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杨、张艳芸、李静晶:中国高校数量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2017 年 9 月 22 日 MOOC

| 全文共7341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


内容来源:《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8期61-67页

转载公众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微信号:zggdjyxhwx

作者:高杨、张艳芸、李静晶

摘要

 

基于修正的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1987-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高校数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省域间的高校分布均存在显著且逐年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我国省域高校数量规模对邻近省域和国内其他省域经济增长均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高校数量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东部区域内的省域高校数量对其他省域经济增长呈现“负溢出”效应;高校数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地区间呈现“单向溢出”的特点。提出高校数量规模的区域发展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域战略相适应,合理扩大高校数量规模,优化高校区域分布结构,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数量规模;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


一、引言

  

自1961年舒尔茨通过研究计算出美国的经济增长有33%归因于教育的发展以来,教育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便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高等教育和经济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根据已有研究,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本区域高等教育对本区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应;间接作用是指本区域高等教育对国内其他区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应,又称“空间溢出效应”。

  

在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方面,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丹尼森利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计算出了美国1922—1957 年经济增长中教育的贡献率占20%,崔玉平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使用的增长因素分析算法得出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48%。谢垩借鉴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1999—2003年间劳动力、资本存量、在校大学生占劳动力的比重和国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等数据,计算出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0.13%。郑鸣和朱怀镇结合高等教育特点对卡塞拉的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修改,对我国1999—2005年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一半的省份经济增长受高等教育影响较为显著。在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方面,Valeri 和 Van Reenen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78个国家1500个地区1950—2010年的数据回归分析发现,高校自身对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夏璐研究发现本省的高等教育投入对周边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带动作用。王录仓等采用LeSage和Pace提出的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衡量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省域间空间溢出效应,发现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方式下,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各省域内部高等教育技术模仿作用对邻省域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存以下不足:一是从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范围上讲,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对本省或全国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研究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的较少;二是从对经济增长促进的作用指标上讲,国内学者主要是追随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人力资本的主要特征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规模等)来分析,并未针对高校数量规模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分析;三是对全国总体层面分析较多,没有对区域差异进行探讨。因此,本研究基于1987—2015年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高校数量规模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二、高校数量规模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逻辑分析

  

高校数量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人力资本的空间溢出、科研创新的空间溢出和高校数量空间自相关来体现。首先,人才培养是高校五大基本职能之一,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责任。研究表明,人力资本能够有效促进生产率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人力资本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劳动力输出地表现为外溢效应,在劳动力输入地则表现为内溢效应,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受到来自相邻地区人力资本溢出作用的影响,相邻地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指标每提高1%,本地区经济增长平均增加4.79%。高校对经济增长外溢效应的第二个产生途径是科研创新。科研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的产生途径分为本省科研创新产出带动邻近省份科研产出的同向变化、科研创新在其他省份经济领域的成果转化和在本省份科研成果转化后通过人力资本和科技产出的省域间流动三个途径。现有研究表明,高校科研产出在省域之间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说明一个省域科研产出增长,将会促进其周边省域高校科研产出增加。我国高校的空间布局存在显著的正向自相关性,高校在省域间的布局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说明本省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依赖于相邻或其他省域高等教育对其的辐射和支撑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采集

  

研究选取1987—2015年全国3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由于重庆市的数据始于1997年,故将1997年重庆和四川视为同一省份。


1. 经济增长。将31个省市的人均GDP作为省域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并以1987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处理。

  

2. 高校数量规模。即各省市高等院校数量,包括一般公立本科院校、独立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以及成人高等学校,不含其他普通高教机构。

  

3. 省域间距离。即各省省会城市间的球面距离。同时,将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率视为控制变量。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统计年鉴汇编。高校数量规模、人力资本情况

和省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横截面数据分析如图1、图2所示。



(二)空间自相关检验

  

空间自相关性是指变量在区域分布上的观测数据之间潜在的相互依赖性,本研究采用目前常用的Moran’s I指数来计算我国高校省域间分布的自相关性,用各省省会间的球面距离来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在实际计算中,为了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对上述公式中的所有数值取对数后计算。

  

计算结果显示,1987—2015年间,我国省域间的高校分布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p值均小于0.01)。图3是2015年省域高校分布的散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分布在省域上绝大部分处于第一和第三象限。这说明我国高校分布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现象,大多数省域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从动态发展角度来看,省域间高校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呈上升趋势,1987—2000年,指数值在0.06左右。2001年,受高考扩招的影响,全国高校数量显著增加,高校数量的也从0.0606陡然上升到0.942,并在之后逐年增高,到2010年达到峰值(0.1055),虽近年有所回落,但省域间高校分布的自相关性依然显著。(见图4)


