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人测评俱乐部Q群:631042704
ZEALER极客交流Q群:414894623
本文转载自 NEXTTECH
苹果的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Jony Ive),今天宣布将要离开苹果公司。
他的职业生涯有 27 年献给了苹果,设计出了一代代经典的产品,也被认为是真正继承了乔布斯设计理念的人。
1992 年乔纳森正式进入苹果公司,1997 年,被驱逐的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时,30 岁的乔纳森已经是苹果设计团队的主管。
当时的苹果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产品线混乱,公司追求利润,而产品在设计上已经远离了一流的梯队。
“这些高管只要求我们这些设计师设计产品的外观,然后工程师再把成本压到最低。”乔纳森正准备辞职,恰好遇上了归来的乔布斯,后者在高层会议上决定公司要重回正确的轨道“去制造伟大的产品,而不仅仅是挣钱。”
乔布斯本来打算找有成熟设计产品的顶级设计师,经典的 IBM ThinkPad 的设计师和法拉利 250 的设计师都在考虑范围内。
而当乔布斯接触乔纳森后,他发现了这个年轻人的才华,并和乔纳森建立了一种直觉的关系,他们定期一起吃饭聊天串门,去家具店学习其它行业的设计典范,讨论苹果产品设计细节,这是大多数高管都不曾有过的荣耀。
乔布斯给了乔纳森至高无上的评价:
“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为理解苹果公司的核心理念。乔尼是我在公司里的“精神伴侣”。大多数产品都是我们一起构想出来的,然后我们会再把其他人拉进来,问他们“嘿,你们觉得怎么样?”
他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向我直接汇报工作。他是整个公司里除我之外最有运营权力的人。任何人都无权干涉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也是我的意图。”
乔纳森认同“至繁归简”的设计理念,这点和乔布斯不谋而合,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简洁,还有深刻考虑到产品的精髓,才能做到设计和功能的统一。
在很多公司内,设计是由工程师引领的,工程师提出产品能实现的功能,接着找来一堆硬件,搭建了一个主板,然后交个设计师说,“喏,给我把这主板上套个好看的盒子吧。”
但在乔布斯归来后,设计师有绝对的主导权,他们先设计一个漂亮的外壳,工程师再去制造合适的主板,并需要为外壳做各种尺寸和规格上的调整。
仔细观察乔纳森主导的作品,会发现它们正在 1998 年前后有明显的分水岭。
乔纳森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设计第二代牛顿掌上电脑(Newton MessagePad)。
这个掌上电脑价格昂贵,功能复杂,反应迟钝,还有后来被乔布斯顶看不上的手写笔。
但他第一次展现了背后设计者的功力,乔纳森凭借这款产品斩获多项大奖,也被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在乔布斯回归后,第一个被砍掉的项目就是牛顿掌上电脑,但 1998 年 8 月,iMac 正式发售,它拥有非常亮眼的流线型造型,采用了半透明的机壳和丰富的色彩。
它一上市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6 周内卖出了接近 30 万台,到年底就超过了 80 万台。乔纳森一举成名,成为了苹果设计团队的绝对核心。
2001 年的 iPod 是乔纳森的另一个杰作,机身的滚轮成了这个产品的标志性特色。
iPod 在此后长达 6、7 年的时间内主导了苹果在商业上的成功,将一个一年只卖 300 多万台电脑的公司,变成了一个每年卖 5000 多万台 iPod 的音乐电子巨头。
2009 年,乔纳森主导设计了新的 iMac ,它首次采用了铝制机身、一体化的前面板玻璃和浮空式底座。整体的设计,包括配套的键盘和鼠标,在此后 10 年都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因此有评论家说 09 年 iMac 的设计是“奠定了苹果对于电脑设计理念的新基础,哪怕在 10 年之后,这种理念依然在众多台式机中出类拔萃。”
2010 年,乔纳森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拿出了 iPhone 最为经典的一代“ iPhone 4 ”。
