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将推荐若干篇由师生精心挑选的前沿论文,分周三、周五两次推送。
本次推荐了三篇关于情感生成、情感分析、迁移学习、机器翻译双向解码的论文。
1
推荐组:SA
推荐人:吴洋(研究方向:情感分析)
论文题目:Emotional Chatting Machine: Emotional Conversation Generation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mory
作者:Hao Zhou, Minlie Huang, Tianyang Zhang, Xiaoyan Zhu, Bing Liu
论文主要相关:情感生成
简评:
这篇论文探索了“如何控制生成文本中的情感”这一问题,是中文情感生成领域的前沿工作。
论文模型中encoder部分采用传统的encoder,decoder部分进行了多处具有创新的改动。一是加入了Internal Memory部分,该部分是受到心理学理论的启发而设计的,即人的情感强度随着表达不断衰减。二是加入了External Momory部分,该部分将情感词与情感词分开进行softmax计算概率,并用系数来调整当前对两类词的输出偏好。三是加入Emotion Category Embedding部分旨在让解码器每一步都能得到要生成情感的指示信息。
Decoder部分的大体流程是一开始通过指定的情感得到对应的Emotion Category Embedding,与此同时在Internal Memory部分计算读出门和写入门的值,读出门的值点乘情感单元的值得到要输出到解码单元中的向量,写入门的值点乘情感单元的值即是下一个时间步情感单元的值。当前时间步的解码单元得到情感单元输出值和Emotion Category Embedding之后,将其与context向量拼接,计算出当前解码单元的输出,利用输出向量通过External Momory来计算输出词的概率分布。
评价方式采取了两种方式,第一种使用生成的文本与规定的情感极性是否一致,即计算accuracy。第二种,使用人工的方式,对文本的内容和情感打分,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一些统计学方法说明人工打分没有偏见。最终结果表明,三处的改动均起到提升的作用。
论文链接:
https://arxiv.org/pdf/1704.01074.pdf
2
推荐组:SP
作者:Zheng Li, Yu Zhang, Ying Wei, Yuxiang Wu, Qiang Yang
论文主要相关:情感分析,迁移学习
情感分析任务中,一个针对A领域(如针对电子用品的评论)训练出的模型,如果用来判别其他领域(如针对书籍的评论)的情感倾向,模型的表现往往较差,这种特点被称为领域独立。该特点使得训练一个针对各领域通用的模型较为困难,而针对每种评论都训练出一个模型又需要大量标注数据,耗时耗力。为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迁移学习模型。
本文提出了Adversarial Memory Network(AMN)模型以进行领域迁移,该模型中的Attention机制可以自动捕捉文本中的关键词,模型中的一个Memory network用于情感分析,另一个Memory network结合Gradient Reversal Layer用于领域混淆。针对上文中提到亚马逊商品评论数据集,该模型的表现显著超过了baseline模型,取得了State of the art的效果。除此之外,该模型还可以显式的给出文本中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如great, terrible等),其模型的可解释性也优于其他的深度学习模型。
论文链接:
https://www.ijcai.org/proceedings/2017/311
3
论文题目:Asynchronous Bidirectional Decoding for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作者:Xiangwen Zhang, Jinsong Su, Yue Qin, Yang Liu, Rongrong Ji , Hongji Wang
出处:AAAI 2018
论文链接:
https://arxiv.org/pdf/1801.05122.pdf
往期链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完整赛尔推荐目录
(个性化任务型对话系统、文本生成、实体表示、文本蕴含识别、多选题科学问答、临床预测、可解释的预测和层次化注意力机制)
(迁移学习、多对象情感分类、噪音建模)
(信息检索、生成式摘要、开放域问答)
(句子表示学习、描述生成、迁移学习)
本期责任编辑: 丁 效
本期编辑: 孙 卓
“哈工大SCIR”公众号
主编:车万翔
副主编: 张伟男,丁效
责任编辑: 张伟男,丁效,赵森栋,刘一佳
编辑: 李家琦,赵得志,赵怀鹏,吴洋,刘元兴,蔡碧波,孙卓
长按下图并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微信公共号:”哈工大SC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