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合云”到“边缘云”,看九州“牧”云路

2020 年 1 月 13 日 创业邦杂志

文|狮刀

340亿美元!
 
2018年10月28日,IBM宣布以340亿美元收购开源服务提供商RedHat,这是100多岁“蓝色巨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也是科技行业并购史上罕见的规模。
 
九州云:再一次和蓝色巨人碰撞
 
我们来看看以上交易的双方都是谁吧。 一边是IBM 既是一个高高在上、庄严宝相的“蓝色巨人”,同时也是一台看准了未来趋势、亟须向高价值业务模式转型的“国际商业机器”。
 
另一边是RedHat(红帽) ,一家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依托一帮技术宅基于情怀打造的“乌托邦”——开源社区,来提供可靠兼高性能的云服务。
 
看起来,两边完全不是一路人,IBM竟然把云转型的希望寄托在RedHat身上,难怪令人惊掉了眼镜。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现在简直是要蹦迪。

怪不得大家都说“自古红蓝出CP”。

图片来源: 发布会现场拍摄
 
在新概念“风口”越来越短的时代,“开源”和“云计算”这两个关键词却十年如一日地被人反复提及,它们到底代表了什么样的趋势和技术? 带着这些问题,创业邦深度采访了国内第一家基于OpenStack开源技术提供服务,成立于2012年的独立供应商——九州云,寻找答案。
 
九州云也在前不久接过了“蓝色巨人”递来的橄榄枝。 它和IBM于2019年12月达成合作,携手推出了新一代混合云管理平台,继续做大做深中国混合云市场。
 
随着向云转型迈入下一篇章,企业数字化重塑正步入新的拐点。 企业需要以简单、一致和集成的方式管理其所有的IT基础架构,无论是内-外部部署,还是基于公有云、私有云或者跨越不同云平台。 企业正在寻求一个可以一次构建,并能够更快速、灵活进行任意部署的通用环境。
 
混合云成为企业IT部署的首选方案。 市面上叫得出名字的科技巨头都推出了混合云产品,谷歌云Anthos、微软的Azure Stack、亚马逊的AWS Outposts……根据RightScale的《2019年云现状报告》,混合云是主要的企业战略,58%的受访者表示这是他们的首选方法,17%的受访者会选择多个公有云,只有10%的受访者限于一家公有云提供商。
 
混合云管理平台能在提升IT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提供了对资源的统一视图管理能力,可有效促进企业内部流程的融合与交互,最终实现云平台的自服务。 同时,它对传统资源交付方式来说也是一次变革,可以提供对异构资源(包括X86物理机、小型机以及各种不同的虚拟机)的统一纳管,消除管控流程的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差异,让企业更专注于业务实现。
 
作为全球二十家OpenStack黄金会员之一、Linux基金会会员,分布式开源存储Ceph、开源容器编排技术Kubernetes主要贡献者,边缘计算开源项目StarlingX主要发起者之一,九州云在云计算赛道已系统探索了7年,有着独到的理解和不容忽视的发言权。
 
图: 九州云创始人、CEO张淳
 
开源社区: 加速壮大云服务
 
云服务的概念之所以能火爆起来,应当归功于亚马逊创造的商业奇迹。
 
2006年,AWS(Amazon Web Service)的发布,从此改变了企业对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开启了云计算时代。 要知道,2018年,亚马逊营收规模达2329亿美元,AWS带来的营收已占总营收比例的10%以上,为257亿美元,同比增长47%,利润则为73.22亿美元,占总利润117亿美元的62.5%以上。
 
这是一个有望突破千亿美元营收规模的业务。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微软用Windows统治了个人计算机业以来,还没有一个技术平台会像Amazon这样利用其云计算部门,向竞争对手灌输如此大的恐惧。
 
彼时的亚马逊可谓是“独领风骚”,其垄断地位强悍到什么程度? 2010年,有一家名为Rackspace的公司发现自己已经是美国第二大云计算厂商了,但规模只能占到亚马逊的5%。
 
一气之下,Rackspace干脆把云存储服务开源了。
 
何为“开源(Open Source)”?就是开放源代码,让所有人免费查看和使用。 其实,Linux、MySQL、Apache、Firefox、Ubuntu,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都是开源的项目。 可以说,开源在为我们的世界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果没有开源,Google、Facebook、Amazon以及其他所有现代技术公司都不会如此高效。
 
