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健康学习到150岁?《人体系统调优不完全指南》登GitHub热榜,养生还是程序员专业

2022 年 5 月 29 日 量子位

搞养生,还是这届程序员专业。

这一次,直接人类“各种组成和操作原理”搬来的那种——

《人体系统调优不完全指南》,一度登上了GitHub热榜。

上回说道,跟着《程序员延寿指南》走,最高能多活20年。

现在则是正经研究如何健康学习到150岁。嗯,你没听错。

具体落实到了睡眠、饮食、心态、学习、长寿等关键问题上,这当中还有各种科学研究把持。

先简单总结出几个结论。

  • 6-8小时的睡眠时长。起床后到外面接触阳光,持续2-10分钟;晚上尽量减少光源接触。

  • Fasting(禁食):起床后至少 1 小时内不要吃东西,同时睡前的 2-3 小时不要吃任何东西;最理想进食窗口是8小时

  • 一天两次摄入天然发酵类食品,来改善肠道菌群生态,对各类炎症有更好的抑制作用。

  • 自我暗示,自律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

  • 17分钟的冥想,能够永久改善注意力。

  • 每天成年人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应该少于120分钟,以免引起注意力障碍问题。

具体指南内容究竟如何?经原作者授权,在此与读者一起分享。

背景

去年5月,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下Lex Fridman大佬的日常生活安排[1],并根据他的方法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了一系列规范和改进。

这一年整体实行下来,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本文最后会对我的一些实践以及借助的工具进行分享。

最近几个月,偶然在油管上看到了Rich Roll采访Andrew Huberman的podcast[2],介绍了如何提升我们日常工作、学习表现的相关神经科学原理与可以利用的“工具”,瞬间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后续又一连追了好几集Huberman自己的podcast,从各个方面了解了一下与我们日常生活、健康、学习、工作、锻炼等相关的知识。

与其它很多“养生指南”最大的区别在于,Huberman本身是斯坦福的神经科学教授,其中讲述的内容都是来自于高质量,peer reviewed的科学研究成果,从机体工作原理出发,非常细致地介绍了相关的实验和结论,并给出了很多实操建议(很多都是零成本,不是搞推销的……)

通过一系列学习,我逐渐有种理解了各种人类的“组成和操作原理”的感觉——

借助工具和实践,我们也可以像调优软件程序那样,“调优”我们自身的人体系统。

这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内容。注意,原版的podcast中有非常多专业性的阐述,在这篇文章中基本都去掉了,尽量以故事性的描述来讲解。当然,准确性也会因此有所下降,如果希望获取更专业的内容,强烈建议观看原版的podcast内容[3]

睡眠

如果你想要变得更健康,获得更好的工作学习状态,提升生理健康如免疫、新陈代谢、心理健康(如更好的心情)、专注能力等,最重要的前提是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原理

睡眠最重要的控制机理是我们内在的生物钟。受生物钟影响,我们体内的各类化学物质会发生变化,体温也随之改变,这会影响我们各种内在状态和外在行为。

Huberman教授很形象地描述了“生物钟”的具体作用方式:在早上,身体释放的皮质醇(cortisol)和肾上腺素(aderenaline)会唤醒我们,并给松果体设定释放褪黑素的“倒计时钟”,它会在十多个小时之后散发困意,让我们再次入睡。

影响这个生物钟的最大因素是光照。我们的眼睛除了能够看到东西,还能通过黑视素神经节细胞来接收光照信息,用以设定我们的内在生物钟。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通宵工作之后并不困倦的原因:虽然已经很久没睡了,但随着太阳升起,整个生物钟被设定到了类似起床时的状态,并释放让我们感到精神的各类化学物质。后续很多最佳实践里也都与这一原理相关,我们需要控制自己接收光照的时间点、类型和时长

此外,体温也是一个控制生物钟的手段。一般来说,我们的体温在深睡眠时处于比较低的状态,醒来后会持续上升,并在一天的后半段时间逐渐下降,最后再次进入睡眠。

实践

基于上述原理,Huberman教授提供了一系列提升睡眠的最佳实践:

  • 皮质醇的释放与接触阳光有关。如果想尽快醒来并保持白天良好的精神状态,起床后应该到外面去接触阳光,持续2-10分钟。这对于控制血压控制、心理状态,以及设定睡眠的“倒计时钟”等都有很大好处。

    户外日光的效果最好,如果是人造光源,最好是蓝光、顶部位置(类似天空)的光源。根据光照强度推算,隔着窗户接收日光的强度会降低50%以上,达到同样效果所需要的光照时间则需要50到100倍。有意思的是,这一点对于视障人士也有效,因为前面提到的黑视素神经节细胞并不是用于视觉成像的细胞。

  • 晚上要尽量减少光源的接触,因为这会扰乱我们的生物钟,让身体系统误以为是在白天。尤其是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4点之间接收光源,会抑制后续几天的多巴胺释放,影响心情、心理健康、专注度、学习能力、新陈代谢等等。关于多巴胺的作用和机理,后面会单独介绍。

  • 如果必须要在晚上接触光源,位置较低、较黯淡的红光如蜡烛等,会相对更好。看电脑时,建议使用blue blockers眼镜(原理类似于一些电脑软件会自动调节屏幕色温的效果)

  • 傍晚观察落日对于后续入睡也有帮助,甚至能减轻晚上摄入光照的负面影响(有点神奇)

