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创业财经汇的亲们,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创业财经汇”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观 察
- 文丨不凡商业记者 石富元 -
来源:不凡商业(bufanbiz)
原有战场腹背受敌,新兴市场被釜底抽薪,顺丰不进则退。
10月18日,京东物流正式对外宣布上线个人快递业务,预示着京东物流的社会化开放程度更进了一步,直接杀入了C端市场,和顺丰、通达系(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等社会化快递企业正面夺食。
受此影响,与京东物流一样自营物流体系、主打品质化服务的顺丰,开盘即跌3%。刘强东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未来只会存在两家快递公司,京东和顺丰”。
而顺丰遭遇的威胁还不仅如此,近日有报道称,在长三角等一些区域,通达系的实效性已经超越顺丰,与此相对通达系最近开始集体涨价,欲向高端快递服务延伸,剑锋直指顺丰。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同城范围内,一向唯“快”不破的顺丰遭遇了更“快”的对手,达达、闪送等即时配送平台正在蚕食顺丰原有的业务。为了反击顺丰不得不紧急上线“顺丰同城急送”,杀入一个完全没有优势的全新领域。
在传统快递领域,顺丰正遭遇前后夹击,在新兴战场,则面临着降维打击。铁壁围城,顺丰就像一个不小心跳入包围圈的巨兽,变得危机四伏。
通达系调转枪口
长久以来,快递业给人的固有印象就是:顺丰高举自营大旗,速度快服务好,效率当先;而通达系靠加盟起量,主打低价策略,成本为主。
两个阵营似乎走在两条平行轨道上,各自朝着自身的目标狂奔而去,无暇他顾。
用户也很省心,追求时效就发顺丰,贪图便宜就用通达系,根本不会触发选择困难症。
但如此发展了十几年后,顺丰的财务模型越来越良性,其不但赢得了用户口碑,还同时能收取更高品牌溢价,在业务量逊于通达系任何一家企业的情况下,营收却几乎是后者的总和,净利润也远高于后者。
而通达系一直追求的低价策略却很容易触达天花板,在整体电商红利逐渐消退的情况下,将难以再被裹挟着继续高速增长。
为此,通达系各个企业也开始学顺丰,买飞机、提升时效性、从成本策略渐渐往服务策略靠拢。渐渐地人们开始发现,在某些时候,通达系也变得很快了。
在这个过程中,通达系内做的好的企业,便开始崭露头角,比如中通和韵达。它们俩拿走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同时还能寻求更高的品牌溢价。此次率先提出涨价的,便是中通。
而对比今年上半年各家财报可以发现,在净利润增长上,中通(68.06%)和韵达(33.78%)都大幅超越了顺丰(18.95%),而中通20.5亿元的净利润也已经快要追平顺丰22.34亿元的净利润。
从服务质量上看,目前行业最核心的一个指标是消费者申诉率。国家邮政局最新公布的今年8月份主要快递企业申诉情况显示,韵达、中通的消费者申诉比例最低,均优于顺丰。
通达系调转方向夺命狂追,原本平行的轨道开始交集越来越多,顺丰“唯快不破”的认知开始动摇。最为显著的例证就是,原本不纠结的客户开始纠结了。
比如在某些线路上通达系价格是顺丰的一半,但时效性却不输顺丰,原本属于顺丰的高端商务客户就有可能倒戈。
为了与顺丰争夺松茸季的快递订单,中通近年来开始与云南的航空公司合作,开发了发往各省会城市的航空专线。通达系的老大中通,正在对顺丰发起挑战。
与此同时,顺丰即将遭遇其创立以来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一山难容二虎
长久以来,能在用户口碑市场与顺丰匹敌的只有京东物流,但京东物流自创立起只为京东的自营电商业务服务,因此两家可谓井水不犯河水。
但随着京东电商开放第三方商家业务,京东物流也在逐步往社会化过渡,并从京东集团独立拆分出来,设立独立的财务目标。
从最初服务自营电商,到开放给第三方商家,再到允许外部商家使用京东仓储物流服务,直至今天,京东快递对个人用户也敞开了大门。
两虎进入同一片山林,顺丰再也不是社会化快递的唯一王者。
虽然目前京东个人快递业务只在北京、上海、广州揽件,但在价格方面却比顺丰便宜不少,京东物流有高管曾对外称,“京东快递的定价比顺丰便宜了不是一点儿。”以广州寄往北京等异地件为例,京东快递的价格为17-18元,顺丰为18-23元。
并且京东在全国运营着521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1160万平方米,同时京东拥有近12万的配送员工,这些都是京东物流对外扩张的资本。
在客群上,京东与顺丰有着高度的重合。顺丰主打个人商务件,而京东主要服务相对高端的消费群体,这两类客群天然统一。
顺丰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切高端电商客户,甚至不惜自建电商平台。从最早的“顺丰E商圈”、“尊礼会”,再到后来的平台电商“顺丰优选”、社区O2O“顺丰嘿客”、跨境电商“丰趣海淘”,精选电商“顺丰大管家”,顺丰几乎尝试了近年来各种电商风口,但都未能大获成功,并烧钱上百亿。
一个是从C端市场往B端市场切,而另一个不断从B断市场往C端市场渗入,二者各有优势领域,却又都看中了对方的地盘。
狭路相逢谁能胜出尚不可知,但顺丰即将遭遇强力阻击是必然的,未来的增长空间旋即变得扑朔迷离。
而更为糟心的是,顺丰在原有战场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在新兴市场也正在崛起一些新的势力,在不断蚕食顺丰的固有领地。
新兴市场的潜在颠覆者
物流随商流而动,正如电商的兴起才带动了整个快递业的振兴,而如今随着新零售、本地生活服务、半小时生活圈的提出,商流正在发生着巨变。
电商正在拼命把仓布到各个城市,甚至是用户家门口;以美团为代表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不断崛起,为用户提供着各类及时达的服务;各种传统业态也正在接入各种新零售网络,意图更接近用户。
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诉求,就是“快”。
为了满足这种小时级达的需求,各类众包配送平台崛起,各种颜色的配送小哥替代骑着三轮车的快递员,成为了城市道路的主色调。
相比他们提供的一小时甚至半小时达的服务,顺丰同城当日达甚至隔日达就显得没那么“快”了,唯“快”不破的神话随即破功。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在C端同城配送市场,很多用户开始抛弃顺丰,改用闪送、UU跑腿等专注个人配送的同城速递平台。
为了应对同城市场颠覆性的冲击,顺丰上线了“顺丰同城急送”,也做专人直送业务。但如此一来,顺丰便要放弃固有的优势,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如果胜出了,至多是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用户,但一旦失败了,就预示着其完全失去了这一片领地。
相比顺丰,更为警觉的京东,则一早收购了达达,以补充自身在这个新兴战场的空白。
后有通达系的拼命追击,前有京东物流这个突然跳出来的程咬金,下面还有闪送、达达等在默默釜底抽薪,顺丰即将进入一个不进则退的尴尬境地。
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一旦企业无法大踏步前进,必然会遭遇估值的下挫,而顺丰最近一年的表现正在验证这个逻辑。
相比最高时3000多亿的市值,顺丰当前1700亿的市值几乎腰斩,而且其股价目前处于一个缓慢的下行通道。
一旦各路不谋而合的潜在对手形成了真正意义的合围之势,缓慢下行不知是否会变成剧烈的下挫。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