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在走下坡路吗?

2021 年 10 月 24 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互联网正在走下坡路吗?单从近期各大头部公司的发展势头来评判,其实是不全面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在经历着一场波动,而这场波动将会引起互联网发展的新浪潮。作者对当前互联网的形势进行了分析,为你提供一些参考,一起来看看。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全文共 5852 字,阅读需要 12 分钟

——————/ BEGIN /——————

互联网正在走下坡路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

没错,我们先看以下事实——

  • 中国众多主流互联网公司股价较最高点几近腰斩;

  • 支付宝因金融监管合规问题被延上市被迫延迟;

  • 阿里、美团分别被处以182亿和34亿的巨额罚款;

  • 滴滴上市后因安全问题被各大应用商店下架;

  • 2021上半年移动互联网总时长 8878 亿小时,同比下降 2%;

  • 2020年中国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3.3亿台,同比下降11%;

  • 互联网行业新产品几近停滞,有创意的新应用发布频率明显降低;

  • ……..

是滴,这些都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将这些事实放在一起看,中国互联网的确如北京最近的天气——寒气扑面而来。

这个行业似乎失去了昔日的澎湃和张力,那种曾经昂扬向上的势头似乎消失了。

从主流赛道到小众赛道,大公司到小企业,从高管到基层,局中人似乎都一起变得煎熬、迷茫、内卷和无所适从。

然而,如果由此我们就下定结论说互联网正在走下坡路了,那毫无疑问是错误的。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些事实——

  • 尽管腰斩,大部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依然和2020年初疫情前相比有明显增长;

  • 直播电商、社区团购、企业级服务等多条赛道依然高速蓬勃发展;

  • VR、AR逐渐走出产业寒冬,有望开启下一个新产业周期;

  • 元宇宙概念逐渐火热,下一个计算平台渐现黎明的曙光;

  • 5G基础设施在加速覆盖,IoT从概念开始逐渐走向更广泛的人群;

  • 《原神》等新游戏全球范围内火爆,中国游戏海外市场增长迅速;

  • Tik Tok横扫全球短视频市场,国内互联网企业出海取得明显进展;

  • ………

所以,很显然,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这仅仅是一轮极为正常的产业波动。

没错,“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产业周期的确已经达到了某种顶峰。

但我们必须看到,整个行业依然会以新的方式继续渗透、增长,孕育下一个新浪潮。

我们来看一段下面文字,这是我随便在互联网上找到了一段描述2016年中国互联网的文字:

没错,这段文字里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存在的,将所有的坏消息放在一起必然会得到一个悲观的结论。

但事实上,我们看到,2016年后整个行业在接下来的五年依然继续高歌猛进——抖音崛起、直播电商火热、拼多多横扫电商、贝壳冉冉升起、小米重回巅峰……

是滴,这个行业,任何时候都有坏消息,然而,坏消息不是这个行业的全部,这个行业有着自己的内生增长模型。

必须说一说监管。

很多从业者看到监管风向变动,立马觉得行业乌云压顶,忧心忡忡,垂头丧气。

然而我们仔细梳理一下监管背后的逻辑,可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监管背后的事实与导向——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监管政策的目标很显然绝非为削弱本国科技竞争力,相反,在中美博弈的关键节点上,增强中国科技的整体竞争力是客观的博弈需求。

这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就决定了监管力度的上限,其中必然有审慎和包容,监管要解决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而并非“敌我矛盾”;

其次,过去中国对于科技行业的监管在客观上并非太严格,反而是极为宽松,要知道,美国的反垄断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早在130年前的1890年就出台了,同时在其历史上标准石油、AT&T等公司是被硬生生分拆成多家公司是真实上演过的。

而欧洲对谷歌82.5亿欧元、美国对Facebook50亿美元的罚款也比国内对阿里、美团的罚款要高得多,从这个意义看,今天中国互联网监管在力度上并没有超出常规的范围;

监管对于激发行业活力、防止互联网阶层固化层面是有客观作用的,它让更多的中小公司能有机会参与到良性竞争中来,毕竟,“你的创业公司,要么姓马,要么姓马;你的时间,要么姓张,要么姓张”并不应该是一个有活力的行业应该有的样子;

科技巨头们理性的选择应该是“拥抱监管,持续创新”,客观地讲,国内科技巨头和国外巨头相比,在底层科技层面的原创贡献是要更少的,之所以成为巨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背靠着中国这个超级市场。

因此,国内的巨头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挟市场赚钱”而更少的是“携创新赚钱”,所以,聪明的科技巨头应该以此为契机,真正去钻研一些硬核的前沿技术。

其实只需要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市场份额极高的华为、大疆、宁德时代没有被监管?

