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监管措施的准入门槛几乎高不可及。
文 | 吴梦启
头图来源 | 东方IC
在经历了春节前后的平静期,P2P平台又一次进入动荡当中。
3月27日,东莞警方对团贷网立案查处,P2P平台的监管问题再度成为焦点。在2017年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评级与分析报告》中,团贷网位列中国互金平台排名第9名。
团贷网被查后,又有芒果财富等至少五家互金平台因为“非法吸储”而被警方立案调查。
警方的行动貌似影响很大,实际上真正对市场造成结构性影响的事件,却是4月3日财新率先曝出的网贷平台备案方案。这份文件显示,中国互金协会将在2019年下半年开始启动P2P备案试点,2020年完成备案登记工作。预计从2017年掀起的监管风暴,将在明年基本落幕。
从2013年兴起的P2P贷款,在过去数年中,由于其高额利息和各平台脆弱的风控体系难以兼容,频频爆雷,制造了许多社会问题。一位P2P平台高管对36氪表示:“P2P是很好的东西,在中国太多人以这个名义做了违法不合规的事情,才把这个东西名声弄的不好。最后在实际的发展中出现这样的情况,非常遗憾。”
在不断爆雷的消息之下,成为众矢之的的P2P平台,将迎来最终的洗牌阶段。
流传的备案方案就是这一多米诺骨牌的最终推手。
从流传出来的信息上来看,监管部门拟将P2P平台分为全国性平台和区域性平台;对实缴注册资金的要求分别是5亿元和5000万元;全国性平台和区域性平台的需要按照撮合业务余额缴纳一般风险准备金;风险补偿金的比例分别为6%和3%。此外还对自然人出借人的出借金额上限、债转次数以及平台股东盈利情况作出了规定。
这些信息尚未获得官方的正式确认。但据P2P平台从业人士向36氪表示,至少区域划分、注册资金以及作为自然人的出借人在单一平台最高投资不得超过20万元等具体细则是真实的。
这是监管部门在2017年开始推动互金市场整顿以来,第一次出现如此清晰的政策措施。
此前,监管部门推动的是机构自查、自律检查和行政核查。只有通过合规检查的网贷平台才能进入到备案阶段。无法备案的网贷平台将会被清退。
原来各方预计在2018年年底可以完成核查工作,随后开展备案。但后来因为完成核查时间不确定,不断向后推迟,各方预测将在2019年年中结束。
新曝光的备案方案刚好在2019年下半年试点,实现了时间上的衔接。
这一方案为众多网贷平台提供了量化的监管指引,但在可操作性上存在问题。“有很多Bug(漏洞),”互金从业人员芝隆说。他认为方案中将P2P平台分为区域性和全国性两种,对流动性很大的出借人和借款人都很不方便。按照融360给出的方案解读,拿到区域性备案牌照的P2P平台只能在当地提供服务,可以为监管提供更多便利。但如何定义“区域性”,却是一个难题。
“我投资了一家区域性的(P2P平台),还能投全国性的吗?”芝隆在和36氪交流时反问道。
在整个P2P业内,对于警方立案调查互金平台事件,反响相对平静。互金平台花生米富CEO崔毅龙告诉36氪:“我们不认为这是新一轮雷潮的开始,只是行业的正常出清过程。”
业内人士的观点均比较一致,爆雷的都是没有满足合规要求的平台,对整体行业不会产生冲击。
但对于备案措施,行业内基本一致的认识是,经过一年多监管,终于等到最终的监管方案下来了,不容易。不过,各个平台这一方案的具体细则态度却不一致。
行业头部平台PPmoney认为,备案释放出政策利好性信号,给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有助于稳定出借人的信心。
在美股上市的平台宜人贷向36氪表示:如果有备案的话,宜人贷一定会争取第一批完成。
头部平台似乎稳坐泰山,中小平台却感到危机重重。严格监管之下,小鱼小虾难有活路。
北京市互金协会前秘书长郭大刚在他的财新博客里对备案进行解读说:“小规模网贷平台负债端规模下降,不得不出清离场。”
监管风暴之初的方针之一是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双降,到后来变成降余额、降人数、降门店的“三降”。营收和利润都降下来了,这时提出备案的高门槛,等于是为平台又加上一重枷锁。
据互金深度指南不完全统计显示,截止3月底,全国正常运营P2P实缴注册资金为5亿元以上的平台数量不超过10家。
“如果备案规则为真,那就是‘政策雷’了。”一位位于广东的互金平台人士告诉36氪。
