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库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 【导读】 ------
一宗罪:以AI的名义,却大肆攻抢蓝牙音箱阵地!二宗罪:价格战是以极易失控为代价的!三宗罪:智能音箱本身就该“被调查”!
自从语音交互被认定是智能家居圈内主流迭代方式以来,语音交互就在不懈的寻找落地载体。终于,在亚马逊强大的技术和生态加持之下,Echo一举成为全球智能家居的风向标。不仅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厂商接入Alexa语音交互的大生态,更广泛引起刮起了一阵押注“智能音箱”之风。
是的,老对手微软表示,跟!一向以创新和颠覆自居的苹果表示,跟!这阵风刮到人傻钱多的中国来,BATJM也都纷纷表示,跟!
只不过,受限于智能家居整体水平的落差,价格、技术等实际国情等因素,中国科技圈对智能音箱的狂热还是稍显滞后的。
直到最近,一场场逼疯密集恐惧症的发布会纷纷推出“改良版”智能音箱,价格更是从千元直下屡创新低:
喜马拉雅的AI音箱“小雅”还是定价999,京东的叮咚二代就“砍到”599,阿里的天猫精灵X1表示不服报出499,这时候小米坐不住了直接祭出“小爱同学”299必杀技。
果不其然,这个低到让BATJ沉默、让传统音箱厂家流泪的价格直接掀起了智能音箱这个赛道的血雨腥风。
然而,随着智能音箱的集体恐慌和口诛笔伐,却更清晰地反映出了智能音箱迷茫的前景、多舛的命途。难道业内人不是在拿着空气净化器吹雾霾、消费者不是在摸着石头尝鲜么?既然如此,对小米这个299元的AI智能音箱也不必急着恐慌、批判或者欢呼。
透过雾霾看未来不仅需要尖锐的视力、广阔的视野、还需要雄厚的胆魄和那么一点点天时地利的幸运,总之,不仅BATJM饱受进退之苦,iot101君更难下断论。
但是,对未来较为合理的预判往往是基于历史的规律和发展现状。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也非完全不可知。因此,iot101君忍不住要预测下小爱和他的同学们的命运走向了。
一宗罪:以AI的名义,却大肆攻抢蓝牙音箱阵地
当你第一耳听到299这个数字时,你可曾敢于把它和AI联系在一起?反正iot101君是不敢。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款产品都是不折不扣的跟风之作。(当然,跟风也不一定就是错的。)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惯以价格战铺展生态的小米,对其首款智能音箱的定价策略实在是高!不仅达到了石破天惊闻者无不落泪的宣传效果,直接将一批战略不清晰又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音箱厂家(包括智能和传统两个阵营)清理退场,更是将自己要抢滩智能音箱出货量、抢占智能家居入口的野心昭告于天下。
首先,从根本上来讲,小米在此时推出智能音箱,是看好它“智能家居中枢”的身份属性。(至少在国外被证明,该属性是真实有效的。)而智能音箱市场在中国仍未完全打开,因此,谁先集齐7颗龙珠,就意味着未来智能家居生态的巨大流量和话语权。因此,小米为集够龙珠不惜降低利润,仔细比对,不难发现这和乐视盒子硬件补贴软件的玩法比较相似。
那么,小米的目标对手是谁?秒杀Echo?显然不是...
因为价格与成本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不难推测“小爱同学”对标的实为蓝牙音箱这个比Echo低端一点的市场。但299元的超低定价,对于智能和传统音箱的玩家们都是会心一击。
对于那些战略和定位不清晰的智能玩家们,很容易被小米拉入价格战。
同时,对传统“音箱”的玩家也有同样的洗牌效应。这个价格,只要小米的音质、稳定性能等硬件方面的体验足够好,对于蓝牙音箱整体行业无疑是毁灭性灾难。
但能做到这个也非易事,智能音箱首先是个音箱。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无论你智能不智能,首先要保证最基本的需求即音质质量。因此,传统音箱还是拥有一大批固定粉丝的,他们更注重低音处理、声颤感等音质本身的体验,而并不太care声纹识别、资源调取、交互等智能便捷的附属。而显然,前者的技术门槛也不低,这并非BATJM之长。
By the way,传统音箱们也可以回敬一句:299元的智能音箱,它的智能化门槛高么?
