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骗艺术与战争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一方以卓越能力实施大胆计划时总能引发震撼。随着雷达、红外与无源探测系统等装备普及,作战人员可通过电磁频谱实施欺骗,因我们愈发依赖该媒介感知和理解战场。历史军事欺骗案例为联合部队设计未来力量提供宝贵经验。
陆海空天全域中,多频谱电磁发射器使平台能在多个频段伪装身份。例如,此类特征修改工具可使敌方通过传感器阵列误判目标为无武装运输机,实则飞越的是携带炸弹的电磁伪装无人机。此类发射器通过制造模糊性(增/减型军事欺骗)可扰乱敌方行动,实现欺敌效果。
模糊性增强型欺骗使敌方对友军后续行动陷入过多选择困境;模糊性削弱型欺骗则令敌方误判己掌握友军动向,陷入精心设计的虚假认知。指挥官运用任一类型均可获取作战优势,甚至扭转战局。本文将阐述军事欺骗价值,区分两类欺骗模式,并勾勒如何通过机器人/无人平台操控电磁频谱实施欺骗以获取未来作战优势。
军事欺骗能优化伤亡比并提升突袭成功率。巴顿·惠利在《谋略》中分析1914-1969年124场战役发现:未使用欺骗与突袭的进攻方伤亡比接近1:1.1;仅用突袭达1:2.0;仅用欺骗达1:1.3;二者并用可达1:6.3。惠利研究表明:欺骗可催生突袭(80%成功率),而突袭回报极高。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马克·坎西安指出:欺骗即便未完全误导敌方,也可致其决策迟疑;突袭创造短暂主动权窗口。
美军实施联合全域电磁频谱作战,前参联会副主席约翰·海腾称该领域是"建立信息优势的关键"。政府问责署指出:日益拥挤的电磁频谱是其他作战域的赋能基石。对手正强化在该领域对抗美军的能力。因对手通过电磁频谱感知战场,联合部队可将其转化为迷惑敌方的渠道。
唐纳德·赫比格与凯瑟琳·丹尼尔将军事欺骗分为两类:
• A型(模糊性增强):向敌方呈现多种可能行动方案
• M型(模糊性削弱):使敌方陷入"高度确信却完全错误"
成功的A型欺骗会因战场态势混乱致敌方行动迟滞。二战"保镖行动"通过全域欺骗使希特勒无法判断盟军登陆点(法国/挪威/巴尔干)。丘吉尔名言"战争时期真相需谎言护卫"即源于此。现代战术层面,低成本诱饵消耗敌方昂贵弹药已成趋势——2022年乌军使用简易诱饵迷惑俄军,现升级为多频谱诱饵。
美军"敏捷战斗部署"与"分布式海上作战"等概念均需电磁欺骗支持部队分散生存。
成功的M型欺骗需利用敌方既有认知偏差。汉尼拔在坎尼战役中示弱诱敌,以地形优势全歼轻敌的罗马军团(杀伤比10:1,致罗马损失20%适龄兵员)。越战期间,罗宾·奥尔德斯上校策划"博洛行动":F-4鬼怪战斗机伪装F-105雷公,模仿其无线电通讯并加装QRC-160电子对抗吊舱,诱使北越米格-21误判,创7:0战绩并使越空军停飞四月,催生空军"胡子三月"传统。
案例表明:处于劣势时,欺骗可达成战术优势。诱饵战术本质是经济性博弈——导弹昂贵而目标价值各异。空天地海商用现成系统(COTS)的普及与快节奏作战,为制造目标困境或设伏创造机遇。未来欺骗需以电磁频谱为基,装备多频谱可调信号系统。
太空领域电磁战同等关键:高价值卫星易成目标,诱饵可充当"导弹海绵"消耗敌方火力。正如"博洛行动"利用QRC-160吊舱,现代联合部队可在无人机、卫星、车辆部署低成本多频谱电子战吊舱(汉尼拔时代或会选用大象运载)。
欺骗永存战争。新域提供创新欺敌手段:A型欺骗(如保镖行动/多频谱诱饵)消耗敌资源;M型欺骗(如坎尼/博洛)促成突袭优势。为延续传统,美军应加强无人机、卫星、车辆的电磁吊舱研发列装,以掌控突袭先机。
参考来源:waronther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