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出两块载玻片,将水滴到上面,可以看到普通载玻片的水滴只能趴在上面,而涂有纳米疏水层的载玻片上的水滴则形成一个圆圆的小水珠,随着玻璃的垂直摆放,水滴也快速地掉落,不留下任何痕迹。
“纳米疏水涂层能让玻璃像荷叶一样容易清洁”,任红轩打开他的“纳米梦工坊”教具百宝箱,兴致勃勃地给我们演示起来。
“我们是被拍在沙滩上的那一拨人”
21世纪初的互联网公司,获3000万投资
17年前,在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的推动下,任红轩联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了“高校科技网”的建设,试图将众多科技工作者和有技术需求的企业方汇聚起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落地和转化速率。随后,还参与建设了“清华科技在线”。
在拨号上网的时代,网络的便捷性远不如现在。为了把合作的10所高校的相关成果资料尽快上传到网站上,任红轩经常去清华图书馆,下载数据,进行清洗,手动筛选上千份的数据。
21世纪初,凭着超前的理念和踏实做事的风格,高校科技网成功获得3000万的投资,成为“北京思路科技网有限公司”这个初创公司的第一大桶金。
但好景不长,硬件的制约、网络工具的不足、各方人员发展理念的不一致,使得“思路科技网”的发展过度膨胀。不到两年的时间,3000万就花完了,没有后续资金的支持,网站只好关闭。“资金大部分都用在了租赁服务器、购置上网设备、人员工资、宣传推广上,投入大,产出小,不成正比,企业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回想起那段经历,任红轩有些无奈,他甚至略带自嘲地说“我们是被拍在沙滩上的那一拨人”。
“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好比找对象”
磨合沟通常中断 无心插柳柳成荫
离开“思路科技”之后,机缘巧合之下,任红轩进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作为筹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第一批人,他开始从网管做起,干过宣传,管过项目,后来负责推进中心的科技成果转化这项工作。从线上到线下,一线的实地参与让任红轩感慨良多。
我国科技成果数量众多,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量却不高。为了让技术成果落地并成功对接企业,除了通过政府下发的企业需求册,任红轩每年会参加几十场科技成果洽谈会来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对接。
“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就好比找对象,双方都要‘看对眼’”,任老师打趣地说道,“前期需要不断磨合沟通,达成一定信任后才会真正开始合作”。
即使这样,合作之路也非一帆风顺。 “经常会有谈着谈着就中断的情况”。2014年,任红轩用了半年的时间去跟企业磨合,签约之后企业因为各种考虑中途曾经一度放弃,又经过半年时间才真正开始投入合作。“科技成果需要结合企业的具体应用场景不断调整,很多企业不愿意等,所以合作进行到一半就终结了,甚至有些还没有合作就结束了。”
虽然波折,但也常有开花结果的时候。“多年前,我们和北京一家做工业设计的研究院互访,现在这所研究院和康宝合作,想起了我们的技术,我也没想过几年前的‘无心插柳’会促成今日的合作。”
任红轩认为,除了政策的东风,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更重要的角色是企业老板。他更希望与企业组成俱乐部机制,双方定期走访交流,了解最新动态与需求,在一来一往中促成技术成果转化。
“爸爸,你讲课我不去听行不行”
亲自上阵讲科普 受子启发改形式
除了作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处副处长,任红轩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科普工作者。长期致力于纳米科技科普工作的他曾被授予“国家、中科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先进个人”,然而科普之路,并非任红轩的初衷。
2006年,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开始举办开放日,普及纳米技术的科学知识。“当时从事该项工作的大多是中心的学生,他们科普时直接将实验室的内容照搬,讲得晦涩难懂,让人云里雾里”。后来,为了达到心目中理想中的科普效果,使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纳米技术,任红轩决定亲自上阵。
周末科普讲座的时候,任红轩便会带着自己的儿子。“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讲,‘爸爸,你讲课我不去听行不行’”任红轩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宣讲方式也是有问题的,他开始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科普内容,引入新的形式使之变得丰富有趣。
2010年,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开设科技班,校长诚邀任红轩担任科学老师。为了让授课内容兼具趣味和实操性,任红轩每周四下午会带着学生走出校园,尝试不一样的科学技术实验。常年累月,一线的教学互动经验让任红轩更有信心将纳米的知识传播出去,在科学出版社的促成之下,纳米科普书籍系列应运而生。
在其编著的图解《纳米科技》里,任红轩特意塑造了“博士哥哥”和“樱桃小妹”两个卡通人物,比起单纯讲解公式、原理的科普类书籍,这种一问一答娓娓道来的形式,无论对青少年还是成人,读来都感觉趣味横生,没有沉重之感。后来该书入选了中科院优秀科普图书。
(任红轩编著的科普书籍《图解纳米科技》)
“让科学的种子在人们心中播种发芽”
定制实验教具箱 科研工作者“初心”恒在
现在的任红轩,除了负责纳米科技处的科技成果转化之外,每年都要不定期进行几十场的科普讲座。曾经不得不亲自上阵的他,如今正把“科普”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如何更有趣而不改变技术内涵地讲解、如何提升讲座效果,是任红轩经常要思考的事情。
“纳米科技”看不见摸不着,需要一个物化才好理解。为此,任红轩和他的团队定制了一款便携式科普实验教具箱,目前北京、苏州、武汉部分中小学已经开始使用。
(便携式科普实验教具箱)
“这个钢皂可以去除异味(拿水一搓即可),钢皂的比表面积很大,可以将一些蛋白吸附到上面。”任红轩一边展示一边讲解,“关于比表面积这个抽象的内容,我们会用磁力魔方让学生们自己推演,这样理解起来更为直观。”
(钢皂;磁力魔方)
樱桃小妹
博士哥哥,什么是比表面积啊?
樱桃小妹,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所具有的总表面积。对同一种物质来说,物体的表面积取决于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小,总的表面积越大,比表面积越大。
他认为做科普应该鼓励大家去想象,在一次纳米尺度科普讲座过程中,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问他从宏观角度解释光年到底是什么样的。任红轩说小朋友们天真无邪,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恰恰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
“这是一件好事情,年龄越大,思维定式越是厉害,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发散思维,要有新点子。如果思维定式,按部就班,很难创造出诺奖级的科研技术。”
任红轩说这个便携式科普实验教具箱只是一个起点,接下来会把实验拍成微视频、尝试更多的形式触达到更多的人群,让其了解科学、认识科学、走近科学、喜欢科学。
17年前的他,走前人未走之路,大胆实践创立企业与科研工作者之间的沟通桥梁网站,17年后,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用心做科学知识与普通大众间的“转换器”和“连通器”。20年间,变的是工作内容,不变的是扎实做事、精益求精、虚心兼容的工作态度,是“让技术生根发芽,真正惠及民众”的那颗恒在的初心。
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任红轩时常发出爽朗的笑声。他说科研其实是很枯燥的工作,但科研如果高高在上,就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科学的种子就无法在人们的心中播种发芽。让科技更近人情,任红轩一直在路上。
( 该视频由北京市科普专项资助,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处万菲、任红轩、窦凯飞、杨舒策划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