这款手机采用了此后流行的“三明治结构”,中间的铝合金边框两侧陷入了大面积玻璃,整机实现了绝佳的对称,在细节做工上也无可挑剔。
iPhone 4 甚至在内部上也做了重新的设计,变得更加简洁统一,在此后的几代 iPhone 上,内部的整体结构也和 4 代一脉相承。
同样在 2010 年问世的还有 iPad 1 代,这同样也是奠定 iPad 设计基调的一款产品,虽然之后的 iPad 更轻更薄,但一整块屏幕加上 Home 键的思路却一直沿袭到了最新的 iPad mini 5 。
在库克接掌苹果后,乔纳森开始参与 iOS 层面的软件设计,而 2013 年的 iOS 7 就是他的作品。
iOS 7 的变化巨大,彻底抛弃了拟物化的 UI ,放弃了此前系统中很多动画,整个系统的设计语言更加统一也变得更加实用。
虽然 iOS 7 的设计语言变化遭到了不少质疑,但它的确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扁平化成了几乎所有智能手机的 UI 设计标准。
在 2015 年前后,乔纳森开始渐渐淡出苹果。苹果招来了两个新设计主管,Alan Dye 和 Richard Howarth ,2 人分别负责用户界面设计和产品工业设计,而且直接向CEO库克汇报,而不是乔纳森。
苹果的说法是,乔纳森要花更多的时间在 Apple Park 和 Apple Store 2.0 的整体设计落地上,在日常管理上的精力有限。
2017 年,乔纳森重新回归苹果一线,并通过新的 AirPods 、Apple Watch 、iPhone X 、MacPro 等产品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设计天赋。
至于乔纳森为什么离开,很可能跟苹果产品设计定型有关。
目前的苹果产品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成熟期,iPhone 和 Apple Watch 就是金属中框 + 玻璃 + 全面屏,而 Mac 和 ipd 则是一体成型的铝。
苹果产品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整体感和秩序感,基本的设计语言在每一代产品中都有很好的延续。
但同时,苹果的设计也开始变的保守,比如 iPhone 5 到 iPhone 8 几乎一成不变的设计,iPhone X 和 XS 的细微差别等等,让苹果很难再拿出 1998 年 iMac 那样经验而无畏的产品。
这也意味着,留给设计师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少,设计师需要严格遵从和参考目前的产品设计思路,来保持一致性和苹果产品的辨识度。改变的东西更多的是细枝末节,比如更大的屏幕尺寸、机身材质、更多的颜色、一个按键的去除、一个新充电接口的诞生等等。
乔纳森曾不止一次表达过自己的选择:“如果哪一天苹果丧失了创新的基因,我就会选择离开”,“如果你失去了那种孩童时期的兴奋,我想是时候做点别的了。”
对于乔纳森来说,苹果现在的状态比他入职时要好上上百倍,但对于他个人来说,这家成熟的公司已经很难再带给他原始的刺激和兴奋。
目前苹果还没有找到接任首席设计官的人选,乔纳森也表示会和苹果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离开的乔纳森不会退休,它会成立自己的公司,从头设计全新的产品。
乔纳森在声明里表示:
经过近 30 年来的无数项目,我们在苹果创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团队,我为此感到自豪。我对苹果的设计师充满信心,他们仍然是我最亲密的好友,我期待与他们继续合作。
库克在声明中表达了对乔纳森的感谢:
Jony 在设计领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他在苹果的复兴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从 1998 年开创性的 iMac 到 iPhone,和展现出史无前例般雄心的 Apple Park,他一直投入了大量精力。
END
6 月 26 日,OPPO 在今年 MWC 上公开展出其屏下摄像头技术——透视全景屏,攻克了“真正”全面屏的又一个技术堡垒,屏下摄像头技术对于用户及厂商有哪些意义,它究竟难在哪里,OPPO 又是如何实现的?王自如亲自为你揭开 OPPO 屏下摄像头背后谜题。
打开 ZEALER 小程序观看视频 ↓ ↓ ↓
记得帮忙点个“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