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为什么盛产古都?

2019 年 1 月 29 日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874-河北盛产古都


作者:安安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河北虽为畿辅重地,又有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好风水,却因为形状破碎、整体经济不振等原因,难以给人们留下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放眼河北省内,在“环首都”、“环渤海”的“两环”战略一路高歌猛进的大背景下,位于内陆腹地的冀中南地区则显得尤其落寞。


省会统摄力不足...


殊不知该地却有一条盛产古都的大走廊,在历史的尘封中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古都要有,全球化也要跟上,国内国外两开花


那里正是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麓的一系列山前冲积扇,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先民繁衍生息的乐土。其中联络中原和边塞的太行山东麓地区,也是华北平原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更是盛产古都的大走廊。



北京位于其中较大的一个




那些年,那些城


仅从商代到东汉的1800多年里,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就曾经建立了一百余个方国、诸侯国、王国


商朝时就已颇为“人口密集”

似乎存在两条“城市带”

渭水-黄河一线,太行山东侧一线


“两河之间为冀州”,所谓“两河”,指的是晋陕交界的黄河,与黄河下游的禹河故道。夹在两河之间的晋南河东之地,及太行山东麓就是冀州的核心地区。


其实早期的冀州范围包含河北和山西

是一个很大的范围

与汉朝十三州的冀州不同

(相当于汉朝十三州的并州、冀州、幽州)


“九州之内,名为赤县;赤县之畿,起自冀州”,冀州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在夏商时代,太行山东麓地区是重要的统治中心。位于河北邢台的商朝邢都比河南安阳的殷都有着更早的历史,而两者都在太行东麓冲积扇上。


由于在历史早期,黄河在华北平原频繁变动

所以人类活动的中心在地势较高的太行山附近

是颇为安全且易于开发的


周代对同姓宗族的分封十分照顾,他们往往被分封在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因此邢、卫、燕等同姓诸侯国把控着这条南北通道


至战国,只有北方的燕国依旧强盛

位于边疆有利于扩张和自保

但根据地仍然在太行山-燕山以内


古城邯郸作为赵国首都达158年,是战国时期的工商业中心之一。“邯郸学步”虽然只是一则寓言故事,但也多少流露出当时的人们追慕着这个国际都市所引领的风尚。



小时候玩过的一款游戏

邯郸在其中算得上是关东第一大城

(来自秦殇吧)


直到汉朝,邯郸风光依旧,和洛阳、临淄、宛、成都并列为五都。


这五个城市

三个位于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成都在四川盆地、临淄依靠山东丘陵


东汉末年,曹操大力营建邺城,邯郸从此衰落下去(其实两者相距只有几十公里)。说起“六朝古都”,人们首先想起的基本就是南京。但邺城先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也可称为六朝古都


南有南京,北有邺城


当时的洛阳经历董卓之乱后,凋敝残破,一时难以恢复;关中地区被关中诸将霸占着,战乱时间比繁荣多得多。对于曹魏而言,人物殷盛、交通便利的太行山东麓地区更适合作为霸业根基。曹魏营建的邺城布局美观、规划科学,它首创的中轴线城市格局也对后代都城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孟德也是搞了很多建设工作的


北齐灭亡后,北方政治中心回归陕、洛,但河北地区作为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却从未谢幕。无论是唐前期中央对河北漕粮的依仗,还是唐后期河北藩镇的拥兵自重,以至于宋代与辽、金的对峙,金、元、明、清的定都北京,无不说明河北地区的政治、军事地位日益显得举足轻重


其实是华北被打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从此成为南下势力的都城首选


此外,太行山东麓还有中山灵寿王城、燕下都武阳、后赵襄国等众多古城,不一而足。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使得太行山东麓地区如此重要?



水甘土厚的自然环境


在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央帝国眼中,农业友好型的自然环境往往是形成通都大邑的先决条件。


得益于优良的水土气候条件,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富有农业特色的的磁山文化就在太行山东麓扎下了根。重要的粮食作物粟率先被磁山人驯化出来,磁山文化遗址因此被誉为中国谷子的故乡。


不过现在的自然条件

和历史上的开发早期,怕是没法比了


河北平原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适合发展种植业。当偏南的夏季季风挟裹着暖湿气流向大陆吹拂时,受到太行山脉阻挡而抬升凝结,在山前形成一条多雨带;偏北的冬季季风南下时,环抱的山脉则抵御了部分严寒,使得山麓地带的温度略高于开阔地带。


从山谷下到平原

(邢台市西部)


除了发源于山地的东流水系的一些交叉地点容易泛滥外,太行山东麓因为地势较高,一般不易受到以黄河为主的水患威胁。而相比于难以驯服的汹汹黄河,发源于太行山地的河流体量小得多,虽然为沿岸人民带来的灾难不绝于史,但就波及范围、治理难度而言显然更容易被人类驾驭。


一条细细的滹沱河

方便吃干榨尽...

