同,而且称王志华的观点是“谬论”,称王志华对AI的理解过于简单,甚至还没有入门。是王志华教授浅薄到真的还没有“入门”,还是陈建文教授过于狂妄呢?

陈建文首先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人类需要梦想。“美国总统访问肯尼迪宇航中心时,遇到一个打扫卫生的老头,就问:你在这里是干什么的?这个扫地的老头非常自豪地告诉总统:总统先生,我是在把人类送到月球。”陈建文想表达的意思是,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项技术,或一个产业,都需要愿景的力量去推动,一个越接近现实的人,越需要梦想。

陈建文认为,太贴近现实的应用和过于短浅的认知,就会出现现在这些的认知。他说:“对于AI,王教授的理解和我并不在一个维度上,对于AI愿景的缺失让人无所适从。一方面是理解力上的偏差,另一方面是中国教育带来的实用主义的狭隘,能说出这样的话也不足为怪。”

陈建文认为,虽然AI被上升为国家技术战略,目前我们很多人对于AI的理解还是过于狭隘,当我们找不到出路的时候, 真正的答案需要从人类愿景上去寻找。当我们把AI放在更多的商业场景应用中时,我们的关注点会让我们的理解越来越细分,甚至可能失去宏观的想象和预测,这就是王教授局限。跳出狭隘的应用认知,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才会更清晰、更宏观、更有高度。人类从不会飞翔到遨游太空,从烽火台到电报电话的广泛普及,哪件事不是人类愿景的实现?人类一直在研究如何突破人自身的空间极限和物理极限。AI实际上就是人类的终极梦想,对AI的追逐其实就和人类追逐的终极梦想一样。

正如王志华将集成电路当成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载体一样,陈建文则将人工智能当作未来社会基础架构的核心。我们要做的是未来虚拟世界的构建者,未来核心的技术是连接和交互的一场完整的革命。陈建文的结论是:“未来可知也不可知,疯狂的想象也都会实现,就像当年比尔盖茨对今天社会的猜想95%都实现了一样。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人类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梦想,AI之梦,人类之梦。”

王志华认为,我们不需要人工智能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胡扯,碳纳米管、石墨烯也都是胡扯。创新是基于需求,如果没有现实需求,我们就不要去搞研究,一切脱离现实需求的研究都是胡扯。我们只要搞好像集成电路这些基础就好了。

陈建文则认为,人类首先需要梦想,科学技术更需要梦想,人工智能就是基于人类梦想的产物。没有梦想就没有创新,中国缺少的就是创新思想、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中国需要培养一大批有远大梦想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

对于二位教授的论战观点,到底谁在“胡扯”,相信大家都会有各自的判断,这很正常。我个人有以下三点想法:

一是当前被市场和资本浸透了的中国科技界、实业界、金融界甚至文化界,都太关注现实层面的东西,“没有需求就没有必要研究。”其实是当前中国许多人的思想,太现实、太功利导致我们不能跳出现实而面对星空宇宙,不能沉迷于我们内心的梦想与冲动,需求决定一切,需要决定一切,导致我们无法冲破种种思想、思维、观念禁锢,无法进行原创性的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

二是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导致中国学生和中国青少年缺乏强大的想象力,他们被现实的考试需要所压迫,扼杀了多姿多彩的梦想空间,在最有梦想的年龄失去了梦想,这既使他们失去了童年和青年少年的人生乐趣,又使他们过早地进入了成年人思维,没有梦想和乐趣的时光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旦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失去了梦想和创造性思维,我们一生都可能不再有这种梦想和创造。

三是人工智能就是我们童年的梦想不断实现的过程,就是人类认知不断突破的过程,就是人类大脑不断被激活不断被超越的过程,人工智能并不仅仅是集成电路的速度越来越快,也并不仅仅是电子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是整个人类的视界越来越宽大,人类思维的维度越来越多,人类创造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只有跳出我们眼前所能看到的现实场景,才能进入宇宙的宏大世界,只有跳出我们已有知识的范围,才能创造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才能创造新的更阔大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讲,我更欣赏陈建文教授的梦想,而认为王志华教授是在“胡扯”。梦想与“胡扯”的论战或许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或许能够打开我们的脑洞,让我们看到脑洞里的世界和宇宙外的世界。



清华大学教授王志华:

