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创始人身体植入芯片,但并非科幻片中的黑科技

2018 年 10 月 26 日 钛媒体

钛媒体 TMTPost.com

|科技引领新经济|

 

与科幻片里的“可植入芯片”不同,这个一元硬币大小的产品是医用级“传感器”。


钛媒体编辑丨付梦雯


如果不是李学凌的一条朋友圈,按照原定计划,Airdoc内部代号为“Airdiet”的AI慢病管理解决方案要在几年后才会进入公众视野。


10月22日,欢聚时代(YY)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学凌在朋友圈晒出几张照片,并配文称“今天第一次在身体里植入一个芯片(早期版本)。相信这是里程碑的一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自己的身体里植入芯片,以便于更好的了解自己。”


图片来自新浪科技


原本是一条“碎碎念”的朋友圈,却因为“植入芯片”的说法掀起了热议。资深的糖尿病患者顾晓波发了一篇题为《李学凌总,小心被诓!》的文章,指出李学凌朋友圈图片中展示的产品并非“植入芯片”,而是雅培的动态血糖仪产品。


“被过度解读了。”Airdoc创始人张大磊告诉钛媒体,两人是私人朋友,李学凌朋友圈展示的产品基于Airdoc送给李学凌内测的AI慢病整体解决方案,方案的核心是一套人工智能算法,并不是一个物理可见的硬件,大家看到图片中的硬件是用来采集体征数据多个传感器中其中一个。


张大磊介绍,该解决方案实验已完成两轮,主要针对专业人士,目前正处于第三轮内测阶段。内测用户以三甲心血管内分泌医生和医生推荐入组的患者为主,李学凌没有健康问题,他对了解自己身体有兴趣。


“传感器本身不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也不做什么芯片。”张大磊向钛媒体透露,产品核心是算法,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收集的数据指导一个人的饮食、营养和运动。


并非“植入一个芯片”


一年前,在钛媒体2017T-EDGE峰会上,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在分享科技如何给生活带来改变时便展示过这一产品。


李天天在钛媒体现场展示的雅培辅理善瞬感系统


彼时,李天天在演讲中提到,原来要采集数据必须要去医院,这样会很麻烦,现在在家里就可以采集到,并且通过手机、通过可穿戴设备发给远方的医护人员、医生、营养师,这种医疗科技已经是真实的,不是未来的科幻产品,未来几年之内随着产品渗入到家庭中。


与科幻片里的“可植入芯片”不同,这个一元硬币大小的产品是医用级“传感器”。


这种无针头胰岛素注射器,采用高压喷射原理,可以让胰岛素通过高压喷射进入到皮下,减少了每天打针的恐惧心理,然后用设备扫描就可以监测血糖。


图为雅培辅理善瞬感系统,从左到右依次为传感器、血糖扫描仪、数据显示屏幕


钛媒体观察到,在雅培医疗设备的官方淘宝店铺中,一套雅培瞬感葡萄糖检测仪售价为1368元,包含一个扫描仪、两个传感器探头,该探头最多可佩戴14天。


实际上,雅培这款产品是目前众多医用级生物传感器中的一种。据The medical futurist报道,人体从头到脚踝目前至少有九个部位可以使用传感器,覆盖运动、睡眠、生命体征等范围。 


数字健康传感器身体图,图片来自The medical futurist


这些医用级生物传感器为普通用户打开了一个观察自己身体运作的窗口,而安装了App的手机则可以因此成为检查工具,让原本被放养的健康数据有了自我精细管理的可能。


关于传感器对于慢病管理的重要性,《颠覆医疗》作者Eric Topol曾表示,“美国有1.4亿人正承受着慢性疾病的痛苦,慢性疾病也在全美医疗护理支出中占到75%以上。传感器进化的下一步便是帮助人们管理慢性疾病。”


虽然钛媒体此前曾报道过,腾讯医疗AI实验室发布了一款帕金森运动评估AI系统可以摆脱传感器的束缚,但对于多数目前没有有效办法从体外获得重要信息或实时监控的疾病来说,这些可植入式的传感器仍很关键。


“医疗科技产品带给患者最大的优势是赋予了患者采集数据的能力。”李天天曾如是说。


在Airdiet的整体解决方案中,除了像雅培这种可以监测血糖数据的传感器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管理目标自主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只要是经过FDA、CFDA认证的传感器都可以接入Airdoc的AI算法,用户可以根据医生建议自主购买这类传感器。


反人性的慢病管理,AI能做什么?


