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AI+教育”想做好有多难?网易有道CEO、学霸君CEO等4位大佬“掏心窝”

2019 年 3 月 22 日 雷锋网

▲点击上方 雷锋网 关注


四位大佬划重点,AI教育的机遇、风险和未来都给你讲的明明白白的。

 文 | 德江 

雷锋网消息,3月21日,由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网易新闻、网易有道联合举办的“创新,无界——中国AI创新者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

其中,大数据文摘创始人汪德诚主持了“AI教育新风向”的圆桌论坛,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课程总监,学堂在线COO王帅国、学霸君创始人兼CEO张凯磊、网易有道CEO周枫、网龙网络公司CEO熊立参与了圆桌讨论。

雷锋网摘取了四位嘉宾关于AI教育的一些核心观点:熊立认为,通过对学生学习轨迹的抓取分析,AI技术可以立刻实现我们提了几千年的因材施教;张凯磊认为,最近被AI武装起来的在线教育基本上没怎么撼动线下教育;王帅国认为,在线教育和AI教育公司并不是取代、冲击传统的实体课堂,而是两者在一定层面上形成教育资源的重新分布;周枫认为,AI可以在更低的年龄段例如小学和学前阶段发挥非常大作用。

以下为圆桌讨论实录,雷锋网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与编辑:

 主持人(汪德诚):教育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很古老的话题,但人工智能最近炒的非常火热,而且所有的业界,无论是教育、各种各样新兴行业、传统行业都非常关注,今天的论坛讲的是AI教育新风向。

主持人(汪德诚):第一个问题,在AI教育和实践中,您认为最契合的点是什么?现阶段落地AI+教育,投入精力最多的是什么?

张凯磊:我们是做K12的。比如中学数学7个大方向,22章节、550个知识点,3529个主要考点,理论上讲,学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应该能考到125分以上的成绩,所以如果你对于学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你说希望他考一本的水平(这分差不多够了)。考清华北大的孩子,23题都得会,得考到145以上,确实是有这种需求的。除了这个之外,其实学生不需要做这么多题,时间被浪费了,应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你要找出来哪些是你不需要做的题,哪些是你真正需要花力气做的。

学霸君创始人兼CEO 张凯磊

很多普通的孩子,极其痛苦,甚至在中后期的时候,花的时间并不比考上清华的少,但是为什么达不到效果。为什么没有融会贯通达到一下子理解的状态,90%以上的孩子是无法达到的这种状态,技术希望能够帮助达到,不指望他们达到这种状态,能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率就可以。

很多人认为不可能,但我们相信技术,我们相信数据,相信所有的这些东西是有统计规律的,而并不是某一个神仙,或者这些人特别聪明,突然之间有顿悟的感觉。这个问题相信在脑科学完全解决我们的认知问题前,先用统计范围的意义,先解决一部分我们能解决的事情。这就是我花力气最多的地方。

主持人(汪德诚):学习路径的优化?

张凯磊:不只,这里面有很多,周总应该能听明白我说的意思,你到底怎么理解一道题目?什么叫数学里面的讲套路、讲方法、讲思想?这是数学学习的三个不同境界,最普通的学生套路就能解决120分的题目,有方法的孩子,达到130多分的。能够达到145分以上,甚至永远维持满分状态的学生是有思想的,培养有思想的孩子是非常难的。如何让普通的人接受教育的时候也能达到120几分以上,这件事情是最花力气

熊立:一下子被张老师提到了非常高的层次,他已经觉得只有周总能听得懂这个答案了。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轨迹抓取下来,针对每一个学生找到他需要补足的知识点,或者考试前重点复习的题目,大量节省学习和复习的时间。在座的各位,感受我们在高考,或者所有的考试之前,我们做过大量的模拟考试和模拟题,里面70%的题目永远都会做,因为学校要求做很多遍,很多题目经过反复练习能成功,偶尔的题目你不会,不幸的是考试你碰到了。目前的教学体制还是以考试作为主要评测学习成果的手段,通过人工智能对学生学习轨迹的抓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立刻实现我们提了几千年的因材施教

