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文 | 高涵@超人学院
当主流市场被本土VC和美国VC占据时,欧洲基金是国内市场的“少数派”。总部设在巴黎的Ventech是其中较早“嗅到”机遇,进入中国市场的典型代表。
1998年起源于法国,Ventech在欧洲管理四期基金(Ventech Europe),在中国管理三期基金(Ventech China)。Ventech China,则是一支在中国独立募资、独立决策的本土基金,2007年进军中国,2008年正式在中国投资,投资节奏稳健、投资领域专注、投资回报率超市场平均, Ventech的十年,战绩不俗。
与投资表现形成对照的是Ventech一直以来的低调。近日,Ventech China创始合伙人Eric Huet 首次接受专访。Eric对中国市场有怎样的洞察?Ventech China团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经典投资案例背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以下是专访节选。
投资逻辑:“关注中高收入群体,研究他们的需求,投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公司”
在第六届“WISE大会-WISE 2018新经济之王”上,Ventech China从A轮参与投资的Keep和超级猩猩,均获得了各自领域的新经济之王,Ventech China自身则荣获“中国最具成长力创业投资机构“称号。
Ventech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消费(包括教育)、TMT、企服、Fintech。在这四个领域,Ventech的portfolio又有共性,Eric一言以概之:“我们关注中高收入群体”。
36氪:Ventech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Eric: 当我们评估一个项目时,我们关注这个项目是否能满足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内容最为重要,我们会看产品的内容是否符合目标用户的切实需求。比如Keep,就是很好的例子。中高收入群体有对良好身材的需求,怎么去实现?Keep用好内容助力他们健身,这就满足了需求。
36氪:中高收入群体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我理解投资不仅是对目前需求的洞察,也是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我们怎么做前瞻性的投资?
Eric: 我们会对行业做大量的深入研究,往往投一个项目之前,我们已经对其所在行业做了一两年的研究了。Ventech有系统性的研究方法,有专业的研究团队,我们会研究这个行业在发生着什么,每个玩家都在做什么,从而形成一个判断,什么样的公司会有机会,当符合标准的公司出现时,我们便会投。
Wise Medi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此之前我们就长期关注数字实效广告服务这一块,但一直没出现一个可以达到我们标准的公司,直到Wise Media出现,我觉得这个标准达到了,我们便出手了。
36氪:Ventech对消费的投资成绩斐然,投出了寺库、积木盒子、豌豆公主这样的公司,您觉得Ventech的欧洲基因是不是带来了一些独特优势?
Eric:没错。Ventech China之所以有现在的成绩,团队很棒是主要原因。我们的团队成员结合了中国和欧洲双边的背景和资源。Ventech有深刻理解中国市场的本土投资人,也有像我这样已经经历过中高收入需求变革的欧洲人,我们了解中高收入群体的审美和需求。
这不是说欧洲市场更“高级”,而是欧洲已经有“经验”,很多中国消费者经历的变化,欧洲的中产阶级已经经历过。当然这也不是说中国市场的投资需要借鉴欧洲,而是在社会进化中的一些共同点值得深思。
36氪:Ventech也投2C的公司,也投2B的公司,您觉得2B和2C公司的投资逻辑有 什么本质区别吗?
Eric: 我认为这本质上是一回事,产品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是否满足用户需求这一基本问题上。就算大数据、AI的商业化应用看上去是B2B,最终也会是B2B2C。
36氪:您本人是怎么看中国和欧洲创投生态的不同呢?
Eric: 欧洲很多创业公司,是在优化零售环节,而中国的公司,更多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另外, AI和大数据的应用在中国市场更成熟一点。
36氪:商业模式创新,技术驱动型创新,这两种创新您会更偏好哪种?
