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国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该措施强调女性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十分重要的力量,并指出,要着力培养造就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同时加强女性后备科技人才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领域从业者 性别失衡 女性 下一代人才
引言
2021年7月,中国科技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1]。该措施强调女性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十分重要的力量,并指出,要着力培养造就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同时加强女性后备科技人才培养。
但在当下的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着眼中国乃至世界,女性从业者均属少数。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产业界,女性的占比都远低于男性,这个数字甚至还在不断走低。从学生时代的专业选择,到进入职场后的发展轨迹,女性一直面临着社会偏见、大众媒体的观念塑造、家庭和朋友的影响等诸多压力,这在无形中加剧了计算机领域的性别失衡。恶性循环一旦到来,女性从业者的占比将更不容乐观。
事实上,提升性别包容性对计算机领域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利。科学领域中的性别多样性,可以增加研究人员观点与视角的多样性,从而带来“性别多样性红利”。研究结果显示,异质群体解决问题的表现优于同质群体;同时,参与者的多样性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接受不同意见,这可以激发思想并提高创造力[2]。
我们应立刻采取行动促进计算机领域女性比例的提升,这将帮助整个计算机领域更健康地发展,并激发更多创新与发现。同时,计算机专业的女学生,即女性后备科技人才力量,应是重点关注的群体。
提升计算机领域从业者性别平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计算机领域的女性占比低,职业发展呈“漏斗型”
多种数据显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当下计算机领域中的男女比例都非常不平衡。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1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在过去十年中,人工智能博士和计算机科学博士中女性毕业生的人数平均占比为18.3%。在完成全球计算机科学项目人工智能指数调查的17所大学中,女性教师在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的终身教职教师中仅占16.1%。来自世界经济论坛“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20”的数据显示,在LinkedIn定义的人工智能领域工作者中,女性约占26%。同时,在硅谷的各大IT企业中,男性约占员工总数的70%。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数据显示,美国IT企业薪资最高的管理者中女性仅占5%。
女性甚至被认为“更难在计算机领域获得成就”。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孙凝晖院士曾提出,女性在职场上升的比例呈“漏斗型”,在科研领域,越往上女性比例越小[3]。自1966年首届ACM图灵奖颁发以来,已有70位计算机科学家获得了该奖项,其中只有3位是女性;第一位女性获奖者直到2006年才出现,即图灵奖设立的第40年才出现首位女性获奖者。在中国,两院院士的女性占比仅为 5%~6%,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中女性仅占3%。
性别失衡或与社会建构有关
女性是否真的不擅长计算机?“不感兴趣”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而这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建构的性别职业导致女性被迫退出。美国质量学会曾对8~17岁的年轻人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4%的男生对编程感兴趣,只有5%的女生对编程表达了兴趣。另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在13~17岁的男生中,有74%的人认为计算机科学对他们来说是不错的专业,而这一比例在女生中仅为32%。
对某一职业的兴趣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个体是否确信自己将在该领域取得成功是很重要的一点[4]。研究显示,女学生对于自己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的自信、“权威性”和水平上的认知,在中学时代已和男生显示出差别,她们的不自信来源于启蒙者(家长)与社会主流声音的影响。
亦有研究表明,对于女性计算机科学家的偏见是系统性的,这些偏见又同时包含了显性和隐性两种。普遍的刻板印象暗示女性没有先天的科学才能,甚至女性在人际交往上的天赋也让她们被认为“不适合计算”。