王帅国:学堂在线主要做的高等教育,全国两大块业务,一块让更多的大学生在网上学习优秀的教学资源。另外一块教育信息化领域,提升高校教学治理的管理水平。跟AI结合的话,就是两条路,一条看AI已经发明了或者已经突破了哪些技术,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等,细致到每一个教学场景里,看哪些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工。例如古代有钱人家的孩子,有小书童一起学习,书童的概念可以用AI技术实现,帮助他来提出哪些问题没有掌握好,记录学习轨迹当中出现的缺陷。

很多老师包括我们自己上课也愿意录下来,回头分析这个录像,如果这个课程完整记录下来,不仅仅是录像这个层面,可能是矢量层面的,每一个学生、教师的反映,就可以用AI系统分析这个数据,帮助老师、学校提升教学治理的水平和教学管理的水平。这些我相信都是AI在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能做到的。

周枫:哪一块最重要,是挺难讲的,刚才我的意思是说,这个问题涉及的方面非常多,目前从K12的角度讲,有道和学霸君,从大的方面看都是在做作业和练习。作业和练习对中学以上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提高效率?双方都做了不少工作。用点阵笔、自适应的办法,今年还会产生新的办法,总体上办法是层出不穷的,目标都是提高效率。主要的人群不是在座的各位(清华在校生),而是学习上碰到很多挑战的学生。这两年是行业里面比较大的重点。

网易高级副总裁、网易有道CEO 周枫

我想补充的是,我不觉得这会是永远的重点,不仅仅是这个年龄段,非常关键的年龄段是更低的年龄段,小学阶段甚至是学前阶段的话,AI应该是可以发挥非常大作用的。大家想尝试创业的话,这个阶段有非常多金子可以挖,刚才举到的例子,语音助手,孩子就特别喜欢用语音方式跟机器去沟通,在有AI之前这个做不到的,只能看动画片,没有别的办法。现在可以跟它说话,父母不在的时候,还可以从机器那里得到一些知识,解决一些困惑。这是一个好的起点。

我还是特别同意今天讨论上一直有的信息,AI这个东西不能变成仅仅是为效率论、为技术论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作为人的成长,我们一直讲的重点其实是跟技术没关系的。解决很多同学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很多时候首先要解决学习动力问题,包括自己对自己怎么看的问题。这个怎么做,AI能不能帮忙我不知道,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主持人(汪德诚):大家从各自的角度谈了如何投入,有业务方向,也有技术方向。今天的一个主题,我感受也很深,谢院长分享了,到底教育是什么?如何认识自己,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还有何教授也给大家分享了,斯坦福新成立的一个学院,也是为人类福祉服务,人工智能也是新的技术,一定也是为了各个传统行业,以及教育来服务的。

第二个问题,AI和传统行业,和教育之间的关系。AI和教育有没有产生新的商业模式?AI对传统教育公司是不是颠覆?那么传统的教育公司或者机构,如何升级,怎么去做呢?

周枫:先讲最基本的,听众也不一定对这个行业特别熟悉,这两年来看的话,我们都是做教育类培训的商业产品,对这个行业来说,AI的冲击或者说整个信息化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最大的变化是很多线上的产品出现了,线上不管是自适应,还是这两年非常火的直播,这样的产品形态,蕴藏了非常巨大的机会。

因为它最基本的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人力上例如老师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最基本的就像线上点餐、快递解决一个问题,它把培训这件事情变成了触手可得,打开手机就能有不同的服务的形态,这是非常大的变化。

这是行业在干的事情,有了直播、自适应的学习之后,怎么样变得更智能?不仅仅是单向的过程,老师讲,讲完大家听,听完就走了,也不知道谁听了,听没听懂,这样是不行的。每家都在想,我们怎么从学生那里收集回来更多的效果信息,以及困恼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怎么样通过AI分析,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王帅国:周枫讲的有一个点特别好,教育无论是传统、在线教育,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都是在教育人,你是用AI教育人,还是用在线教育平台教育人,还是用人教育人,最后的目的是一样的。

在过去5年多的实践当中,这两个路我们都去做了尝试,最早做大学的慕课,清华大学有246个。最早的时候,大家把课程搬到线上的时候,对传统大学课堂带来了一些冲击。当时确实有很多学生留言说,清华的老师讲这个内容就是比我们学校讲得好,我上课没听明白,可以在学堂听清华老师的再讲一遍,对未来的考学、进一步深造有帮助。

