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了支持军事环境的通信网络的最新政策和定义。它包括在零信任方法(ZTA)下运行的技术发展,信息层是跨战略、战术作战领域的整体。它还旨在提供在拒绝、降级、间歇和低带宽(DDIL)环境下运行的建议背景。本文是 DSTL 白皮书 DSTL/CP157645 v1 的五页摘要。
“战术边缘”一词是从“最后一英里战术”或“矛尖”以及最近的“边缘计算”等术语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总括短语。它涵盖了军事需求、战术战场的局限性和制约因素,以及对工业新方法的使用。战术或军事环境是移动和动态异构网络的混合体,其承载范围多种多样,不一定属于同一安全域。网络连接是对作战要求的反应,数据传输速率从低到高,间歇性地保持静默,因此信息技术(IT)和模拟网络的协议多种多样。
目前的军事条令 AJP6 将通信网络定义为战略或战术网络。这些网络支持战略、作战和战术指挥系统。一般用户认为,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面有 3 个网络类别,用于支持指挥、作战或在该层面连接的通信信息系统(CIS),即(OpCIS)和战术 CIS(TacCIS);提供这些网络是为了支持这三种指挥环境。这与通信信息交换需求(IER)相辅相成,而通信信息交换需求历来是根据战斗序列和指挥结构,以从战略到战术的分级方式分配的,越接近战术边缘,支持分级信息/数据流的能力和吞吐量理论上就越小。然而,由于必要性、机遇和不断发展的技术,所设计的战略 CIS 系统和网关可在战术层面使用或访问,并可直接进行跨网络通信。
北约 Tidepedia 将战术边缘定义为 "在作战空间或危机环境中冒着致命风险运行的平台、场所和人员,其特点是:
生存和任务成功依赖于信息系统和连接、
信息系统和连通性的运行准备状态受到严重威胁、
用户全情投入,高度紧张,依赖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和透明度"。
这一定义适用于从战略到战术的任何军事环境,因为其特点是传统的理论和战斗的等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