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择偶取向与荷尔蒙水平无关;哺乳动物为何放弃夜生活 | 每周播报

2017 年 11 月 11 日 知识分子 惠家明等

►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撰文 | 惠家明、黄华、冯枭

责编 | 叶水送


  



 

No.1 女性择偶取向与荷尔蒙水平无关

在广大单身男性心中,女性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男性可能是个谜。无论是阳刚的“纯爷们儿”,还是阴柔的暖男,似乎都有女生喜欢。心理学界曾有假说认为,女性择偶时的荷尔蒙水平会影响她们选择阳刚的男性,还是更阴柔的男性。不过,格拉斯哥大学等机构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说明,荷尔蒙并没有想象中的这般作用。在实验中,研究者通过计算机合成了10张白人男性面孔,以及这些面孔更阳刚的版本和更偏女性化的版本。随后,研究者将这些照片提供给600余名女性志愿者进行挑选,并采集她们唾液激素水平。结果显示,激素分泌水平与择偶偏好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研究者还发现,女性试验者普遍更喜欢更有男性特征的面孔,尤其愿意与其建立短期关系。

文章来源: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7/11/hormones-don-t-sway-women-s-sexual-preferences-study-suggests;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biorxiv/early/2017/10/25/136549.full.pdf;图片来源:https://meta.wikimedia.org/wiki/Wikimedia_Blog/Drafts/Beyond_she/he:_Gender_as_a_text_field

 

No.2 恐龙灭绝导致了哺乳动物放弃夜生活?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发文称,早期的哺乳动物为夜行动物,很可能在恐龙灭绝后才开始白天活动。在该研究中,来自以色列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415种现存哺乳动物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昼夜行为数据),运用rjMCMC等算法重建了哺乳动物祖先可能的昼夜行为。结果表明,哺乳动物在整个中生代时期(恐龙未灭绝)一直都是夜行。而大约在6600万年前,发生了物种灭绝事件,但哺乳动物得以存活繁衍,此间大多数哺乳动物仍继续夜行,部分哺乳动物开始日行。灵长类动物的祖先是最早实现完全日行的哺乳动物,这一现象大约发生在5200万年前。尽管这些结果表明恐龙灭绝和日行哺乳动物的出现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但目前仍无法完全断定前者是后者的直接原因。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17-0366-5

 

No.3 未来数百年中,纽约城或将长期为洪患所困


同全球许多海滨城市一样,纽约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但在自然灾害面前也异常脆弱。为了对未来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罗格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利用气候模型预测了未来300年内纽约的洪灾风险,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PNAS杂志上。模型分析了前工业文明时期一直到2300年间,纽约海岸的海平面上升速度与洪灾频率。结果显示,在这数百年间海岸洪水威胁不断加大,洪峰高度不断增加。研究者特别指出,在前工业文明时期五百年一遇的大洪水,现在每25年就可能出现一次,在未来则可能5年就出现一次。

文章与图片来源:http://www.pnas.org/content/114/45/11861

 

No.4 科学家在太阳系首次发现系外星体


近日,位于美国夏威夷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泛星巡天望远镜,意外地发现太阳系中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距离地球大约0.25个天文单位(即37600000公里),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内发现的系外天体。它的体积并不大,直径仅仅只有数百米,科学家将其命名为Oumuamua,意为“远方的信使”。它在太阳系只是做短暂的逗留,目前正在驶离太阳系,但科学家正在抓住这个机会,对其进行详细了解,其结果可能将有助于我们对它所在星系起源及历史进行研究。

文章及图片链接:http://www.skyandtelescope.com/astronomy-news/update-on-interstellar-object-oumuamua/

 

No.5 新材料将有助于通信和计算提速


近日,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钙钛矿结合物,这一结合物可用于芯片制造并允许电子设备使用THz频段。这一结合物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与原始矿物具有相同结构。研究人员通过在硅晶片上沉积特殊形式的多层钙钛矿及其他方法,使这一结合物可由简单的卤素灯来调制THz波。此前,要调制THz波需要使用昂贵的高功率激光器,下一代通讯系统将使用这一光波段而不是电来传递信号,以大幅增强传输带宽。虽然这一新材料距离在商业产品中使用THz波段还有起码十年,但研究人员认为它将不可或缺。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1/171106085952.htm;图片: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rovskite

 

No.6 新方法加速张量运算和大数据分析


近年来,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越来越多地使用张量极其代数操作来完成分析计算,特别是很多元素都为0的“稀疏”张量。面对稀疏张量,现有的很多系统会为0元素进行计算而显得非常低效,或者需要程序员重新编写程序以针对性的计算优化。近日,MIT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系统TACO以解决这一问题。TACO可分析给定的张量操作,为不同的计算内核生成优化过的代码,以减少涉及0元素的多余计算。经测试,这一新的系统可以为某些现有系统加速达100倍,甚至可以媲美某些人工优化过的计算代码。研究人员相信,这一系统将会极大加速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计算,并减轻开发人员的负担。

文章及图片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7/10/171031143714.htm


制版编辑: 常春藤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非虚构写作|马丁之死|兰花进化谜团|天问专栏

青蒿素|可燃冰|P值争论|许晨阳|博士后|潘建伟

张毅|王晓东|张启发|崔维成|张锋|杨振宁|李佩

卢煜明|王小凡|吴文俊|袁钧瑛|张纯如|刘若川


知识分子
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 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知识分子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详情,立享限时特惠!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黄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主要从事可视媒体智能计算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发表CCF A类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部分成果在国防、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得到应用。
因果关联学习,Causal Relational Learning
专知会员服务
183+阅读 · 2020年4月21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6 月 6 日
科研圈
7+阅读 · 2019年6月16日
Nature 一周论文导读 | 2019 年 5 月 30 日
科研圈
15+阅读 · 2019年6月9日
已删除
架构文摘
3+阅读 · 2019年4月17日
人工智能:英、中、美上演“三国演义”
专知
4+阅读 · 2018年1月27日
最可怕的不是被机器淘汰,而是……
全球创新论坛
18+阅读 · 2017年10月28日
Deflecting Adversarial Attacks
Arxiv
8+阅读 · 2020年2月18日
Arxiv
8+阅读 · 2019年3月21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7月6日
VIP会员
相关论文
Deflecting Adversarial Attacks
Arxiv
8+阅读 · 2020年2月18日
Arxiv
8+阅读 · 2019年3月21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7月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