几乎所有的AI,到现在为止都是胡扯

来源:镁客网

不管是哪些领域,只要你做的是可知的应用,那你就老老实实的说你在做应用、在做图像解析,而不要吆喝着所谓的‘人工智能’。

AI,人工智能。

近几年的热度自然不用多讲。尤其是自今年年初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更是火得如日中天,一塌糊涂。一时间,大河上下各种技术、各种算法、各种应用、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仿佛我们已经进入了理想中的“AI时代”。


不过,科学的研究总是时刻伴随着质疑的声音。

近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联合研究实验室主任、通信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王志华教授在接受镁客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AI都是在胡扯。而那些说自己专做AI的,都是纯属忽悠。

王志华教授长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数字音频与视频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


以下是本次专访的正文部分:

集成电路已在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

“我是做集成电路的,这个你肯定知道,因为你之前肯定上百度查过我。”性格豪爽的王教授一开口就是山东人招牌式的风格。

“现在告诉我,你想让我说什么?哈哈!”

这真是让人始料未及的开局,不过,感觉还不坏。于是,整个谈话也都带着这种豪爽的幽默感。


“对于眼下所谓的人工智能来说,集成电路是其中最最核心的载体,相信这个不需要解释。

“现在的集成电路,在人类的生活里,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了,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跟集成电路产生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你睁开眼,或者半夜起来上厕所,首先要拿起手机来看有没有人发朋友圈。然后呢?睡觉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看手机、关手机,看手机、关手机......

“其实在这里面,做支撑的就是集成电路。”


近年来,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推动下,中国半导体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引擎。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从2011年的1933亿元提升至2016年的4335多亿元,市场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2016年的增长率达到了19%,预计2017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增速区间为18%-25%。

目前全世界每年的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在3000亿美元左右, 这个数只会变得更多,而是不会变少的,只是它的应用种类会发生变化而已。


“所以,你说集成电路跟人类的关系密切吗?既然密切,既然在各方面都有应用,也就很难说它的最好应用方向了,因为到处都是它的应用方向!

“有的人天天在用电脑,有的人喜欢看电视,也有人的经常开车、操作仪器设备等等,都是在跟集成电路打交道。

“人们用手机,靠的是芯片;我们想拦截敌方导弹,也要靠芯片;至于电脑,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你不能说那些是集成电路的最佳应用。”

没有集成电路,就没有现代社会

在日程生活中,集成电路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虽然不能像粮食、水和空气一样的重要,但是你如果离开了它,你也就告别了现在的生活。

对此,王志华打了一个“异常”生动的比方:“你要是说,我就是不要跟集成电路发生关系,又能怎么样?还真不能怎么样!

“但是,那就像衣服一样,你不穿衣服也行,但表示你已经离开了文明社会!集成电路也是一样,你离开了它,就离开了现代社会。”

至于说到集成电路的发展轨迹,最早甚至可以从通讯开始说起。最开始的时候,人们的通讯主要是有两条线,一个是当爱迪生发明了电话机之后,人们开始有了使用电话机来传递信息的需求。

第二个,是随后的1946年有了计算机,人们就有了计算的需求。而计算的需求,演变到今天,人人手上都有计算机,甚至有好几个计算机。现在一个手机里的计算机个数大概是10个左右,而每一个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都超过了上世纪40年代的水平。

围绕着这两条应用主线,就发展出了电子器件,而电子器件做在一起,就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需要做的越来越便宜,工艺要求越来越精密。很难说它的发展轨迹是什么,主要就是靠这么一步步的走过来的。但走过来的这个过程,确是给人类社会了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这种变化同时扼杀了一些过去很流行的行业或行当,比如胶卷、感光材料。

“这在过去属于精密化工,跟电子学一点关系都没有,两者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今天呢?至少在民用方面,当年的感光材料基本是零用途了,也几乎没有人再去用胶卷拍照、照相了。这都是被集成电路扼杀、代替的结果。

“你看,像传统的柯达、富士胶卷都消失了。想当年,富士一卷要卖19块钱,柯达要卖22块钱,而当年的工资多少钱呢?大学毕业生才6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买3个柯达胶卷的。”

不过,它们被集成电路代替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爱因斯坦发现光可以变成电,得了一次诺贝尔奖;到后来有人把光变成电并做成一个器件(CCT器件),又得了一次诺贝尔奖;再到后来把器件变成电路,这个过程用了超过100年的时间。