  

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各省域的高校分布并不是随机状态,而是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即拥有较多数量高校的省域,其相邻省域的高校数量也较多,反之亦然。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在高校数量本身上就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一省域的高等教育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省域的高校发展。考虑到高等教育对本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省域高校数量对其他省域的经济增长必定也起到一定的影响(即空间溢出效应)。


(三)计量模型设定

  

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一般分为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本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合Valeri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构造以下回归模型:


三、研究结果

  

1. 一省域的经济增长受到邻近省域(以及全国其他省域)高校数量规模的正向空间溢出影响。利用公式1和2对数据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列(1)为基础模型,只考虑了高校数量规模对本省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为方便分析,没有引入其他控制变量。笔者发现本省域经济增长对本省域高校数量规模增长的弹性系数为2.3%,表明高校数量的增加对高校所在省域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列(2)将加入邻近省域高校数量的增长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发现本省域的经济增长对邻近省域高校数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2%,但影响并不显著。列(3)在模型中加入控制距离变量和邻省高校增长数与距离的交叉影响,本省域经济增长对邻省高校数量增长的弹性系数有明显提高,从0.2%提高到0.6%,且影响变得显著。列(4)在列(3)的基础上对本省和邻省的人口数量进行控制后,系数有所减小,但并不影响其显著程度。总体来说,考虑到控制变量的影响,本省域的经济增长受到邻近省域高校数量增长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影响,邻近省份高校数量规模扩大一倍时,邻近省份的人均GDP增长速率提高0.6%。


  

列(5)(6)为全国本省域外其他省域高校数量的增加对本省人均GDP的影响。不控制人口数量的情况下,这种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26%,而在控制人口数量后,对外省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3%),说明总体上国内其他省域的高校数量增加会显著提高本省域人均GDP的增长。以上结果与Valeri 和 Van Reenen在分析全球范围78个国家1500个地区高校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的到的结论类似,不同的是高校数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的两个弹性系数均小于其研究结论中的世界平均水平。

  

2. 高校数量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省域呈现“负溢出”现象。本研究利用公式(1)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高校数量规模对经济影响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具体来说,西部地区一省域的经济增长受到邻近省域高校数量规模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0.8%,而受到西部地区其他省域高校数量规模增长的影响系数为3%,这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接近。相比之下,中部地区高校数量规模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一省域的高校数量规模增长对邻近省份经济增长贡献的弹性系数为1.76%,区域其他省域高校数量规模增长对本省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弹性系数为5.08%。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东部区域高校数量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这与东部省份高校数量多、质量高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我国东部地区拥有着全国71.8%的“985工程”高校,50.4%的“211工程”高校,人均高校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7个来自东部地区。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群在特定区域的集聚会对区域经济带来空间上的溢出效应,高校也不例外。随着区域间高校相互开放、彼此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区域间高校的溢出效应会不断的扩大和增强。笔者认为,形成这一强烈反差是由于:一方面东部各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较为集中,从数据上看,2015年,全国人均GDP排名前十的省份有六个来自东部省份,排名第一的广东人均GDP是中部排名第一的河南的1.97倍,是西部排名第一的四川的2.42倍,由此带来的优质生活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对本省域高校毕业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虽然东部省域高校数量存在“高-高”集聚效应,但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封闭发展、重复发展和恶性竞争,而这种竞争程度超过了对相邻省份经济增长贡献的临界水平,使得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东部地区某一省份的高校数量增长对邻近省域和区域内其他省域的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大降低,甚至转为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这种角度出发,东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增长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起的作用并不乐观。


  

3. 流动性高等教育不公平导致区域间高校数量空间溢出效应的单向性。利用公式(3)对区域间高校数量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数量对经济增长呈西->中->东的方向性空间溢出。(见表3)具体来说,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增长对东部区域经济增长起到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部高校数量增长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中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增长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这是当前就业制度情况下,人力资本流动的单向性导致的。刘祖良认为,我国高校的非均衡发展分为对称性高校区域发展不均衡、非对称性高校区域发展不均衡和流动性高校区域发展不均衡。流动性高校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指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和毛入学率的差异导致的人力资本由毛入学率低的区域流向毛入学率高的区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现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人均GDP东中西部呈阶梯分布。东部地区制造业的集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就业岗位;同时,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高额的职业报酬和优质的生活质量更是对中西部地区的优秀人才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致使“孔雀东南飞”现象屡见不鲜。



