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所两支参赛团队在"AI Challenger 2018全球AI挑战赛"年度总决赛中,从来自81个国家、1100所高校、990家公司的上万支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分别斩获"无人驾驶视觉感知"赛道冠军、"短视频实时分类"赛道亚军!
在"无人驾驶视觉感知"赛道中,王金桥研究员指导的SeeLess团队以ABC三榜成绩遥遥领先,最终得分是第二名成绩的四倍,毫无悬念地摘下该赛道冠军!
SeeLess团队与李开复合影
SeeLess团队采用多任务耦合协同学习的神经网络架构,针对GPU平台的在设计了轻量级的神经网络结构,采用包括算子GPU并行、模型并行、数据并行、AutoML模型调优、自动裁剪、自动量化、流水线处理、CPU-GPU并发处理等大量的工程优化策略来对算法的实现过程进行改进,使得算法最终在原始算法版本上有超过200%的效率提升,实现算法与工程优化的完美结合。
团队成果获得举办方"达到世界级的领先水平"的极高评价,引得该赛道美团点评无人配送视觉感知技术负责人陈华清由衷赞叹:"太强了,这样的成绩让人惊喜,对工业界非常有帮助!"
在"短视频实时分类"赛道中,自动化所张一帆副研究员指导的CASIA-AIRIA团队构建的模型在所有参赛队伍中精度最高,最终归一化的结果得分与第一名仅相差4%,领先第三名近30%,顺利获得该赛道亚军!
CASIA-AIRIA团队合影
本次短视频实时分类比赛所使用的数据库是业界首个大规模短视频数据集,包含63个分类,20万个短视频,数据来源于手机拍摄的日常生活,类别多样且难以识别。竞赛综合考虑了"算法准确率"与"算法速度"两个方面,更贴合实际情况与工业界的要求,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团队从不同角度对模型及算法提出了创新性改进思路,大赛计算机视觉方向评委、IAPR Fellow、飞步科技CEO何晓飞评价其达到业界前沿水平。
此外,在"天气预报"赛道,自动化所戴玮也与其他高校同学组队获得了季军。
AI Challenger 2018由创新工场、搜狗、美团点评、美图公司联合主办,本届主题为"用AI挑战真实世界的问题",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科研数据集平台、最大非商业化竞赛平台,最关注前沿科研与产业实践相结合的数据集和竞赛平台,也是2018年度中国超高水准的AI竞赛。
AI Challenger 2018各竞赛TOP5团队于12月18-19日进行年度总决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诞生冠亚季军与优秀奖,和指导教师一起,分享300多万元的大奖。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中科院自动化所官方网站:
http://www.ia.ac.cn
欢迎后台留言、推荐您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或资讯,小编恭候您的意见和建议!如需转载或投稿,请后台私信。
编辑:鲁宁、欧梨成
排版:周芳旭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微信:casia1956
欢迎搭乘自动化所AI旗舰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和最早开展类脑智能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自动化所同时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布局成立的“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的总体牵头单位,“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之一,也是国内外首个“人工智能学院”牵头承办单位,具有从智能机理、智能芯片、智能算法到智能系统完整的学科分布和优势领域。
六十多年来,自动化所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国发展初期,自动化所开拓了我国的控制科学,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年代,自动化所开创了我国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的新领域;1990年代,自动化所以控制科学为基础,率先布局了人工智能研究;2010年起,自动化所率先布局类脑智能研究;2018年,自动化所开启自主进化智能研究的新格局。
自动化所现设科研开发部门14个,包括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脑网络组研究中心等科研部门。还有若干与国际和社会其他创新单元共建的各类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截至2018年底,自动化所共有在职职工898人。其中科技人员696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03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21人;共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3人(新增2人);IEEE Fellow9人(新增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1人(新增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5人(新增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
自动化研究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722人(其中硕士生273人、博士生449人)。在站博士后81人。
自动化所长期坚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在生物特征识别、机器学习、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芯片等领域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已形成从原始创新、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到技术转移转化的智能技术生态,正在迈入国际上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机构。
近年来,自动化所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发表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年攀升,多年位居北京市科研系统前十名。绘制的“脑网络组图谱”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量化神经处理器(QNPU)通过自主创新的架构设计和神经网络优化技术,首次在资源受限的芯片上实现了大规模深度神经网络的独立计算,处于业界领先水平。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从中距离到远距离的可识别生物特征信息(虹膜-人脸-步态)全覆盖,研制成功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远距离虹膜人脸多模态身份识别产品,在国家重要安全领域推广应用,相关技术入选2018年度“十大技术突破”;音智能处理整体解决方案已经受过大规模实际应用检验,系统接口已成为行业标准;基于自动化所语音识别技术的“紫冬语音云”在淘宝、来往等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客户端产品中得到推广;“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通过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认证并进入临床应用;“仿生机器鱼高效与高机动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制的机器海豚实现了1.5倍体长的最高直线游速,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机器海豚完全跃出水面;“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分别成功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安保工作中,为社会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研制的AI程序“CASIA-先知1.0”采用知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体系架构,在2017首届全国兵棋推演大赛总决赛中7:1的悬殊比分战胜人类顶级选手,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博弈对抗领域的强大实力;与中国日报社合作构建“全球媒体云”综合平台,受到广泛好评;研制的电子光学玻璃印刷全自动AOI智能检测设备,可全面监控丝印关键制程品质情况,实现整个丝印工艺的全自动化生产,该技术一举填补了电子玻璃行业空白;“基于ACP方法的石化企业智能管理系统及应用”先后应用于茂名石化、齐鲁石化,为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并荣获“中国石油与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的征程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努力创建规范高效、民主和谐、环境优美、具有强大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际知名的国家研究所,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