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Nature) 而近几年,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成熟,世界各地医学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利用基因重编技术造福病患的方法。 2012 年,《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借助胚胎干细胞,成功地减轻了两名退行性失明患者的症状,让他们的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且无不良反应。 2014 年,英国牛津大学 Robert MacLaren 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无脉络膜(Choroideremia)患者的视网膜上,通过重建有缺陷的基因让患者重见光明,该研究当时在英国医学界引起一阵轰动。 2020 年 4 月,中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将实验小鼠大脑中的胶质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成功地恢复了小鼠因视神经节细胞死亡而造成的永久性视力损伤,该研究为进一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2020 年 11 月 5 日,发表在 Nature 期刊上一篇题为 “ Protrudin function from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support axon regeneration in the adult CNS ” 的文章中,科学家直接提取老鼠的视神经细胞,激活其再生机制,使眼睛中受损的神经细胞实现再生。 成功逆转和与年龄有关的视力丧失 失明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不言而喻,据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全球视力受损人数高达 3.1 亿人,数目之大令人乍舌。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因老年黄斑水肿、青光眼等眼底疾病导致的不可逆视神经损伤,更是会给许多人的生活打来极大的不便。 在可以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中,青光眼仅次于白内障,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总人群发病率达 1%。这种眼病是一种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眼病,升高的眼压会对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最终悄悄偷走人的视力。 在该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重编程技术,成功促进了小鼠受损视神经的再生,而且成功逆转了小鼠模拟人类青光眼疾病而造成的视力损失,更重要的是,该方法还逆转了没有青光眼的老年动物的视力损失。
(来源:Nature) 研究人员解释道,人体内的大多数细胞都含有相同的 DNA 分子,但功能却大不相同。为了实现差异化的功能,这些细胞必须只读取特异性的基因。这种调节功能也就是表观基因组的范畴,表观基因组即是在不改变基因的基本基础 DNA 序列的情况下,以特定模式开启和关闭基因的系统。 这一理论假设,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观基因组的变化会导致细胞读取错误的基因和功能失常,从而引起与衰老相关的疾病。随着年轻的增长,表观基因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 DNA 甲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DNA 甲基化的年轻模式消失了,细胞内本应开启的基因被关闭,反之亦然,从而导致细胞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