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式编程是一种新兴范式,其中大型语言模型(LLMs)能够自主规划、执行,并与编译器、调试器和版本控制系统等外部工具交互,以迭代完成复杂的软件开发任务。 与传统的代码生成工具不同,智能体系统能够分解高层目标、协调多步流程,并基于中间反馈自适应地调整其行为。这些能力正在改变软件开发的实践。随着这一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有必要明确其研究范围,夯实其技术基础,并识别尚待解决的研究挑战。

本综述对 AI智能体式编程** 进行了全面而及时的回顾。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智能体行为和系统架构的分类法,并探讨了包括规划、记忆与上下文管理、工具集成以及执行监控在内的核心技术。我们还分析了现有用于评估代码智能体性能的基准和评价方法。**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若干关键挑战,包括:在处理长上下文方面的局限性、任务间缺乏持久性记忆,以及与安全性、用户意图对齐和与人类开发者协作相关的担忧。同时,我们讨论了在提高智能体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和透明性方面的前沿机遇。通过综合近期进展并勾勒未来方向,本综述旨在为构建下一代智能、可信赖的 AI编程智能体 提供研究与开发的基础。

1 引言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兴起,软件开发范式正在发生迅速变化 [73]。这些模型使人工智能(AI)系统不仅能够生成代码 [44],还能够理解任务需求、与开发工具交互,并迭代地优化其输出 [29, 43]。近期研究表明,软件开发者如今已常规性地使用LLMs来辅助日常编码任务 [30, 72, 73]。与传统的代码生成工具 [31] ——它们往往只针对单一提示返回静态代码片段——不同,新兴的AI编程智能体被设计为能够在动态的软件环境中运行,通过执行迭代的、工具增强的任务来实现复杂目标。 这一转变催生了一种新的编程范式,即 AI智能体式编程。在该范式中,基于LLM的编程智能体可以自主地规划、执行并优化软件开发任务 [36, 42]。这些智能体不仅仅是代码补全:它们可以根据自然语言规范生成完整的程序或模块,利用编译器或测试反馈诊断并修复错误,编写并执行测试用例,并对代码进行重构以提升可读性或性能。它们还能够调用并交互外部工具,如编译器、调试器、性能分析器或版本控制系统,从而支持端到端的软件开发工作流。 这种新兴的编程范式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软件的构建与维护方式。例如,一个AI智能体可以从功能的自然语言描述出发,逐步完成代码编写、测试生成与运行、问题分析与修复,直至准备好一个pull request。一些最先进的编程智能体已展示出在保持任务一致性、避免死锁以及从失败操作中恢复的前提下,连续工作数小时的能力 [29, 42]。这些系统能够生成和测试代码,在不同框架之间迁移软件,调试运行时错误,并通过将复杂目标分解为可管理的子任务来集成新特性 [34, 35]。这标志着从静态的一次性AI代码生成向交互式、迭代式、工具增强型工作流的显著转变。 尽管进展迅速,AI智能体式编程仍处于早期阶段。现有系统在架构、自主性、工具集成以及推理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体系、基准测试套件或评估方法。此外,仍有多项关键挑战亟待解决,包括提升可靠性 [73]、减少错误或幻觉 [30]、处理跨平台与跨语言的任务 [81],以及确保这些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安全可信 [54]。

AI编程智能体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与外部工具的高效交互能力。然而,当今的编程语言、编译器与调试器从根本上是面向人类的,它们并非为自动化、自主系统而设计。这些工具通常会抽象掉内部状态与决策过程,以提高可用性、保证可移植性并降低人类用户的认知负担 [129, 130]。虽然这种抽象对人类开发者有益,但可能并不适合AI智能体。后者需要对内部状态、转换序列和验证逻辑进行细粒度、结构化的访问,以便推理其操作效果 [33]。缺乏这种访问能力,AI智能体在诊断失败、理解修改的影响或以合理方式恢复错误时会面临困难。例如,当代码转换导致构建失败时,智能体需要的不仅仅是错误消息——它必须能够追溯失败的具体中间步骤,并理解为何修改会引发该问题。现有开发环境并未提供支持这种迭代式、工具集成推理的接口与反馈机制。

同样地,智能体编程系统极大地受益于支持迭代开发、状态追踪和丰富反馈传播的工具链——而大多数传统工具并未暴露这些能力。为了高效运行,AI智能体可能需要访问编译器的内部表示、转换轨迹、符号信息以及执行元数据。这引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在AI智能体式编程的时代,我们现有的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工具是否仍然适用?抑或是时候重新思考编程语言、编译器和调试器的设计,以将AI智能体视为开发过程中的一等参与者?

这些挑战表明,AI智能体式编程并不仅仅是现有工具的一种新用法,而是一种变革,它暴露出当今软件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缺口。随着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亟需澄清其概念图景、识别共性模式与系统架构,并评估当前开发生态的适用性。此时正是回顾最新进展、总结经验并提出研究者与开发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的最佳时机。 因此,本综述旨在对AI智能体式编程这一新兴领域进行全面回顾。具体而言,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 AI编程智能体的概念基础与分类体系; * 核心系统架构与底层技术的综述; * 当前应用与实际使用案例的总结; * 评估策略与基准测试方法的分析; * 关键挑战与当前局限性的讨论; * 未来研究方向的探索,包括跨编程语言、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等学科视角的交叉融合。

我们主要聚焦于由LLM驱动的软件开发智能体系统,但其中许多见解同样适用于一般的任务型智能体。我们的目标是描绘当前研究版图,澄清基础概念,并支持设计出稳健、高效且值得信赖的AI编程智能体。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2

相关内容

AgentOps综述:分类、挑战与未来方向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8月6日
个性化大型语言模型综述:进展与未来方向
专知会员服务
40+阅读 · 2月18日
自动驾驶中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45+阅读 · 2024年8月20日
通用多模态人工智能:架构、挑战和机遇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4年6月29日
《大型语言模型持续学习》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90+阅读 · 2024年4月26日
《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进化》最新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02+阅读 · 2024年2月23日
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进展与挑战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30+阅读 · 2024年2月6日
面向大数据处理框架的JVM优化技术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7+阅读 · 2021年11月27日
「强化学习可解释性」最新2022综述
专知
12+阅读 · 2022年1月16日
多模态深度学习综述,18页pdf
专知
50+阅读 · 2020年3月29日
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任务应用综述
深度学习与NLP
50+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大数据分析研究组开源Easy Machine Learning系统
中国科学院网络数据重点实验室
17+阅读 · 2017年6月13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Arxiv
171+阅读 · 2023年4月20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76+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78+阅读 · 2023年3月26日
Arxiv
173+阅读 · 2023年3月24日
Arxiv
24+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AgentOps综述:分类、挑战与未来方向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8月6日
个性化大型语言模型综述:进展与未来方向
专知会员服务
40+阅读 · 2月18日
自动驾驶中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45+阅读 · 2024年8月20日
通用多模态人工智能:架构、挑战和机遇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4年6月29日
《大型语言模型持续学习》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90+阅读 · 2024年4月26日
《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进化》最新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02+阅读 · 2024年2月23日
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进展与挑战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30+阅读 · 2024年2月6日
面向大数据处理框架的JVM优化技术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7+阅读 · 2021年11月27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相关论文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