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会上,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和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中学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
去年9月,商务印书馆希望和商汤科技合作编写一部中学版人工智能教材。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认为:“人工智能进中学教材,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是一个开创历史的机会。”
据本书的执行主编、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达华表示,这本教材以AI科普为目的,旨在让中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常用算法及模型,站在领域发展的前沿。教学目的并不是把所有同学培养成人工智能专家,而是传递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和理念,培养同学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全书共分为九章:
第一章 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开启
第二章 牛刀小试:察异辨花
第三章 别具慧眼:识图认物
第四章 耳听八方:析音赏乐
第五章 冰雪聪明:看懂视频
第六章 无师自通:分门别类
第七章 识文断字:理解文本
第八章 神来之笔:创作图画
第九章 运筹帷幄:围棋高手
与其他传统教材不同,《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强调以“手脑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八个月后,在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商汤科技以及各上海市中学教师的反复修订推敲下,教材顺利出版。
这则消息出现之后,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有人认为高中生大多不具备编程基础,而高中数学无法满足人工智能所需的数学计算。另外,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会有多少学生认认真真学习呢?学校又会投入多少师资力量开展教学呢?
对于旁观者的种种质疑,林达华教授也做出了解释。关于中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否理解某些概念,他们发现,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需要很深的数学知识,在教材中他们补充了必要的数学介绍,比如向量的基本运算、简单概率和初级的优化思想。
向量的基本运算(来源:知乎@林达华)
同时,在每一小节之后都有配套练习和实践,让学生理解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
除此之外,与教材配套的还有一个实验平台,该平台配置GPU及商汤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Parrots平台,预装商汤深度学习教学实验平台软件,支持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算法的定制扩展。与教材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可以说,这门课程虽不至于让高中生发paper,但足以开拓眼界。
在本次教材发布会上,公布了全国40所中学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很多人担心,重点中学本就比普通中学有更多优势,这样一来,是否更加剧了教育不平衡?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集中,这里的学生也更能享受到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在这次的40所实验学校中,地区分布较为均匀,不只是北上广独享。
从图中可以看到,40所中学分别位于上海(6所)、北京(3所)、江苏(2所)、广东(4所)、山西(3所)、新疆(1所)、浙江(3所)、吉林(1所)、辽宁(2所)、云南(1所)、河南(2所)、安徽(2所)、江西(2所)、四川(1所)、陕西(2所)、甘肃(2所)、山东(1所)、贵州(2所)。
同时,《南华早报》的报道中提到,商汤科技表示,这40所高中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有更多的学校参与其中,开展人工智能课程。
商汤科技由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团队创立,以汤晓鸥教授为领军人物,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原创技术。目前,商汤科技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高通、华为、小米、麻省理工大学等。2018年4月宣布完成6亿美元的C轮融资,再次创下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记录,并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
据《澎湃新闻》的报道,在去年11月,商汤科技就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上海建立智能教育总部,积极引进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高端人才,助力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体系建设。商汤科技总裁张文在采访中表示:“目前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步伐跟不上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大概在全世界占5%,人工智能产业至少缺500万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商汤想在人才培养这块先行一步,从起跑线开始,人工智能从初高中甚至小学开始培养。”
另外,他表示:“选择教育与商汤基因也有关系。商汤创始人汤晓鸥教授本身对教育情有独钟。”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我国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力争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针对这一目标,国务院提出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之后,人工智能写进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说明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地位不断升高。
2017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院校猛增近8倍,共有250所高校;60所高校新增了“机器人工程”专业;18所高校新增了“网络空间安全”专业;16所高校新增了“信息安全”专业。
今年1月,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正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划入新课标,并把“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设立为必修课程。
在政策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教育”如星星之火,逐渐进入教育体系中。
“全球首部高中教材”的成果的确令人骄傲,至于效果怎样目前还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教材的出版更多的是积极意义。作为科普类教材,又是选修课,对于感兴趣的同学来说,这本书能使其对人工智能有初步了解,若兴趣深厚,完全可以对大学专业选择作为指导。对不感兴趣的同学来说,也并不会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
正如计算机的普及教育一样,人工智能可以看作是另一门技术。我们不要求中学生写出一套程序、搭建一个深度模型,作为一扇了解前沿技术的窗口,小编认为是大有裨益的。
资料来源:
zhuanlan.zhihu.com/p/36415773
www.zhihu.com/question/275285509/answer/383137673
www.sohu.com/a/230512453_260616
www.qdaily.com/articles/52841.html
www.scmp.com/tech/china-tech/article/2144396/china-looks-school-kids-win-global-ai-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