所以,不要抱怨,有志气就去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边缘计算技术、芯片制造技术、量子计算技术…..

那里没有监管,非但没有监管,那里还有补贴。

关于监管的另一个事实是——监管其实只影响短期波动,并不影响长期走势;

我这样说是有历史根据的——

1969年,美国政府对IBM发起诉讼,直接原因是IBM的大型机在晶体管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0%。在诉讼过程中,IBM的股价的确徘徊不前,后来,IBM 改变了思路,顺应了反垄断指控的要求,开始主动整改,开放相关技术标准,进入新的市场,股价开始重新起飞;

1998年,美国政府对微软发起诉讼,这一世纪大案可谓一波三折,微软险遭拆分,一审判决微软一分为二,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彻底分开。

最终微软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不再捆绑销售同时允许外部公司第三方应用软件参与公平竞争,期间微软股价遭遇重创,但最终凭借云服务重回浪潮之巅;

2017年,欧盟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诉讼,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对Facebook发起调查,最终这两家公司都先后交了巨额的罚款终结了反垄断调查,调查期间股价的确波动明显,然而今天回过头看,其股价的中长期走势并没有受到监管的影响。

这三次历史上最典型的反垄断诉讼,无一例外都对公司短期股价造成了直接打击,但同时也无一例外都没有影响公司估值的长期走向,这些公司的合理价值最终都取决于其自身业务的长期发展。

因此,以史为鉴,对于国内监管,我们也有一定的理由相信——困难或许是暂时的,前途可能是光明的。

这时,你或许会问——“你为什么如此乐观?”

好,让我来告诉你我乐观的底层逻辑。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1990年,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启动了,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计划用15年的时间破译人类全部基因组。

然而,7年过去的1997年,在多国基因专家和工程人员通力合作下,项目破译进度完成了多少呢?

答案是:1%。

这时候,我问一个问题,你觉得接下来需要多久才能破译全部人类基因呢?

有人会直观地回答——7年1%,那100%要700年啊,即便加速20倍,至少也要35年吧。

事实上,仅仅4年之后的2001年该项目就顺利完成了。

2001年2月12日,《科学》和《自然》杂志分别刊登了由六国科学家共同破译绘制的人类基因组草图。

这个生物领域的“登月计划”比原计划提前4年完成。

这背后的一个原因其实就是技术进步的指数级模型。

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将其称之为“加速回报定理”。

库兹韦尔写道——

“19世纪那一百年期间所发生的科技变革,比之前1000年的变化还大,而在20世纪的头二十年期间,我们目睹的科技进步比整个19世纪还多。”

这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人类的知识有叠加效应,新的理论会指导新的实践,新开发的计算机会辅助人们开发更快的计算机,人类其实每时每刻都站在过去技术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技术指数级加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摩尔定理。

前宇航员丹·巴里(Dan Barry)谈到亚马逊上一款17美元的无人直升机时说——

“我们那个年代,这架玩具飞机所用的陀螺仪,太空飞船的工程师们大约要投入1亿美元才能开发出来。”

没错,今天我们每个人手里的iPhone拥有的算力比1969年登月所用到的计算机还要强大;

注意,这个技术的加速进化的过程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它不停歇,不止步,甚至和投资的规模都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它由技术发展本身的内在规律决定。

因此,信息技术会继续繁荣这一点毫无疑问,这就是理性乐观的逻辑。

仔细感受一下下面两张图——

如果你觉得刚刚的例子太虚无缥缈、太遥远,我们来看几个简单的数据:

实物电商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2020年这个数据为24.9%,未来这个比例增长一倍到50%,合情合理吧,那么仅仅电商这个赛道,就还有极其庞大的增长天花板;