  • 一整天的精神状态通常会在中间有个短暂的低谷,午睡或许能起到帮助。也可以用一些其它非深度睡眠的休息方式来代替,如Yoga Nidra[4]、冥想、自我催眠(可以利用一些 App)等。

  • 体温对生物钟周期的影响:

    ①早上洗冷水澡,会让人快速升温,从而把睡眠周期往前移(早起)

    ②晚上锻炼身体,会让人保持高体温,从而延后周期(晚睡)

    ③可以选购一些自动控制体温的智能床垫来提升睡眠质量。

  • 一般建议的锻炼时间:醒来后30分钟,3小时和11小时这三个时间点。不过总体来看好像影响度比较小。

  • 饮食和药物因素:

    ①咖啡因会占据腺苷(adenosine)的受体,阻断入睡的信号。有不少文章都提到中午之后尽量不要喝咖啡,但Huberman表示没有科学实验表明咖啡因对所有人的效果是一样的,得根据自己的测试情况来。比如他自己在下午5点喝咖啡也能正常入睡。

    ②镁,对入睡有帮助。

    ③芹黄素也能帮助入睡,但要注意对雌性激素的影响。

    ④建议不要摄入太多牛磺酸。

    ⑤不建议通过摄入褪黑素来帮助入睡,褪黑素药物本身的规格把控不严格,且褪黑素容易引起抑郁情绪。

    ⑥中午可以吃低卡路里以及含酪氨酸的食物,如坚果、大豆、部分蔬菜等,提升多巴胺、肾上腺素,保持清醒。

    ⑦晚上则可以吃点淀粉,白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进而转化为血清素,会让人更加平静,容易入睡。

  • 对于绝大多数人,6-8小时的睡眠时长是比较健康的。

  • 对于各类药物的检索可以参考:examine.com[5]

饮食

在前面Lex的分享中,提到了他采取了生酮饮食以及fasting(禁食)的习惯,这引起了我对于饮食习惯的注意。Huberman教授正好也有几个podcast介绍了fasting、肠道健康等话题,很有意思。

Fasting的背景

我们可以把身体跟进食相关的化学状态分成2类:

  • 吃饱的状态,也就是血糖含量较高的状态。此时我们身体会更活跃地进行体内细胞的复制与成长。

  • 禁食的状态,也就是血糖含量较低的状态。此时我们的身体会更活跃的进行体内细胞的修复与清理(autophagic)

由于睡眠时我们天然是不吃东西的,所以一般来说睡眠中的一部分时间会使我们处于禁食状态,饮食时间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在控制上述两个状态的持续时间和平衡关系。比较有意思的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文化和宗教中,都有一些跟禁食相关的习俗,甚至会持续很多天。

2012年,科学家开始对小白鼠做实验,把他们分成两大组,一组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吃东西,而另一组只能在固定的8小时里吃东西。在大组里再区分小组,给小白鼠吃健康的和不健康的食物。

结果发现,只能在8小时里吃东西的小白鼠们,即使吃的是不健康的高脂肪食物,他们仍然保持着原有健康水平甚至提高,相比所有不做限制的组都有明显提升。

这个研究震动了学术界,后续又有非常多针对人类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包括运动员)的各种实验与论文发表,科学家们发现这种间歇性禁食状态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包括:促进肝脏健康、胆汁酸代谢、炎症自愈、保持体重、提升brown fat储备(对健康有益)防止非酒精性脂肪肝、血糖控制、肠道健康等等。

如果养成间歇性禁食的习惯60天以上,还会让我们的身体倾向于代谢脂肪来供能,控制体重。

因此,Huberman教授指出,何时进食vs吃什么东西,其实是同等重要的。这个研究也让很多学术界的研究人员自己也都养成了fasting的习惯,包括Huberman自己。

Fasting的实践

由于长时间的禁食难度较大,所以绝大多数的研究都专注于间歇性禁食,也就是time restricted feeding。简单来说,就是跟前面的小白鼠实验一样,在一天的固定时间段来吃东西(跟睡眠周期对齐),而其它时间段都不摄入任何食物的做法。这里简单整理为基础和高阶两个版本:

  • 基础:如果想享受fasting的基础收益,最简单的执行原则是起床后至少1小时内不要吃东西,同时睡前2-3小时不要吃任何东西

  • 高阶:目前研究结果中最理想的进食窗口是8小时,结合社会习俗等,一般比较合理的时间在10-18点或12-20点的范围。看起来不吃早饭并不是什么坏事 :)

  • (作者特意温馨提醒)如果想通过健身来增肌,建议可以把这个时间窗口往前移,因为早上摄入蛋白质会对肌肉增长有益。健身时间可以自由选择。

  • 尽量保证这个窗口时间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否则就跟频繁倒时差产生的效果差不多,收益大打折扣。

  • 如果想尝试高阶fasting,建议逐渐切换进食习惯,例如每两天缩短1小时进食窗口,逐渐达到理想的8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不吃任何东西,并非连水也不能喝。从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到,是否处于禁食状态,主要依据是血糖水平,因此:

  • 喝水,茶,咖啡(不加牛奶)等,并不会中断禁食。但一勺糖的摄入就会中断。

  • 晚饭后想尽快进入禁食状态,可以做一些轻量运动如散步等,加快血糖清理。

  • 二甲双胍、黄连素等可以直接促进血糖清理。肉桂皮、柠檬汁也能轻微降低血糖。

最后,如果禁食期间觉得有些头晕、颤抖,并不需要立刻进食或摄入糖分,可以喝一点盐水(可以加柠檬汁),一般就能很好地缓解症状。这让我想起Lex会提到服用药片来补充各种电解质元素,比如钠、镁、钾等。

