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二:数字金融——未来金融新蓝海

2019 年 3 月 17 日 互联网金融

作者:刘小二,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调查统计处分析师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数字金融是金融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传统金融不同,数字金融具有普惠和服务型特点,在获客方面,是扁平化的、平台型的金融,在大数据的加持下,低成本也成为其显著优势。数字金融使银行告别单一的货币业务、信用中介、资产驱动等定位,转变为货币业务与数据业务并重,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并重,资产和数据共同驱动。


数字金融是新金融领域的关注焦点


数字金融是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向金融业渗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是金融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是手段,数字金融是结果。数字金融使银行通过“创新驱动”“数据驱动”,为客户提供适销对路、个性化、智能化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对于数字金融的表述,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时任花旗银行CEO的约翰·里德指出:“银行业务都是由位元和字节组成的”。由此之后的几十年来,数字金融已经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世界银行网站2014年刊登的专题报告《数字金融:通过新技术手段提升穷人权益》一文中指出:全球有25亿人和超过2亿家小企业无法获得基本的信贷和金融服务,但发展中国家50%的人都拥有手机,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数字金融可以有效扩大金融基础服务的覆盖面。2016年,G20峰会制定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从数字技术、创新与风险的平衡、法律和监管架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数字金融知识普及、客户身份识别、统计监测思路等方面为数字金融搭建了发展框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谈到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安全问题,2016年10月7日周小川行长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时表示,中国正利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逐步建成的数字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来发展普惠金融和减少贫困。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世界银行集团发布《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挑战》,文中指出:中国数字金融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为数以亿计的金融服务不足群体提供了一系列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但也要有效管理数字金融风险。

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2017年“数字经济”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发展壮大新动能……,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加油助力”;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要促进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壮大数字经济”;石家庄市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前布局数字金融、区块链运用等未来产业,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可以说,数字经济、数字金融正在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渗透,已经成为新经济的代表,是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数字金融发展具有天然优势


在服务对象方面,数字金融是普惠金融和服务型金融

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该模式依据“二八法则”——为最上层20%的客户提供80%的金融服务;二是需要房地产、设备等资产作抵押才能提供金融服务,更加适合工业企业。同时,该模式也导致两大僵局:一是80%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由于规模小、没有抵押资产等,很难达到传统金融机构信用评估的基本门槛,普惠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二是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一些新兴企业通常都是轻资产型企业,它们具有丰厚的现金流、利润率等数据资产,但缺少房产、设备等强抵押物,也无法达到传统金融的基本门槛,其融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

数字金融则利用客户的数据信息来甄别客户的信用状况和经营状况,无论企业大小和所在领域,只要有数据支持,金融机构就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这种金融服务模式有效降低了金融准入门槛,扩大了金融的服务领域和覆盖范围,使金融服务向大众群体蔓延,从而有可能突破上述僵局。因此,数字金融是普惠金融和服务型经济时代的金融。

在获客方面,数字金融是扁平化的、平台型的金融

传统金融是典型的层级化金融。该模式下,由于受到时空限制,传统商业银行要通过在全国建立分支机构网点来获取客户,物理网点的建设成为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重要瓶颈,尤其在那些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地区。

数字金融具有明显的扁平化特征,该模式下,只要搭建好网络平台或数据平台,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身份证+银行卡+生物识别”的模式进行客户验证,从而打破时空界限,快速触达客户,且获取用户的可变成本几乎为零。国务院颁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直言:“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在风控方面,数字金融是大数据的金融

金融机构经营的产品是风险,风险源于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是典型的“小数据”金融,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机构利用大量客户经理通过调查来获取客户资产信息、财务信息、信用信息等,但这些信息是低纬度的、少数时点的、碎片化的数据,信息来源非常有限并且没有可持续性,与此同时,银行内部的客户信息也分散在不同部门,这些信息彼此割裂,在银行内部形成了“信息孤岛”。在信息获取不畅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只能依靠传统的抵押品、质押品作为风控手段。

而数字金融通过整合分析客户在柜面、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以及政务信息等各个渠道的交易记录,将客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整合为统一的数据流,以客户持续的、系统性的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云计算手段为客户高精度画像,将“信息孤岛”进行“信息整合”,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换句话说,传统金融机构通过抵押品等有形资产做风控,数字金融则以大数据等无形资产做风控。

在成本方面,数字金融是低成本的金融

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传统银行服务只能通过臃肿的机构、庞大的人员、冗长的流程来降低信贷风险,这决定了金融服务成本高企。

数字金融服务中,平台成为获客的载体,数据成为风控的依据,云计算成为风控的手段,由于掌握了大数据信息,数字金融能够及时发现客户的资金需求和风险变化情况,从而主动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通过精简人工、压缩机构、简化流程,形成新业务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具有成本低、精度高、时效性高、可持续等优势。

数字金融实践已启航


国外在数字金融方面的实践

从国外发展情况看,英国在数字金融转型方面有领先地位。2016年4月11日,英国第一家完全基于手机app的数字银行Atom,在没有实体网点和PC网上银行的情况下,获得了英国金融监管机构——审慎监管局授予的银行牌照,之后,Tandem、Mondo和Starling等数字银行纷纷成立。这些数字银行以移动端为中心,几乎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活期账户、信用卡、储蓄及贷款等在内的零售银行可以提供的全部核心服务,让客户通过手机就能管理个人财务并节省开支等。瑞穗集团计划使用亚马逊集团提供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环境,开展数字化线上风控实践。德意志银行、美国银行等世界各大银行也都在加大数字化转型。

