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eipei 编辑/红拂女
9月19日晚,播出仅一期的《见字如面2》突遭下架。目前节目组尚未有官方回应。该节目制作公司则回复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称“我们也在等待”。
这已经是继《锵锵三人行》、《极限挑战3》后,这个月停播的第三档综艺节目。其中从去年年底开始,语言类综艺就成为了停播重灾区。《老梁说故事》、《金星秀》、《锵锵三人行》已相继停播;
非语言类综艺的日子也不好过,《极限挑战3》加入了“素人”、“公益”元素,却疑因“节目中传播勾心斗角的消极负能量”而被叫停,另有消息称,正在招商的新一季《奔跑吧》也遭遇不测。
比起讨好受众,满足政策要求固然更加重要,毕竟后者决定生死。
于是,平台方和制作方开始寻找看似“更安全”的路径,扎堆涌入文化类节目。2017年,仅卫视端就有近20档文化类综艺相继破土,大有“红海”之势。《见字如面》在第一季攒足了话题和口碑后,第二季更加来势凶猛,首期节目上线7天,播放量破3亿,相关视频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转发。目前,节目在豆瓣的评分已达9.5分,有80.6%的观众给了五星。
然而第二期节目还未上线,即遭停播处理,让人不禁揣测背后原因。文化类节目存在哪些风险?审查的边界究竟如何把握?
《见字如面2》有多少种下架的可能
回顾《见字如面2》的停播,整个过程显得极为仓促。9月19日上午11点,节目官微@在此见字如面 还照例推送了第二期节目预告及视频入口链接,然而到了晚上8点,链接已显示无效。第二季首期节目也遭下架,第一季的节目尚能完整观看。
于是,对于停播原因的猜测,多集中在第二季第一期节目的内容上。
首期节目以“生死”为主题,分享了6个信件,包括:
1.太平轮生还者周侣云写的家书(读信人周迅)
2.吴三桂写给父亲吴襄的诀别书(读信人赵立新)
3.台湾作家黄春明写给已自杀了的儿子黄国峻的信(读信人李立群)
4.烈士陈怀民的妹妹陈难写给美惠子的信(读信人周迅)
5.琼瑶写给儿子儿媳的公开信(读信人归亚蕾)
6.白血病李真写给母亲的信(读信人黄志忠)
究竟是哪封信出了问题,目前还难有确凿结论。不过小娱发现,在腾讯视频上,“吴三桂信件”的视频CUT版在节目遭下架后,即被同步删除,关于“涉及敏感历史人物”的讨论也占据话题中心。
然而,在两天前的节目群访中,《见字如面》总导演关正文还提到了对于这封信件的选择原因,“这封信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历史人物复杂性的一扇窗口,不是为他翻案,而是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我们都可以有更多元的观察视角。”
也许正是这个“多元视角”惹了祸。对于一些已经被官方口径定了性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是否容许其他角度的解读?
在《见字如面》的节目中,读信人赵立新模仿吴三桂的口吻读出其在信件中的无奈,展现出一个与历史书中的卖国大奸臣完全不一样的形象。拆信嘉宾许子东当场直言“毁三观”。
尤其读信人赵立新还曾在采访中比较高调地表示:“不管吴三桂是怎样的一个众说纷纭的人物,就他写的这封信而言,写得很好。”
将一个刻板印象中的人物剖析出不一样的“人味儿”,这固然能启发受众的思考,但这种表达空间,我们是否拥有?
语言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把控和量化的事物,“有人说你导向有问题,你就有问题”。再加上缺少娱乐向的营销噱头,文化类节目一度被视为“流量洼地”,在收视率和招商效果上表现平平。
例如第一季《见字如面》在无任何赞助商加盟的情况下裸奔上线,而据关正文当时所言,这在文化类综艺中属常见现象。但出乎意料的好评,以及包括《朗读者》在内的众多文化类节目一齐共振,这一门类瞬间成了抢手货。
《见字如面2》就已经有了冠名。流量也很可观,首期播放量破3亿,几乎是第一季12期的总和,也给冠名商“人人贷”带来极大曝光。纵观《见字如面》的发展,实际上是一条从口碑沉淀,到实现政策和商业价值平衡的完整路径,给更多文化综艺制作方带来信心。
然而,此次停播让大家意识到,文化类综艺绝非“政策避风港”,以情感输出、价值传导为内核的文化类节目,面对的审查环境也许反而会更复杂。
“是否过度娱乐化、明星化,其实是相对容易把握的标准,而语言类、文化类节目对意识形态、价值观的传达于细节处,更加潜移默化的,在这个层面上,你很难衡量标准究竟在哪儿。”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
盘点近期遭停播的综艺节目,脱口秀占据半数,而对于其停播的猜测,也集中在“价值导向”问题上。而在文化赛道,有着央视背景的节目也未能幸免,2016年首档明星寻根、探寻家族历史的纪录片《客从何处来》,也因“涉及敏感题材”遭停播,止步第二季。
政策“紧箍咒”不断趋紧,审查边界究竟在哪儿?
综艺停播、延播的原因有很多。见证台湾综艺由盛转衰的《康熙来了》在播出12年后,挥手告别,此外,还有节目因收视表现不佳遭腰斩。更多的节目由于招商不利,入不敷出,而无奈收场,这一点,在网综市场表现更为明显。除去各大视频平台重点推出的部分优质网综,其余50%的节目都处于裸奔状态。只能是“赔本赚吆喝”,或者扩充平台版面。
但政策仍然是最紧的“紧箍咒”。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由于政策原因遭停,类型覆盖真人秀、选秀、脱口秀,遭停播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究竟审查的边界在哪儿?小娱梳理了自2011年,“限娱令”提出后,广电总局陆续发布的管理条例,试图查找一个可寻的边界。
2011年7月,广电总局专门召开了“关于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座谈会”,同年10月下旬 ,“限娱令”正式下发,自此,各电视台延长了新闻类节目、纪录片的播出时间。
2013年10月,广电总局发布"加强版限娱令",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一个,卫视歌唱类节目黄金档最多保留4档。
2015年,广电总局把矛头指向了真人秀节目,要求真人秀节目要更加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
2016年,广电总局从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加真人秀,开启“限童令”。同年下半年,提出“限韩令”,韩综被下架,与韩国沾边的各种综艺开始拒用韩国艺人和团队。
今年6月,广电总局印发《总局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要求“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8月,广电总局再度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细则指出,“影视明星参与综艺娱乐、真人秀等节目要严格控制播出量和播出时段”,自此,多档综艺避开黄金时段,东方卫视《极限挑战3》由之前的周日晚上9点改为10点,浙江卫视的《挑战者联盟3》改到了周六晚10点。
从条例的发布节奏和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综艺市场政策监管力度之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频繁下架的综艺节目也不断给平台和制作方敲响警钟,而是否将“价值导向”放在首位,如何规避风险保障节目正常播出,显然成为整个行业需要深入讨论,以及刻不容缓付诸实践的重要话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方案交上去总不够硬气
因为你的办公桌上还缺点硬货
坚持对弱鸡充电器、键盘、底座
不听、不信、不转账
速速来领8~20元不等的优惠津贴
Anker、iQunix、Cherry才配得上
#假装#热爱工作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