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喜欢数学的,只是之前没有读到这本书

2019 年 8 月 20 日 遇见数学

转载自公号联合低音, [遇见]已获授权, 特此感谢! 



鹦鹉螺的外壳

松果的正向与逆向螺纹

……

你相信数学原理掌控着自然选择的最优解吗?


十几年前,当我刚刚进入浙江大学数学系攻读学士学位的时候,我对数学有着诸多的、浪漫且不切实际的想象。


卷福在《模仿游戏》中饰演数学家图灵


很多人对数学的印象是枯燥的、深奥的,如果你们对大学数学系的课程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你们所认为的……都是对的。


整整4年的时间,我们一共学习了三十多门数学专业课,难度各有不同;从内容上看,有些偏向计算,有些比较实用,有些则很抽象。


而萦绕在我心中的最大一个疑惑始终是:这些数学课之间都有啥关系?



虽然都是数学,为什么长得一点儿都不一样?

微积分和解析几何到底有什么关系?

离散数学和复变函数到底有什么关系?

微分流形和点集拓扑到底有什么关系?

测度论和博弈论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些都被称为“数学”的学科都是从哪儿来的……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4年的大学时光,数学就像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我们看到了树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恣意生长,但是这棵树的树干、乃至滋养了这棵树的土壤的存在都是“缺失”的。


我们接触过最前沿的、最高深的数学知识,但恐怕最优秀的同学都说不清楚数学史的“原点”在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在我翻译《万物皆数》的过程中,终于得到了回答。



在从数学系毕业之后,我由理科转向了社会科学,修了法语作为二外,并且来到了巴黎。


在数学系的四年、以及那个问题已经成为了我人生的一段“过去”。在我以为这个问题几乎不可能被回答的时候,我遇到了《万物皆数》这本书,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的格局之大令人惊艳,它将数学的历史一下子向前推到了史前时代。我们看到了史前人类对几何之美的本能追求,看到了古文明时代的人们如何“发明”数学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看到了古代贤明君王对数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维护和推崇。


史前时期陶器上的腰线

史前时期陶器上的腰线


这本书不仅仅回答了我早年的疑问,恐怕也能够回答大多数面对数学不由自主会想到“学这些这有啥用啊”的人们。


数学,无论是不是宇宙(或上帝)赠予人类的礼物,都可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最初,人们为了实际的需要不断地推动数学的发展,而如今,数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其的需要,这是所有人类都应该感到自豪的事情。


《万物皆数》与其说是一本数学史,不如说是一段人类智识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孜孜不倦想要与世界和宇宙对话的奋斗史。


比如,当我们轻轻松松的写下一连串阿拉伯数字的时候,那是一段长达数千年的、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巴比伦人的60进制、到玛雅人的20进制、再到古印度人的10进制的发展历史,而后者最终漂洋过海被阿拉伯人带入了欧洲,进而推广到了全世界。


埃及文明的记数系统

美索不达米亚人表示数字的符号

楔形文字发明之后的数字符号


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古希腊的“皇家测量员”。


这是一群“苦行僧”式的人物。


因为帝王征服世界的野心,他们踏上了丈量的旅程。在没有汽车、卫星、GPS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双脚、通过稳定的步频和步幅一步步测量出帝国的疆域,从马其顿出发,他们最远曾经到达过印度边境。更令人震撼的是,他们的测量结果,与真实的距离误差不超过5%!

“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就曾借助于皇家测量员的测地资料,测量到城市的距离


作者用浪漫大气的笔触,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蒙太奇场景:


“……这些男人们,踏着有韵律的节拍,一步步地穿越中东地区无边无垠的旖旎风光。我们能看见他们穿越上美索不达米亚高原;沿着干旱的土黄色西奈半岛一路向前,最终抵达了尼罗河流域两岸丰饶肥美的土地;然后,他们又掉头折返,义无反顾地向波斯帝国绵延不绝的山地和现今阿富汗地区的大漠前进。你是否看到他们,神色坚定,一步一步地走着,踏着枯燥又单调的节奏,徒步翻越兴都库什山脉一座座巨大的山峦,然后沿着印度洋的海岸一路返回?他们孜孜不倦地计算着他们的脚步……”


我们很难想象,这些在历史中甚至没有留下名字的人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踏上每一段旅程,但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应该有着某种虔诚。


他们或许是“匠人精神”的最好体现,就像睡虎地秦简的主人“喜”,作为一名基层法律工作者,他或许在有生之年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通过他一生抄写了上千枚竹简并且在死后陪葬,我们可以猜测,“喜”或许真的很喜欢自己的工作。


书法家丁华复制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历史的基石难道不正是由这些“小人物”所铺垫的吗?