饮食与消化道健康

由于我个人的肠胃功能比较差,所以也特别关注了一下消化道健康的话题。Huberman邀请了一位非常知名的微生物学家Sonnenburg来介绍肠胃微生物群落与我们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 肠道的微生物群不仅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运作,也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 婴儿出生、成长的方式会形成非常不同的肠道菌群生态。暴露在微生物环境中(但要注意会引起疾病的情况),对于维持菌群环境是有益的,比如家里养宠物、让孩子自由玩耍等,不需要过度清洁与消毒。

  • 针对“怎样的肠道菌群生态是健康的”,目前没有一个标准定论。总体来看,菌群的多样性程度越高,一般意味着越健康

  • 抗生素会严重破坏肠道菌群生态,需谨慎使用。

访谈重点讨论了一个实验,即什么样的饮食方式能更好地维持肠道菌群的健康和多样性,主要对比了两种附加饮食:

  • 高纤维食物:全谷类、豆类、蔬菜、坚果。这也是传统上被认为非常健康的食物,其中很多纤维的分解都需要肠道菌群的帮助,换句话说,纤维就是它们的“食物”。

  • 发酵类食物:酸奶,牛奶酒(kefir),康普茶,酸菜,泡菜,纳豆等。注意需要是自然发酵,一般是冷藏且非罐装的食品。而且像酸奶这类要格外注意不要加糖等添加剂。

实验的结果也令人意外:

  • 摄入发酵类食品的被试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提升。具体表现为几十个免疫标志物含量显著降低,能更好地抑制各类炎症。(没想到吧,肠道菌群还能调节炎症)

  • 对于肠道菌群多样化程度原本较高的人,摄入高纤维食物是有帮助的。如果不是,摄入高纤维食物的帮助不大。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部分人类的进食习惯逐渐转变为摄入大量肉类、加工食品等,因此肠道菌群的生态无法仅通过提高纤维食物的含量来改变族群结构。

此外,访谈还讨论了具体食谱推荐的问题,引用了Christopher Gardner关于生酮饮食与地中海饮食比较的研究[6]。这里总结一下实践建议:

  • 如果要改善肠道菌群生态,最好一天2次摄入天然发酵类食品。

  • 高纤维食物对于肠道菌群生态的维护是有益的,建议日常饮食以植物类食物为主,尽量避免深度加工食品的摄入,控制糖的摄入。Sonnenburg教授还讲了个故事,说微生物学家参加的会议,一般餐厅的沙拉吧总是会供不应求 :) 前面提到的Rich Roll大佬也是个素食者。

  • 益生菌的效果没有广泛研究支持,且这类产品的监管很有限。益生元的效果也是好坏参半,缺乏多样性,溶解速度太快等问题都使总体效果存疑。

  • 地中海饮食相比生酮饮食来说对健康的影响效果接近,但更容易遵循并坚持。另外,如果长期实践生酮饮食,可能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总体更推荐地中海饮食结构。

另外值得参考的是我们也有官方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7],或许更适合东方人的饮食习惯。

心态与动力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的是人体的多巴胺系统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它来形成健康、自律的生活方式。这一集是Huberman开播以来播放量最高的一集,对于强健心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原理

多巴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主要作用于两个神经回路:一个影响身体的运动,例如帕金森病与多巴胺的分泌不足有关;另一个则影响我们的动机、欲望与快乐,这几乎与我们从事的各种活动有关,无论是工作、学习、社交、还是休闲娱乐。这里我们会主要讨论多巴胺对后者的影响能力。

神经系统中,多巴胺含量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当多巴胺水平低时,我们会感到情绪低落,没有动力,而多巴胺水平高时,我们会感到兴奋和快乐。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处于多巴胺baseline的状态,当达成一些令人兴奋的目标(如玩游戏胜利、考试拿高分)后,多巴胺的水平会达到一个高峰,此时我们就会获得巨大的愉悦感。在高峰之后,多巴胺水平会回落到比 baseline 更低的一个水平,且这个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理:

  • 多巴胺绝对值含量的高低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相对变化量”的多少。比如在刷抖音时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视频,多巴胺水平升高,你会感到快乐,刷到下一个视频时,你感到的快乐程度好像不会那么强烈了,因为多巴胺已经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难以形成更大的变化量。同样的视频,如果几天之后再看到,或许你会觉得更有意思。所以当持续做一件喜欢的事情时,你感受到快乐的阈值也会不断提高

  • 多巴胺的总体“储备”是有限的。无论你是通过学习、工作、娱乐、社交、运动等不同方式来获得快乐,所消耗的“快乐货币”都是同一种:多巴胺。举几个例子来看下这个原理带来的影响:

    ①很多自律的人都会说自己是“work hard, play hard”的生活方式,比如工作日通过高强度的工作来获得成就和满足感,休息日进行各种休闲娱乐、运动、社交等方式来获得快乐,其实背后都是在释放多巴胺。长期持续,我们身体的多巴胺baseline会逐渐下降,出现一种耗尽(burn out)的心理感觉,对很多事物无法保持之前的兴趣与精力。