国内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方面的探索实践

银行业和金融业是科技高度敏感型行业。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直面金融科技变化,加大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以及数字金融方面的布局,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实现战略转型。概括而言,传统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方面的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数据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都通过建立购物平台、社交平台、客户分析平台和融资决策平台等搭建银行与客户沟通的桥梁,通过客户的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比较典型的如工行的融e联、融e购等。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中信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以及银联商务等都推出了基于客户数据分析的金融产品,通过实时分析客户的行业信息、资金流情况、关联客户质量等,为金融机构提供客户身份识别、投资交易评估、目标客户360度画像等多元金融服务。相关金融产品如:POS商户网络贷款、税易贷、摩羯智投等。

在制度创新方面。兴业银行2015年成立了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金融数据处理、经济信息咨询服务、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务。2018年,民生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民生科技”,助力民生银行数字化、智能化和普惠金融新发展。2017-2018年,多家银行与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加强合作,通过共建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将金融机构的产品优势、资金优势与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科技优势密切结合,推动金融机构在智能风控、服务创新、流程优化等方面向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公司在数字金融方面的探索实践

互联网公司由于拥有客户购物、社交等大数据和互联网方面的技术积累和知识沉淀,近年来也开始在数字金融方面发力。以蚂蚁金服为例,通过数据的分析、挖掘来判断客户的基本风险和信用状况,替代了过去的信贷记录、财务报表查询等传统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蚂蚁小贷业务打造了一种迥异于传统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310模式”: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全过程零人工干预。五年多来,已经为400多万小微商家和个体创业者提供了金融服务,累计发放贷款达到7000多亿人民币,户均贷款额在3万以内,不良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未来,金融机构将从原来的信用中介转变为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并重,银行业务从传统的货币业务转变为货币业务和数据业务并重,从原本的资产驱动转型为资产和数据共同驱动。可以说,数字金融开拓了金融未来发展的一片新蓝海。

未央精选

行业时事

银保监会发文规范银行异地非持牌经营 权健被立案侦查

国家网信办发布《金融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深圳互金协会发布P2P退出指引 雄安新区区块链管理平台向农民工代付工资

6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已定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

案例分析

Airparking共享停车:盘活闲置车位 解决停车难题

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变现(三):数据的“精加工”

【保险的商业逻辑】(一)保险行业大变革

【保险的商业逻辑】(二)行业领军者“大都会人寿”

监管动态

电子商务法,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P2P涉刑,股东到底会不会被追责?

网贷合规检查大限将至,各方会审暴露出哪些问题?

备付金账户没了,对支付机构有何影响?

深度观察

5.4万贝米用户,真的是被罗振宇推向的深渊吗?

科创热潮下,如何辨别伪创新公司?

立案P2P送检起诉,投资人多久才能拿回血汗钱?

ofo真的毁于股东一票否决权吗?

活动&荐书

清华五道口全球创业领袖项目2019年召集令

《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格局与发展》,你拿到手了吗?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全阵容45位嘉宾观点集锦

未央海外游学计划启动!英国金融科技之旅等你报名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4月,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

专业研究 | 商业模式 • 政策研究 • 行业分析

内容平台 | 未央网  "互联网金融"微信公众号iefinance

创业教育 |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 • 全球创业领袖项目(报名中!点击查看详情)

网站:未央网 http://www.weiyangx.com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您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其联盟关注人群超千万

登录查看更多
4

相关内容

在社会经济生活,银行、证券或保险业者从市场主体募集资金,并投资给其它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1+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8+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白皮书】“物联网+区块链”应用与发展白皮书-2019
专知会员服务
94+阅读 · 2019年11月13日
【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标准体系探究
产业智能官
47+阅读 · 2019年11月27日
医药零售行业报告
医谷
9+阅读 · 2019年7月8日
【数字孪生】数字孪生的前世今生及未来之路
产业智能官
31+阅读 · 2019年1月22日
边缘计算(一)——边缘计算的兴起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
12+阅读 · 2018年12月25日
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7+阅读 · 2018年11月20日
德勤:工业4.0与数字孪生(附PDF下载)
走向智能论坛
40+阅读 · 2018年9月6日
智能时代如何构建金融反欺诈体系?
数据猿
12+阅读 · 2018年3月26日
AdarGCN: Adaptive Aggregation GCN for Few-Shot Learning
S4Net: Single Stage Salient-Instance Segmentation
Arxiv
10+阅读 · 2019年4月10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5月10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标准体系探究
产业智能官
47+阅读 · 2019年11月27日
医药零售行业报告
医谷
9+阅读 · 2019年7月8日
【数字孪生】数字孪生的前世今生及未来之路
产业智能官
31+阅读 · 2019年1月22日
边缘计算(一)——边缘计算的兴起
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
12+阅读 · 2018年12月25日
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7+阅读 · 2018年11月20日
德勤:工业4.0与数字孪生(附PDF下载)
走向智能论坛
40+阅读 · 2018年9月6日
智能时代如何构建金融反欺诈体系?
数据猿
12+阅读 · 2018年3月2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