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防部在“防务一号”年度技术会议上探讨了关于人工智能武器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改进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加快人类决策速度、读取大脑中的思维等等。这种“半人马”概念是美国防部人机合作理念和“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寻求通过变革性地利用人工智能来抵消对手的先进技术。本文来自:国防科技要闻(ID:CDSTIC),来源:美国《防务头条》,由《走向智能论坛》微信公众号推荐阅读。
美国防部官员研讨人工智能发展 研发能解读人类思维的人工智能武器
7月13日,美国防部官员在“防务一号”年度技术会议上探讨了关于人工智能武器的研究。
前景与忧患
人工智能无人机、黑客攻击、电子干扰和导弹攻击加快了战争节奏,军方的顶级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才能跟上上述威胁的惊人速度。一个选项是,绕开物理控制(如扳机、油门、键盘等),将计算机直接嵌入人脑。在DARPA的一项试验中,一名瘫患者首次控制了假肢,并能操纵一架飞行模拟器。这可能是通向“人机合作”前景的发展途径。但对于不信任人工智能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令人不安的技术:如果机器人失控,“教会人工智能解读人类思维”绝不是优选的解决方案。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主要研究内容
①以改进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控制为目标。即教会人工智能监测用户的压力、疲劳和注意力分散水平,使机器能自行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人类;教会人工智能即时理解用户发出的命令,使用户无需费力地按压按钮,帮助人类保持对机械以及人工智能控制。让机器人等待人类的决策,将大幅减缓其速度,而没有这些约束,人类终会反为其害。参联会副主席塞尔瓦上将将这一问题称为“终结者的难题”。神经系统科学提出一种摆脱此类困境的方法:不减缓人工智能的速度,而是加快人类作出指令的速度。
DARPA正在设计新的假肢及控制方法(图片来自网络)
②加快人类决策速度。美空军研究实验室第711人类绩效联队投资组合经理克里斯坦森表示,将继续确保“人在环路中”,保持决策中的人类的输入,但相关处理方式将发生转变,仅利用自主系统带来的速度和能力进行处理。利用这些系统的决策循环速度将非常快,这些系统必须对人类意图的状态保持高度灵敏响应。
《钢铁侠》中托尼·斯塔克开发的贾维斯智能管家(图片来自网络)
③直接神经控制。即代替操作人员物理触发的武器系统的控制模式,使武器系统对形成控制意图的人脑细胞直接作出响应。拥有此类直接神经接口后,人类不必使用操纵杆控制飞机,可将神经信号重新映射到不同的控制表面,如尾翼、侧翼或飞机的任何其他部分(包括起落架或武器)。目前人类尚未对该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④读取大脑中的思维。读取思维需要深度理解和密切监测大脑,大脑中的思维能以从神经元到神经元的电脉冲形式被测量。这就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否研发可实时抵达大脑回路或者外周神经系统的精密神经技术,是否拥有让人理解那些信号变化的计算系统,人类能否向机器提供有意义的反馈,以帮助其更好地工作。
⑤使机器适应人类。将直接神经控制应用到武器系统平台,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武器的设计理念。当前,人类为飞行员提供关于飞机的巨量信息,并期望飞行员能适应飞机;未来,人类可为飞机提供关于飞行员的巨量信息,然后使飞机利用人工智能自行调试来适应飞行员。人工智能可定制显示器、控制系统,甚至依据作战人员的任务自主确定其需承担的任务;所有这些都要根据飞行员的各项指标及其当前的精神身体状态进行精准判定。
美空军MQ-9操作员进行培训(图片来自网络)
⑥感知并理解人类状态和能力。美国防部当前努力研发的技术可提供持续的监测和评估能力,从而使飞机能够获知飞行员的状态:作为这种人机系统的一部分,飞行员是否清醒、警觉、有意识、完全有能力执行任务?克里斯坦森称,对于高度自动化系统而言,这种感知并理解人类状态和能力的功能至关重要。
研究意义
有些理论家将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这种协同作用称为“半人马”——人类牢牢控制着人机系统,但又能从其提供的力量和速度中获益。这种“半人马”概念是美国防部人机合作理念和“第三次抵消战略”的核心,寻求通过变革性地利用人工智能来抵消对手的先进技术。
作者单位:
冯云皓——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声 明
本文来自:国防科技要闻,版权归原作者,由《走向智能论坛》微信公众号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1、政策速递 | 国防科工局发布2017年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附全文)
4、智库跟踪 | 美军第三个“抵消战略”中国防科技博弈的核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