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阑夕
根据零壹财经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每十万人享有的银行设施数量——包括网点和ATM——上,中国几乎只有北美的25%,而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统计里,具有信贷征信记录的人群,不到全国人口的3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总额仅在今年上半年就2倍于美国,融资轮数更是美国的4倍。
历史包袱有的时候会成为存量产业的劣势,有的时候却能转化为增量产业的引擎,正是由于传统金融的落后和缓慢,反而给了新兴金融一条阻碍寥寥的发展大道。
比如随手科技获得2亿美元的C轮融资,就证明了工具应用的长期深耕同样能够获得超乎想象的价值兑现。
在「随手记」这款App诞生伊始,市面上的同类产品不胜枚举,那也正值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迭代转型的时期,被称作是「工具红利」的热潮涌动,开启了效率软件大行其道的宽阔窗口,而「随手记」更是一度连续2300天占据了App Store财务类别的第一名。
只是工具应用的获客能力虽强——尤其是在市场整体增量阶段——但它难以将流量转化为用户、并创造足够丰富的盈利模式,却是至始至终的掣肘,承载不了过于庞大的野心。
随手科技创立七年九年以来,既是历史的亲历者,亦是时代的见证者,仅以中国区App Store里上架过的记账工具为例,就有超过两百款产品进出生灭,只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屹立不倒的别无他者。
这未必是说,随手科技的产品强至竞品无一存活的地步,事实上,工具行业的竞争激烈性远远不能和游戏、电商相比,同行的离开和转型,委实多半和自身的取舍有关:记账这个市场,过于依赖专业能力的供给。
「随手记」的创始团队出自财务软件巨头金蝶,长期浸淫财务服务的市场,本身就抬高了产品水位的起点,加之个人财务的数据积累具有连续性,用户的迁徙成本略高,很难像电商或是游戏那样可以互补,所以一旦占得先发优势,就会产生不小的黏性。
不过,在「随手记」的前半生里,它时刻面临着和想象空间有关的拷问,尽管通过增加付费版应用的方式,它在收回开发成本层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对手纷纷退出的环境来看,这条羊肠小径注定是人迹罕至的。
法国博物学家德•布封在研究物种起源的规律时,曾经提炼出这样的总结:「耐心一词应该贯穿在一切事情之中——耐心地去寻求自己的目标,耐心地去抗御所有偏离自己目标的一切,耐心地去忍受让人沮丧的一切。」
显然,在付出昂贵和不易的耐心成本之后,「随手记」以及随手科技终于等到了FinTech概念成熟的时日到来,这家公司也毫不费力的成为了整个行业里卡位最好且炙手可热的那一个。
互联网的渗透率,以及商业化的高效进程,使它愈来愈偏离了极客主义原本设定的「第二人生」路线,当用户已经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管理生活——而不是创造另一种生活——的时候,既有产业的转移及其革新也就势不可挡了。
根据新晋投资随手科技的美国私募基金KKR的说法,中国传统金融的滞后,使得科技因素的加入变得格外重要,很多事情不是由银行这些机构进行IT化就能解决的,有着大量的零散数据和消费场景脱离于可见的金融控制之外,而洞察和影响这些行为,则意味着掌握新的机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微软曾经两次申请收购Intuit这家公司,因为后者开发的个人财物管理软件「Quicken」一度占领了70%的垂直市场,微软甚至不惜使用它在网景身上所做的那样,通过在Windows里捆绑销售同类软件「Microsoft Money」来谋求提前结束战争。
然而,和预想的不一致,专注的创业公司这次战胜了巨头内部的一个业务部门,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最终以防止垄断为由裁定收购破产,则让Intuit得以全身而退,并在1993年成功上市,时至今日的市值已经超过300亿美元。
Intuit之于美国和随手科技之于中国,似乎有着极为对称的背景设定,二者均受益于中产阶级的崛起——只不过差了三十年的时间——同时跨过了桌面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轮浪潮。
简而言之,经济基础决定理财需求。
根据Euromonitor的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本土的中产阶级人口将占到总数的48%,尽管从比例上依然无法和美国鼎盛时期的80%相比,但就绝对值而言,这是一个无论如何都难以忽视的数字。
而在资本市场,随手科技将Intuit作为相当重要的参照标的,后者在用户端的财务金融转化率约为10%,这个颇为可观的效率正是它在中国的同行所亟待追逐的。
所谓财务金融,指的是基于财务管理而规划出的投资行为,它和个人的收入、消费以及金融习惯密切相关,包括人们如何支配自己的闲置资金、怎样运营个人的信用卡、生活产生的借贷事件等等,都属于其范畴之内。
在很多美剧中,常有家庭挑出专门的时间处理税单的镜头,这就是财务金融的典型场景之一,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生活品质,也象征着国民金融意识的高低。
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财务金融观念显然迟缓许多,而在入门阶段,记账无疑会是财务金融的核心入口,只有在用户表现出理性打理账务的意愿之后,更为深入的数据交换和产品利用才有发挥的余地。
借助这个契机,工具应用向着服务应用的升级,也就有了可能,从随手科技的产品品类扩张便不难看出,它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更加亲密和积极:同归「随手记」的用户存量基础,随手科技还推出了用于管理信用卡的「卡牛」、接入各类理财项目的「随管家」等矩阵产品,垂直生态隐约成型。
这种全天候围绕用户财务场景的布局,到了智能手机连接一切的时代,就开始显出价值连城的本色。与尚在转型阶段的Intuit不同的是,随手科技自其问世以来,就是一家天然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它的用户群体也早已习惯了在移动端接受数字服务。
就像身处地质年代里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寒武纪」,财务金融的物种大爆发已经近在咫尺,为了和即将撞上的巨头再次开战——比如均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的「BAT」——随手科技必需备好充足而强力的弹药。
KKR的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杨文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依靠大型企业的拉动依然占据主流,而中小企业和民生消费的潜力远未释放出来,「最大的痛点,在于融资成本过高,且在风险系数上没办法做精算」,故而随手科技沉淀下来的数据价值极高。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鼻祖,KKR的判断不容小觑,提前捕捉中国的Intuit——在发展路径上具有可参照性——同时踩中全民财富增长的节拍,这种做法相当精明。
随手科技的创始人谷风在七年前把「随手记」在App Store里上架时,想的只是用这款工具来教育公众财务的重要性——所谓「你不理钱,钱不理你」——时间流逝许久,这种常识普及变得越来越没有必要,用户开始索取更多的服务资源,而在这个觉醒的过程里,蛰伏的日子也就去而不返了。
在未来,或许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需要有一个CFO,而随手科技想做的,就是这个角色。
▽
━━━ 不说违心话,坚守价值观 ━━━
逐鹿网创始人 &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 虎嗅年度作者
点击关键词,获取兴趣内容
草榴 / 暗网 / NASA / Google / BAT / BBS / Facebook
贴吧 / 小米 / 小红书 / 荔枝FM / 探探 / 魔漫相机
傅盛·猎豹 / 徐传陞·经纬 / 王宁·Keep / 姬十三·果壳
陈绍鹏·佳沃 / 张涛·点评 / 冯鑫·暴风 / 周子敬·以太
吸毒合法 / 死刑该除 / 同性平权 / 法国恐袭 / 欧洲难民
快播涉黄 / 女权主义 / 疫苗人祸 / 大圣归来 / 优衣库门
Papi酱 / 胡辛束 / 许知远 / 刘作虎 / 王石 / 王左中右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商业合作,联系微信:mingge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