(石家庄附近滹沱河


《尚书·禹贡》说冀州的土壤是“白壤”,说明河北平原在先秦广泛分布着盐碱地。当时人类的活动水平不高,这些盐碱地基本上是原生盐渍化造成的。



由于河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又集中在夏季,在干燥少雨的月份蒸发作用强烈,如果再遇上地下水位高的情况,由于毛细作用地下水中的盐分就会在土壤中聚集,地势低洼的冲积平原就属于重灾区。一般的冲积平原坡度小、水流缓,在河湖水的顶托下,地下水不仅处于高水位,而且更新慢,有利于盐分积累,地下水的矿化度正是从山前冲积扇向冲积平原递增的。


沧海桑田

沿海地带作为陆地的时间并不长久

黄河在其中的作用非常大

而人类加剧了这个进程

(渤海湾的一段海岸)


而太行山东麓的一系列冲积扇坡度较大,利于排水,地下水位低。像前面所说的,山前降水较多,对土壤盐分有更强的淋溶作用;易于控制的河流便于展开水利工程。因此,冲积扇上的土壤盐碱化灾情更轻、治理更易。


太行山前的林州盆地

(属于河南)


战国魏文侯时期,邺地就开凿了以漳水十二渠为主体的灌溉渠系,使得斥卤之地可以种上稻粱;燕国的农业中心督亢之地同样坐落在山前平原上。


引漳十二渠


优良的农业地理环境能够养育大量的人口,今天的太行山东麓平原,仍然是河北省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强的生产力、更大的市场、更充足的兵源,太行山东麓对于古代统治者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块土地上真是承载了巨大的人口密度

(土地的压力可想而知)

 


至关重要的交通区位


除了拥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太行山东麓还是衔接南北、控扼东西的交通枢纽,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南北方向上,从洛阳渡过黄河,再沿太行山东麓北上抵达幽蓟地区,进而藉由古北口、喜峰口等关隘与塞外游牧经济区交流,是最便捷的,反之亦然。


当然,也可以选择绕道山西

但显然耗时要多很多


隋炀帝开凿永济渠之前,太行山东麓长期是沟通华北平原南北的唯一大动脉。水运通达之后,政治中心从长安、洛阳逐渐向漕运更加便捷的开封转移,相对水路运输,太行山东麓作为南北通道就有些劣势了。但从9世纪末开始,另一条穿过河北平原中心地带的南北陆路交通动脉却日益重要起来


隋朝搞的这个基建真是福泽后代


北宋和辽国在河北平原上南北对峙后,连接开封和雄州、穿越平原腹地的“宋辽驿道”成为了南北往来的唯一干线


但传统的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显然更安全。11世纪下半叶,黄河下游频繁决口、改道,截断了“宋辽驿道”,往来的使者“进退不能,两朝深以为忧”。元丰四年,“宋辽驿道”的中段不得不重新绕行太行山东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北宋末年。


古驿道


即使到了近代,这条相对干燥的陆上交通线以及它所串联起来的经济重镇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第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京汉线就选址于太行山东麓。


在河北省会变迁不定的年代里,除了作为首都的北京和有着沿海区位的天津,河北省会的另外两个备胎就是太行山东麓上的保定和石家庄。石家庄西侧的井陉是联络山西的重要孔道,经由井陉的正太铁路和京汉线交汇于石家庄,这种处在交通十字路口的枢纽地位,也是最终将省会定在石家庄的重要考量。


至少是成就了两个省会(石家庄、郑州)


东西方向上,虽然太行山将山西和河北断然分隔,但贯穿东西的太行八陉依然将两个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安史之乱以前,北方地区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北方内部的东西之争也格外引人注目。因为看重该地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优势,以及控扼河北、山西两大地缘板块之间往来的军事价值,东西对峙时期的东方偏霸政权屡屡定都于太行山东麓。


太行八陉

石家庄经井陉可以直通太原

邯郸经滏口陉可以控制上党


商朝的邢都、殷都,战国时期的赵都邯郸、中山灵寿王城、燕下都武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邺城,座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古都名城,仿佛在太行山东麓串起了一条珍珠项链。虽然经过时光洗礼而色泽黯然,但它们积淀的价值依旧沉甸甸,仍然值得认真检视。




耐人寻味的是,河北曾经的优势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都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可以阻挡寒风的山脉也为雾霾营造了一个避风港,太行山东麓一带雾霾天数明显高于周边;当地人的保守思维,似乎植根于深厚的农业文化;而作为京畿之地的政治地位,维护首都稳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使得河北常常面临讲经济还是讲政治的两难抉择。


霾太厚

瞅不见河北古都了


古都之乡何时能再现往日辉煌,恐怕是每一个当地人每天都在忧虑的难题。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国家:美国  |  日本  |  英国  |  法国  |  俄国

省区:河南  |  山西  |  甘肃  |  西藏  |  东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长春  |  大连  |  楼兰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天津大学 , 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博导(Phd Supervisor) 研究兴趣:多媒体理解 , 计算机视觉 , 零样本学习 , 元学习 , Research Interests: Multimedia Understanding , Computer vision , Zero-shot learning , Meta learning
最新《自动微分手册》77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02+阅读 · 2020年6月6日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2019年药品零售行业全景图
行业研究报告
31+阅读 · 2019年9月18日
深度解读 | 美国打压华为这事水很深——什么是华为?(1)
混沌研习社广州分社
21+阅读 · 2019年6月27日
教辅巨头沉浮录(1978-2018)
创业家
3+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为什么大家都不戳破深度学习的本质?
36大数据
4+阅读 · 2017年12月7日
Arxiv
4+阅读 · 2019年12月2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4月22日
Arxiv
27+阅读 · 2018年4月12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3月14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