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团队首篇新冠病毒论文:一半以上患者早期不发热,最长潜伏期24天,基于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

2020 年 2 月 11 日 极市平台

加入极市专业CV交流群,与6000+来自腾讯,华为,百度,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名企名校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更有机会与李开复老师等大牛群内互动!

同时提供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干货资讯汇总,行业技术交流。关注 极市平台 公众号 ,回复 加群,立刻申请入群~



来源:量子位@微信公众号

最新新冠病毒的研究,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钟南山团队出品。
这篇刚刚预印发布的论文中,钟南山及其研究团队分析了1099病例后,得出最新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
只有43.8%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但住院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占87.9%。
他们还在论文中指出,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钟南山团队还在论文中披露如下研究结论:
  • 一些感染患者中却存在正常的放射学表现,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4%;

  • 疾病潜伏期中位数只有3天,最长达到了24天,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 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了作用,这也意味着粪口传播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他们也在论文中断开了新冠病毒与肺炎的联系,而是把这一病症称之为 2019-nCoV ARD ,新冠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
因为他们得出结论,肺炎与否,不必纳入临床症状…
这些结论基本上刷新了当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对抗击新冠病毒带来了新的参考,也是钟南山团队在新冠病毒疫情以来首次以论文形式发表研究成果。
所以这究竟是一篇怎样的论文? 通过哪些样本案例? 如何得出上述结论?

迄今最大规模的临床样本分析

2月9日,钟南山团队在论文预印本网站“medrxiv”发布最新论文,披露了这些研究成果。
题为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没有精致的排版, 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对 2019-nCoV ARD的临床特征  (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实验数据

在实验数据方面,是迄今为止 最大的样本
包括截至1月29日,来自31个省级行政区的552家医院,共计 1099例 患者样本。
潜伏期 定义为: 从接触传播源到出现症状的时间。
流行病学特征(包括近期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都是从电子病历中提取。
放射学评估,则包括胸部X光或计算机断层扫描。
实验室评估,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液化学、凝血测试、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降钙素、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
2019-nCoV ARD的严重程度,即是否重症,根据国际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来确定。
主要的复合终点是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或死亡。 次要终点包括死亡率,从症状发作到复合终点的时间及其每个组成部分。
他们也在论文中指出,由于临床观察仍在进行中,因此未将固定时间范围(即28天内)应用于这些终点。

统计方法

论文中,根据美国胸科协会入院指南,将患者分为严重和非严重的2019-nCoV ARD。
其中,连续变量以均值和标准差,或中位数和四分位距(IQR)表示。 分类变量被总结为每个类别中的计数和百分比。
检验方面,连续变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适当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
对于住院病例中复合终点的风险和潜在风险因素的分析,采用的是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其中恢复是竞争风险。
灵敏度分析,则是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
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接触史、年龄、异常的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展。
此外,他们还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例如性别和吸烟状况纳入了最终模型。

重新审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人口及临床特征

在论文分析样本的截止时间1月29日,所有1324名患者中,222人(16.8%)有疑似诊断,因此被排除在外。
由于原报告的不完整性,缺少3例患者的核心数据集(包括临床结果和症状),因此报告从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中筛选出了1099例2019-nCoV ARD患者,如下图所示。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如下表所示。
2.09%是医疗工作者; 1.18%的患者有接触野生动物史; 31.30%有近期到过武汉; 71.80%有接触过武汉人。
武汉市本地居民483例(43.95%)。 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最近没有去过武汉或与武汉人接触。
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为0至24.0)——要比此前研究发现的更短。
在本次研究中,联合全国多中心确诊1099例例患者数据来看,潜伏期最短为0天,最长可达到24天,中位数据为3天。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最长 “24天” 的潜伏期,也引发一定争议。
2019-nCoV ARD的诊断跨越整个年龄谱。 中位年龄47.0岁(IQR, 35.0 ~ 58.0岁),女性占比41.9%,年龄在15岁以下的患者占0.9%。
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而腹泻(3.7%)和呕吐(5.0%)很少见。 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潜在的疾病(即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
但他们发现,在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只有43.8%表现出了发热症状,因此也得出结论: 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入院时分别将926例和173例患者分为非严重组和严重亚组。 两组之间的年龄差异很大。
此外,与非严重病例相比,重症病例中任何潜在的疾病明显更为常见(38.2% vs. 22.5%, P<0.001)。
两组患者的暴露史无明显差异(P>0.05)。