同时另一个层面,包括今天的场景,虽然大家都是搞在线教育,刚才周枫讲到直播,但大家还是愿意来到现场跟我们互动,这说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某种层面上可以通过技术缩短,或者增强人们之间的互动,但是人和人怎么产生心灵上的碰撞、思想上的点燃,我们要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在线教育和AI教育公司并不是取代、冲击传统的实体课堂,而是两者在一定层面上形成教育资源的重新分布,以前只能通过线下现在可以通过线上,传统的教育可以通过线下线上的融合,技术和AI的融合带来很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我们过去发现两者既有矛盾也有互补的地方。

熊立:提到在线教育,在中国这个热词有4—5年的时间了。人工智能真正是从去年开始吧,大家很关注AI和VR等一些新的技术,一度认为这回对传统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像今天这样的讲堂,所用的跟十年前没有什么差别,我们没有使用人工智能,在线直播,或者是点播等等一些新的手段,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为技术演进发生的变化,商业是随着人的市场和实际需求产生的,教育本身是被称为永远朝阳的行业,永远有源源不断涌入的学习者,这也是人类的需求。

在线教育、人工智能、传统的教育在今天都在寻找一个结合点,我相信在台上的几位所运作的公司,包括其实我们也在过去两年一直探索,如何让在线教育和传统教育相结合,新的教育模式和传统的模式相结合,最终的目的没有变化,我们都希望更加有效达成一个教育的目的或者说结果,或者让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加的有效

过去两年提的最多的学习社区,用智慧教室,平板电脑包括全新的科技来打造课堂,会有新的技术产生,新的教学运用在某些场景可能会带来更有效的方式。目前看来,人的成长过程,以K12为例的学习过程为例,目前的人工智能、在线教育能够改变的还是很少比例的一部分。

网龙网络公司CEO 熊立

我8月份跟张总聊,他在做K12,我也在做K12,他做K12的课后教辅非常好,我做K12的课堂非常痛苦。我们真的想改变K12,我们发现能够影响的部分并不多,但是这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一定会改变教学者和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角色所承担的任务。我们面向未来的话,不管是人工智能技术,还是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大家对图象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大数据、云计算的重视的程度,一定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产生改变,对传统的教师、传统的学习者产生很多行为上的改变。

张凯磊:观点是一样的,举个例证。第一个我认为,最近被所谓的AI武装起来的在线教育基本上没怎么撼动人家线下教育。打开手机上的股票软件,把好未来拉到14年开始,整个这波开始启动的时候,差不多是14年,好未来从30亿美金市值开始启动,最高达到200亿美金的峰值,上涨了140亿美金。新东方那个时期启动,由于AI投资比较少,涨幅比较低,从60亿美金启动涨到150亿美金。

这两者增幅相加大概是200多亿美金,今天中国整个市场上还活着的在线教育和AI教育(创业)公司,全部加在一起不到100亿美金,这两家公司累积的股市涨幅足以买下所有的AI教育公司。这是第一个事实,不是我说的,这是股票市场已经用定价告诉我们,你不但没把人家怎么着,人家还把你怎么着了,他们涨的非常好。

第二件事情,大家会有很大的疑问,本质上AI做得不够好,天天听新闻上说,AI怎么着了,但我的Siri怎么还是那么蠢,这已经是最好的公司做出来的产品,大家没有理解一个点,我们对它的期待要求高到我们不能忍的程度。

我恰好做过周总做的批改的逻辑,我们把机器人送到过高考,请了高考的状元和我们一起同台PK高考的分数,一张卷子做出来,系统做数学到134分。AI批卷子准确率到90%,批相对简单的主观题,10个题目里面,只错1道,批对9道,只是有个问题,不知道哪个是批错的,第二天老师就崩溃了,40多个学生都举手说,你这个题目批错了,大家能理解吗?20道作业里面,2道题目批错,这件事情老师就崩溃了,这就是今天对AI的期待跟AI的表现之间巨大的差异

