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京东交出一份上佳年报。
2019年营收5769亿元,Non GAAP下净利润107亿,已实现连续十几个季度盈利。
并且疫情之中,逆行而上,成为技术服务、物流、救灾供应的最重要民间力量。
抗疫战斗打响后,京东智联云就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及场景经验,云陆空配合调度,在短短的20天内,即向政府、企业、大众免费提供了十余款产品和服务,如应急资源信息发布与匹配平台、智能疫情助理、云视频会议服务、线上课堂与编程课程、远程家庭医生等。
据官方披露,截至目前,京东智联云帮助上千家政府、医疗机构紧急寻找并在线交付应急抗疫物资,已累计超过6.6亿件,为3000多个企业提供免费远程视频会议服务,保障数十万学生“停课不停学”,帮助数百万用户通过科技手段抗击疫情。
但这还不是全部,因为在大家都难的情况下,京东第四季度用户数增长还超过了老对手阿里。
于是都说这是京东“多快好省”的又一次明证,是京东在产品、物流和技术服务中的又一次人心所向。
但易于被忽略的是,这恰恰也是京东重金开启技术投入的开花结果,是创始人刘强东2017年“技术!技术!技术!”的必有回响,也是周伯文、何晓冬、梅涛等顶级AI技术人才到来后的驱动之力。
已再难被视而不见的是,一个“技术流”的标签正在加身京东,一个“多快好省”背后的技术驱动引擎,正在成为京东新品牌。
如果将其视为一份行业性的作业,那现在也到了参考借鉴的时候。
打造建立技术品牌,并非京东一家一户的意识和希冀。
在中国科技互联网巨头中,除了百度先天有优势之外,腾讯和阿里,也都在AlphaGo之后纷纷开启技术项奠基。
而美团、小米和滴滴等小巨头公司,更把技术化转型和技术立业,上升至赢在未来的第一要务。
但京东这份作业,之所以值得借鉴,不仅在于速度,更在于其效用。
京东的技术品牌和体系打造,最终呈现的不是“飞行中换轮子”,而是固有业务之上加持buff包。
对于数字化、智能化和技术化转型升级的业务,对于希望借力新基建乘风直上的公司,经验成型,助益良多。
而从京东自身来说,展现出四有新面貌:
认知有成效
品牌有引力
财报有潜力
架构有体系
首先,认知有成效。
在2017年正式开启技术化转型后,用户市场、人才市场和资本市场,都开始从技术维度重估京东——而不是零售维度。
在此次疫情中,京东的技术性更是直接体现在供应链和物流弹性上,在其他零售平台受到巨大影响后,京东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的保障,不仅最大程度支援了一线抗疫,而且也最大限度保障用户生活,于是新用户增长超过阿里,也就情理之中。
对于选择眼花缭乱的用户来说,“有技术”就意味着有保障。
其次,品牌有引力。
去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京东就凭借供应链技术,得到国家认可,承建国家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领衔智能供应链国家战略发展。
人才更是呈现滚雪球效应,大牛吸引小牛,小牛形成业务团队,进而光2019年就在众多国际性赛事中共获得8项世界排名第一,4项世界排名第二
第三,潜力作用于场景和业务增涨,财报中最为直观。
在上一季度,京东就开始在财报中披露“技术服务”直接带来的贡献。
刚发布的2019年全年,该项占比达到了11.5%,净服务收入661.5亿元,成为京东产品之后的新营收引擎。
而财报发布后的股价大涨,自然也是对这种潜力的明确回应。
最后,架构有体系。
对众多有场景有业务的企业来说,如何后发高效打造新技术体系架构,始终是潜在的难题和挑战。
不过从京东目前成果来看,这套架构体系,比建立“企业研究院”更务实,比各搞山头更高效。
京东将其归纳为ABCDE:
融合智能(A)、大数据(B)、 云(C)、IoT(Devices)、同时做前沿性的科研探索(Exploration),为产业融合、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前沿、可信赖的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
并且因之调整组织,最终向虚而实,组建成独立事业部门。
就在年报发布后2天,京东就宣布推出京东智联云品牌,涵盖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
来实现以人工智能(AI)为大脑、大数据(Big Data)为氧气、云(Cloud)为躯干、肌肉和血管、物联网设备(Device)为感知神经,并加强前沿探索(Exploration)。
而负责人正是京东技术发力中的代表人物: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与AI总裁、IEEE Fellow周伯文博士。
所以这样一份认知有成效、品牌有引力、财报有潜力,以及架构有体系的技术品牌打造经验,有什么理由不抄?
当然,认知、品牌、财报和组织架构,都还不够“实”。
对于天然以业绩为目标的企业来说,业务有作用,才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性原理。
那么京东这份作业,业绩疗效究竟如何?