    ②很多人着迷于电子游戏,因为它们能带来巨大的多巴胺释放刺激、让人感到快乐。但多巴胺的储备是有限的,如果对此上瘾,你的多巴胺耗尽问题就会变得非常严重:一方面,能够引起你兴趣的事物会变少,可能只有玩游戏才能带来快乐;另一方面,甚至会导致玩游戏本身也无法触发多巴胺释放,引起严重的抑郁问题。

另外,多巴胺也具有叠加效应。比如你喜欢健身,那么运动就会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而我们实际去健身时,可能会不自觉的安排了很多其它的“快乐因素”,比如选一个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日子、运动前喝一些能量饮料、跟认识的朋友一起去、边健身边social、听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或podcast等等。

这些因素也都会促进多巴胺的释放,让你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但要注意前面的原理,多巴胺的高峰越高,后面随之而来持续的低谷也会越长,长此以往,可能会降低你单纯从运动中获取快乐的能力。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边跟朋友吃饭边玩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可以计算一下叠加了几种快乐因素 :)

影响多巴胺的外界因素

我们来看下具体影响多巴胺释放的各类因素有哪些,首先是促进多巴胺分泌的:

  • 巧克力,提升到1.5倍的多巴胺baseline

  • 性行为,提升到2倍

  • 尼古丁,提升到2.5倍

  • 咖啡因本身只会少量提升多巴胺,但它会抑制一些多巴胺受体,提升同等多巴胺造成感受的效果

  • 马黛茶,包含咖啡因,能控制血糖,还能保护多巴胺神经元

  • 运动,带有主观成分,喜欢跑步的人,可以提升到2倍baseline
    健康的社交关系也会促进多巴胺释放

食物方面感觉Huberman教授非常推荐马黛茶

也有很多提升多巴胺释放或影响其效果的药物:

  • L-Tyrosine(酪氨酸),提升多巴胺

  • Phenethylamine(PEA),巧克力中也包含,能够提升多巴胺
    Huperzine A,提升多巴胺

通常来说,不推荐持续使用这些药物,因为多巴胺释放之后的高峰会带来baseline水平的降低,导致无法享受活动的快乐、无法专注、限制学习能力和神经元可塑性等。Huberman表示一周使用一次的频率应该是安全的。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研究,就是冷水浴能够提升多巴胺释放到 baseline的2.5倍左右,且持续时间更长,能达到3小时左右。建议使用10-14摄氏度的水温,注意安全。此外冷水浴也不需要太频繁,每周11分钟左右足够。如果已经习惯了冷水浴,那么也就没有释放多巴胺的效果了。

还有一些因素会降低多巴胺,如:

  • 褪黑素,会引起多巴胺的减少。前面也提到过并不建议使用褪黑素来帮助入睡,或者适应时差等。

  • 睡眠时段接触光源,也会引起接下来几天的多巴胺水平下降。半夜睡不着刷手机是很有害的哦

维持健康的多巴胺水平

了解了原理和各种影响因素后,我们来看下如何有效设计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来维持健康、可持续的多巴胺水平。

简单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多巴胺储备有限,且对一件事物上瘾会不断提高感受快乐的阈值,那么如何让我们能对一件事情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和投入度,又不至于耗尽多巴胺呢?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赌场的运作方式,我们并不是每一次下注都能赢,偶尔赢一次会释放多巴胺,而且根据赢得钱的多少有所上下浮动,这会吸引玩家持续参与。这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间歇性且随机的奖励机制。感觉很多游戏,社交网络产品也借鉴了这个思路来进行设计。

对于我们经常需要从事的活动,我们也可以模拟这个机制。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多巴胺叠加效应吗?我们可以通过随机化叠加因素的多少,来实现多巴胺释放的差异性。

还是以健身为例,我们可以随机决定今天是否要听音乐,是否去健身时带手机,是否要在健身前喝能量饮料等因素。如果其它什么都不做,只是单纯健身,那么多巴胺的释放量就会相对较低。如此就能模拟多巴胺释放有高有低的随机奖励机制。

成长型思维

最后来看下如何构建良好的思维方式来利用多巴胺系统提升自我。

有一个非常知名的实验,挑选了一群天生喜爱画画的小朋友,在他们完成画作后给与一些奖励。后面在移除这些奖励后,小朋友们对于画画的兴趣和动力大大降低了。

这个实验说明,当我们因为一个活动收到奖励(比如金钱,美食等)时,我们反而会降低活动本身的愉悦程度。而且多巴胺本身影响我们对时间的认知,同时也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如果我们始终以完成活动后的奖励为目标,则整个过程中就很少释放多巴胺,让原本困难的过程变得更加难以坚持。

仔细想一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察。多巴胺有点像我们的“本能系统”,决定了我们是否有动力做一件事。但反过来我们的主观思想却可以影响这个系统起作用的方式,这也是人类为何能摆脱动物本能,达成很多需要“反人性”的投入才能取得的成就的原因吧。

上述的实验是我们的主观思想造成的一个反面作用的例子,我们自然也可以实现正面作用,那就是成长型思维。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自我暗示,把努力过程本身当作一种“奖励”。我在努力学习,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有趣的,会让我不断变得更强,这样的想法会在过程中激发身体系统释放多巴胺,而多巴胺提升了我们的情绪和动力水平,也会让努力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变得相对容易克服。