和他们一起开放源代码的,还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NASA当时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在云计算领域,却发现这是个烧钱的无底洞,同时也对自己使用的Eucalyptus云计算管理平台很不爽。 于是,NASA贡献Nova,Rackspace贡献Swift,在2010年的7月发起了OpenStack项目。
 
简单来说,成立OpenStack的初衷就是用开源的方式挑战亚马逊AWS。
 
“在现在的软件基础架构里面,开源已经是主流。 九州云创始人张淳告诉创业邦,在传统的软件生态模式中,用户和开发者之间还隔着销售、产品经理等角色,而OpenStack打破了这样的模式。

“这种方式更为灵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调整编码、测试和运维,这种开放型的生命力是最强的。 张淳说。
 
事实正是如此。 据了解,欧洲核研究中心CERN目前内部有超过500个不同的Kubernetes集群,底层主要基于OpenStack运行; 腾讯、华为、中信等基于OpenStack进行二次开发的云服务已经应用在工业、医疗、零售、金融等多个领域; 国内三大运营商、四大行同样基于OpenStack搭建了自己的云平台。
 
九州云的第一个客户就是中国人民银行。 “当时市面上做开源私有云服务的厂商没几家,知道怎么用基于OpenStack的开源体系构建出测试环境,从而满足研发人员日常工作需要的公司更是寥寥无几,我们具备一定的技术领先性。
 
人民银行需要的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第二代征信系统的需求。 作为基础性金融服务,征信系统需要提供基础征信服务、征信增值服务等产品。 但随着二代征信系统研发工作的不断深入,面临着资源统一管理困难、构建部署周期长、开发环境差异大等挑战。
 
“最终征信中心选择了一系列的开源方案去构建核心平台,和九州云共同打造了一个一体化的云计算平台。 ”张淳介绍,该云平台可以管理现有的100多台物理服务器,未来可以扩容到500节点的数据中心规模。 通过开源CI/CD工具链赋能征信构建基于开放架构的研发测试体系。
 
“人民银行对九州云的技术实力非常认可。 后来即使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他们也一直和我们保持合作,到今年已经是合作的第七个年头了。 ”张淳说。 如今,九州云的客户列表上不仅有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型金融机构,还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人寿、东风汽车、陆港国际物流云、湖州政务云、牛商网电商云、诺基亚、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等。 “中小企业客户也很多,这就是开源的好处,不同的投资预算与研发能力的企业,都可以通过九州云满足业务需求,实现自主可控。 ”张淳说。
 
问及OpenStack为什么能在中国获得广泛认可? 张淳认为,原因有两点。 一、OpenStack技术平台足够开放,能不断把新技术融入,迎合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二、中国的使用场景较为丰富,OpenStack不仅可以用在X86芯片上,还可以用在小型机以及不同虚拟机上。
 
未来已来: 还有边缘云
 
云计算的“上半场”,主要解决了企业上什么云的问题,而OpenStack也在这一阶段确立了自己的私有云地位。 但近两年,市场上也确实存在对OpenStack的质疑声,甚至一些国际知名厂商宣称不再提供对OpenStack最新版本的支持,面对这一现状,张淳却肯定地表示: “在中国,市场不会降温。
 
“用户可选的解决方案不多。 在用VMware‘政治不正确’的情况下,如果不想用公有云,就只能用OpenStack。 ”张淳坦言,其实,OpenStack已经和很多大行业做了紧密结合,用户转换成本很高,不可能随意转化。 “而在美国降温的原因是红帽已经几乎‘一统天下’了,资本不会再烧钱进去,而是更聚焦,媒体也就不会过多关注了。 张淳说。
 
“OpenStack走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 下半场,作为云服务公司,需要做的是给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张淳说。
 
这个解决方案,就包括边缘云。 据张淳介绍,今年九州云的两大块业务都保持高速增长,私有云增长35%,而边缘云计算业务实现了300%的增长。 “边缘云和私有云当前业务比例是二八开,但是未来会达到四六开。 ”张淳说。
 