制度也成为女性在计算机领域发展的阻碍。在大学中,女性研究人员常常被要求承担更多行政或服务型职能,这占用了她们的研究时间。和男性相比,新冠疫情对女性科研产出的影响更多,因为女性学者承担了更多的育儿责任,从而在工作中落后于男性同行[5]。
采取措施鼓励女性学习计算机将产生重大影响
数据显示,计算机领域的女性比例正在不断走低。据全球咨询顾问公司埃森哲统计,1995~2016年,美国计算机行业女性劳动者占比从37%降至24%。如不采取措施,到2025年这一数字或将降至22%;而如果采取措施,则有希望改变不断下降的势头。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资源的开放、公众意识的觉醒,女性在计算机领域的境遇已开始改变。据《中国女性程序员职场力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18~2020年间,“程序媛”数量整体增长了近70%,涨幅明显;女性程序员发展呈现年轻化、更愿意为学习消费投资两大趋势[6]。这个报告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好的信号:至少在女性群体内部,有更多女学生愿意选择计算机领域,改变女学生的观念是重要且可行的;同时,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男女性对于自身技能自信度的差距。
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对领域内性别差异的看法调研
调研背景
基于前述调研,我们已看到计算机领域内男女比例不平衡的现状,以及提升多元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中国计算机学会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简称“CCF女工委”)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专门服务计算机领域女性工作者的组织,以推动女性工作者在计算机领域内的发展为己任。在CCF女工委的几大工作方向中,“助力下一代女性计算机人才成长”是一大工作重点。
在此背景下,了解学生对于领域内性别差异的态度认知,可帮助我们探究计算机领域性别失衡的背后机理,而这将让我们的后续活动、举措等成为“有源之水”,让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鼓励与帮助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女学生,从而提升中国计算机领域的多元化与包容性。
问卷设计与收集
2022年1月,在CCF女工委主任马歆的倡议与指导下,我们面向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开展了一项对领域内性别差异的看法调查。问卷共设31个问题,重点调研了学生对于计算机领域内男女性是否存在能力差异、男女性比例不平衡的原因等问题的看法,以及校内女性活动组织情况、相关专业女性比例、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等。对于女学生,我们还加入了对自己的能力评估、是否遭遇过优待/偏见、对女性活动的偏好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本身,我们也期待唤起受访学生对于计算机领域多元化与包容性的正向认同,因此,我们特别设计了以下问题:
•你受到过计算机领域哪些女性榜样的激励?可以是学术界、企业界女性或身边的女性师长、朋友。
•目前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男女比例不平衡,你认为是否应该着力改变?
我们通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在线直播、在线会议等渠道,将此调查问卷发放给了全国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本次调查共收集到问卷789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748份。其中,女生受访者321人,占42.9%。大多数受访学生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学生占比达到90%以上,同时有少量来自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湖北商贸学院、南阳理工学院等其他高校以及海外高校的学生。
结果分析
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女性占比较低
通过调研“你所在班级的女性比例”和“你所在学院/系教师中的女性比例(估测)”,本调查希望能通过这批受访者一窥国内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男女比例现状。
根据“你所在班级的女性比例”这一问题的问卷结果,大多数班级的女学生比例集中在20%~30%,另有少量班级女生仅占不到一成,该情况大多出现在理工类强校,如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学生填写自己所在班级没有女生;仅有极少量班级的女生可达乐观的50%。女教师的比例同样不容乐观,大多数院系不足30%。综上,可看到目前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和教师的性别比例都严重失衡。
男女学生的能力差别认知分析
在“你认为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男女生以下各项能力是否存在差别?”这一问题中,受访者须对男女生的“科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考能力”“沟通协作能力”“领导力”分别进行评估,选项包括“不存在差别”“女生好于男生”“男生好于女生”三项。表1为统计结果.
