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坦克、装甲车和战术卡车难于大量投入使用或满足其任务要求,那么拥有庞大的库存又有什么用呢?
这就是美国陆军——以及程度较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USMC)——在上个月政府问责局(GAO)发布关于此问题的报告后所面临的问题。
该报告涵盖从2015财年(FY)到2024财年这十年期间,结论是零部件短缺、数据权利问题以及后方级维修的减少共同严重削弱了大多数车队的任务能力。
该报告审查了这两大军种使用的18种战斗和支援车辆,分析了每类车辆的战备状态、成本和持续保障挑战。核心发现是,由于普遍且长期存在的持续保障问题,这些车辆可用于执行任务的状态正受到严重影响。GAO强调了过去十年车队战备状态的显著下降,指出自2015财年以来,在接受审查的18种车辆中,有16种的"任务可用率"(即车辆完全可用于执行潜在任务的时间百分比)出现下降。关键的是,接受审查的陆军地面车辆无一达到陆军在2024财年设定的90%可用性目标。在选定的六种陆军地面战斗车辆中,有五种在十年审查期内的任何一年都未达到任务可用性目标。"布莱德利"(Bradley)战车是唯一的例外,但也仅在十年审查期中的一年达到了要求。
在持续保障方面,GAO确定了影响地面车队的九大挑战。其中两大挑战被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官员报告为影响审查中所有18种车辆:1) 零部件和材料短缺;2) 缺乏最新技术数据或图纸。
缺乏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提供的最新技术数据或专有图纸,导致陆军技术人员和熟练维修人员无法进行必要的维护、修理或从替代供应商处采购零件。这进而导致了对成本高昂的单一来源供应商的依赖,而这些供应商自身的能力也常常紧张。其他重要因素包括训练有素或熟练的维修人员短缺、使用寿命问题以及计划外维修。
报告还发现,重要的全面维护活动急剧减少,与此同时成本却上升了。这些情况包括:
• 后方级维修削减:陆军维修厂执行的大修数量从2015财年的1278次骤降至2024财年的仅12次。一位陆军高级官员承认,削减这些大修资金的决定是承担了会对任务可用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海军陆战队在同一时期也将后方级大修从725次减少到163次。
• 成本上升:尽管全面维护减少,但大多数车队的维持成本却增加了。例如,11种车辆中有9种的陆军维护成本上升("斯特赖克"(Stryker)装甲战车和"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除外)。在2015财年至2023财年间,"艾布拉姆斯"(Abrams)坦克的全车队维护成本增加了1.813亿美元,单车成本几乎翻倍,尽管其可用率始终低于陆军目标。仅在2023财年,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地面车辆的后方级维修上就共同花费了超过23亿美元。
GAO的调查结果相当清楚地表明,美国防部(DOD)在管理其地面战斗力量的持续保障这一基本后勤方面面临困境。这种由物资短缺和技术限制驱动的战备状态缺失,意味着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地面车辆车队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未完全就绪或无法支持潜在的国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