最新财报中,京东技术体系的成效可以说是非常明显,盈收有了大幅提高:
2019年,京东集团全年净收入为5769亿元人民币(约8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这其中,全年净服务收入为662亿元人民币(约95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4.1%。
最直接的“技术与服务”营收占比,更是进一步提升。
而疫情大环境之下,水涨船高的“考卷”里,真正实力显露真章。
在这次疫情影响中,许多企业遭遇到了“灭顶之灾”,连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
然而就在这样的时刻,京东却能妙手回春,用户、零售、物流也齐开花。
财报显示,京东2019年末年度活跃用户数增长至3.62亿,相比第三季度末的年度活跃用户数增长了2760万,单季新增年度活跃用户数创新高。
活跃用户大幅增长,超过七成来自于三至六线城市——“物流效率高”、“其它平台送不到的,京东能送到”,这就是来自用户实实在在的评价。
而这些业绩的背后,就是京东技术体系强有力的支撑。
截至2019年,京东智联云累计建基地及落地城市云超过40个,合作伙伴超过2500,注册用户超过69万,推出300+款产品与服务,实现100%云上订单,拥有全球最大规模Docker集群之一和中国最大的GPU集群之一。
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平台可连接高质量设备突破1.5亿台,连接设备品类超230种,连接品牌超1000家,与美的、格力、奥克斯等家电龙头品牌深度合作,服务2500万家庭,用户交互次数近20亿,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家居平台。
涉险犹如此,在大环境重新迈步正轨后,新旧动能转换岂不更直接?
所以京东这份作业,值得一抄。
但问题也来了:
每家企业基础不同,自然不能照搬照抄。
但回望总结京东的技术之路,或许不难得出可借鉴路径。
最首要的是,一把手要重视。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早在2017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就提出了要技术转型的决定:
未来12年,我们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
而在此之前的过往5年,京东技术投入实际都远超收入增长。
在上一次财报会议上,刘强东也再次明确回答2020整体战略:
让技术服务收入成为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以业务布局技术,用人才驱动架构。
在京东技术转型明确开启后,周伯文、何晓冬、梅涛等顶级AI技术人才被引进。
并且在转型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4月,当时的京东集团副总裁、AI平台与研究部负责人周伯文,首次以清晰的面貌将京东人工智能布局浮出水面。
整个体系兼顾固有业务场景,也剑指前沿未来。
涵盖了三大主体、七大应用场景和五个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布局方向,并以增强科研能力为基础。
三大主体,分别是AI研究院、AI平台部及AI+创新部。三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拼接成京东“从0到1,从1到N,从N到无穷”的布局。
重磅发布了AI开放平台——NeuHub,目的就是拓展AI零售基础设施,为行业打造易用和好用的开放式AI基础能力。
而大牛引力作用也开始展现,更多AI技术人才应声而来,回顾过去三年,京东是全球顶级AI人才吸引力最强的公司之一。
接着,进一步形成符合自己特点的技术体系。
在把技术转型喊响后的2年,2019年JDD大会,京东集团对外首次发布完整技术布局,意味着技术体系初步探索完成,分为4大方面:
在零售技术体系中,已拥有中台组件能力群、智能供应链、全域交易、智能营销、门店科技等技术;
在物流技术中,以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构建起智能物流体系;
在数字科技中,已形成金融科技、智能城市、数据技术等体系;
在技术服务中,在智能供应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均有成熟布局。
随后,上层建筑进一步围绕业务基础调整:
12月6日,京东集团宣布设立京东云与AI事业部,整合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业部的架构与职责。
12月9日,京东集团宣布成立集团技术委员会,由京东云与AI总裁周伯文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
其后1月22日,周伯文进一步把ABCDE理论,作为发展方法论明确:
即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云计算)、Devices(IoT)和Exploration(前沿探索)。
他解释称:
业务之间是有共生关系的,如果把整个技术想成一个人,AI是大脑,IoT是神经末端的感知采集和信号的执行,云提供的是身体的躯干、肌肉和血管,在里面跑的是数据,大数据是血液与氧气,而Exploration犹如人的好奇心,进行不断探索。
京东的AI、IoT、云、大数据结合在一起,才会慢慢形成能力更强、更能够完成非常非常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实体。简而言之,整合的核心思想是做技术的统一出口。
京东智联云将以智能供应链为核心抓手,通过数字企业和数字政府两大主要场景,协同京东集团打造零售、物流、金融、城市四朵云和强大丰富的生态平台,为客户提供从底层资源到上层应用的全面服务。
于是在新财年开启后,“京东智联云”品牌的推出,也已然情理之中。
而这也意味着京东技术品牌打造,来到了一个节点时刻。
也就在这个节点时刻,可以阶段性梳理京东技术体系的打造之路了。
最后,也是时候指出当前正在发生的趋势。
过去20年,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成功,基本是商业模式的成功,有创新也更多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美团、小米、滴滴、字节跳动……
这份还能不断拉长的名单上,几乎没有一家如谷歌、微软、苹果、亚马逊和Facebook一样,通过技术创新而走向成功。
这其中自然有经济和科技基础的原因,但同时也有历史机遇窗口的遗憾。
而现在,AI、云、5G和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创新的机遇窗口已经打开,新技术、新标准和新应用,我们第一次处在与硅谷同样的起跑线上。
如果不能乘风起势——技术立业、打造技术体系,建立技术品牌和号召力,又如何赢在下一个时代?
— 完 —
3月10-24日,浪潮携手一览群智、睿沿科技、海天瑞声大咖带来科技战“疫”系列直播,2周时间、5大主题,分享AI、HPC在战“疫”中的应用与实践,感受科技的力量。
满满都是干货,欢迎扫码预约观看。
AI专场系列直播 | 科技战“疫”直播进行时
直播报名 | 图像与视频处理系列
<NVIDIA图像处理公开课·第二期> 开始报名啦,下周四晚8点,英伟达专家将分享如何利用TensorRT 7.0部署高速目标检测引擎。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喜欢就点「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