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51A"驭波者"验证机展示了高超音速飞行能力。该机型由普惠火箭达因公司SJY61超燃冲压发动机驱动,设计通过乘波体构型实现约6马赫极速。图片来源:美国空军
全球各国政府正争相获取被视为"未来战争制胜必备武器"的高超音速导弹。俄罗斯已在侵乌战争中动用Kh-47"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中国宣称已列装包括DF-17与DF-26在内的多型高超音速武器。
Kh-47导弹并未为俄罗斯锁定胜局。事实上,乌克兰声称其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已多次成功拦截该导弹。
美国正投入数十亿美元追赶高超音速技术,但高昂成本已引发项目调整。近期,美国海军因成本超支与预算限制终止"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水面战导弹"(HALO)项目。HALO并非美军最昂贵的高超音速项目;海军将转而聚焦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LRASM)等低速系统。
在HALO项目终止前,美国空军已宣布将完成"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RRW)原型研发但放弃采购计划。
新型高超音速导弹采购成本惊人。若采购385枚高超音速导弹,美国需耗资超120亿美元。作为对比,二战期间生产5万辆M4"谢尔曼"系列坦克耗资约30亿美元(1945年币值)——经通胀调整后约合540亿美元。
若将同等资金转投其他项目,当前可采购17万枚制导炸弹、250万枚155毫米炮弹、2亿发5.56毫米弹药或超170架F-16战机。未来战争或需数千枚高超音速导弹。鉴于其近乎天价的成本及对其他武器项目的挤压效应,向假想敌支付"认输费"或许将成为更经济的财政选择。
参考来源:D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