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来势汹汹,市场趋之若鹜,计算机教育“新工科”应运而生。如何在浪潮之下保持清醒,找到前路,顺应信息化3.0,加速教改,培养高质量的新型计算机人才?针对这些问题,在10月25日召开的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18)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教育分论坛中,众多学者教授就如何开展顺应大数据浪潮的计算机教育展开热烈讨论。
周傲英:循序渐进,遵循客观规律
人物小贴士:
周傲英,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数据学院创院院长、教授。在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复旦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目前担任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计算机学报》副主编等。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数据学院的创院院长,周傲英教授见证了数据学院从成立到发展的全过程。因此,他对于计算机教育的理解也更加广泛和深刻。“现在都流行说‘计算机教育从娃娃抓起’,把计算机从大学带到中学,又恨不得要带到小学。但是具体的要求却并不是很明确。”对此,周院长表示,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应当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
“Data Power”一词被反复强调。如同电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数据在信息化革命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而“新工科”的任务就是要培养能够理解和学习使用“数据能源”的人才。对于以BAT为首的数据公司来讲,数据也将是他们未来最大的资源,并已经在今天逐步显现其威力。
大数据的应用领域非常太广。但是大数据越往根处走,从应用到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再到系统、平台等基础设施,知识愈加密集、融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上不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具体实践。
美国很早之前已经提出了“CS for All”的理念,旨在将科学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计算机教育也是如此,应当重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让大数据更深刻地描述世界、模拟世界、服务世界。
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新型数据人才将会是领军者。因此,学生应当具备企业家的精神和改变世界的勇气。
金海:什么是计算机的高级人才?
人物小贴士:
金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73计划“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云计算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十三五”“云计算与大数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金教授从大数据系统生态的角度阐述大数据对教学的处理。他认为,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计算思维和系统构建的层面上,还应当使学生能够站在系统全局的角度上取得整体的最优——这样才是计算机的高级人才,挑战主要集中在对硬件体系结构、分布系统、复杂数据格式、复杂处理模式的理解上。
大数据的聚焦点已经从实时处理转变到以扩展性和性能优先,目前正在向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转变。通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深度学习等等技术,计算能够带来新知识,这是老师和学生们应该关注的,教材也因此更加需要企业案例和国内外主流技术的引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不断深入,波及面越来越广,不少计算机专业以外的研究者也为之所动。对此,金教授建议其他学科教师不要盲从大流。术业有专精,贵在秉持。可以在主研方向上引入大数据相关知识,但是猛然投入大数据热潮之中并不理智。
杜小勇:一脉相承,交叉融合
人物小贴士:
杜小勇,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大数据》期刊副主编、国家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副组长等。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杜小勇教授则从“选课”这样更为细致的角度阐述了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杜教授认为,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们的兴趣,使其更具有自主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计算机教育从学习表层技术到深入挖掘系统底层的组成和运作,完成了从陪跑者到竞跑者的转变。
杜教授认为,在未来十年,计算机教育应该与先前教育一脉相承,鼓励学科交叉融合,让大数据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协作下开花结果。
王巨宏:基础学科学专学精
人物小贴士:
王巨宏,现任腾讯公司副总裁、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核心成员承担多项国家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若干。
与前几位学者教授所处的角度不同,王副总从企业对人才要求的角度阐述了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在计算机领域有所建树。“基础学科要学好学精”,万变不离其宗,计算机基础就是大数据的宗,尤其对于渴望在相关方面就业的应届生,这一点更为重要。
同时,与学校的理论学习氛围不同的是,企业对于技术的实际应用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王副总鼓励大学生们多参加计算机比赛,在比赛中进行实际应用,以夯实所学理论知识。“参加比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足够和恒心和毅力,并且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自主驱动力,并在其他实习或者实践中提高学生对大数据领域目前的具体应用和实际价值的认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深入发展,学生对数据的理解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未来,数据的储存成本和更改成本都将进一步提高,这时就需要新型的数据人才对数据进行准确而高效地筛选和处理。
阳振坤:数学最使我受益
人物小贴士:
阳振坤,先后在北京大学获得数学学士与硕士以及计算机博士学位。现为蚂蚁金服高级研究员。2010年6月他发起了OceanBase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的研发,现在OceanBase已经在蚂蚁金服的核心系统中全面取代了Oracle数据库,广泛应用于支付宝、网商银行等,并在多家商业银行使用。
从数学学士到计算机博士,阳振坤先前在高校任教,后又在企业从事研究。涉及领域虽有变化,但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却成为他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重要铺垫。因此,他也鼓励学生们加强基础专业学习,这将成为日后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得益于本科阶段的数学专业学习,阳博士认为数学在计算机中有着非常深入的应用。“我发现很多计算机问题的本质是数学问题,以数学家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用数学思想去描述本质;拆分函数,用加减法代替乘除;梳理结构,用循环迭代提高简化程序,收效甚佳。”
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计算机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数学、计算机原理等基础知识的重视是企业对数据人才培养的诉求,对于分布式网络建立数据库等新思路的尝试,可能成为未来大数据持续爆炸式发展的重要源头。
中国计算机学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CCF推荐
【精品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