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1321字
阅读时间:4分钟
请输入标题
回
顾智能驾驶的“大事件”,从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开上五环,到Uber无人驾驶车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生碰撞而翻车,全世界的人们对于智能驾驶的关注与讨论从未停歇。智能驾驶产业的“智慧特征”与汽车产业“安全第一”的本质原则本不矛盾,这也是来自学界、产业界、研究机构的共识。同时,政府部门希望通过可行的智能驾驶方案解决城市拥堵、交通事故、空气污染等汽车社会的顽疾。
智能驾驶未来已至
2018年5月19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开源中国承办的2018·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将盛大开启。智能驾驶论坛将是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论坛将邀请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专家、创业者、投资人参与其中。
智能驾驶论坛主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驾驶方面的应用,包括对行驶环境的感知和认知,决策与规划,控制等。这些都是智能驾驶、乃至于未来自主式驾驶的关键技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将担纲智能驾驶论坛的主报告嘉宾,分享智能驾驶领域的相关突破性进展,以及未来智能驾驶的学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副总裁、首席云架构师吴强博士担纲主持人。
人与智能驾驶的实际关系仍是争论之源
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典型应用,美国IHS汽车信息咨询公司曾发表报告指出,到2025年全球智能驾驶汽车销量将达60万辆,未来将以每年43%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国将成为最大市场。
但从现实角度看,智能驾驶如何实现商业化应用?将会为日常生活带来多大改善?如何解决无人驾驶车背后掩藏的法律难题?种种关于智能驾驶的问题尚未有实际定论。当人类驾驶遇上智能驾驶,社会价值、道德规范、监管机制都将成为技术发展以外的影响因素。
未来已至 研讨未终
近期,国内自动驾驶测试相关支持政策层出不穷,工信部发布《2018年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相继出台智能驾驶征求意见稿。可以说,智能驾驶不仅是科技命题,更将是社会命题。在2018年5月19日召开的智能驾驶分论坛中,智能驾驶的讨论将不局限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传感器融合、语音识别等各个领域详细解读,还将就智能驾驶的社会性、规范性进行讨论。
作为智能驾驶论坛的主报告嘉宾,李德毅院士一直致力于为智能驾驶产业做出积极推动及改变。他认为对于智能汽车,我们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特定的应用环境寻找量产Level 3(有限的无人驾驶)着手,人类摆脱了驾驶的羁绊,开始享受移动办公和移动生活,逐步推广到更高车速、更加复杂的道路场景,更多不确定性天气气候下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将以“润物无声”的柔软改变整个世界。
政策红利下,智能驾驶产业的规模化实现,还需要科研人员、汽车制造厂商、芯片厂商各方共同发力。基于此,智能驾驶论坛还邀请到蔚来软件开发(中国)副总裁庄莉女士;北京主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天雷先生;华夏幸福副总裁、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先生;宁德时代中国区乘用车业务总经理朱威先生出席,畅聊人工智能在汽车产业落地的现状、困境与前景,通过现场对话,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驾驶之路建言献策。
智能驾驶仍处于研发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会让未来汽车在感知、认知、行为方面提升,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类需求,并像人一样思考。智能驾驶论坛的举办,立足于人工智能在汽车、交通领域的延伸与应用,期待行业界人士分享成功心得,探索行业发展方向。
请输入标题
更
多大会详情、参会细节,请关注大会官网:https://2018gaitc.caai.cn/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大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