让我来描述,所谓的AI+教育,今天走到了什么程度呢?不好意思,刚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开始解剖尸体的程度,很多可能是细菌造成我们生病了,但原因都不清楚。我们对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各种原因都不清楚,大概就处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漫长的投资、漫长的进步,但是我相信技术是加速的,所以,对于未来,我们是充满信心的,不然就不来干这个事情了。

所以我们期待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机器人可以教上我们人类就感觉很开心了。

主持人(汪德诚):大家对人工智能的探讨是不一样的,定义里说的AI和广大群众提的AI不一样,期待就不一样,学术上说AI在强人工智能领域,几乎没有任何进步,大部分是由于算力的增强。刚才提了论坛是不是有互动,之前收集了一些老师的问题,现在我代表老师跟各位嘉宾提问。

第三个问题:AI这样的词汇,现在已经成了很多产品的噱头,我是一名老师,一个公司告诉我,我的数学工具是以AI为基础的,我应该问什么问题,如何去看是不是真正的AI教育产品?大家抢答吧,面向2B客户的。

熊立:怎么这个问题让2B来回答呢?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现在整个不管说产品的发展阶段,还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阶段,目前针对教育的帮助还是相对并没有像老师所期待的那样。

我认为当选择一款不管是含有AI的教学工具还是教辅工具,主要还是看对老师日常使用过程中到底有没有产生帮助。简单讲是节省时间,手机上所有的智能应用只干两件事,一个是节省时间,一个让你做所有事都越来越快。更多的是希望提升学习效率,所有的工具、产品和解决方案来讲,主打的方向是告诉学习者使用这款产品,学习更快,更好,更节省时间,达成更好的成绩。对教育工作者来讲,使用这样的工具,帮助你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更加生动的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成绩考得更好,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诠释的更加清楚。

这些提法把广告的成分去掉的话,实际还是用户真正的体验,到底什么样的产品对我来说实际的使用过程帮助最多。我觉得还是在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上互相结合使用的过程中,找寻一个结合点,他选择这款教学产品最初的出发点。本来应该周总回答,他刚提到了他的智能笔。

周枫:这个就是好用就行,应该把人工智能这个标签去掉。然后考虑这个产品是不是确实有用,挑选产品最好的办法还是问别人推荐。营销的这个东西去掉就行。多说一句,我们对这个事还是比较乐观的,不管是2B、2C,因为实际任何一个领域都是这样,教育这么复杂的领域,问题一个一个接着。

这几年信息化、2C的产品,解决了远程上课问题,现在的作业问题解决差不多了,老师的分布不均衡问题也解决了。慕课解决一个特别大的问题,特别是比较基层的大学,他们的师资不够的问题,现在我们了解下来,很多基层大学都会用清华、北大的内容,重构这样的过程其实是特别有帮助的,未来几年可能很多的问题还能被解决。自适应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被解决的,现在的产品虽然有很多营销的成分,但是产品每年都在进步。不是都是假的,实际用了就知道了。

张凯磊:说一个小的,举这个例子,我想到了一个以前的东西,我这个人比较老,经历过非智能机时代,在座的学生是没有经历过非智能机时代。曾经有段时间,深圳有可以装QQ和MSN的山寨机,也可以放视频,我的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怎么区别智能机和非智能机的事情,那玩意也可以装QQ放视频,可以干这个干那个,我想了半天一直没有回答出来。

我后来想了一个特别小的事情,很多人说AI,我一看题目都特别吓人,所有的公式都是一张图片,有没有人知道这中间的差异本质性是什么?如果你在一个公式里面,根号三分之X平方+BX+C,这个东西是一张图片,而不是以结构存储的东西,抱歉我是不是说的有点深了,完蛋了这个东西肯定不是所谓的AI,请注意当我们极其不能理解题目要表达什么意思的时候,所谓的AI是胡说八道。我们只能期待K12体系里面的题目都对于每一块知识体系是理解,或者说知道标签挂钩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才有可能叫最基本的是AI

我觉得去辨别一个数学课程所谓是不是AI,先看一看那个东西是不是TEXT结构的,如果不是的话,一定不是,如果是的话,它一定加别的东西,所以它一定是必要条件。不知道周总认不认可这个?

