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他在ACL、IJCAI等顶级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9篇,获得专利一项;参与开发的语言技术平台被500余家公司科研机构使用,被授予“2016年黑龙江省科学进步一等奖”;所在团队于CoNLL 2018面向57种语言的国际多语言通用依存分析评测中夺得冠军;曾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银奖,2018年底斩获第六届百度奖学金……
这些傲人的成绩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他就是哈工大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的博士生刘一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是他又以一种怎样的规格来严格要求自身的呢?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分享——
保持兴趣 激发科研动力
刘一佳表示,兴趣是科研的基本动力。保持研究兴趣总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激发产生研究思路。从大三开始从事科研的他,一旦有了某些科研的思路,就会迫不及待地将其实现,检验其合理性,反复校对,在确认无误后,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并发表成文章。通过兴趣进而深入挖掘和探索的这一过程,他不仅获得了成就感,更对研究领域有了深刻立体的认识。
他的研究主题是基础语言分析技术。在导师秦兵教授、车万翔教授等人的带领下,他和同伴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多项有趣的研究,发表了多篇文章。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收获颇丰,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些技术进行了整合与工程化,并以“语言技术平台”的形式开源给学术界和工业界使用,使这些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同仁可以在享受最先进的文本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终端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中。为了表彰这一贡献,黑龙江省科技厅将2016年黑龙江省科学进步一等奖授予他们研发的项目。
出国交流 开拓科研思路
闭门造车注定难成气候,刘一佳说出国交流更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在硕士毕业、博士开始的关键节点,他在新加坡科学与设计大学进行交流。这期间,他通过与学术大咖的交流,掌握了科研新技巧,开拓了科研新思路,在以往研究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科学研究体系。第二次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的访问研究中,他师从Noah A. Smith教授,不仅仅感受到别样的科研氛围,更获得了与世界顶尖计算机学者们深入交流的机会,更加激发了自己的求索之心。
如果说出国交流是向外突破拓宽思路与视野,那么刘一佳更善于向内“寻求生长”,将生活过出别样精彩。
他说:“照顾好自己的心情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博士阶段的心情是跟论文和实验结果密切相关的”。因为成熟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期间还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所以在大部分时间中博士生会有或多或少的焦虑。当觉得自己压力过大时,刘一佳就会选择去跑步,在缓解压力调整心态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去年刘一佳成功完成了在沈马(沈阳马拉松)中的半程马拉松赛项目。
刘一佳还分享了自己学习的秘籍——番茄工作法。将25分钟设置为一个番茄时间,专注工作,中途不做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每个番茄时间之间休息五分钟。刘一佳表示想要把事情做好,除了靠兴趣外,时间的合理分配也必不可少。
他说自身获得的成绩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哈工大计算机学院以及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提供的优秀平台。这对于他来讲,以往的成绩既是一种对之前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前进路上的鼓励,未来他还会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科研成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刘一佳的个人主页)
本期责任编辑:刘一佳
本期编辑:蔡碧波
“哈工大SCIR”公众号
主编:车万翔
副主编: 张伟男,丁效
责任编辑: 张伟男,丁效,刘一佳,崔一鸣
编辑: 李家琦,吴洋,刘元兴,蔡碧波,孙卓,赖勇魁
长按下图并点击 “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微信公共号:”哈工大SC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