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极市专业CV交流群,与6000+来自腾讯,华为,百度,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名企名校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更有机会与李开复老师等大牛群内互动!
同时提供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干货资讯汇总,行业技术交流。关注 极市平台 公众号 ,回复 加群,立刻申请入群~
如题,现在互联网行业很多开发工程师(包括前端开发、后端开发等等传统意义上的“码农”)会遇到35岁这道坎,那么对于算法工程师这种非常规、非传统的码农(侧重以数学模型技能为主,而不是写代码),也会遇到35岁的坎么?
https://www.zhquestion/345939613
一、作者:Ted Li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3821508
本文来自知乎问答,回答已获作者授权,禁止二次转载
我觉得不会,起码从我身边那些跳槽的同事的经历不会,40多岁还能随便跳槽。
可能是我一直在一线工作的关系,我一直觉得算法是一个跟业务强相关的工作,小到数据埋点,大到业务架构,算法都需要参与其中,算法的意见对项目也是至关重要的。
面向企业的业务经验是极其宝贵的。
我以前也问过鹅厂做5G和云开发的同事,你们35岁了,会不会被我这样的小年轻淘汰。他们笑着说:你们20多岁的小年轻,毛手毛脚的,不敢让他们动核心代码的,还是有经验的老家伙让人放心。
也许新的技术上来小年轻会把老家伙打倒,(我以前也鄙视过用十年前老技术的程序员,一点也不时髦),但是老家伙的业务经验却是小年轻没有踩过坑而学不会的。
二、作者:霍华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2718911
本文来自知乎问答,回答已获作者授权,禁止二次转载
我对这个问题很谨慎。
一方面,近几年的算法不断自我革命,随着框架的发展,其实门槛是越来越低了。十年前,需要自己实现反向传播,能拦住不少人。现如今BERT出现后,很多任务的难度都大幅下降。这方面利空年迈的算法工程师。
另一方面,对算法工程师的要求越来越综合,算法工程师也逐渐向多面手发展,做nlp的算法工程师只会nlp领域是不够的,随着多模态技术的发展,视觉、语音、强化学习等技术也统统都要掌握。所以,年迈的算法工程师对新萌的优势在于技能的宽度上。与资本家的博弈中,依靠“技多不压身”,来维持相对高一些的待遇”。
另外,只能寄希望于中国教育改革迟缓,为年迈的算法工程师多争取一些时间。
三、作者:吴海波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832991977
本文来自知乎问答,仅供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霍华德讲的很好了,纯从技术发展的本身,一定是门槛越来越低,所谓的经验经不起新技术的冲击,但这一套逻辑更适用于基础技术,我来补充另一方面的信息。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技术人员独有的,而是职业发展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只是网上技术的同学发声比较多,而且技术同学相对单纯,容易一条路走到黑,遇到困难不容易变通,很少去看看那些其他行业的人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回到职业规划,我觉得远见这本书里面提了三个标准挺有意思的。分别是可迁移的技能、有意义的经验、持久的人际关系。
可迁移的技能不多说,简单说下我对有意义的经验的理解,有意义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这个经验对别人有门槛,另一个是这个经验是有拿到结果。对很多在工业界做算法应用的同学来讲,无论是线上abtest的资源还是公司算力的资源,对后来者都是有很大的门槛的,即很难在学生时代就对算法和业务结合理解的特别好,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
再谈下持久的人际关系,很多技术同学都会忽视持久的人际关系。其实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是非常宝贵的,大家应该重视起来。机器学习发展起来后,在工业界普遍遇到一个问题,如果和非机器学习的同事解释,如何和他们更有效的合作。而机器学习有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大投入的项目,这个时候长期的信任关系就变的特别的重要,这个也是新人并不具备的。
总结起来,题主特别问了算法和程序员的对比,我觉得最大的特点是算法面对的巨大不确定性,而且这个不确定性是和业务本身相关的。业务变化万千,很多经验都是靠真金白银砸出来的,门槛很高。因此,这方面我又偏乐观一些。
PS:这个行业最受人瞩目的当然是哪些世纪难题,如果你从事的和这些问题相关,那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逻辑了。
四、作者:小黄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39613/answer/917944638
本文来自知乎问答,仅供学习参考使用,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这个问题的根源于16年~18年,校招算法工程师的高薪现象。
一个刚毕业的研究生,大多能拿到至少20万,还有很多动辄总package达到80万的个案,这几乎秒杀了其他行业。先说造成的现象吧,那就是各专业的学生趋之若鹜。
我目前在就职于某大厂,上海做推荐系统,项目组今年过滤完学校后,还有千份简历,笔试过后就剩100来份了,最后面完2~3轮,薪资拉锯战后,校招就发了一个offer(非sp),给了一个复旦的牛人,2个实习生要了一个交大的牛人。这俩人一个做图像、一个做强化学习,大概率以后入职会做一些正则模型之类的事情,和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无太大关联,我们看重的是他们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后隔壁开发、数仓的组,校招人招不够,还社招了几个人。。。投我们组的同学,部分基础很好的,大多也被开发、数仓部门消化了。。。
所以总结下来,现在的情况就是:
IT行业对人才还是有很大需求的,特别是业务很繁多的部门
这个需求已经不在算法岗位了,或者说算法岗位的校招坑至少在大部分大公司已经趋于饱和了
现在算法岗位对应届生能力要求非常高,可以说已经超越了前几年的博士要求
互联网各种岗位的薪资已经趋于一致,晋升渠道也都类似,算法岗位已经不是前3年那样众星捧月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在整天AIAI年薪百万的叫嚣,坑害未来n年的毕业生
我总结下来,首先各行各业,几乎都会涉及到寻优、规划、迭代、探索,算法是其中的重头戏,那算法工程师就会一直被需求。
按现在这种情况,算法工程师肯定是至少研究生起步,35岁就是工作5~10年,如果这段时间能在大厂,大概率得需要国内排名前n的名校毕业以及国外名校。。。然后再跟对Boss,跟对Boss,跟对Boss,然后得到很好的技术锻炼、养成定期学习的习惯、培养业务的敏感度、跟进社会的更迭、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做好上面至少任意一点,那这部分人到了35岁,只会更加不可或缺,成为互联网或者其他渗透行业的支柱,或者下一个新兴行业的弄潮儿。原因很简单,任何行业,要提高效率,做到垄断,(除了有靠谱的爹)都需要算法。这部分人的比例,永远是很少的,这种模式也是一种良性的循环。
其他的同学,到35岁,浪潮完全褪去,必然会有不少淹死的。。。其实就今年已经淹死很多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大厂offer全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说句心里话,就算在大公司,也不是所有部门的算法岗位都在搞高大上的东西,很多都还是在用规则解决实际业务。如果在职业伊始,没有牛人在身边,得不到很好的技能锻炼和思维培训,那就算拿到了算法岗位,又有多大意义呢?你学的东西大概率是没有平台在实际场景去施展。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肯定有大部分人会遇到坎;但是对于小部分幸运儿,会越来越顺利。
-End-
CV细分方向交流群
添加极市小助手微信(ID : cv-mart),备注:研究方向-姓名-学校/公司-城市(如:目标检测-小极-北大-深圳),即可申请加入目标检测、目标跟踪、人脸、工业检测、医学影像、三维&SLAM、图像分割、姿态估计、超分辨率、嵌入式视觉、OCR 等极市技术交流群(已经添加小助手的好友直接私信),更有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干货资讯汇总,行业技术交流,一起来让思想之光照的更远吧~
△长按添加极市小助手
△长按关注极市平台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在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