王帅国:这有点像另一个层面的图灵测试,测这个东西AI比例有多高。这个东西有包装的成分,本来可以通过搜索直接出结果,非得摆一个机器人在那儿。这背后还是另一种引导式搜索,老师要挑选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帮助你节省时间,现在可以将不同的学生分出不同的类型来看,不需要你一个一个看。在教学中把大量需要人工的事情通过机器来帮助你做。如果可以的话,我相信背后一定是有AI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语音交互。

学堂在线COO 王帅国

主持人(汪德诚):这个问题也很简单,用一句广告话来说,看疗效,有用才好。

刚才大家说AI有很多优点,提高效率,AI以大量的数据为前提,没有海量的数据谈不上AI,收集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

接下来的问题是说,如何平衡AI工具和保护有可能是学生的敏感数据或客户的敏感数据?各位都是在创新行业走在非常前列的,还有大量用户的体验都是要面对的问题?

王帅国:这个问题非常敏感,我们跟国外很多大学合作,英国和德国要求服务器建在本国内,数据保护上,不光自我约束,还有大量的法律约束,国内的法规比较少一些。我们仍然会看到,一旦有数据泄露的问题,敏感信息泄露的问题,用户还是比较关注的。我们在实际应用场景当中,把很多应用场景切到课堂当中去,学生是哪个专业,每时每刻的成绩,是非常大的数据,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分析可以很轻松做到。

学三周左右,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学生期末是前四分之一,还是后四分之一,课程是什么表现例如思政课、动手课等等。我们有不同的模型去做,积累了大量的模型做的人工智能的分析,没有数据就没有后面的人工智能的算法,怎么把这个数据保护好,现在有很多问题。

我们现在和清华计算机系在干一件事情,研讨怎么把数据严格脱敏之后做实验。我们会在今年4、5月份公布基于学堂在线相关的开放的数据集,供全世界相应的AI学习者和练习者使用,既作为训练数据也作为比赛的训练数据,供更多的学习者用这个数据来训练。这些数据背后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怎么样做脱敏,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

这条路是公司做的越大,数据越多,责任越大,挑战也是你没有想到的。我们的数据收集比较初步,后续的需要更多的跨学科的研究,不仅仅有计算机学科的研究,一些伦理和社会层面的研究者也会一起加入和探讨。

周枫:对,这个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我讲一下我们考虑过的这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我们也觉得非常重要的,整个教育这边,因为对数据量需求非常大,像开放的数据集,以及非常高效的收集数据的一些办法,应该是行业可以一起努力,一起合作,这样的话,使得国内教育AI的研究或者说产业化可以走的更快。这个事应该多讨论,这是第一。

第二,过去两年,因为教育往往涉及的是孩子,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企业应该用什么样的行为的规范,应该用什么样的办法,这个问题特别重要。这也是行业可以一起来规范的地方。如果行业不规范,国家就来规范,这会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

比如说像我们内部也做了很多讨论。最简单的逻辑是,面向小学生及更小的孩子的应用上面,完全不应该出现广告,也不应该收集他们的家庭地址这样的信息,这些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如果大家在苹果的应用商店提交的时候,这方面早就有考虑了,如果你宣布自己是面向孩子的应用,首先会问你一系列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广告,如果有广告,就立刻拒绝。

另外,所有涉及个人信息收集都必须放在家长验证的背后,你必须证明自己是家长,不是孩子,才能开始问这些问题。这些东西海外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作为行业应该学习和探讨

熊立: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在座各位还有印象的话,大家应该知道一个星期前是315消费者权益日。我跟周枫有这个感觉,315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压力很大。看2013年315晚会曝光的某些互联网公司采用不管是浏览器还是访问内容,来搜集用户数据,反向推送广告,这个事情在今天看是非常正常,每个人都有手机,打开浏览器和APP都有各种各样的推荐,推荐越来越接近你曾经访问过的内容。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和人工智能终端发展的今天,从政府和行业角度看,这个事情值得严格约束和控制。