钛媒体曾报道过,Airdoc成立于2015年7月,成立三年完成了三轮融资,总融资额数亿元人民币,投资方有以人工智能技术见长的搜狗,也有深耕医疗的复星。 


很多血管和神经系统慢病的早期病变会在视网膜上体现,人工智能慢病识别系统可以自动读取眼底照相机拍摄的视网膜影像,利用慢性病识别算法完成分析筛查,这是Airdoc算法产品线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产品之一。


在眼底筛查慢病并发症过程中,张大磊发现,除了糖尿病,还能够筛选出动脉硬化、高血压、神经疾病的患者,“通过视网膜筛查,我们现在源源不断地筛出来大量的新病人,已经是一个海量数字,每日筛查通过量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三甲医院,我们就想该如何把这类用户给服务好。”


在张大磊看来早期病变用户是被忽视的群体,原本病情较轻的用户去医院看病后如果不管理、不干预,可能过了几年之后会变成重病号,“我们就在想,能不能更早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管住嘴、迈开腿”的统一标准化管理,张大磊感慨道,“我们反思觉得很多慢病管理做的不好的原因是和人性违背,比如要求一个人严格的按照菜谱吃饭,这个太难了,哪有人每天能够按照菜谱吃饭?”


张大磊尝试着找到一个平衡点,不改变用户太多的生活习惯便能实现个性化管理,“血糖、血压、尿酸、嘌呤都是需要管理起来的,但如果糖尿病管理好了,这个人有可能会有高血压了。我们做的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确保一个人总体在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上,这背后是一整套的算法,而不是单纯把单个指标管好。”


为了更好的理解传统慢病管理方式与AI慢病管理,张大磊用雅虎门户和今日头条来形容这种差别。“在2000年的时候你要上网找个新消息,得自己知道在哪个板块下面找,得知道什么对你有用。那可不可以人们不用动脑筋,也不需要去反复思考、判断、计算,就能直接知道该怎么做。”


实际上,一款医疗设备+一款APP进行慢病管理的方式,此前移动医疗已经有了不少探索,但移动医疗设备是否能改善慢病患者的健康?

2016年1月,Eric Topol主持和领导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公开发表:160位慢性病患者在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自我管理6个月后,患者体检健康指标、医疗花费,乃至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知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竟然没有完全变化。


李天天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中提到这个案例,在钛媒体的独家专栏中,李天天表示,“数据加服务是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病种,在某些特定的领域让患者受益的,特别是基础医疗,特别是常见的慢病,而非复杂的慢病。”


这一点,张大磊也强调,他特别同意李天天的说法,Airdoc的AI慢病管理方案主要是针对常见慢病的预防。


张大磊认为任何算法都不能替代医生和药物,但中国的医生资源比较缺乏,没法服务到每一个人,看上去健康的人群不一定健康,以前没有人帮助他们,“我们想通过AI的方式,去管理好一些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让用户在不违反人性的前提下提高健康水平。”


但张大磊坦言,现在在两个东西上做得还不够好,也是接下来升级的关键。“比如中国人吃的包子、饺子,如果不剖开的话识别得不准;另外就是重庆人吃的红油火锅,我们看不见里面是什么东西。我们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发钛媒体,采访、撰文/付梦雯

发现钛媒体,72问新生机;碎片时间,系统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钛媒体App」精彩不容错过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6+阅读 · 2020年1月2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AI换脸朱茵变杨幂,技术背后细思极恐
大数据技术
7+阅读 · 2019年3月1日
未来20年(2019—2039)的50个技术预测
全球创新论坛
5+阅读 · 2018年12月16日
IBM沃森会成为第一个被抛弃的AI技术吗?
AI前线
7+阅读 · 2018年9月14日
HoloLens新应用:扫描脸部就能读出你的心跳
雷锋网
3+阅读 · 2018年3月3日
抖音的 2017 和它背后的黑科技
PingWest品玩
8+阅读 · 2018年1月4日
Inferred successor maps for better transfer learning
Feature Selection Library (MATLAB Toolbox)
Arxiv
7+阅读 · 2018年8月6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5月4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Arxiv
4+阅读 · 2017年11月4日
VIP会员
相关论文
Inferred successor maps for better transfer learning
Feature Selection Library (MATLAB Toolbox)
Arxiv
7+阅读 · 2018年8月6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5月4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Arxiv
4+阅读 · 2017年11月4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