其实,随着5G、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云计算应用的逐渐增加,传统的云计算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终端侧“大连接,低时延,大带宽”的需求。 边缘计算技能带领云计算发展到下一个技术阶段,将云计算的能力拓展至距离终端最近的边缘侧,并通过云边端的统一管控实现云计算服务的下沉,供端到端的云服务。
 
九州云的核心用户在边缘计算方面拥有巨大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比如电信运营商。 九州云的开源云产品和服务在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那里都有成功部署,尤其是在与5G、边缘计算相关的应用部署方面,九州云更是走在了国内云计算厂商的最前列。
 
“我们的C轮融资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一家运营商进行的战略投资,已经close了; 第二个阶段会引入财务投资方。 ”张淳说。
 
从私有云到混合云,再到边缘云,被问及为何每次都能踩到技术的爆发点,张淳归功于“运气好”。 “2012年的时候创业做九州云,是因为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在NASA,我率先了解到了OpenStack的开放性和先进性。 后来在边缘计算刚开始跑马圈地的时候,我们又抓住了机会。 ”张淳说。
 
“运气”只不过是张淳的谦和之词,因为“幸运之星”往往都是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 作为OpenStack基金会的黄金会员,7年下来,九州云研发及实施团队为OpenStack社区做出了领跑亚太地区的贡献: Stein版本中完成Commits(提交代码次数)的贡献中国第一、全球第四。 Reviews的贡献中国第二、全球第三; Resolved Bugs的贡献中国第三; BP的贡献中国第六。
 
混合云,做深; 边缘云,做大。 这是两个千亿级规模的市场,九州云已经到了收获的时间点。
 

以下为创业邦专访九州云的现场视频: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伊朗突然承认意外击落客机,波音终于松了口气;阿里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腾讯两天大涨1500亿 | 科技股周报
 张小龙:微信放开5000好友限制,自曝微信两个失误 | 2020微信公开课精华
  瓜分5亿红包,花呗大奖最高48888元,2020支付宝集五福又有什么新玩法?
 日产前CEO越狱后,现身否认所有指控!曾经一手拯救日产,如今被日本全球通缉 | 撩车
  2019,无法撤回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OpenStack是一个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并发起的,以Apache许可证授权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项目。
【干货书】现代数据平台架构,63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50+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2+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北京大学】面向5G的命名数据网络物联网研究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2020年4月26日
【论文扩展】欧洲语言网格:概述
专知会员服务
6+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文献综述】边缘计算与深度学习的融合综述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59+阅读 · 2019年12月26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95+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4+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阿里巴巴全球化架构设计挑战
InfoQ
35+阅读 · 2019年11月25日
【中台】腾讯的中台逻辑
产业智能官
14+阅读 · 2019年7月22日
5G时代:北京移动业务支撑系统 DevOps 实践
DevOps时代
15+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工行基于MySQL构建分布式架构的转型之路
炼数成金订阅号
15+阅读 · 2019年5月16日
Gartner:2019 年 MSP 魔力象限
云头条
15+阅读 · 2019年3月6日
Gartner「首份」云管理平台(CMP)魔力象限
云头条
7+阅读 · 2019年1月14日
微软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亮点众多
科技美学
4+阅读 · 2018年5月21日
Arxiv
4+阅读 · 2019年9月5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5月10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2月12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干货书】现代数据平台架构,63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50+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122+阅读 · 2020年5月22日
【北京大学】面向5G的命名数据网络物联网研究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35+阅读 · 2020年4月26日
【论文扩展】欧洲语言网格:概述
专知会员服务
6+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文献综述】边缘计算与深度学习的融合综述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59+阅读 · 2019年12月26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95+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4+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相关资讯
阿里巴巴全球化架构设计挑战
InfoQ
35+阅读 · 2019年11月25日
【中台】腾讯的中台逻辑
产业智能官
14+阅读 · 2019年7月22日
5G时代:北京移动业务支撑系统 DevOps 实践
DevOps时代
15+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工行基于MySQL构建分布式架构的转型之路
炼数成金订阅号
15+阅读 · 2019年5月16日
Gartner:2019 年 MSP 魔力象限
云头条
15+阅读 · 2019年3月6日
Gartner「首份」云管理平台(CMP)魔力象限
云头条
7+阅读 · 2019年1月14日
微软人工智能大会开幕,亮点众多
科技美学
4+阅读 · 2018年5月2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