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和运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树新,信中利美国创投公司创始合伙人王维嘉 ,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首席研究科学家陈雨强,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物灵科技创始人兼CEO顾嘉唯,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图灵机器人创始人俞志晨,蓝胖子机器人CEO邓小白应邀参加了本次分论坛会议,由虎嗅网创始人李岷主持该场分论坛讨论。
讨论开始前大家分别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小i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袁辉率先谈了一些他的看法,他认为AI有三个要素:算法、高质量数据、特定的应用场景,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普通观众会聚焦在算法层面,谈得非常多,欧美是强在基础研究上面。他认为从移动互联网开始,中国就已经从应用上领先了。在AI的应用上,中国也是保持全球领先的态势,所以中国AI产业的发展情况,是从应用着手驱动数据,再去拉动算法不断演进,欧美是倒过来的。
他说,“AI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过去的两次浪潮都失败了。如果所有人还是停留在谈论层面,不能有效地把它转成产业 ,AI产业十有八九还会重蹈覆辙。”所以对AI创业者来讲,怎么更快速地把科技变成产业是很关键的。他还说,不在应用层面上讨论问题,AI一定没有未来。大家认为AI是可以创造全新世界的颠覆性的核心动力,“本质上AI从来就没有To B和To C的区分,AI像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公司在早几年创业的阶段,谈的是科技、梦想,不断融钱、烧钱,不断尝试新的方向,几年之后到了某个阶段 ,资本就会要求变现。现在非常冷,GP融不到钱,LP也融不到钱,AI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
图灵机器人创始人俞志晨的看法是,人工智能是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做起来非常辛苦的。现阶段人工智能落地是非常不容易的。当前人工智能整个行业与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相似,都有很多的机会,同很多领域都有结合。无论哪个场景,最终关于AI的机会都会出现的,只是时间问题。
北京物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顾嘉唯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找到一个可以垂直应用的领域,把这个场景做扎实是很重要的。
第四范式联合创始人、首席研究科学家陈雨强则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脱离了要证明自己价值的阶段。搜索、广告这样的技术,已经成就了非常多的公司。人工智能本身,提升的是企业运营的效率,企业运营的效率并不只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利。他认为资源、能源行业、医疗、教育,都可以用这样的技术,进行勘探、营销。怎么证明AI的价值?陈雨强认为就两个字——落地,尽快落地。
当主持人问及这两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陈雨强认为,当前人工智能最大的瓶颈有几方面,包括算法数据和技术资源等。现在AI行业对技术人才要求极高,AI人才的价格也非常高,技术资源少是很大的瓶颈。而数据方面的问题,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务智能)是给高层的决策者看的,BI的核心是抓大放小,但AI数据的价值,是要面面俱到,让所有的信息全部反馈给机器,所以在AI时代也需要大数据,但需要重新建设。
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表示,AI算法本身并没有革命性的变化,但计算力的提高、数据飞快的爆炸,这两个因素让大家很好地去关注到AI。另外,AI发展遇到的瓶颈包括:第一,人机交互技术上的瓶颈,即我们希望电脑和人之间能够有很自然的自然语言的交互,但至今没有特别明显的突破。第二,人才的瓶颈。
蓝胖子机器人CEO邓小白提到,首先说服企业使用人工智能的教育成本越来越高,找应用场景是非常高的瓶颈。其次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期望过高,关于AI会替代人类的幻想比较多,要花很大精力管理客户、投资者、整个市场对于新技术的期望的节奏。再者,中国AI产业多数还是处在应用和基础研究的阶段,包括深度学习和硬件发展。