入院时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下表展示了患者入院时的放射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840名病人在入院时接受了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中76.4%表现为肺炎,这也意味着,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4%。
926例非重症患者中的221例(23.87%),和173例严重患者中的9例(5.20%),并没有放射学异常表现,而是通过症状和RT-PCR阳性结果确诊(P<0.001),所以在诊断方面,需要多管齐下。
严重病例在胸部X光及电脑断层摄影上的影像异常较非严重病例更为明显(P<0.05)。
入院时,82.1%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 总体来说,33.7%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
大多数患者表现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情况较少见。
与非严重病例相比,严重病例具有更显着的数据异常,即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所有P值均小于0.05)。

治疗和并发症

总体而言,分别有38.0%、6.1%、57.5%和35.8%的患者开始接受氧疗、机械通气、静脉注射抗生素和奥司他韦治疗。
18.6%的患者使用了全身性皮质类固醇,重症组比非重症组更多(44.5% vs 13.7%, p<0.001)。
5例重症患者采用体外膜氧合,非重症患者未采用体外膜氧合(P<0.001)。
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其次是ARDS(3.37%)和休克(1.00%)。 严重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严重病例(94.8% vs. 72.2%,P<0.001),如下表所示。
临床结果
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00%、2.18%和1.36%。 这相当于67例(6.10%)患者达到复合终点,如上表所示。
单变量竞争风险模型的结果表明, 严重肺炎病例白细胞计数大于4000 /mm3,胸部X光检查间质异常与复合终点相关。
最后,他们也在论文中总结称,严格及时的流行病学措施,对于遏制疾病的迅速蔓延至关重要。
所以大家还是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呀~
钟南山团队也表示,他们也在继续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蛋白酶抑制剂,瑞德西韦,干扰素)来治疗这种新出现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最后,送上论文传送门: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6.20020974v1

-END-



点击 阅读原文,可跳转浏览本文内所有网址链接


防范疫情,从我做起


  • 点击 阅读原文 可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动态(实时更新)】。

  • 在 极市平台 后台回复“ 防护指南 ” 可以获取国家疾控中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65页pdf下载链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日前出版发行。此书聚焦公众个人与家庭防护、居家医学观察、理性就医、心理疏导等防治细节,通过问答形式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关问题疑惑,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积极做到防治结合、科学防护、消除恐慌、理性应对。


-END-


*延伸阅读

添加极市小助手微信 (ID : cv-mart) ,备注: 研究方向-姓名-学校/公司-城市 (如:目标检测-小极-北大-深圳),即可申请加入 目标检测、目标跟踪、人脸、工业检测、医学影像、三维&SLAM、图像分割等极市技术交流群 ,更有每月 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干货资讯汇总,行业技术交流 一起来让思想之光照的更远吧~




△长按添加极市小助手


△长按关注极市平台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在看啦~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2019新型冠状病毒 (Novel coronavirus),为新兴传染病“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病原,由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又名武汉冠状病毒(Wuhan coronavirus)、武汉肺炎(Wuhan pneumonia)等,是一种具有包膜的正链单股RNA冠状病毒。201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爆发期间,研究人员在对肺炎阳性患者样本进行核酸检测以及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了这一病毒。 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9%E6%96%B0%E5%9E%8B%E5%86%A0%E7%8B%80%E7%97%85%E6%AF%92
计算机视觉用于新冠病毒COVID-19的控制综述,2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52+阅读 · 2020年4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0年3月6日
【学科交叉】抗生素发现的深度学习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3+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Area Attention
Arxiv
5+阅读 · 2019年2月5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