表1 “你认为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男女生以下各项能力是否存在差别?”问卷结果
全部受访者 |
|||
不存在差别 |
女生好于男生 |
男生好于女生 |
|
科研能力 |
77.41% |
4.01% |
18.45% |
动手实践能力 |
45.72% |
2.54% |
51.47% |
逻辑思考能力 |
65.24% |
5.08% |
29.28% |
沟通协作能力 |
42.51% |
51.87% |
5.08% |
领导力 |
67.11% |
13.50% |
18.72% |
女学生受访者 |
|||
不存在差别 |
女生好于男生 |
男生好于女生 |
|
科研能力 |
78.50% |
4.98% |
14.02% |
动手实践能力 |
47.04% |
2.80% |
47.35% |
逻辑思考能力 |
72.27% |
6.54% |
18.07% |
沟通协作能力 |
38.63% |
54.83% |
3.12% |
领导力 |
67.29% |
19.00% |
9.97% |
结果显示,受访高校学生认为“动手实践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存在最大的性别差异:男生具有更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女生具有更强的沟通协作能力。对于“科研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领导力”,虽然大多数人认为男女生不存在差别,但仍有相对较多的人认为“男生好于女生”。这与社会上的普遍认知一致。
同时,若单独统计女学生的数据,会发现对于这五项能力,女生选择“不存在差别”及“女生好于男生”两项加总的比例均高于总体,即女生选择“男生好于女生”的比例低于总体。这表明相较于男生对其的评估,女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会高一些。因此,提升领域内女性从业者的比例将促进良性循环,帮助女性得到更多认可,从而进一步提升女性从业者比例。在五项能力中,结果差值最高的是“逻辑思考能力”和“领导力”。
而在“你认为在普遍认知中,人们是否对女性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能力存在偏见?”这一问题中,逾七成受访学生认为“大多数人低估了女性的能力” (见图1),这表明大家对于自己在前述“能力”差别一问中给出的答案并不确信,这也从侧面印证,计算机领域的女性需以更外显的形式证明和表现自己的各项能力。
图1 “你认为在普遍认知中,人们是否对女性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能力存在偏见?”问卷结果
性别失衡的原因探究与相关行动
调查问卷显示,受访者认为“兴趣差别”“社会偏见”与“大众媒体的观念塑造”是目前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男女比例不平衡的三大核心原因(见图2)。这与前文提及的理论相契合:大多数学生认为,女生不选择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并非因为“能力上做不到”,而是因为“不喜欢”。这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出生之日起所受的文化规训所致,潜移默化中塑造的性别角色影响着每个人的职业兴趣,并让女性产生一种认知——她们无法从事特定的职业,因为这些职业并不符合她们的性别。
图2 “目前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男女比例不平衡,你认为核心原因是什么?”的问卷结果
结合影响学生职业选择的问卷结果(见图3):“个人兴趣”排在第一位,这凸显出鼓励女学生选择并坚持留在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重要性。通过女性榜样的分享以及与她们的交流,可以传递出积极的信息:女生适合学习计算机,也适合从事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她们可在领域内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这将帮助女学生建立信心,破除“与生俱来的不喜欢”。当然,要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社会建构并不容易,这需要多方力量协同,形成更大、更持久的声量。
图3 “请为影响你职业选择的各项因素排序”问卷结果(注:得分计算原理如下,取该选项的所有数据,对排名进行赋值。共7项排名,排名第1记7分,排名第2记6分,以此类推,排名第7记1分,无排名则记为0分。以此计算每个选项的平均得分)
目前的现状不容乐观。问卷显示,目前仅有17.4%的受访者所在高校有针对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女学生的活动,这个体量是远远不够的;所有受访者中仅有51人参与过相关活动。同时,47.9%的受访女学生表示曾在求学、科研、工作中遭遇偏见。所幸的是,近八成学生在“目前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男女比例不平衡,你认为是否应该着力改变?”中选择了“是”,相信他们都可成为行动中的积极推动力量。
计算机领域中不乏女性榜样
在“你受到过计算机领域哪些女性榜样的激励”这一问题中,学生们列举了许多女性榜样。不仅仅女学生,很多男学生也受到过领域内优秀女性的激励。提及较多的包括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陈丹琦、清华大学教授史元春、东南大学校长黄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燕咏等。
亦有许多学生写下的答案是身边的女性师长、朋友,譬如:
•常被身边优秀的女老师、学姐和女朋友打动,她们敢于承担挑战,应对困难,在科研碰壁时坚韧、有耐心。
•每当看到一篇论文的作者是女性时,就很激励我。“Music helps you read: Using transfer to study linguistic structure in LM”这篇论文行文流畅,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我沿着作者的研究继续做下去。
•我的研究生小导师,热衷于计算机科研事业,知识渊博,而且热心科普,全面发展。