我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感触,我在互联网游戏领域待了很多年。游戏厂商特别懂用户,通过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就可以定向为你推荐道具和皮肤。周总提到不能有广告,其实有没有想过不只不能有广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不要做排行榜,要不要告诉他每天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在他这个年龄层是TOP多少,倒数多少,这些东西挺值得做在线教育、传统教育的人去思考。不仅仅是隐私、脱敏,现在更多讲的是教的部分,育的部分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

主持人提这个问题,我真得觉得非常重要,国家和行业,包括我们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的企业,所有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非常重视用户数据的合理使用和合理反馈的部分。

张凯磊:大家说了特别重要,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讲故事。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跟大家有关,清华用一卡通。讲一个我知道的,不说清华的,每年每届大学生里面,会有万分之几的比例,学生会在离开家庭之后,产生很大的抑郁症,严重的情况可能会自杀。过去一段时间里面,利用校园卡,我们在全国主要的高校里面,建立大学辅导员制度,寻找抑郁症患者,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的疏导,大家可能不知道怎么做的。

抑郁症患者是没有朋友的,他通常截然独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洗澡,一个人待着。但是在大学里面,这样的情况是比较少的,你会有同学、有朋友及社团各种各样的人,你们会一起吃饭,一起打卡,一起上自习和图书馆等等。监管部门在拿到所有的数据之后,后台做分析,找出那些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打卡,一个人洗澡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推给心理辅导员,定期看一看他们。这种情况根据我们的数据,大概挽救了在过去的3年的时间超过1千名以上心理有抑郁的患者的相关问题,这是好的方面。大家听了非常开心,数据又做贡献了。

下一个问题,也有好的方面,但是稍微有一点问题。我不知道清华的数据,我知道211学校整体的数据,大概有3—5%的学生会被退学,由于考试成绩差,另外有5%的学生拿不到学位,只能拿到毕业证,原因是挂科太多。教育部曾发起过一个东西,也是利用这个东西,去预警孩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很多孩子进了大学之后,会包宿出去打游戏,作息会非常不规律,别人早上7、8点吃早饭,中午12点吃午饭,晚上洗澡,但他们所有的数据表现出来的是3、4点钟洗澡,下午吃饭。这些异常数据会推给辅导员,让辅导员定期看看这些学生有没有问题,帮助他们不要被退学和挂科少一点,请问这时候大家感觉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多少?

这是一个全社会层面的问题,对于我们接受教育来说,一个不得不面临的基础性事实是,如果我们为了挽救一些东西或者让一些东西变好,我们愿意交付出来多少自己的数据来换回这个东西

我觉得反正我不知道,所以我们现在很小心翼翼保护这些数据,我不知道应不应该存储,应不应该拥有,应不应该处理它。我们已经看清楚,好学生是怎么学好的,以及学生是怎么学差的。学生生了病,一段时间的作业没有写,他回来以后发现跟不上,开始抄作业,学习开始变得不好,不好就开始自我放弃,轨迹已经划出来,但我们不知道怎么纠正,以及有没有权力告诉家长,孩子已经这样了。因为家长什么都看不见,只是看到他进屋开始写作业了。像这样的学生自信心被打击之后的挽救等等,所有的事情我们应不应该介入,我们也不清楚。

我们正在面临全新的世界,绝不仅仅是手机上的东西。例如中午说一句我想吃日料,手机就给你弹出日料推荐,不仅仅是这样。而是AI全面进入你的生活并改变你,AI比你父母比你自己都了解你,并且它大概率是对的

所以我特别想要跟所有人一起去讨论,在这个环境里面,我们怎么不作恶,怎么保证我们干的所有事情是保护大家的是给大家好的东西,而不是侵犯大家的。最后,避免让这个东西变成邪恶的东西,这个事情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这是我的故事。

主持人(汪德诚):非常好,虽然我们讨论的是技术问题,其实远不只技术,技术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多的可能是到伦理层面包括隐私,到底是为人服务,还是说为企业服务,去牟利去作恶,这个是值得大家去讨论和思考的。

希望每个人用一两句话,畅想一下,教育被称为永远的朝阳行业,从来不缺风口和机遇,您是如何看待智慧教育未来5—10年的发展?

