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福田 敏男(Toshino Fukuda)正在竞选2019年IEEE总主席,此次是亚洲人首次竞选IEEE主席。福田教授多年来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及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大IEEE会员及机器人行业同仁们可以进行投票支持,扩大亚洲在IEEE的影响力。
IEEE网址:ieee.org/elections
投票:Directvote.net/ieee
投票时间:2018.8.15-2018.10.1 EDT USA时间下午1时,UTC时间下午5时
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研究人员展示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刘颖摄/本刊
“深层血管不好找,医生给患者扎针主要靠经验。现在用我们的超声导航穿刺辅助医疗机器人系统,可以从实时超声影像屏幕上看到血管的位置,并基于穿刺路径规划以及穿刺导航系统,辅助医护人员轻松完成1~3cm深血管的精准穿刺和导丝置入手术操作。”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张博向观众介绍自己团队的科研成果——超声导航穿刺辅助医疗机器人。
大会同时展出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孵化的神经外科导航定位机器人、美国直觉外科公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亦吸引了众多目光。
医疗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泰勒沃森教授认为,人类临床医生和基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协作将从根本上改变21世纪手术和介入医学的操作方式,正如计算机技术改变20世纪的制造业一样。
医疗机器人能够提供更精确、无创的服务,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研究热点。相较于欧美等医疗机器人发达国家,我国医疗机器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应用还需克服多重障碍。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研究报告,2016年欧洲医疗机器人市场占全球总市场的52%,其次为北美,占比46%。美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已发展30多个公司,他们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原创性核心技术,并已从早期研究过渡到了产品研发、市场推广阶段。
我国医疗机器人目前大多数仍处于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还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医疗机器人在各大医院的普及率也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但在部分领域,我国科学家已经有了深厚的技术积累。
美国的达芬奇机器人是腔镜手术辅助机器人的领军者。国内已经有72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展手术。因为技术壁垒高,医疗器械认证周期较长,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目前我国在该领域还未有产品推出。
边桂彬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眼科手术机器人方面,国内外基本同步。“2016年在剑桥大学附属医院,国外专家已经在显微镜辅助下,利用机械臂做了一例去除黄斑前膜的手术。我们研发的是针对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疾病等四类眼科手术的眼科机器人,有三维成像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2015年,刘达从北航辞职创业,专门做神经外科导航定位系统的产业化。他告诉记者,国内研发神经外科机器人技术并不比国外晚,早在1997年,北航、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团队就联合研制了脑外科机器人辅助定位系统,并做了第一例临床实验。
“2014年,国外有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面市。虽然国内神经外科领域使用手术机器人的医院科室比例并不算大,但产品在研发初期就深入到国内的临床环境,在产品的迭代过程中纳入了很多医生使用时的反馈。”刘达说。
医疗机器人囊括手术机器人、诊疗(诊断、介入、放疗、胶囊)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运送护理机器人等子领域。手术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尖端产品,技术门槛和研发制造成本非常高。
边桂彬从2007年开始研发用于穿刺、血管介入等手术的机器人系统,已有十余年的技术积累。“现在做的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系统,是基于之前的技术研发工作,我们已做出了原理样机,希望未来两年能做出实验样机,完成动物实验、临床实验,并在未来3~5年内做出临床产品。”
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并没有捷径可走,达芬奇机器人从实验室做成产品、进行产业化,用了14年时间。“把机器人应用于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实验室到人体的试用需要大量的时间,必须要一步一步去走。”Brad Nelson提到,做机器人需要很多的公共投资,因此他们非常关注未来的商业潜力,考虑多少人可以从中受益、该领域的专利持有情况,再整合所有因素制定可行的商业计划。
CFDA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认证,拿到CFDA的注册证意味着产品可以正式进入市场销售。“从1998年北航医疗外科机器人研究小组承接国家‘863’计划课题进行原始技术积累,到2018年通过CFDA审查,成为国内首家正式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我们用了20年时间。”刘达说,这期间碰到的产业化难题不可胜数。
“要保证胶囊内部的摄像头清晰拍照,就要确保胶囊头部的透明罩不被胃部黏液沾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试验了上百种涂层。为了胶囊机器人外壁不被胃酸腐蚀,我们不断试验,最终选择了高分子医学材料,使表面光滑、坚固。”该机器人主要研发者郇丹丹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为确保使用安全,还需把胶囊胃镜机器人拿到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在比胃酸还要恶劣的环境中进行耐腐蚀、抗压等一系列苛刻试验。
郇丹丹与刘达都是实验室内的科研人员转而做产业化,在他们看来,做科研与做产品的思路并不一样。而做手术机器人,其安全性要求更高,否则就不能成为产品。
“做科研,不断申请项目,一个方向走不下去了可以换一个方向,不是关系到生死。做企业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必须要活下来。”刘达感慨。
使用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每台手术附加费用在8000元左右,刘达直言,他们的产品目前在14家三甲医院做临床推广,但推广中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医保、收费问题,医保不能报销,导致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比例十分有限。如何让普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医疗机器人产品,成为制约我国医疗机器人发展的瓶颈。
将医疗机器人纳入医保,上海市已经展开探索——3760元的“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纳入医保后患者只需自付1000元左右。
医保跟商业保险结合,在郇丹丹看来是降低医疗机器人使用价格的可实现方式。“我们现在跟保险公司合作,探索消化道险种,设定胶囊机器人检查费用加保险共5000多元,如果在二级以上的医院使用胶囊机器人检查出恶性肿瘤,最高会有20万元报销赔付。”郇丹丹说,国家政策要鼓励创新,医保支持商业保险做补充,进一步解决医疗需求。
专家认为,国家政策尚需细化,落实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机器人应用推广。但由于缺少实际操作的细化规则,政策往往很难落实。
☞文章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扈永顺
工程院院士 蔡鹤皋丨北航教授 文力丨深醒科技 袁培江丨深之篮 魏建仓丨 大然科技 张春松
一飞智控丨深醒科技丨发那科丨柔宇科技丨优傲机器人丨宇树科技丨臻迪科技丨iRobot
①工业 缝纫机器人丨无人智能采矿机器人丨中国饺子生产线自动化车间丨MIT 建筑机器人
②服务 索尼机器狗 Aibos丨叠衣机器人 FoldiMate丨日本 骑自行车机器人丨有触觉机械手 LUKE丨达芬奇机器人丨机器人乐队丨空中飞车丨日本护理机器人合集
③特种 丰田人形机器人丨水下机器人 探索号丨俄罗斯人形机器人 FEDOR丨美国重型机械 Guardian GT丨波士顿动Atlas 360度后空翻丨中国四足机器人 Laikago丨北理工 四轮足机器人丨佛罗里达研究院 “机械鸵鸟|大然 变胞机器人
④仿生 3D打印 仿生机器人 丨东京大学 流汗人形机器人丨柔性电池丨哈佛 柔软肌肉丨哈佛 RoboBee
英特尔 宋继强博士 | 中民国际 刘国清丨陈小平教授 |驭势科技 姜岩丨浙大 熊蓉教授|长江学者 孙立宁丨上海大学 无人艇专家团|新松总裁 曲道奎丨北航 王田苗教授|863专家 李铁军教授丨北邮 刘伟教授|清华 邓志东教授丨清华 孙富春教授|天津大学博导 齐俊桐丨哈工大 杜志江教授|长江学者 王树新丨甘中学教授 | 硅谷创客 赵胜
意向合作,文章转载, 均可联系堂博士
商务合作:13810423387(同微信)
内容合作:1561169507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