•大一入学时发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是认识的一位学姐,也是从零开始学习编程,那时就受到她的鼓舞,坚信自己努力也是能够成功的。
•身在计算机专业,一共200多人,只有40多名女生,然而成绩排名前五名中有4个女生,前十名中有6个女生;这些优秀的女生给了我鼓舞和力量。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想引导学生思考并认同:女性有能力在计算机领域做得很好,所谓女性“更难在计算机领域获得成就”是错误的刻板印象。
计算机专业女生的活动偏好
为了有针对性地设计未来的活动,此次问卷调查面向女学生设计了与活动偏好相关的问题。在活动形式上,62.3%的女学生更喜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偏好线上、线下单独进行的女生分别占21.8%和15.9%。在活动内容上,“优秀女性前辈个人职业经历、故事分享”与“与女性前辈一对一(一对多)交流”受到最多青睐。这表明,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女生,最为重要的工作是让她们看到在领域内发展的可能性,优秀女性前辈的成功路径能让她们有信心、有勇气继续探索。同时,相较于科研技术报告,偏软性的分享也更易获得学生的共鸣。“公司HR介绍工作机会、校招流程等”位列第三,表明女学生需要获得切实的机会来助力她们的职业发展(见图4)。
图4 “你期待怎样的活动内容(仅女学生作答)”问卷结果
CCF女工委助力下一代女性计算机人才成长的举措
正如《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所强调的,我国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仍较为缺乏,而高校在读学生正是重要的科技后备人才。因此,聚焦于“下一代女性计算机人才”非常有价值、有意义。CCF女工委将以此为切入点,帮助提升中国计算机领域的多元化与包容性。结合问卷调查结果,CCF女工委将着力于以下几个工作方向。
线上线下联动,活动影响力最大化
在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可以使活动影响力最大化,触及更广大的学生群体。
在线上,CCF女工委将充分利用CCF在国内学生群体中的巨大影响力,灵活运用哔哩哔哩、爱奇艺等直播平台,通过开放式直播举办面向计算机专业女学生的特色活动、论坛,分享女性榜样的职业经历、科研故事,鼓励女学生在计算机领域坚持所爱,勇敢追梦。在线下,CCF女工委将安排女学生与女性榜样进行一对一、一对多交流,通过面对面的指导帮助女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CCF女工委也将在原有“计算之美”IT女性精英论坛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设置面向女学生的专场活动。此外,CCF女工委还将建立女学生社群,为她们答疑解惑,也让她们有更好的群体归属感。
协同多方力量,形成更大、更持久声量
CCF女工委将努力推动跨组织合作与企业交流,通过全方位的资源聚集、渠道联动,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女学生提供开拓视野、沟通交流和职业发展的机会。CCF女工委将与其他学会、协会的女工委,及IEEE女工程师协会、Ladies Who Tech等女性NGO组织达成合作。同时,CCF女工委将联动国内一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帮助女学生更好地面对和解决在求学或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多渠道分享女性榜样故事
无论是线上、线下活动,还是新媒体渠道,CCF女工委都将持续为科技领域内的女性发声,通过人物特写、系列专访、活动报道、会员分享等多种形式,以优秀女性的故事鼓励计算机领域的女学生,让她们看到自己在领域内的更多可能。
助力女学生提升国际化视野与领导力
国际化视野、领袖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水平科技人才的核心要素。CCF女工委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化资源,鼓励和支持更多女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引导女学生提升国际化视野与领导力,助力其成为优质科技后备人才,为其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王婧雯
CCF专业会员,CCF女工委委员。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经理。主要负责微软Ada Workshop、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项目,及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项目的宣传推广策略制定与内容创作。
jingww@microsoft.com
马歆
CCF常务理事,CCF女工委主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总监.负责制定和开展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地区高校、学术机构在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战略规划。
xinma@microsoft.com
孙丽君
CCF专业委,CCF女工委主任助理。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学术合作经理。主要负责研究院人才相关的战略与项目,以及与多所高校的全面合作。
lisu@microsoft.com
(本文责任编委:许嘉 郭得科)
特别声明: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拥有《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CCCF)所刊登内容的所有版权,未经CCF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照片,否则被视为侵权。对于侵权行为,CCF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CCCF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