Eric: 我认为各有优势。像AI、区块链,这种基于技术带来的创新,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商业模式的变革,只要能够更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就还是值得投资的。
投资风格:审慎、专业,重商亦重人
Ventech China的LP中实业投资者所占比重超过一半,主要包括零售集团、地产、银行、保险公司、快消品公司等。这些世界知名公司所带来的产业资源和行业know-hows,也通过Ventech传到了同行业创业公司中。
Ventech China的主管合伙人金晨在今年的WISE大会上说道:“Ventech China与LP所在的机构天然有合作的默契,一方面,LP通过Ventech China去触达市场上革新的一些变化和趋势,另一方面,Ventech China也能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和背景,帮助对接被投企业,寻找行业合作的可能性。Ventech China会先了解LP公司可以执行并落地的资源和关系,就他们的需求,在市场上去寻找比较合适的项目,甚至孵化一些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有的放矢地使项目能够更快成长,达到从投资到退出一条龙的服务理念。”
Ventech的欧洲基因不仅体现在LP的背景、对中高收入群体消费的理解上,也体现在其稳健的投资风格上。不追风口、不做“赌博型”投资。每一个投资决策背后,都是扎实深入的行业研究。
Ventech的投资节奏稳定,一年见的项目超过2000个,出手7-8次。克制审慎的投资风格背后是Eric反复强调的原则,做专业的投资,用对市场和消费者的理解驱动投资决定。
“不贪婪,不恋战”,Ventech China管理合伙人金晨提到,“我们本质是帮LP做理财,要帮LP利益最大化,需要我们保持最高的专业度。”
36氪:Ventech从见创始人到决定投,决策周期有多长?
Eric: 我们一般会见团队三到四次。见第一次之后,我们就会对这家公司所在行业以及竞争对手做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是团队作战,每次有一个我们很感兴趣的项目,我们四到五个员工去同时开展研究工作。
比如我们准备投聚美优品之前,我们聊了行业内三十家公司。在投walkin(注:移动逛街导购应用,Ventech A轮公司)之前,我们聊了近六十家公司。
在签SPA之前,我们往往都聊了行业内30-40家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公司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这个行业。我们每年平均看2000家公司,但我们一年一般只投4-7家公司。
36氪:Ventech看重创始人和团队的什么素质?
Eric: 我看重创始人的愿景和执行力,以及团队在行业的专业素养。比如在金融科技领域,团队的CTO有没有金融行业的积累。我会审视团队有没有不同岗位的专家,并且这些专家能被CEO高效结合起来,为公司所用。
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和创始团队聊,去了解他们的专业技能,也会聊他们怎么去解决未知的一些艰难问题,因为挫折也是创业所必经的。
36氪:有没有什么很遗憾的故事?
Eric: 五年之前,我见了程维,和他聊了两个小时,最后我没投。这个主要是因为,我是法国人,法国交通系统和中国大相径庭(笑),程维当时告诉我,六个月之后,我会募资六亿,我不相信。后来他做到了。
这不是遗憾或者后悔,后来我还见过摩拜,我也没投。我不信服他们的商业模式,这是我的认知决定的,我只投自己理解的行业内公司。
36氪:看来出行类的您都不是很喜欢。那我们聊聊Keep,作为早期投Keep项目的资本,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Eric: 第一次见到王宁,我就非常喜欢他。作为创始人,他愿景明确,规划清晰。王宁很年轻,但对市场的认知非常深刻。他的意志力也让我相信他会领导着团队做成这件事情。我们后来也做了详细尽职调查、竞品调研这些必要的事情,但一开始和王宁聊的时候,我就很愿意投他。
36氪:像Keep这样的优质项目,一般也会被机构争夺,Ventech是怎么拿到deal的?
Eric: 对创业者的理解。创业者从投资人那里寻求的不只是钱,他需要我们理解和认可他在做的事情。
同时我们也会向portfolio输送很多必要的资源。比如寺库,我们LP有很多知名法国奢侈品公司,我们介绍了很多世界顶尖公司资源给他,再比如聚美,我们也对接了很多奢侈品行业的资源给到他们。
商务拓展很重要,除此之外,我们也会把欧洲的视野和洞察给我们的portfolio公司。
未来展望:中国市场大有可为,寒冬是优胜劣汰的好时候
提到“资本寒冬”、“经济周期”,Eric的态度理性乐观。他对中国市场所具有的潜力颇具信心。
Eirc认为中国市场目前的寒冬有多重原因。一方面是经济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上,很多基金的成熟度其实不够,没有清晰的战略,很多都在赌博,导致泡沫太多。现在趋于冷静的大环境其实更好,遇冷的市场,让投资机构优胜劣汰。
“Ventech从来不投机,只做专业的投资,所以我不认为寒冬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2019年,Ventech还是会专注一直在研究的几大领域:消费、科技,也会重点看一下医疗和教育行业。Eric强调,无论是哪个赛道,Ventech都会专注中高收入群体市场的,这一点不会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