集成电路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体系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是一直向前、不可逆的。

“因此可以说,集成电路这一电子器件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比别的任何事物都要大。

“这种影响是不可制止的,表现在第一,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会怎样;

“第二,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其他的东西(像碳纳米管、石墨烯啊,都是瞎扯),在可预见的未来支撑信息产业的可能性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会比集成电路更大。”

以人类社会整个的历程来看,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集成电路的作用。从逐水草而生的原始社会到养殖畜牧的农业社会,再到蒸汽机为开端的工业社会,直到现在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可以看出:集成电路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里程碑,它彻底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通讯甚至生活方式。

几乎现在所有的AI,都是胡扯

“胡扯,所谓的人工智能都是胡扯!”

一听到AI人工智能这个字眼,王志华教授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的爆出了这么一句话。简直让人猝不及防、目瞪狗呆......

“在人类的发明史上,从来都是应用、需求领先,从来都不是技术领先的。

“人们想要飞,才会有飞机;人们要实现飞的梦,才会发明飞机并不断改善飞机;人们要吃,才会打猎、种粮食、养牛羊;人们要算的更快更号,才有了英特尔,才有了CPU。


“可是,人们并没有要AI。”

王志华教授认为,现在AI可知的应用就只有图像解析。

“但不管是安防还是互联网传递领域,只要你是可知的应用,那你就老老实实的说你在做应用、在做图像解析,而不要吆喝着所谓的‘人工智能’。”

“AI之所以这么火,可能大部分因为阿尔法狗,而阿尔法狗也只是一种在围棋上的技术应用而已,只是被某些有钱的人、动机不纯的人炒作起来了而已。

“如果你说你纯属做AI,那多半就是纯属忽悠。

“有需求才会反推着技术的进步,而现在的AI更像是在为技术找需求、找市场,这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怪现象。技术的发展,从来没有说我发明了一种技术,然后再去找应用,从来没有。

“所以我说,现在所有的AI,到现在为止都是胡扯。”

摩尔定律的极限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集成电路的底层是硅,然后在此基础上“盖楼”,一层一层的添加各种材料,当材料的线宽到极致之后就要用光来做加工。而光是有波长的,所以开始人们认为,光的波长就是集成电路加工的极限。

后来人们发现,光的波长也不是极限。当有人把光放到液体里曝光,通过改变它的波长,又突破了一次极限。

就这样,集成电路的极限被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但是,有一个极限是突破不了的。

“半导体元器件的最核心器件是开关。每一次开,每一次关,里面都会通过好多个电子。这也是今天半导体物理学的理论。

“那有没有可能,人们只用一个电子,就能够控制这个开关呢?如果一个电子不行,那两三个电子是不是可以?

“到时候,就到了真正的极限,即元器件中开关的导通和关断时通过的电子不是无穷多个而是几个甚至一个。”

而那时候,现在的所有理论体系也都将面临崩塌,而物理学、计算机学也将需要建立全新的体系了。




关于AI,需要从人类愿景上整体思考

来源:搜狐科技,作者:易联视讯董事长陈建文博士


近日,网络上有人发表了《清华大学教授:几乎所有的AI,到现在为止都是胡扯》的文章。在这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时代,初看标题仿佛是格外吸睛、获取大众的眼球,但实际上,如果仔细看完其内容,会发现王教授对于AI的理解过于简单和肤浅了,其所说的观点才是真的胡扯,作为一个从事视频领域和人工智能相关工作和研究15年的海归博士,我完全不同意。

“愿景的力量”将狠狠打你的脸

记得这么一个故事,在美国总统访问肯尼迪宇航中心的时候,遇到一个打扫卫生的老头,他就问你在这里是干什么的?这个扫地的老头非常自豪的告诉总统,“总统先生,我是在把人类送到月球”。这个就是愿景的力量,一个是接近现实的工程需求。

对于AI,王教授的理解和我显然不在一个维度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其理解力上的偏差以及AI只是储备欠缺,另外一方面则是中国教育带来的实用主义狭隘,所以能说出这样的话也不足为怪。

其实AI到底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现在虽然AI被上升为国家技术战略,但是我们到底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目前社会上说机遇的有,说泡沫的有。其实不管说什么,目前很多人对于AI的理解过于狭隘,历史上这样的事情经历过很多次,其实当我们找不到出路的时候,真正的答案需要从人类愿景上去寻找的。