《万物皆数》这本书也是法式浪漫和人文主义的体现。浪漫且细腻的作者能够在卢浮宫中发现美索不达米亚人在陶器上留下的几何腰线,由是展开了一场超时空的、匠人与数学家之间的对话(而我这几年去卢浮宫也有几十次,却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些,果然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作者对古代伊斯兰世界和古印度数学家的描写,是充满钦佩和赞赏的,甚至对于来自遥远东方的《九章算术》也有大量篇幅的赞美。


《万物皆数》作者米卡埃尔·洛奈


这种开放的态度并不是流于表面的“政治正确”,而是一种真正跨越了文化壁垒和国土疆界的大历史视角,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好的想法总是会超过文化差异,当人类的心智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其到来的时候,它们总是会自发地兴旺起来,蓬勃发展。”


客观地欣赏异域文化,没有偏见、没有先入为主,这也是我从作者那里学到的另外一种态度。


翻译《万物皆数》是一种享受。一方面,在这段数学史的旅程中,我了解了不熟悉的历史知识,重新拾起大学4年的旧时光;另一方面,作者的文笔优美,充满情怀,让译者有了很大的创作空间,我很享受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最终,这本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作者的人文关怀、译者的真诚传递、编辑的精雕细琢、美编设计的视觉呈现的《万物皆数》来到了读者们面前,希望你们都能获得享受。

小编注: 京东在 5.27~6.2 举行图书每满100减50活动, 此书也参加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数学是关于数量、结构、变化等主题的探索。
【纽约大学】最新《离散数学》笔记,45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8+阅读 · 2020年5月26日
机器学习速查手册,13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38+阅读 · 2020年3月15日
【经典书】Python计算机视觉编程,中文版,363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9+阅读 · 2020年2月16日
【2020新书】简明机器学习导论,电子书与500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01+阅读 · 2020年2月7日
三本书,帮你解决阅读难题
罗辑思维
8+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95岁的查理·芒格,一周读二十本书
三联生活周刊
7+阅读 · 2019年5月22日
做机器学习和AI必备的42个数学知识点
AI前线
9+阅读 · 2018年12月6日
机器学习各种熵:从入门到全面掌握
AI研习社
10+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遇见数学] 2017回顾 | 曾经推荐过的好书
遇见数学
4+阅读 · 2017年12月26日
关于孩子的未来,汪涵和李锐想告诉你这些......
三联生活周刊
6+阅读 · 2017年10月28日
微软洪小文:AI 还是个小学生,资本请慎重!
EGONetworks
4+阅读 · 2017年9月6日
大学数学不好,或许是数学教材的锅?
算法与数学之美
15+阅读 · 2017年8月1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2月2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纽约大学】最新《离散数学》笔记,45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8+阅读 · 2020年5月26日
机器学习速查手册,13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38+阅读 · 2020年3月15日
【经典书】Python计算机视觉编程,中文版,363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9+阅读 · 2020年2月16日
【2020新书】简明机器学习导论,电子书与500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01+阅读 · 2020年2月7日
相关资讯
三本书,帮你解决阅读难题
罗辑思维
8+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95岁的查理·芒格,一周读二十本书
三联生活周刊
7+阅读 · 2019年5月22日
做机器学习和AI必备的42个数学知识点
AI前线
9+阅读 · 2018年12月6日
机器学习各种熵:从入门到全面掌握
AI研习社
10+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遇见数学] 2017回顾 | 曾经推荐过的好书
遇见数学
4+阅读 · 2017年12月26日
关于孩子的未来,汪涵和李锐想告诉你这些......
三联生活周刊
6+阅读 · 2017年10月28日
微软洪小文:AI 还是个小学生,资本请慎重!
EGONetworks
4+阅读 · 2017年9月6日
大学数学不好,或许是数学教材的锅?
算法与数学之美
15+阅读 · 2017年8月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