张凯磊:我们坚信它的未来,所以我们全力以赴,我这辈子反正就干这件事。

熊立:我们也相信,这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朝阳行业,未来5—10年还是传统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和新技术缓步结合的,我们能看到这个市场,希望通过我们这些人的努力,将真正改变下一代人、真正改变国家科技实力的事业做得更好。

王帅国:AI技术如果有非常大的质的技术突破的话,可能会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如果仍然停留在现在的技术发展速度的话,我相信5—10年范围内仍然是AI在帮助人,帮助老师、帮助学生变得更好,它怎么样承担好这样的一个角色,而不希望在这个时间里快速的替代我们的角色,我相信可能是智慧教育在接下来5—10年里应该做的。

周枫:如果说现在我们正在进入知识型社会的话,我相信每个人的学习,每个人的技能,每个人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会变成每个人一生中间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看5—10年的话,我希望AI的技术和教育的结合,能够帮助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孩子们,能够更快的更高效的学到他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建立他自己人生的竞争力的基础,能够在未来生活中,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主持人(汪德诚):论坛是AI教育,AI代表新的技术,技术是被少数人掌握的。所以,经常看到的一句话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尤其是在前沿领域的公司,当很多规范没有出来的时候,更多的是依靠自身以及行业的自律。教育是永恒的话题,今天大家都看到了,教育的本质是不变的,变的是工具对教育效率的提升,效果的改善。我们也希望教育和新的技术结合得更紧,从而为人类谋取更多的福祉。

- END -

  ◆  


推荐阅读


苹果市值重回全球第一;美图宣布关闭手机业务

腾讯回应涉不正当竞争;40%的AI公司是假AI;贾跃亭卖掉法拉第未来总部

谷歌云游戏来了:浏览器就能玩3A大作,云游戏即将颠覆未来!

腾讯驳“多闪App弹窗”事件;苹果回应iPhone6 今年5月停产;小米IoT平台连接设备1.51亿台

GTC 2019:没有新架构,没有大核弹,黄仁勋打造了一个巨大的朋友圈

美国启动6G研发;澳大利亚批准华为提供数字通信系统;Lyft启动IPO路演

关注雷锋网(leiphone-sz)回复 2 加读者群交个朋友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学霸君,一款专为中小学生解决各种作业难题的学习好帮手!始终致力于为全国中小学生带来更加智能快捷的学习体验,快来下载使用吧!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0+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阿里技术专家:优秀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51CTO博客
8+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硬核| 在麦肯锡,行研和数据分析要这么做!
行业研究报告
20+阅读 · 2019年3月26日
吴恩达:我的AI商业化方法论
量子位
4+阅读 · 2018年9月6日
李开复为何说年底人工智能泡沫要破?
数据猿
4+阅读 · 2018年2月5日
科技主义者的行动指南:李彦宏罗永浩完美压轴
极客公园
4+阅读 · 2018年1月21日
AI 领域最最稀缺的人才——人工智能架构师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8年1月8日
在成为新晋网红之后,AI却寒冬将至
拓扑社
15+阅读 · 2017年12月20日
预言|李开复预见2018:明年会有一批AI公司倒闭
机器人大讲堂
6+阅读 · 2017年12月15日
Arxiv
4+阅读 · 2019年12月2日
Multi-Grain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Arxiv
6+阅读 · 2019年6月20日
Attend More Times for Image Captioning
Arxiv
6+阅读 · 2018年12月8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3月29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阿里技术专家:优秀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51CTO博客
8+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硬核| 在麦肯锡,行研和数据分析要这么做!
行业研究报告
20+阅读 · 2019年3月26日
吴恩达:我的AI商业化方法论
量子位
4+阅读 · 2018年9月6日
李开复为何说年底人工智能泡沫要破?
数据猿
4+阅读 · 2018年2月5日
科技主义者的行动指南:李彦宏罗永浩完美压轴
极客公园
4+阅读 · 2018年1月21日
AI 领域最最稀缺的人才——人工智能架构师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8年1月8日
在成为新晋网红之后,AI却寒冬将至
拓扑社
15+阅读 · 2017年12月20日
预言|李开复预见2018:明年会有一批AI公司倒闭
机器人大讲堂
6+阅读 · 2017年12月15日
相关论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