专注于这个过程的本身,而不是在过程前进行各种外界刺激(如前面提到的药物),或者在过程后给自己巨大的奖励。

这种思维方式看起来很主观,但这就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工作的方式,虽然人类的“硬件系统”都差不多,但知识,思维这些运行之上的“软件”却可以千差万别。我们可以通过自律,自我暗示来改变自身对各类活动的喜好。

例如通过暗示fasting对我们健康的益处,来获取满足感,而不是借助于fasting结束后的大快朵颐。通过自律抵御高油盐食物的吸引力,并且自我暗示植物类食物对身体的好处,坚持一段时间,会觉得花椰菜也挺美味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这篇文章中介绍了很多原理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行为建议,因为这些原理知识能够让我们做更好的自我暗示 :)

这一节的podcast对我本人的冲击非常大,强烈建议大家观看这期Mindset&Drive[8],相信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学习与专注

在了解了多巴胺的运作机制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探究一些跟大脑健康,专注度,如何进行高效学习相关的话题。

学习的原

从脑神经科学来看,学习的本质是神经元的重新连接(rewire),进一步来看,需要大脑处在一种学习的化学状态下,也就是 Huberman 经常提到的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状态。

简单来说,当我们尝试做一些事情,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身体会给大脑发信号,“我犯错了”。处在这种犯错,沮丧的认知状态下,神经系统会释放肾上腺素(提升alertness),乙醯胆碱(提升focus),多巴胺(促进神经元的change、rewire)等化学物质,激活神经元的可塑性。也就是说,犯错是我们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前提

搞机器学习的同学应该很熟悉,这跟我们训练模型不是一模一样么 :) 另外很多人可能觉得心流(flow)状态是学习的最佳状态,而 Huberman 则不这么认为。心流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且接近于自动化的状态,是在做我们已经知道怎么做的事情,而不是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对于这个学习状态,经典的实验是给人们戴上一些能转变角度的眼镜,然后执行一些类似物体抓取的任务。由于看到的东西通过眼镜改变了其本来的位置,一开始在尝试时总会出现抓取动作的偏离。但后续在进入神经可塑性状态后,我们能逐渐适应相关的视觉偏移,协调自己的听觉,动作等都与之协同,顺利完成任务。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神经可塑性”的化学状态是可以持续的,我们甚至可以先通过一些其它操作触发大脑的这个机制,再去进行真正的学习,以加快学习的速度。这里还有一个隐藏逻辑,当你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大脑进入了可塑性状态,而此时你却放弃了,那么神经元也会重新连接到这种容易放弃的行为模式,形成恶性循环。

人在年幼时期大脑天然的神经可塑性会比较好,而在25岁以后则会大大下降。我们后面会提到如何来进行克服。

另外,休息和睡眠时也会发生大量神经元重连接的活动,这也是之前我们就提到过的,高质量的睡眠是实现很多生理、心理健康强壮的先决条件。

利用神经可塑性

如果正在阅读文章的你还未满25岁,那么恭喜你,你的神经可塑性仍然非常地好,可以尽可能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比如你可以很快学会各种乐器,新的语言,新的运动,新的专业技能等等。通过更广阔领域的体验接触,尽量找到你最有兴趣的方向,可以后续再不断深入经营。

如果已经像我一样超过了25岁,那么还有很多办法来提升神经可塑性:

  • 实验发现,成年人完全可以适应与掌握小幅度增量学习。例如每次视觉上的偏差只有7°,而不是一下子就来个180°大颠倒,那么成年人也能很快从错误中学习纠正。应用到实际学习中,我们每次学习的内容可以控制一下不要太多(本文有点违反了,建议收藏慢慢学习),多次积累来完成神经系统的调整学习。

  • 对于达成目标的渴求度越高、重要性越大,奖励的刺激越大(比如为了生存,则神经可塑性就会越容易出现。这个比较符合直觉,但是现实中可操作性可能不高。

  • 最有意思的是,通过扰乱前庭神经系统(vestibular system),能够达到神经元可塑性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让你的身体有一些“新颖的重力体验”,如倒立、瑜伽、体操、滑板等任何让身体会失去平衡的一些状态,会快速激发“我犯错了”的信号,进入学习状态,甚至可以在之后去做别的任务的学习。

    这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淘宝成立初期的“倒立文化”,没想到还真的有科学依据。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体验必须要新颖,也就是说如果你已经倒立很熟练了,那么去做倒立就是个日常行为,并不会给身体一种在犯错边缘,需要纠正的刺激。

学习的理想状态

除了神经可塑性的化学状态外,我们也需要注意其它的因素。例如我们不能太放松以至于有些昏昏欲睡,也不能太紧张激动,无法控制自己拥有清晰的思考等。这些也都跟我们体内的多巴胺,肾上腺素,乙醯胆碱,血清素,褪黑素等化学物质的水平有关,需要做好调节。

前面提到的成长型思维也很重要,在遇到错误导致的沮丧感觉时,可以不断增强自我暗示,失败是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唯一路径,对我们是有益的,以此增加多巴胺的释放,提升学习动力和过程中的愉悦感。

联系到睡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有一些研究提供了一些相关的tips:

  • 在学习时听一些有规律的节拍,在入睡时也播放同样的微弱节拍,能够提升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 一般在90分钟的学习后(人体生物钟的周期),可以选择进行20分钟的休息(non sleep deep rest,也会加强学习的效果。

提升专注

“专注”背后的机理是大脑中两种“网络模式”的协调,一种叫Default network,在我们不做任何事情时被激活,另一种叫Task networks,在我们专注于做某些事情时被激活。

