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肖丽
这算是“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吗?
/
综合编辑 | 崔艳宇
据新京报4月23日报道,记者卧底了多个“电话销售”群,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有人专门出售外卖订餐客户的个人信息,每条售价不到一毛钱;还有不法商家出售信息搜集软件,并将大量订餐信息搜集整理后打包倒卖;甚至部分外卖小哥也在利用用户信息来买卖牟利。
据悉,10000条用户信息售价800元,5000条起售,平均每条不到一毛钱。
对于个人信息泄露,长期沉浸在网络中的人们似乎已经“脱敏”,不再将其视作“新闻”。
3月26日,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谈到人们关心的数据和隐私的问题时,他说,“网上能搜到的数据只占数据总量的20%,还有80%在企业手中,如果能把更多数据放在一起,实现的能力就会指数级上升。”
李彦宏表示,百度在当下会更加注重隐私问题,中国也在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但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果数据会使用者收益,他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是我们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
这算是“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吗?只是订个外卖,自己的住址、电话等信息就被泄露得一干二净,用户每订一次外卖,就意味着要将自己的信息上传一次,可能也顺手“卖了”一次,想来不由得让人脊背发凉。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在购买这些信息呢?戳视频揭秘↓↓
美团已报警,饿了么将排查
对于媒体曝光,有网络订餐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平台内部对于信息的管理非常严格,但用户订单信息涉及商家、骑手等多个环节,不排除有其它因素导致信息泄露。
上述情况的确有存在的可能,但用户订外卖时,最先与外卖平台发生直接接触,客服人员这样的回应“话术”,显然不足以缓解用户心中的忧虑。23日,外卖平台美团回应称就信息泄露一事已向警方报案;另一外卖平台饿了么则表示,正就此情况权力排查。
美团外卖回应全文:
有关媒体报道的用户信息被倒卖一事,美团外卖高度重视,目前已启动了相关信息的核实排查,同时已向警方报案,感谢媒体和用户的监督。
美团点评一直视信息安全为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公司信息安全中心、安全监察、内控内审等部门组建了安全委员会,并在业务及技术流程上加强了 多道防线。由于外卖配送链条长,涉及平台、商家、三方配送等多个环节,因此可能有不法分子在其中获取信息。对于此类事件,我们始终坚持严惩不贷、坚决打击 的原则,我们将与公安机关一起,全力打击盗取、倒卖用户信息的不法行为,尽全力保护每一位用户的信息安全,保障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饿了么回应全文:
饿了么把信息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之一。看到相关报道后,我们第一时间就开始全力排查,并一直和有关部门保持着积极协作。由于目前全社会的信息安全环境 复杂,此类恶意的数据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令消费者蒙受损失,对饿了么和整个餐饮外卖行业来说,大家也都是受害者。我们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和行业友 商联手应对,一定会及时揪出那些害群之马。
饿了么的外卖平台及物流系统都通过了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评估认证(三级),严格按照国家主管部门的要求来开展信息安全工作,并成立了由CEO担任负责人的信息安全委员会,有200人的团队负责信息安全工作,保障商户和个人用户的信息安全。
饿了么相信,有法律和政府部门的支持,通过自身持续、快速的技术进步,必能引领全行业实现对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
技术助力,别再让用户隐私“裸奔”
就在数天前,87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个人信息未经允许而被共享,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就此连续2次出席听证会,每次的时间长达10小时,而如何监管Facebook等科技巨头对数据的使用,也引发全球关注。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泰戈尔也许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他的这句经典诗篇会被网友重新定义;正如每天安心吃着外卖的我们也不会想到,每一次“下单”,都是将个人信息置于危险之中——在互联网时代,“雁过无痕”只是神话。
从最初的网络购物,到后来的在线社交、远程监控,再到如今的外卖平台,各类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始终屡见不鲜。“隐私泄露”问题一次次被关注、被重视,却也一次次被重新提起,公众期待着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
有过当罚。严惩泄露用户隐私的罪魁祸首,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更是个人隐私信息必不可少的一道“保护墙”。
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了立法,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当然,“亡羊补牢”固然重要,但更应做到的是“防患于未然”。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许能为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早在去年,一些快递公司便推出了隐私面单,单上消费者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中间4个数字,都被*字符代替,快递小哥可以通过APP联系到收件人,但看不到详尽信息。
此外,诸如滴滴打车等一些软件已经实现“虚拟电话”功能,也就是司机和客户之间沟通时,显示的电话号码经过了“虚拟”处理,交易完成就不能打通。
事实上,外卖平台也可以效仿,推出隐私订餐单,降低多到交接环节中的信息暴露风险。如此一来,无论商家还是起售,都很难从订餐单上窃取消费者隐私。通过大力强化商业公司隐私保护的技术支撑,可从源头上起到阻断消费者隐私扩散的作用。
2017年11月,美团外卖开通了隐私保护服务,可对商家和骑手隐藏用户的真实电话,双方通过美团外卖提供的“虚拟隐私号码”互相联系,避免用户隐私泄露和被骚扰的风险。且用户对骑手的打分评价会在评价生成后的3天显示,骑手无法定位差评用户。用户与骑手间的联系也可以通过美团外卖内置的IM工具完成,减少对用户的电话、短信骚扰。
参考资料:
《网络让个人隐私无所遁形》(中国网)
《后背发凉!你点外卖的时候,也顺手“卖了”最重要的个人隐私…》(央视财经)
《美团外卖持续建立隐私保护保障体系,2018年将继续投入1亿资金》(凤凰网)
《截断外卖订餐成为隐私泄露的渠道》(南方网)
《外卖平台回应信息泄露:已报警、将排查》(新京报)
《外卖信息也泄露,我们的隐私怎么了》(南方网)
《电子面单将破解信息安全难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严惩隐私泄露,才是最好的“保护墙”》(经济参考报)
值班编辑:耿黎明
审校:高又又
寻找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21未来之星”舰队正在集结。《中国企业家》现向全国范围内的初创企业发出邀请,只要您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运营状态良好,极具创新性和高成长性,即可参与2018年度“21未来之星”评选,点击下图报名参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