互联网广告占总体广告的比例——现在是50%,那么,未来占比提升到75%,合情合理吧,那么广告这个盘子就能让行业内众多公司继续享受足够丰厚的回报;

屏幕分辩率——今天我们主流的高端商用量产屏幕的分辨率也就4K的水平,即3840*2160=约800万像素,那么人眼的像素大概是多少呢?大约相当于5.76亿个像素,因此,要做到全真模拟现实的显示技术就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更何况还要制造出能驱动如此多像素的芯片,同时还需要把它的价格降低到让人买得起的水平;

入网设备数——在PC时代,接入网络的设备大概为10亿台左右;到了移动时代,这个数据增长到了40亿台左右,而未来发展到物联网时代,不同口径的保守估计为500亿台,支持如此多设备的接入、运行、管理所需要的技术和我们目前的技术相比,又是一段漫长的路。

我们再看一看其他指标——“全球5G普及率”、“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甚至“全球电力覆盖率”其实都有很大增长空间,而这些都是未来人类切实的需求;

是滴,人类在懒这件事上是无止境的,“懒”换一个词我们称之为“舒适”,对它的无限追求让人类技术持续进步。

不要怀疑,赛博朋克就是人类可见的终点。

而在通往赛博朋克的过程中,互联网会继续举足轻重。

2011年初春,我还在深圳大学的校园。

一天晚上,我去科技楼听一个小型讲座,这个讲座的主讲人是腾讯的一个团队负责人,年轻、斯文、语气里有少见的自信。

他的名字我已经全然忘记了,他在讲座中向一张张稚嫩的脸科普互联网各个岗位的是如何协调运作的,那一天我第一次知道了“产品经理”这个岗位。

彼时3Q大战刚刚结束,在讲座的最后,一位女同学提了一个相对不讨喜的问题,大意是——

“我觉得现在互联网已经阶层固化了,腾讯统治着流量帝国,阿里的电商坚不可摧,百度把持着搜索,各个赛道都有不同的大公司占位,请问后边的创业者如何起来?年轻人的机会在哪里?”

那位负责人当时的回答我印象很深刻,原话我已经忘记了,他大概的意思是——

“只要看一个数据: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市值加起来大约是美国科技公司加起来的五分之一,而中国经济按照现在的节奏大概率是会达到并超过美国的水平的,那么,中国科技公司合理的市值应该是和美国公司起鼓相当的,现在你知道这里的潜力有多大了吧!”

那次讲座之后,我就决定要进入这个行业了,尽管我学的不是技术相关的专业;

后来,我去面腾讯,腾讯并没有要我,于是我就去了新浪微博;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年他说的那些话在慢慢应验。

而我,已经坐上了互联网这座电梯,无论我在电梯里跑、跳还是躺,它已经带着我上升了。

我们来看一看几大科技巨头今年校招的薪水——

没错,这个薪水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毫无疑问是顶薪,很多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甚至整个职业生涯都不会达到这个水准。

我在新浪微博的时候,部门的实习生经常就是清华、北大的,他们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了日常的项目中,就是为了积累足够的实战经验以便在大四的校园招聘中进入大厂;

是滴,这个行业依然以极高的待遇吸引着这个国家最优秀的那批年轻人,而他们争先恐后的加入又会继续推动这个滚烫的行业昂扬向前;

因此,永远不要对一个能吸引有才华年轻人的行业失去信心;

除了年轻人的热情,还有投资人的信心。

是滴,资本依然在持续流入这个行业——

根据 Crunchbase 的数据,2020年全球风险投资总金额达 3,000 亿美元,这个数据是十年前的 5倍;

据企查查的数据,2021年一季度,腾讯就在投资领域出手103次,即平均每一天就有一家创业公司收到来自腾讯的投资;

阿里也在重金投入到企业服务、芯片、国际物流、本地生活等领域,电商基础设施,马爸爸不惜血本。

就连桥水基金的瑞达利欧也在顶着西方舆论压力专门撰文为中国科技市场摇旗呐喊,呼吁继续国际资本继续押注中国;