当我们把AI放在更多的商业场景应用中时,我们的关注点会让我们的理解越来越细分,甚至可能失去宏观的想象和预测。这就是王教授犯的错误。跳出狭隘的应用论调,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要更清晰、更宏观、更有高度。

机器猫、阿凡达、黑客帝国、星际迷航,我们今天在社会上提及到的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飞行器,人机交互,人脸识别等等,在这些电影里面,从几十年前到最新的电影中都进行了非常系统的描述。


我们讲人工智能的时候,都提到人工智能AI这个词语是1956年Dartmouth会议提出的,学术界很多人都把这个时间点当做是人工智能的起点。然而实际上,把我们换到人类愿景的角度看,人类从不会飞翔到遨游太空,人类从烽火台到电报电话的广泛普及,哪件事情不是人类愿景的实现。这个实现的过程,有些非常漫长,有些目前还非常的遥远。总有人问AI是什么?其实AI这个东西,人类从未停滞过追逐。


人工智能就是人类的未来这点毋庸置疑

从无数的科幻电影中,我们得到启示。我们努力把未来人类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进行一个映射对比,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人工智能AI是未来社会构建基础架构的核心。

在《星际迷航》中,无数次是将人进行几十公里几百公里的光速传输。但如果我们思考,这当中是真的是把人传过去了么?也有可能是将人的声像数据传过去,用全息投影的技术呈现出来。未来的世界里,我们生活场景中所服务的人都是用AR来呈现的,然后通过音视频的交互完成某项能力。在最近的科幻大片《Passenger》中,茫茫太空中人类交互的对象全部都是AI驱动的机器人。这一切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背后。

不难想象,未来的社交、购物、游戏、甚至包括会议都会改变。对于AI的理解,我们要做的是未来虚拟世界的构建者,未来核心的技术是连接和交互的一场完整的革命。

未来可知也不可知,疯狂的想象也都会实现,就像当年比尔盖茨对今天社会的猜想95%都实现了一样。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人类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梦想,AI之梦,人类之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专知会员服务
121+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2020新书】简明机器学习导论,电子书与500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99+阅读 · 2020年2月7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0+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医疗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专知会员服务
375+阅读 · 2019年9月25日
关于机器学习你要了解的 5 件事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7+阅读 · 2018年9月7日
转行人工智能,哈佛博士后有话说
Linux爱好者
5+阅读 · 2018年8月28日
人工智能少女的四年蛰伏
乌镇智库
3+阅读 · 2018年8月27日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CCCF专栏:黄铁军| 也谈强人工智能
中国计算机学会
5+阅读 · 2018年2月15日
PPTV创始人姚欣:人工智能到底怎么赚钱?
CCCF:周志华 | 关于强人工智能
AI科技评论
4+阅读 · 2018年1月17日
AI 领域最最稀缺的人才——人工智能架构师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8年1月8日
AI都干过什么让人细思极恐的事?
全球创新论坛
4+阅读 · 2017年9月15日
关于人工智能(上)
七月在线实验室
4+阅读 · 2017年9月13日
Talking-Heads Attention
Arxiv
15+阅读 · 2020年3月5日
Arxiv
6+阅读 · 2019年8月22日
Area Attention
Arxiv
5+阅读 · 2019年5月23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10月23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2月9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专知会员服务
121+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2020新书】简明机器学习导论,电子书与500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99+阅读 · 2020年2月7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0+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医疗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专知会员服务
375+阅读 · 2019年9月25日
相关资讯
关于机器学习你要了解的 5 件事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7+阅读 · 2018年9月7日
转行人工智能,哈佛博士后有话说
Linux爱好者
5+阅读 · 2018年8月28日
人工智能少女的四年蛰伏
乌镇智库
3+阅读 · 2018年8月27日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CCCF专栏:黄铁军| 也谈强人工智能
中国计算机学会
5+阅读 · 2018年2月15日
PPTV创始人姚欣:人工智能到底怎么赚钱?
CCCF:周志华 | 关于强人工智能
AI科技评论
4+阅读 · 2018年1月17日
AI 领域最最稀缺的人才——人工智能架构师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8年1月8日
AI都干过什么让人细思极恐的事?
全球创新论坛
4+阅读 · 2017年9月15日
关于人工智能(上)
七月在线实验室
4+阅读 · 2017年9月13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