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信产业网
本文约3148字,建议阅读6分钟
本文介绍了算力时代三定律。
与之同时,在业务数字化、技术融合化、数据价值化的共同作用下,传统上相对独立的算力资源和网络设施正从独立走向融合。尤其是伴随着业务实时性和交互性需求的提升,传统中心化的云部署方式难以满足新兴业务所提出的高性能和低功耗、低成本要求,因此业界先后提出了多云协同、云边协同乃至云网边端协同等多种方案来不断提升云服务的实时性和可用性,从而突破传统云和网的物理边界,实现IT与CT、连接与算力实现深度融合,构筑统一的云网资源和服务能力,形成一体化供给、一体化运营、一体化服务的体系,为社会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安全的基石。
算力第二定律,即增长定律:算力每12个月增长一倍。受底层技术融合发展及加速成熟,尤其是5G以及物联网的大规模部署使得算力应用的范围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智能业务正在从互联网行业开始向交通、工业、金融、政务等传统行业加速渗透,应用场景也从通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到行业场景,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过程中,算力资源增速显著,尤其是智能算力增速迅猛,已经打破“每隔18个月芯片性能可提升一倍”的摩尔定律,而由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提出的“黄氏定律”则预测 GPU 将推动 AI 性能实现逐年翻倍;赛迪研究院也预测2025年AI算力将成为绝对的主流。此外,随着元宇宙的技术成熟与应用场景拓展,算力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将推动算力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因此综合当前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分析,预计算力每12个月增长一倍成为新的规律。
算力第三定律,即经济定律:算力每投入1元,带动3-4元GDP经济增长。全球各国算力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算力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算力在驱动社会和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将产生显著的经济价值。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6-2020年期间,我国算力规模平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数字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GDP增长0.2个百分点。从投入产出看,2020年我国算力产业规模达2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产出1.7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产出6.3万亿元,尤其是对制造、交通、零售、能源、农业等领域的经济产出带动作用较为明显。平均来看,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GDP经济增长,算力对经济产出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是为了更好服务实践。我们已经步入算力时代,这是信息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也是中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大机遇。算力时代的已知与未知,值得业界高度关注。期望业界共同探讨,充分认识算力时代新特征,理解算力时代新规律,在算力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