二宗罪:价格战是以极易失控为高风险代价
前面说过了,智能音箱是否是未来智能家居头牌还有待两说,AI技术落地的脚步也还在探索,小米现在却着急拉着一众同行们玩起了价格战,这样......真的好么?
小米音箱此举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自身成败,它无形中肩负了“价格起义引领者”的重任,而领袖者思路不清是极有可能把整个智能音箱产业带入坑里的......
低价优势带来的很可能是在成本配比上的失控。低价必然以牺牲硬件投入和AI技术创新为代价。然而,这些都是智能音箱不能承受之轻!因为,智能音箱这东西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作为音箱出现的,它更大的野心在于打开人工智能落地的第一步,成为未来物联网家居系统的中枢。这才是智能音箱的初衷与愿景。
这些愿景需要大量的技术成本和硬件成本去投入,一旦市场陷入低价竞争,这与人工智能的初衷就南辕北辙了。所谓的人工智能入口,可能最终沦为宣传话术上的伪入口。
尤其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你难以想象毫无底线的山寨竞争者和烧融资的创业者,最终会将技术创新压缩到多么逼仄的角落。
援引公众号“脑极体”的观点,当有一天人工智能只卖9块9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恶心这四个字的!
三宗罪:智能音箱本身就该“被调查”!
既然小米做智能音箱是看重了它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那么脱离开智能家居和智能音箱谈小米,总显得无缘之木。
对于前景不明朗的智能音箱、多年来不温不火的智能家居,小米能凭借299元的超低价智能音箱,能成为拯救他们的白马骑士吗?
简直比孙猴子翻出五指山还难。
因此,安内必先攘外,智能音箱价格内斗都已经白炽化了,但显然,对于BATJM们而言,外部环境的困难重重才是最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何突破这些智能家居、智能音箱的传统难题,关乎整个行业走向和集体利益。
首先,智能音箱最大的问题是:它是否刚需。
在愿景中,智能音箱可便捷收集到使用者的语音指令,然后分发至对应的智能产品,帮助完成家居环境的智能联动。
它的优势是既集成了最便利的语音交互,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必须通过音箱这一中枢载体,且一系列的智能产品间需有统一协议。且不论中文语言的语义对AI的要求比英语的识别要求更高,以及语音交互这种简单直白的交互方式是否设计安全和隐私、是否适用所有家居场景…….单是前两个理由,就让消费者担忧它的实用性和渺茫的周期。
就连全球大火的Echo,其使用构成也反映了“智能家居中枢”的属性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换言之,这个中枢好像真不是啥刚需。
据 Experian 和 Creative Strategies 的调研显示,Echo 使用最多的功能分别是音乐播放、控制灯光、设置闹钟;用户至少尝试过一次的功能中,排在前三则是闹钟(85%)、音乐播放(82%)、新闻播报(66%)。而一直作为宣传重点的“叫车”服务,体验比例仅为 6%。
人家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这是智能家居未成型,交互中枢先打起来了。听起来神似,实则混淆了“兵马必须要动”和“智能家居是否刚需”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这也就牵扯到了第二个问题,智能家居是否是刚需、何时能实现呢?
智能家居的初衷是,将科技手段(尤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家居产品中,以改善家居体验,最终应当不是新鲜感、科技感,而是提升家居环境的幸福感。
但智能家居圈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仍受制于通信协议及标准、成本高居不下、还有产品伪智能等老大难问题。市场教育了这么多年,最终却因全球跟风智能音箱火了起来。不知道是不是讽刺。
如果说亚马逊Echo的成功与其开放的生态密不可分,那么小米这款音箱便又重蹈了智能家居封闭性标准协议的覆辙。没错,如果你有小米全家福,那么入手一款299的音箱作为发号施令的对象尚有一定实用性。假如你不是米粉,那…….
另外,即便上述两者皆是刚需,iot101君认为,智能音箱也不过是语音交互技术在家居中存在的过渡性“跳板”。
诚然,语音交互满足了人们以懒和便捷为享受的生活方式,但谁希望在偌大的住所中发号施令时先找到这个中枢载体呢?既然便捷,那么“去中心化”一定是智能家居未来大趋势。随着AI技术不断革新,分布式存在于每个智能产品中的语音交互模块将取代集中式的音箱。
彼时,音箱可能就只是个音箱了。
往期热文(点击文章标题即可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