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核所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多为博士,离职内幕令人震惊

2020 年 7 月 17 日 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编辑:舒婷

【新智元导读】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事件引发热议。关于集体辞职原因众说纷纭,而此次事件也让大众聚焦科研乱象。


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

 

这是中国科研界闻所未闻的大消息,这种场面可能世界科研界也从未见过。

 

然而,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闻名遐迩的「科学岛」上。这座美丽半岛,数千名科研人员创造出「人造小太阳」等实验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

 

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甚至大多为博士,不免让人唏嘘:科学岛还是昔日的科研净土吗?


近百名科研人员辞职,多为博士,核所仅剩100余人


互联网行业大幅度裁员,今年有不少求职者「眼馋」事业编制的国企。

 

就在这种大环境下,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确实让人诧异。据悉,这次出走的科研人员大多数都是博士毕业,并且拥有事业编制。

              

核所在科学岛上。科学岛是专门给科研人员设置的一个半岛,除了核所以外还有其他研究所:等离子,强磁场,安光所,智能所等等,但都并未发生大规模的离职现象。

 

科学岛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事业编制,因此福利非常好,几百块就可以住上职工宿舍,两室一厅。在岛上呆过的科研人员对岛上生活都给予了肯定。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90多名研究人员离职后,核所的规模急剧缩水。「核所最高峰的时候有500人,这几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开始只有200个人了。这下90多个人辞职,现在就剩100人左右。」

 

对于人才流失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解释到:「核所原先是一个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后扩张成一个研究所,揽下国家的几个大项目。但这两年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没有钱,人才就走了。核所每年离职率是我们院最高的。」

 

另一名核所「前员工」也爆料道,核所的离职率一直是科学岛上最高的,没有之一。该名科研人员以当时的数据为例:办公室当时8个人,1位博士,3位硕士,4位博士在读,目前留下的可能不到4人。从官方给出的数据也能看出:原本500人的核所,现在留下的人数只有100人多一点。

 

由此可见,「离职」在核所其实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离职事件,核所一名党委委员表态:「离职是比较正常的事情,核所的科研环境基本正常,我天天都来上班。」

 

但是如此大规模的离职,不免令人浮想联翩。

 

现任核所所长是吴宜灿,他于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知情人士爆料离职内幕:挖「社会主义墙脚」?


对于离职的原因众说纷纭。

 

首先,应该和薪资变动关系不大。对于工资变动情况,核所一名科研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两年收入是平稳的。疫情发生之后,我的科研工作都忙不过来了,没怎么关注工资。」最近事业编制人员的工资并没有新的改革措施。

 

根据调查,「保安问题」应该是集体离职的导火索,有知情人士称此次离职事件还和核所所长有关。

 

「保安问题」恐成离职导火索

 

在大规模离职之前,核所经历过「强置换保安」的事件。据悉,核所自行聘请了保安,并且未通知核所的工作人员。


一名知情人士这样描述道:「院方不在任何提前沟通情况下拆门禁,还有不少保安巡逻,把研究所前后门锁住,对科研人员没有一点尊重,有些女同事都惊恐哭了。」

 

对此,科学岛一名中层干部解释道:「我们6月15日去给核所换保安,交接时,几十个科研人员冲过来,说不尊重他们,没提前征求他们每个人的意见。实际上,核所之前聘请的保安到期了,也不给人家续签、不付钱。院长约谈核所领导班子之后,说好6月15日更换,而且由院方付钱。」

              

有视频资料显示,更换保安的时候,院方人员与核所人员发生了言语冲突,甚至险些造成肢体冲突。冲突持续到6月15日晚11点,30多名特警也闻讯赶来。

 

此次事件之后,核所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该中层干部说道:「核所有涉密的项目,我们换正规的保安公司和换门禁卡,才能防止外人进入工作区域。」

 

截至6月28日,90多位集体辞职的科研人员也未来上班,现在空缺的事业编制为70多个。

 

这名干部称:「目前我们按照党纪党规在内部整顿,事情暂时平息了,90多位辞职的今天(6月28日)也没来上班,人事处在清理人员,资产处宣布清理资产了。上升到党纪党规,又立案调查了,估计多少有些震慑力。」

 

吴院士新公司取名疑似「碰瓷」核所

 

据知情人士爆料,核所所长创立了一家新公司:安徽中科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大有「碰瓷」核所的意味。

 

有意思的是,该公司的股东全部都是核所的老板们。

        

                      

因此有内部人士猜测,这不是集体离职,而是集体「转职」。——九十多位离职者很可能被吴院士的公司收入麾下。网友调侃其在挖「社会主义墙脚」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讨论的很热烈,大多都是「匿名高赞」。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参考链接,在此不多赘述。简而言之就是:

 

吴院长号召大家集体辞职,自己却没有辞职。

 

当然这个仅仅只能作为猜测,只能说这么大规模的离职引人生疑。

        


集体离职聚焦科研乱象:中薪资、极高压、人际关系复杂


尽管集体离职和事业编制薪资变化没有关系,但有不少科研人员就这件事情,比较了研究所的薪资和企业薪资。

               

的确,尽管事业编制的研究所福利真的不错,但是近些年各大企业在博士招生方面投入了非常多的钱。因此,科研所的「中薪资、高福利」不一定有竞争力。

 

6月份甚至有所内人员提出,研究院推行了改革,对待科研人员更加严苛了。比如扣项目经费20%,比如所长只有1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出审批权。

               

如同答主所说,尽管薪资没有减少,但是科研经费减少了,科研压力增加了。研究院科研人员的境况就是:中薪资,极高压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科研圈越来越「官僚化」了,研究所尽管嘴上说着「什么都能耽误,唯独科研不能耽误。」,而现实的科研人际关系网却越来越复杂。

               

的确,回顾最近的新闻:大规模的论文抄袭,青少年科技奖水分十足,小朋友也可以发顶会论文了……为什么纯粹的科研圈现在如此乌烟瘴气了呢?

 

咋办呢?

        




参考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14205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7163721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专知会员服务
20+阅读 · 2020年10月2日
还在修改博士论文?这份《博士论文写作技巧》为你指南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工作4年,我从阿里巴巴辞职到了国企
互联网架构师
3+阅读 · 2019年3月17日
陆奇,YC 中国的 01 号员工 | 36氪独家
36氪
4+阅读 · 2018年8月15日
“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
创业邦杂志
4+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Arxiv
8+阅读 · 2020年8月30日
Arxiv
4+阅读 · 2019年12月2日
Neural Response Generation with Meta-Words
Arxiv
6+阅读 · 2019年6月14日
Arxiv
10+阅读 · 2019年2月19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