对于主持人问到的人工智能是否存在泡沫 ,信中利美国创投公司创始合伙人王维嘉认为,目前AI产业还没有发展到顶峰,但泡沫肯定有,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公司。泡沫通常是由错误的收购造成的。投资人大部分不懂人工智能技术,跟风投资是造成泡沫的重要原因。
他还认为应用的发达不能驱动算法和芯片的发展,算法的突破并不依赖于数据。“数据的发展本身可以使数据变得更有效,但并不能促进算法本身的革命性进步或者本质性的进步。”
在讨论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时,王维嘉认为在应用方面中美各有千秋。自动驾驶是美国强,自动驾驶公司全世界有上百家,假设自动驾驶满分是100,已经完全达到实用阶段, Google是60分,其他所有公司都不超过20分。人脸识别中国遥遥领先,在其他的领域,比如医疗,两个国家都差不多。整体上在基础的算法和芯片上,美国是绝对领先的。美国在整个人工智能的芯片和研发环境、软件环境已经形成了几乎不可撼动的生态系统。中国不是没机会翻转,但非常难。
林凡认为AI体系里最大的变数在于AI的算法,AI的核心算法还没有完成大意上的突破,理论模型大部分还是20年前、30年前就已经定下来的。现在的一些变化,包括对抗学习,其实也只是术上的优化。如果有道层面上的AI算法的变革,那一天中国是有可能翻盘的。
对此,袁辉则说,算法是很重要,认可美国的芯片、美国的算法,这是国家AI产业发展阶段的问题。目前我国的AI发展碰到很大的挑战,但最重要的是把应用落实下去。必须得面对现实,不能脱开应用去谈算法。谈常青藤学校、谈GPU、谈这些算法,中美现在肯定有差距,但这不代表未来。所有人在AI面前都还是孩子,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规律,规律被颠覆了 ,就不要谈AI了。
陈雨强也对这个问题发表了看法,“说到算法,首先不能说场景能催生算法或者场景能催生算法的创新,但就算法本身来讲,美国并没有优势。”Deep learning这次复兴是从加拿大开始的。Deepmind是英国的,英国不是AI的传统国家。
主持人还问到了AI伦理话题,让嘉宾们讨论未来AI会不会夺取人的工作,邓小白说,有的行业蛮担忧的。现在应用AI最火的地方是金融业,有的部门被替代得很厉害,但同时AI也会对一些年轻人不热衷的岗位,比如快递等行业形成补充。
联和运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树新则认为传统行业不断消失、新行业不断出现,随着市场不断流转,分化会越来越明显,两端的人口会越来越多。
王维嘉认为,如果不是短时间内机器大批取代人工,慢慢这些人就会找到新的工作。目前看来不会造成大的社会动荡,社会就业问题有很多其他因素,中国短期内是劳力短缺的问题。短期内看不到机器取代人工会变成巨大社会问题。
讨论的最后阶段,主持人让嘉宾们畅想22年以后的2040年的图景,张树新首先提到了以遥望2045为主题的科幻小说,里面讲2045年全球要将碳基、硅基不同比例的人体重新定义,比如换过肝的,或者换过肾的,怎样的碳基、硅基比例算是“人类”,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哪个是高级生命等。
陈雨强表示,从发展趋势来说,往后异肢化会是趋势。同时他认为人类本性不喜欢做重复性的工作,喜欢搞创造性的事情,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有更多机会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顾嘉唯的看法是,也许未来碳基生命体出现的时候,会是碳基生命体和硅基生命体来养育它。AI算法在尝试做创造性的事情,或许在进化过程中,也会变成碳基和硅基共同发展的事情,无论是同质性劳作还是创造性劳作,都会是互相增强的事情。
俞志晨则这样展望未来世界:“也许未来人都活在虚拟世界里,现实世界更多是机器人。”将来的人一定是经不住虚拟世界的诱惑,天天活在虚拟世界里。我们的下一代 ,就泡在VR世界里面,就跟我们玩抖音和手机视频一样,那个更炫、更酷,现实世界里,工厂机里都是器人,身边都是机器人过来送餐。
林凡非常理性的表示,数学学科在过去的两百多年没有本质性的突破,物理学科在过去一百年时间里面也没有本质性的突破,它们或许才是AI发展的瓶颈,因此他对未来20年谨慎乐观。
袁辉认为,目前人类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伦理问题,未来二十到三十年是人类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人类创造了包括AI在内的一切,也将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小i机器人也一直坚信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机协作、和谐发展的社会。
王维嘉的观点是,未来22年人类的生活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和今天会基本差不多,但技术会先进很多。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有没有产生自我意识,现在是没有结论的,人类对自我意识怎么产生的还完全不清楚,它的物理机制、生物机制都不知道,心理机制都不清楚。机器能够产生自我意识,在很多层面能超越人,统治人类或者控制人类,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