普通人的大脑能够很好地协调这两个模式,两者像跷跷板一样,当一种模式被激活时另一种模式会被抑制。而具有专注障碍(比如多动症)的人来说,这两者无法很好的进行协调,因此会出现无法专注的现象。

通过提升多巴胺水平,可以有效促进这两种网络模式的协调,因此有非常多的多动症治疗药物都跟提升多巴胺有关。Huberman教授表示,一方面多巴胺的刺激提升后都会带来多巴胺水平的低谷,另一方面这些药物也可能导致上瘾,对新陈代谢作用造成扰动,有很多负面影响,对长期的学习与记忆效果可能并没有提升作用。在之前介绍多巴胺的章节也有提到,应该谨慎使用这类药物,并严格控制使用频率不能过高。

一些安全有效的提升专注力的方法包括:

  • 适量补充Omega-3 EPA鱼油,这是神经细胞的组成原料之一,能够有效减轻抑郁,对治疗多动症(ADHD)也有帮助。

  • 通过身体其它部分释放运动,可以帮助提升注意力。教授举的例子是作为神经科医生在开刀时,如果采用半蹲半站的姿态(运动释放),拿手术刀的手更稳定不容易颤抖。这让我想起以前读书时很多同学习惯转笔,现在工作了也有不少人喜欢玩指尖陀螺,或者站立办公,可能都是类似效果。

  • 限制视野范围,能够提升专注度。比如我们经常因为眼睛瞟到了任务栏上的消息提示闪动而分心,可以通过一些设置来进入“专注模式”。
    视线的高低也会影响神经状态,视线往下看会让神经系统偏向镇静、放松、甚至困倦,视线向上则会让系统提升警惕。工作时一般至少把显示器放置在鼻子位置之上。

  • 大脑不擅长处理大量频繁的context switch,典型的比如刷抖音,不同的信息以非常快的速度频繁切换,这对我们的注意力是有伤害的。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示,我们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应该少于60 分钟(青少年)/120分钟(成年),以免引起注意力障碍问题。

  • 还有研究表明,17分钟的冥想,能够对大脑中的神经元做重新连接,永久地改善注意力。只要做一次就可以,完全可以尝试一下。

大脑健康

最后来看下提升大脑健康和效能的一些方法。

首先是前面提到过的,保证高质量的睡眠。

运动方面,对大脑直接帮助最大的是有氧运动,提升心肺功能,支持大脑供能。建议每周150-180分钟的有氧训练。

对于大脑健康有帮助的食物,其中前三点是比较重要的,后面的部分涉及的研究没有那么多:

  • Omega3, 尤其是 EPA 等脂肪酸,是大脑组成的重要部分,且一般人都容易摄入不足。多吃鱼、牡蛎、鱼子酱、奇亚籽、核桃、大豆。一天至少摄入1.5克,理想情况需要3克以上。不喜欢吃鱼的话可以辅助摄入鱼油。

  • 磷脂酰丝氨酸,也对认知能力有帮助。通过鱼、肉类、卷心菜来摄入。

  • 乙酰胆碱,重要的神经调质,提升注意力。摄入胆碱的重要来源是鸡蛋,尤其是蛋黄。土豆、坚果、水果中也含有,虽然没有蛋黄中的含量那么丰富。可以通过Alpha-GPC等补充剂来获取。

  • 肌酸,尤其对于不吃肉的人,一天需要摄入5克左右。

  • 花青素,在蓝莓、黑莓、葡萄等食物中有提供。可以降低DNA损伤,缓解认知下降等问题。大约每天需要60-120克蓝莓的补充。

  • 谷氨酰胺,可以通过牛肉、鸡肉、鱼肉、鸡蛋、大豆、卷心菜、菠菜、芹菜等食物来摄取。提升大脑在缺氧(高海拔地区)下的表现,还能够抑制对糖的需求。

  • 水,钠、钾、镁等电解质是神经元信号传递所需的基础元素,需要保证。

这一节中还讨论了我们身体对各种食物喜好进行判断的三个渠道,前两个分别是味觉判断和营养成分的下意识判断,最后一个比较有意思,也跟多巴胺有关,即可以通过提升大脑代谢的活跃度来增加对某种食物的喜好

比如你不喜欢吃鱼,一种方法是你可以把鱼跟你平时爱吃的食物一起吃,另一种是给自己足够的心理暗示,说服自己吃鱼是有益身体健康的。通过这两种办法,你都可以让大脑释放多巴胺,从而逐渐提升对鱼类食物的喜好程度。

最后,如果你对膳食补充剂感兴趣,还可以看看Huberman教授平时会吃的补充剂有哪些[9]

长寿

最后我们来看下如何延年益寿,这是Huberman跟这一领域的专家、来自哈佛大学的David Sinclair的一集访谈节目。

衰老的本质

Sinclair认为,衰老是一种疾病,它导致了许多通常意义上的疾病出现,比如阿尔兹海默症,癌症等。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来“治疗”衰老,甚至逆转它。

从本质上来说,衰老是基因信息的损失,这分为两部分:

  • DNA 本身的信息,比如细胞中的DNA结构会在辐射等情况下受到破坏。

  • 控制哪些基因进行表达的信息受到了破坏,也就是所谓的表观基因组(epigenome)。这部分在衰老的因素中占了80%。

人体内有一个天然的“衰老时钟”,而且并不是以匀速走的。在年轻时我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这个时钟走得更快。所以如果青春期发育比较迅速的人,一般来说整体的时钟走的比较快,寿命也会相对短(是不是有点吓人……)