资本继续选择跟进,他们在极其精明的计算之后依然认为科技行业大概率会继续给他们带来足够丰厚的回报,就像它长久的过去一样。

事实上,过去十年,美股市值的很大一部分的增量来自于科技公司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同样国内港股市值的很大一部分增量也来自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公司。

对于互联网的从业者而言,我唯一的建议就是——不下牌桌、锻炼好身体,准备长期的战斗。

有一句话说的好——“人生发财靠康波”,康波是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提出的周期波动概念。

这句话的意思是需要抓住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周期上升机遇,要知道互联网简直就是一个康波制造机,在它诞生的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一波接一波,而接下来这个过程毫无悬念的还会继续。

对于即将走出校园、对职业生涯如果心存迷茫的同学,卫夕热情地给你们安利互联网行业——

  • 不懂技术,那就去做产品;

  • 不懂产品,可以去做运营;

  • 进不了大公司,那就去小公司;

  • 去不了互联网公司,就去传统公司做“双微一抖”、做电商代运营、做私域;

  • 不想打工,就自己租个房子向何同学一样开拍。

总之,上车再说,如果你坐上的是一座火箭,就不要在乎是哪一个座位。

《三体》小说中,刘慈欣提出了一个“思想钢印”的概念,它是一台机器,可以给某个人的大脑中植入设定的命题,植入后人会对该命题深信不疑、异常坚定,即便是“水是有毒的”这样的信念。

今天,互联网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给自己的脑袋里打上一个思想钢印——“永远不要看衰互联网”。

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钢印,任何行业的风吹草动都会让人选择怀疑这个行业,而从技术发展的客观范式讲,这种怀疑极大概率是错的。

要知道,在互联网不到30年的发展史中,真正的低谷只有2001年的科技大泡沫,而它持续的时间不过短短2年。

什么是事实?

这就是事实。

最后,以腾讯Pony Ma的一段话结束本文——

“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在它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加油,互联网打工人!

—————— / END / ——————

产品经理培训产品运营培训企业内训服务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培训」了解更多

▼ 喜欢请分享&收藏,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企业如何探索元宇宙,如何驾驭炒作和现实?(附报告)
2021年中国数字人民币发展研究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1年11月28日
2021年中国出行行业数智化研究报告(附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40+阅读 · 2021年11月27日
专知会员服务
16+阅读 · 2021年9月29日
专知会员服务
98+阅读 · 2021年8月16日
专知会员服务
65+阅读 · 2021年8月9日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1年5月21日
专知会员服务
74+阅读 · 2021年5月3日
美国互联网巨头现在在做什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17日
我相信:下一个互联网,仍然是互联网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13日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7日
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奇怪分化?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3月2日
互联网年终奖简史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9日
不破不立,互联网出海 2021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1月16日
为什么 21 年互联网大厂出现大规模裁员情况?
夕小瑶的卖萌屋
0+阅读 · 2022年1月6日
巨头收割老年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阅读 · 2022年1月3日
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2月19日
大厂正在“去大厂化”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15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Memory-Gated Recurrent Networks
Arxiv
12+阅读 · 2020年12月2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企业如何探索元宇宙,如何驾驭炒作和现实?(附报告)
2021年中国数字人民币发展研究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1年11月28日
2021年中国出行行业数智化研究报告(附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40+阅读 · 2021年11月27日
专知会员服务
16+阅读 · 2021年9月29日
专知会员服务
98+阅读 · 2021年8月16日
专知会员服务
65+阅读 · 2021年8月9日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1年5月21日
专知会员服务
74+阅读 · 2021年5月3日
相关资讯
美国互联网巨头现在在做什么?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17日
我相信:下一个互联网,仍然是互联网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13日
互联网会变成传统行业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7日
如何理解中国互联网的三大奇怪分化?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3月2日
互联网年终奖简史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9日
不破不立,互联网出海 2021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1月16日
为什么 21 年互联网大厂出现大规模裁员情况?
夕小瑶的卖萌屋
0+阅读 · 2022年1月6日
巨头收割老年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阅读 · 2022年1月3日
互联网大厂的会员「陷阱」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2月19日
大厂正在“去大厂化”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15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