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里都有一个隔壁老王和一个买房梦。
不知不觉,2018年已过去六分之五、将近尾声。
这一年,中国楼市受限、房产税立法提速、A股跌跌不休、P2P平台爆雷、人民币汇率逼近十年低点,焦虑持续困扰国人。
从年初的爆款H5《Micheal 王今早赶飞机迟到了》,到广为流传的演讲《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到震撼朋友圈的长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到引发全网热议的报道《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再到无处不在的早教机构、幼儿园、兴趣班歧视链和“逢考必过”的杨超越表情包;职场、年龄、健康、财富、教育等各种焦虑,似乎都能轻易点燃你我的情绪,引来鬼步舞般上至大爷大妈下至活力少年的集体围观,牵出一溜儿诸如深得“朕”心的点赞留言。
升职加薪、个人发展、寻医问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这些问题和诉求,虽然都有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原因,都需要体系化的解决方案,但难以否认,它们都和“钱”相关。
谋求职业和人生发展,或许包含着价值实现等更高层面的需要,但一切还要以有钱吃穿住用行为起点;感冒是最小儿科的病了,但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大环境下,它足以拖垮一个殷实的中产家庭;为下一代创造好的成长环境,背后固然牵扯学区房房价、阶层流动等沉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但从个体的角度,用钱为孩子铺路是最力所能及的事。
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所有问题中,钱是最集中最核心的病原体;所有焦虑中,财富焦虑是最易燃易爆炸的着火点。所有方案中,财富管理是避不开跳不过的关键。
这些年,在安利直销、保险推销、理财兜售、大妈炒股炒黄金入场比特币的轰炸下,中国的理财市场很是热闹,一片繁荣景象,国人似乎真的富起来了。但细细研究,真正火的是为少数富豪服务的VIP业务,大众理财这块多是泡沫、骗局、闹剧。
从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来看,2017年我们的人均GDP是59660元(按当时汇率计算约88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元(约3831美元),再考虑到地域和城乡不平衡的情况,实际上中国的中产家庭才刚刚有了兴起的条件,大众理财需求才刚刚露出一些苗头。这也是资管新规将理财门槛从5万降至1万、众多金融机构开始真正布局资管业务的原因之一。
虽然对闹哄哄的兜售、上门讲解素无好感,但不能否认,他们传达的“钱是花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按照生命周期规划理财方案”等等理念确实有理。
财富管理,还是要趁早。
不管我们是身在校园、跃跃欲试的学生,初入社会、享受生活的日光星光族,人到中年、薪资丰厚的资深白骨精,有钱有闲、无限风光的成功人士,还是阅尽千帆、世事洞明的爷爷奶奶。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要真正学会理财,只能去实践。所以,这里还是分享一些小而美的方法来得实在。
(1)参加一次现金流游戏。打通任督二脉,它会是最优秀的财富启蒙师。
(2)记住一条鞭法。凡违背规律处皆有骗局;先保值再增值。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不要碰,没有实体项目支撑的吆喝听听即可。积极关注新投资机会,但用苛刻的眼光审视它,从零开始做加法。
(3)关于数字货币。区块链≠数字货币,不要迷信技术乌托邦。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没有一笔闲钱打水漂也无妨、从来都是锦鲤绝缘体,咱还是算了吧。炒币大佬从来都活在故事中。
(4)关于智能投顾(RA)。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推动下,机器会成为理财好帮手。但对标美国,那里RA盛行的首因在于能大幅降低咨询费用;而中国大不相同,我们的理财市场本就不以顾问费为主要盈利源,RA没有切中痛点,要发挥作用还需时间。更何况,中国资本市场姓“社”。
(5)学点金融投资知识。即使有朝一日RA成熟,也不能代替财富所有人承担投资后果,你还是得懂点基础知识和前沿动向。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战经验的讲师最为难得,因为他们能理解趋势、把东西说透。比如我最近收藏的《金融三剑客》,向松祚等主讲的,有很多金融科技热点和案例。
(Ps:收费的,但前几讲有试听,感兴趣的自取,不谢。)
不要因隔壁老王而烦恼,为健康买单。爱自己,相信正有美好在发生。
如果你仍焦虑,看一下《102岁仍未老》吧,这是一个102岁的老爸要把75岁的儿子送进养老院的故事,哈哈。
扫码了解「金融三剑客」线上课堂
争夺3位导师「金融学徒」30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