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还在持续进化吗?

2018 年 5 月 3 日 MOOC

 | 全文共2229字,建议阅读时3分钟 |

 

本文经「原理」(微信公众号:principia1687)授权转载,禁止二次转载


生活在东南亚海域的巴夭族(Bajau)人或许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潜水员了。巴夭族人已经在海上生活了1000多年,被称作为“海上的牧民”——世界上最深的闭气潜水记录就是由他们保持的,其潜水的深度能达到令人惊叹的79米,在水下度过的最长时间能超过3分钟。虽然并非所有巴夭族人都会潜水,而且当他们进行捕鱼等日常潜水作业时,也并不会抵达这样的深度或维持这么久的时长,但在他们的工作生命中,高达60%的时间是在水下度过的。


一位巴夭族潜水员手握自制的木质潜水镜。| 图片来源:Melissa Ilardo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如此强大的潜水能力受到了经验与训练的影响。但这就是巴夭族人拥有这一种族天赋的全部原因吗?据最近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来看,他们还具有一些能帮助他们进行潜水活动的物理和遗传适应性。看起来,虽然我们倾向于将人类看作是站在自然世界顶端的物种。但其实,进化仍在操控着一部分人群,它悄无声息地对人群进行改变,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和不寻常的生活方式。


巴夭族人有着在船屋上过着游牧生活的传统,他们会开采周围丰富的珊瑚礁和红树林资源。到了20世纪,有一部分巴夭族人开始移居于岸上,但仍会依靠传统的捕鱼方式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没有专业的潜水衣或潜水鞋,唯一可用的潜水设备是他们自制的木制护目镜和捕鱼枪,因此他们捕鱼的成功率取决于深潜于水下时长时间屏住呼吸的能力。


巴夭族人潜水所需的所有设备。| 图片来源:Melissa Ilardo


一个国际合作的科研小组对巴夭族人进行了研究,他们带着超声波设备前往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巴夭族人居住的村庄,对当地59名村民进行了身体扫描——发现他们的脾脏明显大于邻近村庄主要从事农种作业而非潜水捕鱼的村民。并且,即使对于不潜水的巴夭族人来说,照样有着大于常人的脾脏。这表明这是一种遗传特征,而非因长期潜水所引起的个人变化。


脾脏的大小非常关键,因为它就像是用来储存携氧红细胞的储存器。当哺乳动物屏住呼吸时,脾脏收缩,并将这些额外的红细胞推入循环血液中,将携氧能力提高近10%。出于这个原因,最好的闭气潜水员往往有着最大的脾脏,这种反应也出现在海豹等擅长潜水的哺乳动物身上。


除了身体器官扫描之外,研究人员还对这59名村民进行了血样采集,将他们的DNA与34名邻村村民以及60名汉族华人的DNA相比较。通过DNA分析,一种有着明显不同的基因——PED10A——脱颖而出。常见于巴夭族人体内的PDE10A与更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T4有关,这些激素会引起代谢率的增加,从而有助于对抗低氧水平的情况。在啮齿类动物中,这种激素已被证实与小鼠脾脏变大有关。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巴夭族人拥有如此大的脾脏以及非同寻常的闭气技巧。


在巴夭族人中出现的明显有别于普通人群的其他基因都与人体对潜水的反应方式有关。其中一个基因——BDKRB2——能让血液从肢体和非必需的身体部位挤出,使得大脑、心脏和肺部等更关键的器官得以继续接受氧气。


还有一种基因——FAM178B——可以防止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过多地积聚,这也是闭气时重要的呼吸控制因素。在巴夭族人体内常见的FAM178B似乎源自于曾居住于亚洲地区的原始人类——丹尼索瓦人(Denisovan)。当现代人类进入亚洲、与丹尼索瓦人杂交之后,继承了它们的部分基因。据更早的研究发现,藏族人就具有一种丹尼索瓦人基因,让他们能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来弥补高海拔地区中的氧含量不足,这正是使他们得以适应高海拔地区生存的关键。因此,巴夭族人在水下呼吸的优势或许也是源自于丹尼索瓦人的另一种基因。


钓鱼去~ | 图片来源:Papa Annur / Shutterstock


这已经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在特定人群中发现人类仍在持续进化的例子了。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藏族人例子之外;还有研究表明,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已经适应了他们食物中的大量脂肪,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在不增加患心脏病风险的情况下应对高脂肪含量的饮食。


这些有趣的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医学意义。中风和心脏病等许多疾病都会导致人体内的氧气匮乏,因此对巴夭族人的水下适应性的理解,或许将有助于对缺氧症状的研究。另外,了解巴夭族人的基因中是否还有其他类似于藏族人那样的变异也非常有趣。因为这两个种族或许都进化出了能为他们在高海拔地区或水下呼吸提供优势的基因变异。


我们知道,影响某些特定身体机能的突变有时会在毫无关联的人或群体中各自出现。但对于这样两支相距甚远的人群来说,由不同的突变而导致相似的效应(改变应对低氧水平的能力)是有可能发生的。或许将这两族人进行比较将成为非常有趣的进一步调查。


编译:糖兽

参考来源:

https://theconversation.com/are-humans-still-evolving-freediving-people-have-evolved-to-stay-underwater-longer-95126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8/04/bajau-sea-nomads-diving-evolution-spleen/558359/

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8)30386-6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了解在线教育,
把握MOOC国际发展前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ICMR2020】持续健康状态接口事件检索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4月18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5+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2019必读的十大深度强化学习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59+阅读 · 2020年1月16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1月2日
消失的千人计划
算法与数学之美
13+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王维嘉:暗知识——机器认知的颠覆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5+阅读 · 2019年3月12日
【学科发展报告】无人船
中国自动化学会
28+阅读 · 2019年1月8日
教辅巨头沉浮录(1978-2018)
创业家
3+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
i黑马
5+阅读 · 2018年10月14日
微表情检测和识别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中国计算机学会
15+阅读 · 2018年3月23日
盘点2017年度AI领域大事件
大数据文摘
5+阅读 · 2017年12月9日
Generating Fact Checking Explanations
Arxiv
9+阅读 · 2020年4月13日
Teacher-Student Training for Robust Tacotron-based TTS
Graph Analysis and Graph Pooling in the Spatial Domain
Question Generation by Transformers
Arxiv
5+阅读 · 2019年9月14日
Universal Transformers
Arxiv
5+阅读 · 2019年3月5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资讯
消失的千人计划
算法与数学之美
13+阅读 · 2019年4月30日
王维嘉:暗知识——机器认知的颠覆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5+阅读 · 2019年3月12日
【学科发展报告】无人船
中国自动化学会
28+阅读 · 2019年1月8日
教辅巨头沉浮录(1978-2018)
创业家
3+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人工智能背后的“人工”
i黑马
5+阅读 · 2018年10月14日
微表情检测和识别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中国计算机学会
15+阅读 · 2018年3月23日
盘点2017年度AI领域大事件
大数据文摘
5+阅读 · 2017年12月9日
相关论文
Generating Fact Checking Explanations
Arxiv
9+阅读 · 2020年4月13日
Teacher-Student Training for Robust Tacotron-based TTS
Graph Analysis and Graph Pooling in the Spatial Domain
Question Generation by Transformers
Arxiv
5+阅读 · 2019年9月14日
Universal Transformers
Arxiv
5+阅读 · 2019年3月5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