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的idea已经被人发表了,该怎么办?研究生灵魂发问,引起热烈讨论

2019 年 6 月 25 日 量子位
秃栗子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来自一拳超人

做研究,常常令人头秃。

其中,一个重要的秃点是:

当你发现自己想做/正做着的东西,已经有人发表了,还怎么保持动力啊?

有位读研的少年 (vikigenius) ,就在Reddit机器学习版,这样发问了。

一日之间,热度已有180点。大概是击中了每个研究人员都会遇到的困境。

想起去年秋天,首尔大学的一群小伙伴发现自己的语音合成研究,跟英伟达刚发表的WaveGlow迷之相似,于是赶忙把自家论文也传上了ArXiv

英伟达论文

首尔大学等论文

为了安慰哭晕的一作抢时间,二作还迅速开源了代码。这一步,总算赶在了英伟达前面。

当然,韩国的小伙伴们很幸运了,发现“撞车”的当下,刚好有成品在手,随时可以提交。事后还收到了英伟达发来的橄榄枝。

而通常来说,一己之力想要抗衡大厂几乎是不可能的,被抢先才是常态。这该怎么办呢?

分析一波

Reddit楼下,讨论十分热烈。

总结起来,大概有这样几个思路。

第一,是关于研究问题该如何选择。一位网友 (-Tyrion-Lannister-) 说:

大体来说,如果要避免撞车,就尽量选一个有些难度、又有些意义的问题去做。

不过,不建议离整个领域的关注点太远,除非你有很强的直觉或者理论,证明它的合理性。

找个中间地带,一个受关注的问题,只要解决的角度和其他人稍有不同就可以。

虽然,发现这样的点,要花不少时间,但质量还是比数量更重要。

还有一位网友 (alexmlamb) 说:

如果你的想法,总是被别人发表,也许是那些想法还不够具体,或者不够丰富。

好比,如果你的想法是“用GAN来做基于模型的强化学习”,或者是“对视频进行无监督学习来做图像分类”,那肯定会被抢;

但如果是像“分布式强化学习”或者“Wasserstein GAN”这样丰满的技术思想,就很难被其他人挖到了。

当然,对一个研究生来说,拥有独一无二的想法并不容易,所以......

第二,不要因为撞车就放弃。(名字被“哔”掉了的) 网友是这样说的:

不要看到有人发表,就把自己的想法扔掉了,可以考虑怎么才能扩展它,强化它,在它的基础上做些什么。科学也就是这样发展的鸭。

只要想法是认真思考过的,就应该还有一些余地,可以继续做下去。

另一位网友 (machocornflakes) 补充说:

要仔细看过那篇和你撞车的研究,找出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真的仔细看了,还可能会发现对方的研究,其实没你厉害。

其实意译了,原版长这样:

你会很惊喜,外面都是垃圾

第三,重点是培养能力。还是来自网友 (-Tyrion-Lannister-) :

读研,还在开发自身技能的阶段,不到改变世界的时候。

所以,如果有一项已经发表的研究,你为这项技术找到一种特别的应用,依然可以是有用的贡献。

第四是个提示,不要太追求惊天动地的结论。

这关系到学术创新的环境,网友引用了之前Nature的一篇评论文章:

审查论文的时候,主要问题应该在于结论得出的过程合不合理,而不在于结论本身重不重大

所以,即便两项研究主张了相同的结论,也应该重视他们各自的方法。这样,才更有利于提升发表论文的整体质量。

后来者参考前人工作的时候,才能更大程度上避免引用到那些片面的、或者在狭窄范围内得出的结论。

对审稿人如此,对研究生也是如此。再联系上一条,学生时期的重点是培养能力,不是惊天动地。

如果前四条都没帮上你,可以借鉴最后一条,来自网友 (po-handz) :

凑合一下,克服一下,适应一下。

毕竟,想法被别人抢发的事情,以后还会不断出现的。

One More Thing

所以,做人最重要就是开心。

提问的少年也是怀着这个目标,才发问的。他说:

发现自己的想法被人发表,已经好多次了,这次也只是需要一个解压的出口而已。

和小伙伴们玩耍了一波之后,已经恢复了元气。

各位也要加油啊。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AI社群 | 与优秀的人交流

小程序 | 全类别AI学习教程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作者

վ'ᴗ' ի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喜欢就点「好看」吧 !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是一家面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产业和前沿科技的国际化创新型研究机构,坐落于深圳市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IDEA正与 MSR、Google Brain、DeepMind、OpenAI 等同行者一起推动人类 AI 技术前沿的发展。IDEA 的使命是立足社会需求,研发颠覆式创新技术并回馈社会,让更多的人从数字经济发展中获益。IDEA 秉承共享共赢共生的开源开放精神,积极营造自由而富有激情的创新工作环境,聚集全世界最聪慧的大脑一起创造人类社会最需要的价值。我们坚持科技擎天,产业立地,相信最好的研究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最终惠及广大企业和受众。 IDEA 目前已聚集一批包括院士、世界著名大学教授、世界知名开源系统发明人在内的国际一流技术专家,致力于在 AI 基础技术与开源系统、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与可信计算、企业级 AI 系统、产业智能物联网与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研发国际顶尖成果,并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科技企业,带动深圳乃至大湾区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AIPT(AI 平台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建设支撑人工智能算法、算力和数据的平台,通过具体项目的研发、实施和部署来推进 AI 技术的落地和产业化,团队成立以来,已发布 ReadPaper 论文阅读平台、BIOS 医疗知识图谱两款产品。AIPT 负责人-谢育涛曾任微软公司技术合伙人兼微软(中国)操作系统工程院院长。谢育涛在微软公司工作 20 余年,先后在微软美国总部的 Microsoft Office 产品组、必应团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以及微软(中国)操作系统工程院、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多个研发部门担任重要职务。他在操作系统、搜索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及服务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专知会员服务
147+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还在修改博士论文?这份《博士论文写作技巧》为你指南
【斯坦福】凸优化圣经- Convex Optimization (附730pdf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223+阅读 · 2020年6月5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1+阅读 · 2020年3月9日
从零开始一起学习SLAM | 学习SLAM到底需要学什么?
计算机视觉life
8+阅读 · 2018年9月9日
ICML2018对抗生成网络论文评述
论智
4+阅读 · 2018年9月5日
中国AI论文普遍水?机器学习教父Tom Mitchell的回答是……
量化投资与机器学习
3+阅读 · 2018年6月27日
如何看待 Hinton 那篇备受关注的Capsules论文?
AI研习社
6+阅读 · 2017年11月2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10月15日
Text classification using capsules
Arxiv
5+阅读 · 2018年8月12日
Arxiv
11+阅读 · 2018年5月13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5月4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