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13年,是我院第一个在大数据领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的院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指导和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大数据与数据科学展开研究,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以及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发展成为我国大数据领域的重要基础研究基地。
实验室立足国家在网络空间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及大数据与“互联网+”的产业发展需求,面对网络空间大数据体量巨大、增长极速、模态繁多等特征所带来挑战,定位于揭示大数据的自然规律,研究大数据复杂性的内在机理,研究数据复杂性度量和数据计算的核心理论、建模方法、系统架构和应用范式;重点突破ZB级网络大数据的测量与感知理论、适应指数级增长的大数据存储与管理体系、应用于不同行业的非结构化数据挖掘分析工具和开发环境、以及以数据的内在共性机理为研究对象的数据科学研究;构建可弹性重构的网络数据管理引擎,为面向数据界(Data Nature)的数据科学构建研究环境,开拓数据科学与技术这一涉及数学、物理、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网络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方向,促进我国大数据与数据科学生态的建设。同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力争取得被国际同行认可的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
自2011年以来,共有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成果获得了省部级或行业协会奖励,包括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1项、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在国家、地区与行业均产生重大影响;承担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的课题和项目总计184项,包括国家973项目/课题,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面上和青年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院先导计划专项等,十二五期间主持或作为核心单位参与了国家在大数据的感知、存储与分析各个方向的主要基础研究项目。利用上述项目的科研成果,实验室在国内外相关学术领域发表论文314篇,其中被SCI收录59篇,EI收录189篇,CPCI-S收录44篇,论文SCI引用300余次,Google Scholar引用6000余次,SCI影响因子大于1的期刊论文40篇。实验室申请发明专利100多项,获得授权71项,申请软件著作权30多项。
在队伍的结构上形成了以年富力强的中年研究员为核心,以40岁以下的副研、助研为骨干的科研团队。目前实验室有研究员14人(其中40岁以下5人),副研究员(含高工)22人,助研(含工程师)28人,助理工程师9人,管理人员5人。
实验室目前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国科学院卓越青年科学家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2人,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4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