而且,一般比较矮小的人,像侏儒很少会得心脏病、癌症,也会明显更长寿。不过不要紧张,前面提到了,基因本身的信息只占了衰老因素的20%,控制基因表达这部分占了大多数。

这里有点意外的是Sinclair教授介绍的最重要的几个实验,都跟前面我们提到的fasting有关。比如一般老鼠的寿命大概是2年,他们实验室有一只叫Yoda的老鼠,活了足足5年。其主要的做法就是选取了侏儒基因,以及执行fasting。

教授详细介绍了fasting为何能提升动物/人类30%以上的寿命:

  • 在低血糖水平时,身体会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激活去乙酰化酶(sirtuin),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化学状态,清理旧蛋白质,提高胰岛素敏感度,提供更多能量,修复细胞等等。后面这个乙酰化酶是我们抵御衰老的一个重要武器。

  • 当胰岛素水平低时,“长寿基因”会被激活,如SIRT1等。

  • fasting会给细胞足够的“休息时间”。

  • 血糖水平低,会让身体对胰岛素更敏感,更快吸收血糖,也对健康有益。

  • 当你从来不感受饥饿时,你的衰老时钟也走的更快。

  • 除了24小时周期fasting触发的autophagic,还有更深层次的清理机制,会在禁食第二,三天启动。在老年老鼠上的实验表明,这种长时间的禁食可以让他们延长寿命35%。不过这个实操难度对普通人来说有点大。

Sinclair也对比了一些上个世纪失败的研究,比如通过抗氧化剂来抵御衰老。现代长寿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如何通过一些机制手段来触发身体自身的衰老抵抗机制。

此外Sinclair也介绍了一些激动人心的前沿技术,例如通过基因治疗方法,可以重启我们的DNA表达系统。通过一次注射,可以让盲人恢复视力,这已经在老鼠身上得到了验证。或许几年后,我们可以像死侍那样实现身体各部分的逆转老化。

实践

这里列出一些Sinclair自己的实践方式,如果想要采纳还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看。有意思的是这集节目下有个热门留言是这个教授竟然已经 52岁了,完全看不出来……所以你懂的。

  • 不吃早饭,午饭也吃的比较少,酸奶或者橄榄油,晚饭吃蔬菜为主,加鱼和虾,基本不吃牛排。不吃糖,甜品,面包。基本达到了2小时进食窗口的高阶fasting状态。他偶尔也会尝试一整天都不吃东西,但比较难坚持。

  • 每天摄入1克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1克的NMN(进而会转化为 NAD,which is sirtuin 的“燃料”),还有二甲双胍(metformin)。其中锻炼的日子可能会跳过一些补充品。他并不吃复合维生素。

  • 以蔬菜为主食的好处:富含各种营养,维生素;包含异种激素(Xenohormesis),植物基于“压力”之下产生的物质,对长寿有益。后者也可以通过槲皮素(quercetin)来做膳食补充。
    一般会隔一天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有氧运动能提升 NAD 水平。

  • 根据家族病史来决定一些药物摄入,如他29岁就开始服用降胆固醇药物。

  • 对于人造甜味剂,教授认为总体来说是安全的。他偶尔也会喝健怡可乐。

对于这一系列实践,Sinclair教授都进行了10多年的自身实验,并使用各种手段来监控身体数据。他认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医院约定俗成的指标范围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未来这种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控与诊断会成为主流。他举了一些例子:

  • 监控血糖水平HbA1c,观察fasting的影响等。

  • 监控炎症指标CRP,与心脏病等各种疾病的诱发相关。

  • 监控LDL,通过药物等进行控制。膳食胆固醇对血液胆固醇几乎没有影响,不需要戒红肉,黄油等。

  • 补充铁元素可能加速衰老。医学指标需要个性化,低铁元素含量并不一定导致贫血。

还有一些影响寿命的负面因素:

  • 肥胖症会加速衰老。

  • 吸烟,会破坏基因表达,加速衰老。

  • X光检查同理,没有必要时,避免接触。

展望一下longevity研究的未来,还是挺激动人心的。现代科学每一年能让我们的平均寿命延长1/4年,如果每一年能让我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超过 1年,则达到了寿命“逃逸速度”类比以100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往西飞行,太阳永远不会落下),实现了“永生”。著名的未来学家Ray Kurzweil预测,大约12年后(2034年)就能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这集podcast,也必须附上吴承霖大佬的万星项目程序员延寿指南[10]

个人实践

前面介绍的内容有点多,这篇文章篇幅也有些超了。最后来简单介绍下我个人目前采纳的一些行动和辅助工具。

睡眠方面暂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措施,现在带娃基本上晚上睡眠质量也比较一般。只是会稍稍注意一下晚上11点后尽量不接触手机光源。

早起接收光照这点,基本上就是早上遛狗或者开车通勤时间来接触,基本压力不大。如果比较讲究的同学,还可以下一个My Circadian Clock App[11]来追踪一下生物钟,也是Satchin Panda等大佬参与开发的项目,值得信赖。

