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传统银行提出了“开放银行”的概念,又有几家银行适时的配合了一下,于是这个概念在金融科技圈迅速成为了绝对正确方向。金融科技公司想要迎合甲方的喜好,而“开放银行”的背后,是骄傲的银行的低头示好。
文/ 桥月中
来源/ 互金通讯社
焦虑又骄傲的银行
笔者曾了解,某家南方城商行的囊括了该城市60%以上的存款,但是他们十分焦虑,因为在他们的存款结构中80%左右都是已退休人士。可以想见,这所银行对吸引年轻客户的需求急迫。
这样的案例并非少数,90后、00后已经已经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了,他们愿意线上消费、分期消费、手机支付、个性化服务……这些人群的金融需求传统银行已经很难满足了。即便银行也都有自己的电商、自己的APP,但这些流量的总和可能远远低于一家互联网巨头平台,除此之外,互联网银行的兴起,大量更高收益的非银行理财项目,经济下行的压力等等都让银行焦虑。
他们图变,但并不知道在哪些方面能够变化,哪些先变化,哪些后变化,怎么变化,去寻找哪些金融科技公司?焦虑的银行同时也是骄傲的,与其去找合作伙伴拓展业务,不如让合作伙伴找上门。
大家不约而同抓住了一个免费口号:“开放银行”。
2018年,被认为是开放银行元年。什么是开放银行,暂无标准定义,从现阶段开放银行在国内的发展方式来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公司与商业场景获取流量的方式。(笔者注:未来这一状况或许升华,但至少目前阶段是流量合作)于是在个人贷款、小额支付、财富管理、客户服务等诸多领域,银行的触角展开了,你可能并不知道哪家银行在服务你,但是确实是某家银行在某渠道背后提供资金。
金融科技抬头做事,低头做人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哪怕是BATJ,银行这个甲方的身份你不得不认。
金融科技公司显然越来越明白这一点,看这几年自媒体上对金融科技行业所使用的动词就知道,从一开始的“颠覆”金融“革命”金融(定位于竞争),到后来的“赋能”金融(定位于引导),到现在的“助力”、“辅助”金融(定位于协助),以及那句著名的“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
为什么,不仅仅是为了让监管放心,另一层面,也想让银行放心自己不会抢走金融的客户、业务或者利润,只为让银行相信自己不是威胁。
笔者也曾访谈过金融科技公司,头部金融科技公司也是骄傲的,他们的高管可能出生银行,或者知名的国际科技公司,他们清楚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种种缺点,也明白无论从大数据风控、互联网运营、员工效率还是客户管理能力,自己都不会比传统金融机构差。但是资金是金融机构的,平台也是金融机构的,任科技公司有其他条件,充其量也无非是个锦上添花。于是金融科技公司学会了一招,抬头做事,尽量把业务做好,低头做人,无论怎么挣钱,也都说自己只是个“辅助决策”。
策略是正确的,并得到了监管层的呼应。
年初,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175号文》),指出应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助贷机构得到了互金监管层的认可。近期,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也官方认可了“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的地位,与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等重要作用。
不是学不会,是学不了
金融科技真的是新事物吗?当然不是,金融行业永远是最先利用最新科技的行业。银行从过去不熟悉这套技术和互联网玩法,到逐渐掌握并且能积累到足够多维度的数据只是一个时间过程。这中间虽不算简单,但对于资金充足、科技底子好的银行科技部,也算不上瓶颈。
银行之所以还没跟上,是因为保守而不能去跟——出于银行对风险的保守策略,很多新兴的大数据维度,比如用SaaS平台上小微企业的记账数据来进行小微企业贷、用社交平台上的阅读浏览记录来进行个人信用评判,都是不能被银行承认的数据维度。即便有可能最后盈利可行,但已经远远超出银行能够承受的风险收益线。
所以让笔者较悲观的是,当新生力量的定位只是“辅助”原有体系时,对原有体系内的改变能有多大?
无论近两年如何鼓吹金融业的科技发展速度,认真一看,其实无论是银行还是消费金融公司(这两者是金融机构中近年来最被推崇的进步者),他们做的事和五年前也没有多大的创新——底层逻辑、运行环节都是一样的,客群下沉也几乎没什么功效,服务体验可能是唯一能够稍稍显进步的地方,但真实切身去体验一下,可能和宣传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金融科技公司还是排头兵
有忧就有喜。
传统金融机构变化慢,一定程度上就给了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市场利用科技技术打头阵、做排头兵的机会。
不少媒体问过我同一个问题:当金融科技把所有技能都“赋能”给了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会不会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真正好的小微信贷技术方案,都是在攒了足够多的数据后试出来的方法。新的场景能不能用?新的数据维度有效性如何?新的流量如何开发筛选?最好是金融科技公司拿自己的业务做过小白鼠,趟过坑,验证过,再拉上金融机构进入。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坏样本,真正损失过试错过,才能建立并验证出好的模型和场景,这时的助贷赋能方能更有意义。
随着互联网金融红利期的过去,互金圈的势力角色划分已经泾渭分明。金融机构需要定制化方案,有牌照、有场景、有数据可验证的实战经验的玩家必然更胜一筹,而空强调技术赋能的公司将在大型合作项目中败下阵来。
END
行业时事
深圳互金协会发布P2P退出指引 雄安新区区块链管理平台向农民工代付工资
案例分析
【保险的商业逻辑】(一)保险行业大变革
监管动态
深度观察
活动&荐书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4月,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
专业研究 | 商业模式 • 政策研究 • 行业分析
内容平台 | 未央网 • "互联网金融"微信公众号iefinance
创业教育 |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者训练营 • 全球创业领袖项目(报名中!点击查看详情)
网站:未央网 http://www.weiyangx.com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您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
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其联盟关注人群超千万