四、结论及讨论

  

本研究对我国高校数量的发展趋势及2015年高校数量规模、平均受教育年限及各省人均GDP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采用Moran’s I 指数对高校数量分布的自相关性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修正的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1987—2015年31个省份高校数量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我国省域间的高校分布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且其空间正相关性由于扩招大幅提高,之后仍逐步提高。②我国省域高校数量规模对邻近省份和国内其他省份均有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③高校数量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东部区域内的省域高校数量规模对其他省域经济增长呈现“负溢出”效应。④高校数量规模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地区间呈现“单向溢出”,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呈现“负溢出”,西部地区对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呈现“正溢出”。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合理扩大高校数量规模,优化高校区域分布结构。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向现代化和工业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区域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更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其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形成了巨大的数量规模优势。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数量规模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说明整体而言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数量上的需求并未饱和,也远未达到均衡状态。因此,应该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合理扩大高校数量规模,释放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和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切性的区域间差异,我国东中西区域间高校数量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差异。因此,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趋势下,扩大高校数量规模的同时,要注意合理优化高校的区域分布结构并注重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从效应的方向来看,中西部地区高校数量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相反,由于经济发达,人均高校数量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高校数量规模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均衡,加上省域间人力资本竞争异常激烈,导致东部地区高校数量规模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此种情况下,应优化高校数量的区域分布,针对中西部地区,可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适当扩大高校数量规模;对于东部地区,更应注重高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满足东部地区高水平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2. 高校数量规模的区域发展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域战略相适应。确定高校数量规模区域发展时,应以统筹优化为基本原则,将地区高校数量规模与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发展的适应性和匹配性作为指标予以考量,通过发挥高校自身的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在功能上协同合作且在发展上互利共赢的协同化发展模式,促进我国高校发展从省域间封闭的重复式发展,甚至是恶性竞争式发展,转向合作竞争式的有序发展。省域间封闭的重复式发展以追求自给自足的省级政府管理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目标,这种导向造成了许多省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一批发展后劲不大、特色不够鲜明、辐射面小的高校。这种现象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和举办者没能正确认识到做好做强区域高等教育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关系,政府和高校举办者应该清醒认识到,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绝不能够把高等教育系统独立于社会经济发展之外,且需要顶层设计、通盘考虑,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繁荣中发展高等教育。

  

3. 吸引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近年来,我国地区差距仍呈扩大趋势,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根本的是提高欠发达地区整体的人力资本质量。东部的高校数量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呈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呈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说明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有着巨大的“虹吸作用”。要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在中西部地区扩大高校数量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外,更为重要的是留住甚至吸引更多人才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此,国家可以采取定向帮扶政策,让经济和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为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专门人才,同时要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好的未来预期。

  

作者简介:高杨,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招生工作处副主任,湖北武汉 430072;张艳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团委助理研究员,湖北武汉 430073;李静晶,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2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调查问卷】“屏幕时代,视觉面积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你看对了吗?》


本文编辑:慕编组成员(小端午)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了解在线教育,
把握MOOC国际发展前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2020年中国《知识图谱》行业研究报告,45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39+阅读 · 2020年4月18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0+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报告 | 2020中国5G经济报告,10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7+阅读 · 2019年12月29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7+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解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
走向智能论坛
32+阅读 · 2019年6月5日
2018-2019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东南亚市场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3+阅读 · 2019年5月14日
2019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剖析及行业投资机遇分析报告
艾瑞咨询2019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附PPT下载
智能交通技术
25+阅读 · 2019年4月18日
【学科发展报告】无人船
中国自动化学会
27+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附PDF下载)
走向智能论坛
19+阅读 · 2018年7月17日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2018-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机器人大讲堂
5+阅读 · 2018年1月30日
Dynamic Transfer Learning for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Arxiv
3+阅读 · 2018年12月13日
Implicit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rxiv
7+阅读 · 2018年9月24日
Text classification using capsules
Arxiv
5+阅读 · 2018年8月12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3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解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
走向智能论坛
32+阅读 · 2019年6月5日
2018-2019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东南亚市场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3+阅读 · 2019年5月14日
2019中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剖析及行业投资机遇分析报告
艾瑞咨询2019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附PPT下载
智能交通技术
25+阅读 · 2019年4月18日
【学科发展报告】无人船
中国自动化学会
27+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附PDF下载)
走向智能论坛
19+阅读 · 2018年7月17日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2018-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机器人大讲堂
5+阅读 · 2018年1月30日
相关论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