饮食方面,开始尝试8小时进食窗口的fasting,目前感觉良好。中饭一般吃蔬菜为主的轻食,晚上就比较放飞自我,想吃啥吃啥。早上会看情况喝点盐水,茶或者AG1的补充剂。膳食补充剂目前基本只有复合维生素和EPA鱼油在使用,后面可以参考下Huberman的“配方”增加一些。

工作、学习、专注方面,主要看自律了。这方面我总体控制还可以,在了解了多巴胺的工作原理之后就更加有自信了,主要靠各种软件的专注模式来近似执行番茄时钟法,此外也采用了升降桌,大概有30%的时间站立办公。工作间歇会尝试一下Yoga Nidra。

此外晚上学习时段会用iPad的Books来记录一下阅读时间,基本上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持续坚持。后面考虑试试工作时喝马黛茶,以及夏天开始尝试冷水澡。

运动方面是这一年来改观最大的一项,依靠小米手环PAI指数功能的督促,基本上做到了每周平均3次的跑步或者羽毛球活动,持续把PAI值保持在200左右。

总体来说对于精神状态的改观还是很大的,肚子上的脂肪也减少了很多。唯一比较困扰的是一般下班后运动都要9、10点开始了,结束后会离入睡的时间比较近,有时候会对睡眠质量有所影响。

最后,Huberman教授的podcast中还有很多其它内容,比如习惯养成、健身增肌、应对恐惧与创伤、情绪管理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挖掘。

本文以实验事实与原理假设陈述为主,以上所有的行动方案都需要在咨询医师、专业人员的条件下,结合自身情况执行,注意自身安全,本人与Huberman都不负相关后果责任。

PS:这篇文章也同时发布到了Github[12],欢迎大家Star并提出宝贵建议~

参考链接(可上下滑动查看):

[1]Lex Fridman 大佬的日常生活安排: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1254789

[2]Rich Roll 采访 Andrew Huberman 的 podcast: https://youtu.be/2ekdc6jCu2E

[3]原版的 podcast 内容: https://hubermanlab.com/

[4]Yoga Nidra: https://youtu.be/M0u9GST_j3s

[5]examine.com: https://examine.com/

[6]Christopher Gardner 关于生酮饮食与地中海饮食比较的研究: https://youtu.be/sJLK3sVexIk

[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https://sspai.com/post/72984

[8]Mindset & Drive: https://hubermanlab.com/controlling-your-dopamine-for-motivation-focus-and-satisfaction/

[9]Huberman 教授平时会吃的补充剂有哪些: https://www.thorne.com/u/huberman

[10]程序员延寿指南: https://github.com/geekan/HowToLiveLonger

[11]My Circadian Clock App: https://mycircadianclock.org/

[12]Github: https://github.com/zijie0/HumanSystemOptimization

「人工智能」、「智能汽车」微信社群邀你加入!

欢迎关注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的小伙伴们加入我们,与AI从业者交流、切磋,不错过最新行业发展&技术进展。

ps.加好友请务必备注您的姓名-公司-职位哦~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实用书】Python数据分析手册,437页pdf带你实战数据清洗
专知会员服务
142+阅读 · 2020年12月28日
【2020新书】Python专业实践,250页pdf,Practices of the Python Pro
【2020新书】高级Python编程,6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35+阅读 · 2020年7月31日
还在修改博士论文?这份《博士论文写作技巧》为你指南
干净的数据:数据清洗入门与实践,20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61+阅读 · 2020年5月14日
【2020新书】如何认真写好的代码和软件,31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63+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书籍推荐】简洁的Python编程(Clean Python),附27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79+阅读 · 2020年1月1日
你做过最硬核的事是什么?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7月9日
如果有一天不做前端了,我会做什么?
阿里技术
0+阅读 · 2022年6月9日
送你一份高薪跳槽指南,每天都是金三银四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17日
程序员大部分时间都在“熟悉系统”
CSDN
0+阅读 · 2022年4月6日
从事了两年 AI 研究,我学到了什么?
CSDN
0+阅读 · 2022年3月25日
2021年产品人都在关注什么?来看看这十个问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2月5日
在部队当程序员是什么体验?
极市平台
0+阅读 · 2021年11月26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7月26日
Arxiv
32+阅读 · 2022年5月23日
Deep learning for cardiac image segmentation: A review
Arxiv
21+阅读 · 2019年11月9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实用书】Python数据分析手册,437页pdf带你实战数据清洗
专知会员服务
142+阅读 · 2020年12月28日
【2020新书】Python专业实践,250页pdf,Practices of the Python Pro
【2020新书】高级Python编程,6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35+阅读 · 2020年7月31日
还在修改博士论文?这份《博士论文写作技巧》为你指南
干净的数据:数据清洗入门与实践,20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61+阅读 · 2020年5月14日
【2020新书】如何认真写好的代码和软件,31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63+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书籍推荐】简洁的Python编程(Clean Python),附27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79+阅读 · 2020年1月1日
相关资讯
你做过最硬核的事是什么?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7月9日
如果有一天不做前端了,我会做什么?
阿里技术
0+阅读 · 2022年6月9日
送你一份高薪跳槽指南,每天都是金三银四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17日
程序员大部分时间都在“熟悉系统”
CSDN
0+阅读 · 2022年4月6日
从事了两年 AI 研究,我学到了什么?
CSDN
0+阅读 · 2022年3月25日
2021年产品人都在关注什么?来看看这十个问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2月5日
在部队当程序员是什么体验?
极市平台
0+阅读 · 2021年11月2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