几个月前,这家注册资本还不到5000万元的互金平台对36氪表示,希望能够维持“小而美”的业务模式,认为只要自己运营正常,监管风暴就轮不到自己头上。它在自查和核查阶段,请了监管部门指定的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尽量做到合规。
但是,备案方案传出来后,如不追加补缴注册资本,公司将无法备案,被迫清盘是早晚的事情。
观望了将近一年,最终的备案方案却对己严重不利,这位互金平台人士表示:“这对公司来说很难受,毕竟在这一行里,还是有人想要把事情做好的。”
可是,以强监管迫使市场出清,有关部门监管从严的思路一直都是如此,只不过比之前预计的更加严格。零壹财经合伙人、智库总监赵慧利向36氪表示:“近一两年的金融监管都是以严控风险为导向,今年两会也重点提了严控金融风险。”
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7年年底,全国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为1931家。截至今年3月底,这一数字为1021家。2019年年初,36氪此前曾援引多位业内人士预测,最终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可能只有200-500家。
未能达到备案要求的平台,还能往何处去?
在今年1月流传出来的互金整治办第175号文中,监管部门指出了P2P平台的转型方向:1. 引导具备条件的网贷机构向网络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转型;2.兼并重组;3.清盘退场。
在最后一种选择上,不少平台经地方政府各种方式劝退,实现“良性退出”。剩下的在考虑转型和兼并重组。
今年年初以来,已有有数家网贷平台在与36氪的交流中表示,自己的主要业务已由P2P业务转向小额消费金融贷款,平均贷款金额在3000元到8000元之间不等。它们的P2P业务大多仍旧保留,但已不是业务重点。
转往网络小贷业务的平台需要持牌运营,但不是所有平台都有牌照。2017年12月,网络小贷牌照停止颁发,网络小贷牌照的交易价格从当年年初的1000多万元骤然上升到7000万元。按照《北京商报》的报道,目前这一价格已上涨到一亿元。然而《北京商报》也认为,受到杠杆率和放贷能力限制,在火爆销售背后,牌照价值几何仍有待观察。
兼并重组作为一个选项,在这次监管风暴中相关案例却不多见,主要原因仍是风险。赵慧利认为,网贷平台的借款端小额分散、数量大,资产端的风险识别是个大问题。4月10日,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京东数科旗下子公司对厦门易利贷运营主体公司实现了100%持股。京东数科此前曾短暂地上线过两个P2P交易产品,后来撤下。
易利贷的交易总额为8.08亿元,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京东收购的是一个规模较小的P2P平台。
头部平台本身也未必愿意接受接受兼并。“头部平台并不缺资产端,只是双降三降限制了规模增长。”赵慧利说。
对于网贷市场发展,头部平台依旧看好。需求总是存在的,“这是一个10万亿(元)的市场,”在美股上市的小赢科技CEO成少勇对36氪说:“长期来看会增长下去。”
非头部的平台短期内陷入增长和合规的难题中,但它们仍然保持观望态度,希望有办法幸免。“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芝隆表示。
机会还有,备案方案中一些模糊之处还有待澄清,2019年下半年备案方案也仅仅是在试点,未来进行调整的可能性很大。这一调整或许可以给中小平台留出生存空间。一些互金业内人士称,公司正在与投资人进行频繁沟通,深入研究备案方案细则,以制订相应的规避方案。
但是,谁知道这是不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既然之前通过自查和行政核查各种方式实现了规模缩减,这一趋势在备案时将继续延续下去。在这一舞台上的绝大部分表演者,将无法避免谢幕的命运。
注:按照被采访者的要求,“芝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